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6 毫秒
1.
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能力,陶冶高尚的道德情操,是当代中学语文教师的重要工作之一。中学《语文课程标准》中提出":语文课程还应该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健全的人格,促进德、智、体、美的和谐发展。"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重视,在语文阅读教学中,引导学生,通过对文本材料的解读,而获得情感的陶冶,培养学生发现美、感受美的能力,从而唤醒学生个体的审美注意,积累审美素质。从作品中深挖教材的审美因素,感悟文学艺术家的语言艺术和审美理想,促进学生在文学审美教育方面更全面的发展。  相似文献   

2.
审美实践作为人类一种特殊的实践活动,是一切文艺作品赖以生存和生长的基础和前提。《课程标准》已把提高学生文化品味和审美情趣作为中学语文教学总目标之一,改变了以往语文教学只重视作品思想评价,忽视语文美育的倾向。教会学生对作品进行审美评价,学会鉴赏文艺作品,是素质教育在语文学科教育中的体现。应该把它贯穿在中学语文教学中。中学生对鲜明、生动的形象容易产生强烈的美感,他们的认识过程离不开形象。所以高中阶段古诗词教学从形象入手引导学生审美,引导学生学会鉴赏古诗词的意境,对提高学生文化品味和审美情趣,具有不可…  相似文献   

3.
<正>新课标高度重视学生学习过程中的思想与情感体验,笔者认为,中学诗词教学中,鉴赏作品意境的过程是中学生对审美信息的感悟和体味的过程,因而,发掘诗词中的情感价值及审美教育应该引起每一个中学语文教师的重视。  相似文献   

4.
美术教学中学生审美的培养即素质教育中的美育,美术课堂中除了教材内美术知识的教学,更应该重视学生对美术的理解、感受,用艺术的眼光看待美术作品,拥有用艺术语言表达美术的能力。审美能力的培养体现在学生对美术的兴趣、对美术作品的欣赏、美术作品的设计中,还体现在发现生活的美好中。教师应在课堂上将学生的注意力引导到对作品的赏析、品味和感受上,启发学生动手、动脑等感官,逐步提升初中生对美术的审美能力。  相似文献   

5.
在儿童文学教学中提高学生的审美素质,首先要使学生在了解作者审美情感后,获得自己的审美感悟;其次要启发学生的审美想象和联想,提高他们的审美想象和联想能力;其三要学习儿童文学作品的语言,从而获得审美感知。  相似文献   

6.
就美而言,美的创造领域是极其广泛的,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培养出具有理想人格和高度审美修养的一代新人,是教育的一个重要方面。笔者从事职业学校计算机教学工作多年,认为在计算机教学中提高学生对作品的审美鉴赏能力,也是非常有必要的。本文结合教学实际,谈谈如何提高职高学生对计算机作品的审美鉴赏力。  相似文献   

7.
在职业教育的语教学中,培养学生对学作品的审美理解力是实施美育的重要手段,要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审美理解力,一方面要使其掌握丰富的学知识,另一方面要使其按照审美规律去体味、感悟作品的整体 美。  相似文献   

8.
以《清明上河图》为例,引导学生通过视觉形象由浅入深地学会描述而深刻地走进作品、认识作品;以作品的几个鲜明特色为突破口,增强学生各种情感,获得作品内层意蕴的领悟以及审美愉悦和审美想象;欣赏和临摹相结合,使学生更加深入了解作品的内涵美感。  相似文献   

9.
语文阅读是以形象思维为主的审美活动.目前的阅读教学中,教师往往重视对课文结构、语言、主题思想、写作手法等进行理性剖析,忽视学生对文章内容的整体感知、情感体验以及对作品的想象,破坏了学生的审美感受和审美创造.因此,语文阅读教学应提倡多一些形象思维,少一些空泛的理性分析,努力寻求发展学生形象思维的途径.  相似文献   

10.
中师学生音乐审美能力的提高与教师的能力、作品的选择密切相关。本通过音乐教学实践,对教师素质、作品推荐及作品的审美分析、判断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11.
语文阅读是以形象思维为主的审美活动.目前的阅读教学中,教师往往重视对课文结构、语言、主题思想、写作手法等进行理性剖析,忽视学生对文章内容的整体感知、情感体验以及对作品的想象,破坏了学生的审美感受和审美创造.因此,语文阅读教学应提倡多一些形象思维,少一些空泛的理性分析,努力寻求发展学生形象思维的途径.……  相似文献   

12.
在近几年的中考语文试卷的阅读理解题型中,出现了一定数量的课外赏析题,这种具有导向性的题目提示我们,平时的语文教学有必要让学生初步学会赏析美文。《语文课程标准》重视学生人文素养的提高,对初中学生的阅读提出明确具体的要求:“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置身于作品之中,吸收文学作品的精华,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情感体验,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感悟与启示,提高学生欣赏品位和审美情趣,从而达到提高人文素养、加厚人文底蕴的目的。”  相似文献   

13.
童话是一种重要的儿童文学样式,在小学语文教材中占有相当大的篇幅。在童话作品教学中,教师的主要任务就是引导学生感悟作品中塑造人物的形象,体会其中的审美情感,让学生得到一种审美的愉悦。因此,教师在具体教学中应把握审美原则,不断优化童话教学,培养学生的审美素质。  相似文献   

14.
现当代文学教学应以阅读作品培养学生得审美能力为重点,但现在学生不爱读作品,尤其是不爱读现代文学作品,应调整教学理念,改进教学方法,保持开放态势,创造读书氛围,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  相似文献   

15.
审美素养是初中音乐教学重要的隐性目标,影响着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纵观苏少版初中音乐教材,它包含的题材广泛,作品的情感基调丰富,教师应挖掘教材中蕴含的审美元素,从音乐曲风、情感基调、音乐实践三个方面着手,引导学生用心感悟音乐,从而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  相似文献   

16.
在高中美术欣赏课上,最重要的就是引领学生与欣赏作品间发生情感共鸣,假设教师准备和使用的欣赏作品没有令学生与作品有情感共鸣产生,那么,不管教师准备多么充分、课程内容如何丰富、语言多么美丽动听,美术欣赏的结果都仍是失败的。因此,要重视对学生审美心理的了解,重视良好教学氛围的创造,通过筛选美术欣赏作品,激发学生的联想和想象。  相似文献   

17.
器乐欣赏教学的重要目标之一就是培养学生对器乐作品的听辨能力、感受和理解.但学生刚开始欣赏器乐作品时难免会感到枯燥、乏味,那么如何培养学生的兴趣和能力呢?本文通过分析器乐作品的审美特征,提出培养学生器乐欣赏能力应采取的原则与方法.  相似文献   

18.
山水画是一门综合性的学科,它要求既要重视对学生进行艺术技能的训练,更要重视对学生进行艺术精神品格、审美能力和创造能力的培养.“虚静”是我国古代重要的文论思想,在中国山水画创作中强调虚静,不仅有助于学生调整好自己的心态,从而创作出较好的毕业山水画作品,对于学生深刻认识我国传统文化也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9.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课程应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德、智、体、美的和谐发展"。语文又是以文学作品的艺术美来感染学生为其特征的,因而我们教师在语文教学中,应当有意识地去发掘其中的美育因素,通过丰富多彩的教学形式和多渠道的情感诱发,指导学生正确地感知美、鉴赏美,培养学生高尚健康的审美情趣,不断提高他们的审美能力。一、挖掘审美因素,披文见情——感知美情是文学作品的核心和主宰,也是语文教学的生命,作为一名语文老师就应该把握好作品的情,深刻挖掘出教材中的审…  相似文献   

20.
培养学生的审美感知力是提高学生审美能力的起点,必须高度重视。语文教学培养学生的审美感知力要训练学生的审美感官;要创设审美情境;要通过审美想象来拓展审美感知的空间;要重视诵读,培养语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