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鲁迅先生曾写过一篇著名的回忆性散文《藤野先生》,文中着重回忆了他在日本学医的一段生活经历。作者以凝重的笔触记述了自己在仙台医学专门学校学习时与藤野先生的交往,热情歌颂了藤野先生伟大的人格、感人的师德,字里行间蕴含着他对这位日本老师的崇敬、感激与深沉的怀念。  相似文献   

2.
外婆是一位普通的农村老人,没有多少文化,却有乐观的心态,聪慧的灵感,丰富的体验。她凭着对生活的理解,在艰难贫苦中,让自己,也让晚辈们过着快乐的日子。作者回忆外婆,在表达深深的怀念之情外,更多的是表达对外婆精神世界和人生意义的理解和感受。  相似文献   

3.
《藤野先生》传到日本以后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鲁迅先生曾写过一篇有名的回忆性散文《藤野先生》,文中着重回忆了他在日本学医的一段生活经历。事隔20多年,在鲁迅的心目中,那一段生活,最值得回忆的是他的恩师藤野先生。作者以凝重的笔触记述了自己在仙台医学专门学校学习时与藤野先生的交往,热情歌颂了藤野先生伟大的人格、感人的师德,字里行间蕴含着他对这位日本老师的崇敬、感激与深沉的怀念。该文发表在1926年12月10日出版的《莽原》半月刊第23期上。人以文传,这篇被中学教科书选用了数十年的传统篇目,使得藤野严九郎这个普普通通的日本人,因这篇名文而走进了亿万中国读者的内心世界…  相似文献   

4.
曹述莲 《陕西教育》2011,(11):53-53
《桂花雨》一文,是琦君的散文集中的其中一篇。作者回忆童年生活的文章,描写了作者在家乡摇落桂花时的情景,表现了儿时生活的乐趣。字里行间充满了对家乡、对童年生活的无限留恋和怀念之情。因此这种以情贯穿全文的文章.教学的重、难点应放在让学生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相似文献   

5.
《傻二哥》一文,作者写了童年时代的一个邻居傻二哥的事,从他解放前的苦难生活写到解放后成家立业,通过对旧社会苦难生活的回忆,歌颂了新社会。其写法很有特色。一文笔流畅,风格清雅。作者写人记事,像叙家常、讲故事那样。不加虚饰。不落俗套。使读者有一种  相似文献   

6.
童年·木桥     
【简评】作者通过对童年生活的回忆,特别是对家乡小木桥的回忆.表达了自己对童年生活的留恋。令人称道的是,一篇怀念童年生活的文章因为小木桥的丰富内涵而引人深思、耐人寻味:小木桥连接的是“我”懵懂的童年生活和长大后的未知世界.孩子们总是会憧憬和追寻彼岸的精彩.这小木桥其实就是每个人童年生活中的一道彩虹。  相似文献   

7.
现行中学语文教材中选入的鲁迅的《藤野先生》、《范爱农》、《记念刘和珍君》、《为了忘却的记念》几篇散文,通过回忆性的记述表达了作者对昔日的师友、革命青年的无比怀念和敬爱,它们记人的艺术手法上有许多值得借鉴的地方。一、据事实录,不作渲染。鲁迅在创作上遵循的一个基本原则是:“有真意,去粉饰,少做作,勿卖弄。”《南腔北调集·作文秘诀》)这组散文完全做到了过一点。作为回忆、纪念性文章,他所记述的是  相似文献   

8.
找李白去     
阎连科 《当代学生》2015,(Z1):90-91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生活,有一代人的成长资源,也有一代人的文化记忆”。《从田湖出发去找李白》是阎连科获卡夫卡奖后的首本作品,他饱含深情地回忆了自己的童年和少年时期,讲述了其中最重要的记忆片段。随着时代剧烈变迁,物不是人也非,但那些曾经重要而真实的经历,并没有因时间流逝而消失。在作者深沉的情感浸润下,往事化成追忆文字,庄重与诙谐并具,现实与记忆交织。从中,能窥见少年往事对阎连科人生和创作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在《项脊轩志》中,归有光通过记述自己青少年时代的书斋——项脊轩及有关的人事变迁,回忆家庭琐事,表达了物在人亡的感慨以及对祖母、母亲和妻子的深切怀念。全文笼罩着一种凄清阴冷的气氛和浓重的悲  相似文献   

10.
王琦 《甘肃教育》2009,(8):19-19
《藤野先生》是鲁迅的一篇回忆性散文,描写了作者从东京到仙台学医的几个生活片断,表达了鲁迅对藤野先生真挚的怀念。下面笔者对鲁迅“弃医从文”的思想转变作以解读。  相似文献   

11.
《幼学纪事》是于是之同志写的一篇回忆性散文。这篇文章以时间的先后为顺序,以对良师益友的诚挚谢忱的感情为线索,回忆作者在家境贫困中顽强求学的情况以及良师益友对作者的启蒙,表达了对良师益友的深沉怀念。全文分为七个部分,前六个部分都冠以数码,后两个自然段为第七部分,以隔行为标志。第一部分,回忆幼年学作文的事。作者出生在一个完全没有文化的家庭,他居住的杂院也都是穷困人家,在那个杂院里,“出个小学生,就顶得上个知识分子”,同院的拉车夫老郝叔“叫我帮他起草一个‘请会’的‘通知’”,这对一个不到三年级的小学生来说,该有多大的困难啊!然而,老郝叔“照我说的写,他们都懂”的鼓励给少年的“我”增添了勇气,“居然写出来了”。作者回忆说,倘若按照当时关于文学的定义,“我替老郝叔起草的  相似文献   

12.
《我的一位国文老师》是作家梁实秋怀念恩师徐锦澄先生的散文.文章的最后写道:"我于回忆他的音容之余,不禁还怀着怅惘敬慕之意."作者在文中记述了先生的言行举止,记叙了先生对"我"的责骂与教导,表达了丰富的情感,言浅而意深.本文从作者对先生的描写入手,从"敬慕怅惘之意"入手,探究梁实秋对先生的敬慕之情、怅惘之意以及戏谑中透露...  相似文献   

13.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教材中的《端午的鸭蛋》是散文大家汪曾祺的一篇回忆性散文。作者以平凡的审美视角展现了平淡生活中的情趣和诗意,抒发了他对童年生活的怀念,对故乡的热爱之情。文章以真挚浓郁的情感打动了无数的读者。教学之余,笔者反复品读,觉得它蕴涵着浓郁的艺术美。  相似文献   

14.
《背影》和《父子情》两文是作者回忆自己与父亲共同生活情景的纪实性散文。两文通过叙述家庭生活中的平凡琐事,表现出了父子之间那真挚、淳朴、浓烈的感情,抒发了作者对父亲的敬佩、怀念之情。两位父亲的性格、对待孩子的态度,特别是教育和启发孩子的方法不  相似文献   

15.
《小学生》2006,(7):10-11
每个人都有一个家,家是由爸爸妈妈辛苦地创造出来的,可是我失去了他们,他们留下了一个不全的家给我们。 家中还剩下我、姐姐和妹妹。家是要有吃有穿的,更重要的是要有快乐与高兴,要有喜悦。可是现在的家中没有了欢声笑语,留下了一片思念与回忆,使我感到寒冷,家里吃不起好的饭菜。自从我思念很久的爸爸妈妈不在了后,家里的生活是那么的没价值,好像活着没意思,没胜利,也没有失败或成功,也没有值得去做或想的事情,只有冷酷无情的灾难冲进家中,留下的又是一片思念与怀念,带走的却是值得去做的事情。[编者按]  相似文献   

16.
冷暖自知     
正杨绛先生晚年回忆与钱钟书、钱瑗的生活,用这本书记述了他们这个特殊家庭63年的风风雨雨、点点滴滴。她并没有用悲伤来怀念她所深爱着的两个人,她的笔触是很平淡、很温暖的,像傍晚的夕阳。六十多年间的缘起缘灭,成就了一段美得令人窒息的回忆。一个年过九旬的老人,静静追忆往事,偶尔带着些许的迷茫,却哀而不伤,令人心生温暖,泪中带笑。亲情的确就是一种冷暖自知的东西,在每个人的身边,每个人的感受却都不相同。一杯温热的牛奶,一声仔细的嘱咐,一句低声的责备,也许只有自己才能体会到这样的  相似文献   

17.
点评:年年岁岁,时光的脚步不曾歇息。作者的感触来源于琐屑生活,文字平易贴切,清晰而有张力。一幅幅定格的画面,唤醒了作者隽永的回忆,夹杂着淡淡的怀念。文题很有意思,“年年岁岁年年”,仿佛又回到了原点。但作者坚信:你还会是“永不褪色的画面”。  相似文献   

18.
《梅花魂》是归国华侨陈慧英所作,作者通过回忆自己和外祖父在国外一起生活直至分手的一段经历,表达了对已故外祖父的深切怀念,热情歌颂了老一代华侨眷恋祖国、热爱祖国的深厚感情。全文以梅花为线索,将具体、生动的内容连缀成一篇令人悲泣、感人至深的文章。课文的重...  相似文献   

19.
《怀念母亲》一文以回忆的形式,讲述了身处异国他乡的作者对两位母亲——生身母亲和祖国母亲“异常强烈的怀念”,表达了对两位母亲“同样崇高的敬意和同样真挚的爱慕”。但因为课文的叙述富有跳跃性,学生又缺乏实际体验,因此,在理解感受作者对两位母亲的深情这一教学重点时会存在一定的困难。  相似文献   

20.
不知为什么,我对童年充满了怀念之情,尤其是一想到小时候与外婆在一起生活的那段时光,心中便充满了幸福与美好的感觉。在我看来,幸福加美好的和乘以回忆的积,便是温暖的童年了。六七岁的时候,家里住的是平房。那时最快乐的事莫过于外婆在寒冷的冬天给我烤土豆了。一想到那冒着热气的香喷喷的土豆,浑身就会洋溢起无限的温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