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团结力量大     
体育课后 ,我和孩子们在收拾体育器械。晓晓和寒寒两个小朋友试着抬了抬平衡木 ,没有抬动 ,于是又叫了两名小朋友 ,可平衡木还是没能抬起来。其他的孩子看见了都跑去帮忙 ,咦 ,平衡木还真被他们抬起来了。看着一大群孩子抬着平衡木歪歪扭扭地向前走 ,我突然觉得这正是教育孩子们团结合作的好时机。于是我问大家 :“小朋友 ,你们知道刚才晓晓和寒寒为什么没能把平衡木抬起来吗?”“因为我们两个人太小了 ,没有那么大的劲。”寒寒抢着说。“那现在平衡木为什么又被抬起来了呢?”“现在人多了 ,人多劲就大了 ,就能抬动了。”其他孩子也纷纷说…  相似文献   

2.
一、疑难解析 1.受力面积的确定.受力面积是指两个物体相互重叠的地方.大物体压在小物体或者小物体压在大物体上时,我们要特别注意受力面积的确定.  相似文献   

3.
直杆倒地时间的计算王晓云我们在研究物体位置的稳定性时,有一非常通俗的结论:物体的重心越低,物体越不易倾倒;升高物体的重心,则增加了不稳定因素。然而,杂技演员及一些民间艺人在表演顶竿之类的节目时,往往选用高高的竿子,杆顶上还要加上人或其它重物,使演员顶...  相似文献   

4.
物理学中的“平衡”是抬物体的运动状态,物体的平衡状态是一种特殊的运动状态,有三种表现形式:(1)静止;(2)匀速直线运动;(3)匀速转动.平衡力是指能使物体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即平衡状态)的力,平衡力可以是两个力也可以是几个力.现将平衡力和相互作用力比较如下:一、力的作用对象不同两个彼此平衡的力是作用在同一物体上;而两个相互作用力则分别作用在两个不同物体上一例1如图l物体A静止在水平面B上,物体A受到水平面B的支持力人和重力G。两个力的作用,地面B受到物体A的压力F。F支和民同时作用在物体A上…  相似文献   

5.
测定物体重心的方法很多,如悬挂法,支撑法,下面再介绍一种利用双手指测定物体重心的方法。具体步骤: 首先把要测定重心的物体,放在分开的两个手指上,使这个物体处于平衡状态(图1)。然后相向移动这两个手指,当两个手指合并在一起时为止,此处即为物体的重心,如图2所示的O点。  相似文献   

6.
视觉现象中的“近大远小”透视原理早已为人们所熟知和应用 ,而同样存在于视觉中的“近小远大”现象却没有引起人们的注意 ,或许有很多人不知道有此现象或者知而不解。当手撑额头 ,目光投向远方时 ,你会惊奇地发现 ,手变细了 ,细得就像手指一样 ,当你情不自禁地把目光拉回手上想看个究竟时 ,手又变回了原来的大小。重复几次 ,结果依然一样 ,这就是所谓的“近小远大”现象。即当两个大小相同、距离不等的物体与人排成一线时 ,如果目光注视远处的物体 ,则近处的物体会显得比远处的物体小很多。我们不妨做如下几个实验来看看 :1 把两个大小相…  相似文献   

7.
功与功的要素一个力作用在物体上,物体在这个力的方向上移动了一段距离,我们就说力对这个物体做了功。也就是说,某个过程是否做功,要具备两个要素:一是有力作用在物体上,二是物体在力的方向上移动距离。二者缺一这个过程都没有做功。  相似文献   

8.
1.同向运动两物体一前一后同向运动,它们之间距离的大小变化取决于它们运动速度的大小.若前快后慢,则距离增大;若前慢后快,则距离减小; 若快慢相同,则距离保持不变. (1)最大距离若两物体的速度由前大后小逐渐发展到速度相等或前小后大,那么在速度由前大后小到速度相等这段过程中,两物体间距离在增大;当两物体速度相等时,距离达最大.  相似文献   

9.
陈新 《物理教学探讨》2007,22(11):53-54
有关重心的实验包括重心的认识、物体重心位置与形状和质量分布有关、均匀规则形状物体重心在其几何中心、悬挂法测重心和物体重心不一定在物体上等。一般实验演示需要很多器材,如许多形状规则和不规则的物体,质量分布不同的物体。以下是运用搭积木思想,利用极简单的材料,通过一物多用来高效完成有关重心概念的系列实验探究,体现了“低成本、高智慧”的实验思想。  相似文献   

10.
一、做功的判断做功指的是一个物理过程,这个过程必须跟力和物体运动的距离相联系.如果一个力作用在物体上,物体又在这个力的方向上通过了一段距离,那就表明这个力的作用有了成效,力学里就说这个力做了功.因此,作用在物体上的力和物体在力的方向上通过的距离是力学里所说的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也是判断物体是否做功的惟一依据.在判断物体是否做功时要注意下面三点:1.力作用在物体上,而没有使物体沿力的方向移动距离,力对物体不做功(即“劳而无功”).原因是缺少了距离这个因素.2.物体在不受外力作用时,由于惯性而保持原…  相似文献   

11.
1.根据万有引力定律可知:若两物体间的距离r→0,F会无穷大吗? 答:不会的,F=G(m1m2)/r2计算物体间的引力时,有适用条件:计算两个质点间的万有引力(此时r为质点的距离),或计算两个质量分布均匀的球体之间的万有引力(此时r为两球心间距离),只有当两个物体间的距离远远大于物体本身的大小时,万有引力定律才适用,当r→0,不能用万有引力定律去计算万有  相似文献   

12.
高中物理上册实验一、物体的重心实验课本图2-3(高中上册第12页)是求形状不规则或者质量不均匀的物体的重心的简单实验方法一一悬线法。做过这一演示之后,可以用同样方法找一下中空物体的重心(如图1所示)。这样可以使学生明确:(1)物体的重心是一个假想的点,这一点并不一定在物体上;(2)认为重力对物体的作用集中于重心这一点,是研究问题的一种方法,并不是重力只作用于这一点。还可以做一下重心的位置随物体的形状变化而改变的演示。用一根长25厘米左右的铅丝,它的重心在几何中心上(用细线在铅丝中点挂起,铅丝成水平平衡),然后把铅丝折成各种形状(如图2)用悬线法分别求出它的重心。  相似文献   

13.
彝一、选择题1.下列关于力的叙述正确的是() A.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总是成对出现的B.只有相互接触的物体,才有力的作用C.两物体相互作用不一定要直接接触D.直接接触的物体间一定有力的相互作用2.下列关于力的作用效果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改变,则物体必定受到力的作用B.物体运动状态没有发生改变,物体也可能受到力的作用C.力的作用效果不仅取决于力的大小和方向,还同力的作用点有关D.力作用在物体上,必同时出现形变和运动状态的改变3.关于物体的重心说法正确的是(). A.重心就是物体内最重的一点B.重心是物体…  相似文献   

14.
在运动学中,经常碰到两物体在同一直线上追及问题,许多同学在分析这类问题时往往只考虑追及时两物体的距离关系而忽略其它一些问题,从而造成误解,下面就此问题作一下剖析:  相似文献   

15.
物理学中的"做功"和日常生活中的"做工"是两个不同的概念,生活中的"做工"是指人花了力气,完成了某项工作,也就是做事情.而物理学中的"做功"有严格定义,我们把作用在物体上的力和物体在力的方向上通过距离的乘积叫做力做的功,简称为功.由此可见,物理学中的做功应具备两个条件:一是对物体有力的作用,二是物体要在力的方向上通过一定的距离.所谓对物体有力的作用,即存在  相似文献   

16.
物理是一门有趣的科学,也是一门实验的科学。我在学习了物体的重心、物体的平衡等内容以后,感觉不是很容易理解。在老师的指导之下,我设计了以下两个小实验:“易拉罐不倒翁”和“铅笔立手指”,通过这两个小实验我已经很好的掌握和理解这些物理知识。你们不妨来试一试!  相似文献   

17.
谈重心     
我们在劳动中扛起二根木料, 它能否被平稳地扛起来,要看肩膀扛着木料的位置是否合适如果位置不合适,木料的一端就会翘起来,这个问题跟木料的重心有关什么是重心呢?下面就通过例题简略谈一谈。例1 关于重心的说法正确的是( ) A.重心是指物体的几何中心 B.重心总在物体的内部 C.同一物体,形状改变时重心也有可能改变 D.重心作用在物体的各部分, 因此一个物体的重心有多个。  相似文献   

18.
一、注意区分惯性和惯性定律两个概念惯性定律是指在不受外力作用时,物体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很多人把惯性和惯性定律两个概念混淆了,认为惯性就是惯性定律。简单地讲,惯性定律中,物体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是有条件的,即不受外力或者所受  相似文献   

19.
如图1(a),当物体是一个质点时,它的重心的位置在原处,可以认为是总长的1倍;如图1(b),对于质量均匀分布的长杆,重心在杆的1中点,距一端的距离是总长的妻;如图1(c),当厶物体是一个薄三角形时,重心0在三边中线的1交点上,且线段OD的长是线段AD长的÷.  相似文献   

20.
<正>一、重力概念的引入地面附近一切物体都受到地球的吸引,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叫重力。地面附近的物体所受的重力只是引力在地球表面附近的一种表现。重力的施力物体是地球,受力物体是地球上或地球表面附近的物体。在研究重力的大小时,往往需要把研究对象的重力集中在重心处,等效为一个质点。基于等效思想,地球的重心等效为地球的球心,质量均匀分布的物体的重心只跟物体的形状有关,质量分布不均匀物体的重心除与物体形状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