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5 毫秒
1.
我国高校管理体制泛行政化弊端及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高校管理的泛行政化倾向是我国高校管理最大的弊端.这种计划经济体制下的高校管理体制,使得机构臃肿,人浮于事,严重窒息了高校的办学活力.行政权力向学术权力的肆意僭越严重干扰和影响了高校的教学与学术创新.我们应该借鉴我国西南联大及国外高校的管理体制,变官本位为师生本位、学术本位,努力构建有利于人才培养和学术进步,生气勃勃地面向未来的现代化高校管理体制.  相似文献   

2.
当前,我国高校中的官本位倾向仍较为严重.究其因主要是目前大部分高校的管理模式仍属于行政权力模式,行政权力泛化,学术权力弱化,管理过程中忽视学术权力,甚至以行政权力代替学术权力,导致两种权力失衡,抑制了学术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因此,有必要建立行政权力与学术权力分工明确的运行机制.实现行政效率与学术自由的双赢,共同推动高校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3.
我国高校学术权力行政化的理性思考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高校学术权力与行政权力共存于学校权力体系中,章在分析了高校学术权力和行政权力的区别以及我国高校普遍存在学术权力行政化倾向的基础上,提出了强化高校学术权力的对策。  相似文献   

4.
大学行政权力与学术权力关系探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行政权力和学术权力并存是高校权力结构的特点.我国大学的权力结构明显属于行政权力结构模式,行政权力泛化现象较严重,甚至有取代学术权力之势,学术权力的作用日渐萎缩,这种情况制约了高校的长远发展.协调行政权力和学术权力的关系,实现两种权力的和谐,是高校管理体制改革创新的重点,应该科学界定两种权力的责权范围,加强学术民主制度建设,推进分级管理运行机制.  相似文献   

5.
结合对学术评价的认知和希冀,深刻剖析了当下我国高校在学术评价方面存在的五大弊端,即学术评价的严重功利化取向、学术评价的过度量化倾向、学术评价规则渐行脱离学术标准、学术评价的监督机制不健全、学术失范现象屡见不鲜等,以期为我国即将展开的高等教育领域的全面深化改革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当前,高校在课程与教学管理、科研管理和职称晋升管理方面的"创新崇拜"倾向对教师造成了严重的负面影响,教师面临着失去教育理想追求、相关权利得不到尊重与保护、教学和学术水平停滞等方面的危机。要消除高校管理"创新崇拜"对教师造成的不良影响,提升管理质量,可以从追问管理创新的本真目的、把握核心创新内容、建立教师参与的管理创新程序入手。  相似文献   

7.
我国高校分类与定位的结构主要表现为线形结构、梯形结构、矩形结构、分支结构和圈层结构等类型,结构多样但分类维度分散,重视学术组织特征,主动定位意识和能力缺乏。本文从组织竞争和发展的角度,以发展理念(思想因素)、师资水平(人的因素)和资源多少(物的因素)作为高校分类和定位的三个维度,把高校分别划分为市场倾向型高校与学术倾向型高校、创业倾向型高校与创造倾向型高校、生存倾向型高校与生长倾向型高校,并在此基础上构建了一个高校定位的三维立体模型,以期有助于高校的主动准确定位。  相似文献   

8.
我国高校内部管理体制主要存在三种权力,即党委权力、行政权力和学术权力.研究发现,高校行政化倾向严重、内部权力配置失衡、学术权力组织体制不健全、学术权力地位下降及学术自律倒退等是制约创新型人才生成的重要因素.文章指出,本着三元权力适当分离、互相监督、公平配置教育资源、兼顾效率的原则,重构高校党委领导下的行政权力与学术权力均衡模式,是培养创新型人才的关键,是实现人才培养功能和创新型人才培养目标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9.
关于我国高校内部治理结构重建问题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学术权力和行政权力是存在于高校内部的两种基本权力形式,文章提出重建高校内部治理结构的核心是行政权力与学术权力的合理分配,并在分析当前高校存在严重的行政权力错位倾向的基础上,提出重建高校内部治理结构的对策。  相似文献   

10.
作者在探讨了学术权力的概念、学术权力主导的合理性以及我国高校普遍存在的学术权力行政化倾向的基础上,提出了完善和提高我国大学学术权力的对策。  相似文献   

11.
地方本科院校占全国普通本科院校的八成以上,其办学质量如何,对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建设高等教育强国至关重要。当前,影响地方本科院校办学质量的主要问题有:教学和科研发展不均衡,导致教学弱化、学术异化;人才培养中心地位不到位,“以学生为中心”的理念和实践亟需加强;大学内部治理中,教授治学、民主管理的理念尚未有效落实;高校管理的专业化水平不高,需要进一步更新观念,提高执行力和创新力;高校“去行政化”的核心在于行政权力和学术权力各得其所,这需要制度建设和大学文化的有力支撑。只有切实解决以上问题,地方本科院校才能提高办学质量,实现科学发展。  相似文献   

12.
高校是行政权力与学术权力二元交织的复杂系统。在我国高校中行政权力存在着较为突出的越位现象。为避免行政权力对学术权力的僭越,高校行政权力职能转变应以有限与有效为目标诉求,从重塑行政文化、规范高校行政行为、大力支持学术社团活动和提高基层行政管理人员素质等方面入手,构筑高校行政权力与学术权力、行政管理与教学科研良性互动的耦合关系。  相似文献   

13.
高校学术团队是我国科技创新和研究型人才培养的重要力量,实验技术人员是团队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传统的以教研室为基础的组织形式不能适应当前实验教学和科研形势的要求,通过对高校实验队伍的考核评估机制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进行分析,探讨学术团队中实验技术人员的评估原则和措施。  相似文献   

14.
高等学校的教学改革需要管理体制的改革与之相配套,建立高等学校教学运作配套管理系统组织的协同运作机制,是保证高等学校教学良性运作的关键。高等学校教学运作配套管理系统包括教学管理、学生管理、人事管理、科研管理、行政管理和后勤管理等子系统。系统的协同运作需要组织的保障,故应通过建立高等学校教学运作配套管理的高层协调机制、完善职能部门之间的沟通协商机制,构建跨职能部门协同运作机制;通过学术权力与行政权力的相互渗透,构建学术系统与行政系统协同运作机制;实行分层管理、管理重心下移,构建跨层次组织协同运作机制。  相似文献   

15.
建设一流本科教育是当前高校为国家战略服务的重任。一流本科人才培养的核心特征是创造精神与创新能力。要培养创造性人才,需要优化人才培养方式,特别是要构建多元化的课程体系、推行研究性的教学方式尤其重视本科生参与科研、搭建丰富多彩、宽松自由的非课堂教学空间。人才培养方式的优化,须依赖优良的高校内部治理。通过强化学术权力弱化行政权力、实行校院两级分权治理、学生参与管理、行业精英介入人才培养过程等学校内部治理,促进和保障一流本科教育培养出创造性人才。  相似文献   

16.
公办高校法人治理结构及其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大多数高校创新能力不足的主要原因是没有建立现代高校法人制度。目前公办高校法人制度建设的主要任务,首先是依法规范政府与高校的所有权与管理权的关系,建立现代法律契约或委托代理关系;其次是健全高校内部的决策、执行与监督机制,确保高校中政治权利、行政权利和学术权利的平衡和制约,为高校的科研创新、人才培养创新和社会服务创新服务。  相似文献   

17.
美国研究型大学学术管理体制与运行机制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美国研究型大学雄厚的研究实力和丰硕的研究成果,使其成为技术文明时代的骄子。其成功得益于按照管理和教育规律建立起以董事会管理模式、二元权力结构、学院制组织架构为特征的学术管理体制和由教授终身制、教师聘任制、经费分配制度、教师评价制度构成的运行机制。这为我国进行一流大学的建设提供了有益的启示和借鉴。  相似文献   

18.
地方高校科研档案管理工作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科技创新时代的发展,科研档案管理工作成为地方高校事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学习和探讨科研档案管理的新方法、新技术,可以促进地方高校科研档案管理工作的规范化、科学化建设,提高科研档案管理人员综合素质和科研档案管理工作质量,为地方高校的教学服务和科研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相似文献   

19.
科研是强校之路,科研和学术水平是社会对学校认可的重要标尺。没有科研项目,科研促进教学便无从谈起。地方工科院校科研对教学的促进主要体现在:促进教师队伍的建设,促进教学内容与方法的改革,是培养创新人才的重要载体,是深层次促进教学的加速器,为学生提供更高实践平台,是营造学术氛围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20.
In the changing higher education environment, universities increasingly engage in areas outside the traditional teaching and research missions. The new missions extend over wide yet specialized areas, such as technological advancement, internationalization, entrepreneurship, and enhancement of teaching and learning. To effectively handle these areas, universities require specific talents that may not be found in conventional academic and administrative cadres. The transformation highlights blurred boundaries between academic and non-academic spheres of the university. Situated in the University of Hong Kong (HKU), this paper explores how the university utilizes new professionals and administrative staff in new missions. Qualitative interviews with university staff reveal their profiles and perceptions in evolving organizational structures. By examining understudied subjects in Hong Kong, it discusses implications of changing university staff and how universities may optimize their new talent.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