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职业技术教育》2024,(3):43-44
<正>入选理由立足“制造业立市”与推动南沙深化面向世界的粤港澳全面合作,着力形成改革、政策“双高地”,重点培育了一批具有广州特色的产教融合型行业、企业,布局建设了一批产教融合院校、实训基地、共享平台,聚力产教融合,努力打造试点城市“广州标杆”。  相似文献   

2.
为应对世界产业发展和技术革命给教育发展提出的新挑战,国家做出试点建设产教融合型城市的重大战略决策,为现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提供一种制度保障。根据国家宏观政策文本,对产教融合型城市建设进行逻辑梳理和理性思考,分析产教融合型城市的内涵维度,探索产教融合型城市的价值结构,审视产教融合型城市建设试点的现实困境;提出构建政府、企业、学校、社区、学生、市民等利益相关主体的“城市命运共同体”框架,推动产教融合型城市多元主体融合的协同机制建设,提高教育、产业、城市协同发展效能;形成技能型城市发展样板,打造技能型社会建设试验区,实现现代职业教育为城市高质量发展赋能。  相似文献   

3.
《职业技术教育》2024,(3):39-40
<正>入选理由作为广西唯一获评国家产教融合试点的城市,柳州市高度重视职业教育,高站位谋发展,探索了推动深度服务地方的产教融合“内循环”、畅通服务东盟面向全球的产教融合“外循环”的国内国际双循环的经验做法,构建了具有地方特色的新时代产教融合城市发展体系。亮点柳州市是国家首批产教融合试点城市,将产教融合工作聚焦服务全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主线,成为助推建设现代制造城、打造万亿工业强市和广西副中心城市的重要推动力。  相似文献   

4.
深化产教融合是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的改革任务。建设培育产教融合型企业是近年来国家深化产教融合改革的重点。通过Maxqda2020软件对2019—2022年国家和省级层面发布的33份产教融合型企业建设培育政策文本进行编码,从认定标准、实施路径、激励措施、监督管理四个方面对其现状和主要问题进行分析。研究发现,产教融合型企业建设培育政策总体较好,各省产教融合型企业建设培育政策与国家整体保持一致性,但仍存在部分认定标准趋同、重遴选轻培育等问题。今后应进一步结合区域特色,细化认定标准;既重视遴选认定也要加强培育过程管理;丰富激励措施,加大支持力度;构建监督管理体系,进一步完善动态退出机制。  相似文献   

5.
基于20份由地方政府颁布的产教融合型城市建设政策文本,研究构建了以产教融合型城市政策工具为X轴、产教融合型城市建设政策要素为Y轴的“政策工具·要素链”二维框架。研究显示,产教融合型城市建设政策工具配置齐全,包含权威型、激励型、能力型、系统变革型以及象征与规劝型五种政策工具类型,其中,权威型工具使用频次最高,但其内部作用形式存在失衡;激励型工具、能力型工具以及系统变革型工具使用恰当,象征与规劝型工具使用相对欠缺。建设要素包含先决条件等七个要素,均综合使用了五种政策工具,全面反映了政策制定者对产教融合型城市建设与规划的深度思考,但也显现出不同政策工具在产教融合型城市建设中的应用范围及其使用的局限性。基于此,政策制定者应进一步优化政策工具组合,重视政策工具内部结构、均衡各类工具的应用,增加象征与规劝型工具的使用以及加强对政策的评估,以实现政策工具与要素链之间的耦合,共同服务于产教融合型城市建设。  相似文献   

6.
<正>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是职业教育的“长红”议题,近年来,围绕产教融合的政策文件更是密集出台。2017年12月国务院发布《关于深化产教融合的若干意见》;2018年2月教育部等六部门联合印发《职业学校校企合作促进办法》;2019年更是连续发文,先是3月份出台《建设产教融合型企业实施办法(试行)》,再到9月份国家发改委等六部门联合出台《国家产教融合建设试点实施方案》。但从目前的调研情况来看,国家政策层面的持续推动,  相似文献   

7.
《职业技术教育》2024,(3):44-45
<正>入选理由不断加大产教融合的深度、广度和力度,组建的济南市智能制造与高端装备产教联合体入选国家第一批市域产教联合体,有5个产教融合项目入选国家产教融合典型案例,其中1个入编国家《新时代中等职业教育发展蓝皮书》,5G综合应用实训基地等3个项目获国家重点支持,全力打造国家产教融合试点城市的“济南样板”。  相似文献   

8.
产教融合是夯实职业教育发展、促成产教良性互动的关键一招,而建设产教融合型城市是深化产教融合的重要抓手。分析21份产教融合型城市的相关政策文本发现,各地呈现出建设手段灵活化、模式类型多元化、改革形式特色化的发展样态。通过进一步归纳,总结出产教融合型城市建设的四类模式:教育主导型、校企合作型、校企入园型、联盟组建型。不同模式在推进产教融合发展方面各具优势,但也不同程度地暴露出开放性不足、机制零碎化、政策深度不够、制度有待完善的实践问题。立足产教融合的进阶式发展,提出重置教育与产业互动关系,增强政策引领属性;构建学校与企业制度网络,强化资源交换作用;设置互利型园区治理契约,促进专产深度互融;扩大产教联盟的协同优势,推动区域融合发展。  相似文献   

9.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推动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广西作为民族地区,同时是“一带一路”有机衔接的重要门户以及作为中国与东盟交流合作的前沿窗口。广西职业院校面对跨国跨境产业链、供应链融合发展对人才培养的新需求,探索了民族地区职业教育产教融合国际化人才培养新模式。文章重点针对民族地区职业教育产教融合国际化办学理念较为欠缺、跨国产教融合共同体建设创新不足、产教融合国际化发展配套政策滞后、产教融合国际化质量评价亟待完善等现状及问题,提出以命运共同体为导向强化产教融合国际化办学发展理念,以服务产业链为导向推进跨国产教融合共同体一体化建设,以完善教育链为导向制定权责清晰产教融合国际化政策,以完善标准链为导向构建产教融合国际化质量评价体系等重点举措,为民族地区职业教育开展跨国产教融合项目提供重要参考意见。  相似文献   

10.
《职业技术教育》2023,(3):44-45
<正>入选理由作为全国首个部省共建国家职业教育创新发展高地试点城市,始终把职业教育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秉持“现代产业系于职业教育”的理念,立足产教融合型、实业创新型“双型”城市建设目标,聚力推动职业教育提质培优、增值赋能,打造职业教育与城市发展融合的“滨州实践”模式。  相似文献   

11.
德沃金根据抽象的平等权理论对自由主义的分配正义理论作了新的阐发,提出了资源平等论,这一理论构想包括拍卖模式和虚拟保险市场两个部分,分别解决初始分配和再次分配的平等问题。试就德沃金的资源平等理论缺陷进行分析,并就其对我国和谐社会法治建设的理论和现实指导意义提出一点思考。  相似文献   

12.
宋正恩 《河西学院学报》2003,19(5):30-31,12
介绍了两种新的淀粉粘合剂的制备方法,该产品制法简单、稳定性好、粘度高、渗透性强、成膜性较好,有较好的使用前景。  相似文献   

13.
《奥赛罗》以嫉妒、盲目、报复为主题展现人类在命运面前的无能与无助。列维纳斯的伦理观把爱作为伦理的基础,强调他者的不可知性和他异性是自我对他者回应和负责的根本原因。只有忘我的以他者为中心、对他者敞开心扉才能让爱的伦理关系存在并延续。借助列维纳斯的爱的伦理观阐释《奥赛罗》三位主要人物对爱的不同处理方式,可以揭示出导致人物之间伦理关系破灭和导致的爱消失的原因,再现莎士比亚这位文学巨匠的超前历史眼光与社会责任感。  相似文献   

14.
选择题是标准化试题的主要题型,在高考数学试卷中,所占分数比例高.考生能否迅速、准确、简捷地解好选择题,成为高考成败的关键.如何提高解题速度,确保做题质量,这就要求考生有合适的解题方法和技巧.下面就2001年高考选择题的多种解法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5.
从控制走向协调,以治理代替管理,既是世界高等教育改革的趋势,也是美国公立大学一直努力的方向,而加州大学则是将这种努力践行得较为彻底的一个成功典范.这种努力具体表现为加州大学一方面通过与政府签订协约、引入市场机制、寻求校外群体的支持等形式来弱化政府的管制色彩,另一方面又充分发挥董事会、学术委员会等治理机构的协调作用,为大学自治提供一系列的缓冲与保护.  相似文献   

16.
在高校开设“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体现了党和国家对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的重视。但是,“纲要”课程开设之后的教学现状却并未令人满意。针对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我们就增强“纲要”课的理论性和学术性,活跃课堂气氛,进行开放式教学,加强师资队伍的建设,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挖掘历史资源,加强学生的社会实践等方面进行了以提高教学实效为目的的探索。  相似文献   

17.
李陵 《怀化学院学报》2008,27(6):100-101
在高校开设"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体现了党和国家对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的重视。但是,"纲要"课程开设之后的教学现状却并未令人满意。针对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我们就增强"纲要"课的理论性和学术性,活跃课堂气氛,进行开放式教学,加强师资队伍的建设,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挖掘历史资源,加强学生的社会实践等方面进行了以提高教学实效为目的的探索。  相似文献   

18.
随着时代的发展,大学校园和城市之间逐渐产生了一个特殊的区域,即所谓的大学校园“边缘区”。以系统分析法对由边缘区地段的特殊性引发的“边缘区现象”的成因,特点及发展方向进行深入的思考.  相似文献   

19.
《宜宾学院学报》2018,(3):77-83
从存在主义哲学的角度出发,海德格尔寻找艺术作品的本源,对作品、艺术和本源的概念层层分析之后,最终发现并没有一个外物可以赋予艺术以本源,而艺术就是自身的起源,这一结果恰恰揭示了海德格尔对于存在和存在物的差异性思考。他把一切事物都纳入到其存在论哲学框架中,把人当作世界讲述自己的一个媒介,唯有如此才能以体验的方式接近艺术的本质,这也正是他存在主义艺术论的目的和意义。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