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当我们在抱怨现在的孩 子越来越不懂得说“谢谢”的 时候,不知我们自己反思过没有,我们对孩子说过“谢谢”吗? 在家里,父母对子女说“谢谢”,是人之初的启蒙和示范;在学校,教师对学生说“谢谢”,是人格的尊重与平等;在社会,孩子对别人说“谢谢”,使人如沐春风. 父母养儿育女,教师教书育人,天经地义,孩子们应当说声“谢谢”;孩子为师长做事,理所当然,我们也应道声“谢谢”。可事实并非如此,由于师道尊 严,我们却很少这样对 孩子说。因此,我 们要求孩子们 说“谢谢” 时,就多 少带有 一种强 迫性。 教 室 里,一根 用小…  相似文献   

2.
概率是指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大小.通常我们说某个不确定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大.就说这事件发生的概率大;某个不确定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小,就说这事件发生的概率小.  相似文献   

3.
有一头猪,他满脑子都是一些非常离奇古怪的梦想,所以猪们就给他起了一个外号:怪梦猪。怪梦猪总是对那些猪说:我们猪要是长上翅膀,就可以像小鸟一样飞来飞去;我们猪要是有马儿一样的腿,就可以在草原上奔跑;要是我们猪是河里的水,夏天就不用担心中暑了;要是我们猪也像猴子一样,就可以在树上荡秋千了;要是我们猪像云一样,就可以飘在高高的天空中了……怪梦猪滔滔不绝地说下去。老黑猪不耐烦地打断他的话:“我求你别再说了,我快受不了你了。我们是一群生活在草原上的野猪。我们最开心的事就是能吃上鲜嫩的草。”怪梦猪还想再说他…  相似文献   

4.
1.“照镜子效应”。所谓“照镜子效应”,是指在人际交往过程中,我们对待别人所表现出来的态度和行为,别人往往也会以同样的态度和行为给予反应,恰似我们站在镜子面前:当我们微笑时,镜子里面的人也微笑;当我们皱眉时,镜子里面的人也皱眉;当我们大喊大叫时,镜子里面的人也大喊大叫…… “照镜子效应”对班主任的启示是;对待学生,只要我们付出真挚的爱,关心学生的学习、生活等各方面的事情,让他们体味到被爱和被尊重的滋味,学生才能以同样的方式给予回报。 2.“无痕迹效应”。所谓“无痕迹效应”,是指我们在对学生进行思想…  相似文献   

5.
休闲本是一个轻松的话题,但当我们郑重其事地谈论这个话题时,对于我们的教育而言,就带了些许沉重。 2000年3月1日的《中国青年报》刊登了这样一篇文章——《学习负担影响少儿闲暇生活质量》。文章援引了全国少工委、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发布的“当代中国少年儿童发展状况”的调查结果,其中一个具体内容是“上一个休息日”孩子们在做什么——84.1%的少年儿童在“做家庭作业”,其中城市少年儿童平均做作业107.12分钟,农村少年儿童平均做作业72.26分钟; 85.2%的少年儿童“读课外书刊、报纸”,其中城市少年儿…  相似文献   

6.
一、生活科技化把人们甩向功能性盲的边缘 现代数学理论逐渐进入我们的日常生活:如“会不会下雨”用降水概率来表示。当天气预报里说“降水概率6%”的时候.你能听得懂吗?超市里冒出了“模糊控制洗衣机”——你可知道这是可以根据衣物脏的程度自动调节洗衣时间的洗衣机吗?产品质量的好坏用“废品出现的概率”来表示.你理解它的确切含义吗?  相似文献   

7.
概率的讨论从古至今已经有了很多的研究.它在生活中,像是一个神秘的使者.最普遍的表现是为人们带来“幸运”或“不幸”.也许有人花几元钱买彩票就能中大奖,给我们带来“幸运”,也许我们会以极低的概率感染绝症,给我们带来“不幸”.这便是概率在我们生活中的各种体现.  相似文献   

8.
丰富生活,拓宽作文源泉封淑敏叶圣陶先生在《作文论》中说:“必须寻得源头,方有清甘的水喝.”清代王夫之也就作文说过:“身之所历,目之所见,是铁门限.”我们要提高学生作文水平,就必须将学生带进生活这个“铁门限”,在丰富学生生活这个根本问题上下功夫。1.观...  相似文献   

9.
摩擦是我们随时随地都能遇到的最普遍的物理现象.静摩擦、滑动摩擦和滚动摩擦三个兄弟就象影子一样跟在我们身边.一个物体相对另一个物体有运动的趋势时就有静摩擦;一个物体相对另一个物体滑动时就出现滑动摩擦;一个圆形物体在另一个物体表面上滚动时就出现滚动摩擦;跑步、打球、写字、扫地等等,处处都有摩擦的存在.找们既生活在一个温暖的社会主义大家庭里,也生活在一个摩擦的物理世界里也许你会说摩擦给我们带来很多麻烦甚至不幸.比如摩擦增加了磨损,阻碍了运动,磨九瞩一鞋底、轮胎等.磨坏了机器部件.缩短了机器寿命等等;也…  相似文献   

10.
用唯物史观看,任何伦理原则,实质上都是一种社会意识形态,都是特定社会公共生活(特别是作为生产及交换的市场经济生活)对人们行为的规范.它不可能是纯粹个人头脑的产物.在这个意义上可以说,伦理均是‘公共生活伦理”.问题在于,在伦理学史上,唯物史观方法并非一开始就占统治地位,论者也曾从不同层次和测度思考伦理问题。在古希腊,亚里士多德就曾明确区分“公民道德”和“个人道德”;法国启蒙学者卢梭提出作为社会公共利益反映的“公共意志”概念,以抗衡伦理上的个人至上主义。在我国,一方面是道德行为被看成个人良心的“外化…  相似文献   

11.
班主任是班集体的组织者、教育者和指导者,他在学生全面健康的成长中,起着导师的作用,因而加强班主任工作研究是学校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十几年来的班主任工作实践,使我悟出当好班主任起码要做到“三当三不当”,即当“防火员”不当“灭火员”;当“教练员”不当“保育员”;当“颁奖员”不当“宣判员”。一、当“防火员”,不当“灭火员”江泽民总书记在南方视察灾情时曾经说过:“隐患大于明火,防患胜于救灾”。这一精辟论断对于我们班主任工作也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现在我们有的班主任管理班级的目标就是“不出大问题”就行,工作…  相似文献   

12.
●材料一:《忏悔录》节选托尔斯泰1.当时我出于虚荣、自私和骄傲开始写作。在写作中我的所作所为与生活中完全一样。为了猎取名利这是我写作的目的,我必须把美隐蔽起来,而去表现丑。……就这样又过了15年,当我想到我的作品给我带来的那种荣誉的时候,我会对自己说:“好吧,你的声誉比果戈理、普希金、莎士比亚、莫里哀,比世界上所有的作家都高,那又怎么样”2.我们越聪明,就越不理解生命的意义,而且把我们的痛苦和死亡看作某种刻毒的嘲弄;与此相反,而平民们活着,受苦,平平静静地、常常是高高兴兴地走向死亡。在我的圈子里…  相似文献   

13.
“运动”这个词在不同的场合下有不同的含义.物理学中所说的运动,指的是物体的位置变化.如图所示,物体原来在A位置,后来到达B位置,我们就说物体运动了.如果物体是沿着直线到达B位置的,就说物体作直线运动;如果物体是沿着曲线到这B位置的,就说物体作曲线运动.直线运动最简单,因此我们目前研究的是直线运动.那么,对于运动来说我们究竟要研究些什么问题呢?章先要研究运动的快慢.例如在体重大—。二的赛跑,我差比运动员掴对快慢.运初的快慢用速度天乘示,运动后快的称为速度大;运动后慢的都为建厦小.那么,怎样才能知道动…  相似文献   

14.
孔子劝学     
《说苑·建本篇》中记载着一则孔子劝学的论说,我把它详叙为现代语:孔子的学生子路问孔子:“请您给我们讲一讲学习到底有什么益处?”孔子说:“为人者.就是做了君王,若拒不听大臣们的动谏,国政必失;至于普通士人,若不听朋友们的教诲.道德必丧。正如野马必须经过策驯才能乘骑,弓箭必须经过核准才能射准.木料必须经过绳墨才能取直,人必须经过学习才能成为县人。所以.君子不可以不学。”子路又说:“南山上生长的竹子.没有经过加工,自己长得就根直。砍伐下来当箭用,便能射穿牛皮。从这个道理说明,人何必4I要去学习呢?”孔…  相似文献   

15.
19世纪法国著名数学家拉普拉斯说:“生活中最重要的问题,其中绝大多数在实质上只是概率的问题”.然而现实却是初中概率教学一直备受冷落,有的教师甚至说这部分内容如同“鸡肋”,弃之可惜,食之无味.这种状况是怎样造成的?作为教师的我们又该如何改变概率教学无奈的现状?本文就此与大家一起探讨.  相似文献   

16.
语文教学,要为学生营造大语文环境,提高学生在生活实践中听说读写的自觉意识,使生活的过程成为提高语文水平的过程。一、“听”与“读”的熏陶渐染“听”“读”是获取信息的重要途径,“听”“读”水平直接影响“说”“写”能力。因此,我们提出了“有耳朵你就别闲着”的口号。清晨,校电台在音乐欣赏后,开播名家名篇、学生习作;午饭后,校调频电台播放散文、诗词,学生利用无线耳机收听;晚饭后,闭路电视系统播放《新闻联播》;周日用《三星智力快车》栏目上选修课;课外活动,利用校园网络系统播放教学课件、诗词欣赏。每周各班推荐…  相似文献   

17.
活人的蒌子     
一个人觉得生活很沉重,便去见哲人,寻求解脱之法。哲人给他一个篓子背在肩上,指着一条沙砾路说:“你每走一步就捡一块石头放进去,看看有什么感觉。”过了一会儿,那人走到了头,哲人问有什么感觉。那人说:“越来越觉得沉重。”哲人说:“这也就是你为什么感觉生活越来越沉重的道理。当我们来到这个世界上时,我们每个人都背着一个空篓子,然而我们每走一步都要从这世界上捡一样东西放进去,所以才有了越走越累的感觉。”那人问:“有什么办法可以减轻这沉重吗?”哲人问他:“那么你愿意把工作、爱情、家庭、友谊哪一样拿出来呢?”那人…  相似文献   

18.
猜数字     
一、课前絮语:用“眼睛”拍下的“照片”可以写成文章我常常对同学们说:“记叙文,其实是用眼睛、耳朵、鼻子、嘴巴和手来写的,特别是眼睛,用得最多。”我们的眼睛好像是一架“照相机”。眼睛把“看到的”东西都“照”下来,放在脑子里“保存”着,到写文章的时候,只要把它们“翻印”出来就成。早上,当你背着书包上学去,一路上,请你张开你的眼睛“照相机”,连续“拍摄”各种各样的“镜头”。看看都能拍到些什么?数数看,有多少张精彩的照片?1.来来往往的车流;2.熙熙攘攘的人流;3.警察叔叔在马路中央紧张地指挥着;4.马…  相似文献   

19.
笔者近阶段在几何概型课上讲到线段的端点与区域的边界的虚实问题时,我们说由于刚好取到某点的概率为0,所以我们在算几何概型时不用在乎边界的虚实.讲到这儿时班里的丁宁同学就在课堂上大声和我唱“对台戏”了:“刚好取到一个点的概率是0,而线段和平面是由点所构成,那么,把这些无数个0加起来还是0,从而取在一条线段上或在一个区域上的概率都为0了!”  相似文献   

20.
在西方理解史上主要有三种目的观:“重建说”、“创造意义说”和“实用说”。文章在对这些不同目的观分析的基础上指出,在理解者和文本的层次上,理解的目的是把握文本的意义;在理解者和生活的层次上,理解的目的是为.了“使用”、为了“创造生活”。理解的目的不能抽象的说,要具体层次具体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