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颜色在人们的生活中有重要作用,对人的心理,尤其是对人的情绪可以产生不同的影响。因此,它和工农业生产、医疗、商业、交通、教育、军事、以及人们的一切生活领域都有密切的联系。关于人对颜色的爱好和人对颜色的心理反映一直是心理学界一个引人注目的问题,中外心理学家有过许多研究。如卡兹(S·E·Katz)和布律德(F·S·Breed)的研究,5至15岁的儿童各种颜色爱好的次序是:兰、绿、红、紫、橙。我国著名教育家陈鹤  相似文献   

2.
张志军 《教育艺术》2005,(9):63-63,62
对于游戏在教育中的作用,西方教育学者们有过广泛的探讨.皮亚杰认为:“游戏是学习新的复杂个体和事物的方法,是巩固和扩大概念和技能的方法,是使思维和行动相结合的方法.”弗洛伊德认为:“游戏能帮助儿童发展自我能力,游戏是缓解心理紧张和使儿童掌握大量经验的反映.”德国教育家福禄贝尔认为:“游戏是儿童认识世界的工具,是快乐的源泉,是培养儿童道德品质的手段,在游戏过程中最能表现儿童的积极性和自觉性.  相似文献   

3.
杰罗姆·S·布鲁纳(1915——)是本世纪美国知名心理学家,是认知派的主要代表人物之一,主要研究知觉、思维和儿童智慧的发展。同时,他也是一位颇有影响的教学论专家。他依据对儿童智慧发展的研究,从结构主义教育观点出发,提出了著名的学科结构理  相似文献   

4.
六十年代初期,美国心理学家 S·布鲁纳提出的“发现教学”,是现代教学论思潮中具有代表性的一个流派,不仅在美国,而且在世界各国的教育界,都曾发生过影响。(一)发现教学同传统的教学模式有很多鲜明的对立,主要表现在:(1)传统的教学模式在教学目标上,强调文化遗产和科学知识的传授,强调学生的  相似文献   

5.
信息窗     
课程现代化三大典型学派的基本观点“学科结构论”、“新教学体系”、“范例方式教学论”,被称为“课程现代化”的三大典型学派。一、布鲁纳的“学科结构论”布罗姆·S·布鲁纳,美国教育心理学家。他认为学生所学教材有限,无论教什么学科务必使学生理解该学科的基本结构,才能使有限的东西更有价值。他还认为学习就是一种发现,要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就要运用“发现法”,让学生自行发现问题,掌握原理、原则。  相似文献   

6.
学前儿童多元文化教育初探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一、多元文化教育的界定 什么是多元文化教育(multiculturaleducation)?美国学前教育专家George S·Morrison认为,多元文化教育是帮助儿童理解、欣赏、尊敬其他种族、性别、社会经济、语言和文化背景的人,使儿童能够在一个不同文化的世界中生活、学习、交往和工作的教育。英国学前教育专家Hilary Faust认为,多元文化教育是反种族偏见的教育(anti-racisteducation),它不仅能满足种族少数儿童的需要,而且也能为所有儿童提供反映英国社会  相似文献   

7.
德国教育家福贝尔认为:“游戏是儿童认识世界的工具,是快乐的源泉,是培养儿童道德品质的手段,在游戏过程中最能表现儿童的积极性和自觉性。游戏是儿童本能性活动,是儿童内心的反映。”游戏有多样性、趣味性的特征,很契合儿童活泼、好动的天生本性,尤其是智障学生的心理年龄低幼化,需要用游戏激发其学习的欲望和动机。并且,有效的游戏教学可以促进智障学生的智力发展,对其心理和行为问题具有康复治疗的作用。全日制弱智学校(班)体育教学大纲(征求意见稿)中指出:“游戏是体育教学中重点教材之一,通过游戏教学,增强学生机体感知觉和协调动作的能力,培养学生团结、友爱、合作、听从指挥、生动活泼等优良品质和勇敢顽强的进取精神。”  相似文献   

8.
我国教育部颁布的《幼儿园工作规程》(1996)和《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 (试行 )》(2001)都指出 ,幼儿园应当“以游戏为基本活动”。但是 ,长期以来国内很多幼儿园都存在着游戏和幼儿园课程分离 ,“游戏归游戏 ,上课归上课”的现象。这种现象的存在 ,一方面可能是传统的“重上课、轻游戏”观念的影响 ,另一方面也可能是由于幼儿园教师缺乏整合游戏和课程的基本技能。由美国田纳西州大学的两位教授卡罗尔·卡特伦和简·艾伦撰写的《学前儿童课程———创造性游戏模式》一书 ,为我们提供了具有参考价值的整合游戏和幼儿园课程的经验。该书在分析已…  相似文献   

9.
一场世界新的技术革命已出现在地平线上。国外有人称之为“第三次浪潮”(A·托夫勒),有人称之为“第四次产业革命”(S·斯塔莱克),也有人称之为“十大趋势”(J·奈斯比特)。尽管说法不一,但他们一致认为,由于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社会生产力将产生新的飞跃;这种飞跃以知识(或信息)作为特征,因此又称那样的社会为“知识社会”或“信息社会”。换句话说,西方国家在达到高度工业化以后,现在要从工业社会转入信息社会。  相似文献   

10.
论教育人类学视野中儿童游戏“斗鸡”的内在价值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斗鸡”游戏来源于我国古代流行而当代尚存的民间真实的斗鸡活动或游戏。该项游戏名称在儿童言语中的确定,说明儿童在名实关系上可以发挥自己的主动性和创造性,达到对概念的自然而深刻的掌握。“斗鸡”游戏反映了儿童对人类生活争斗的模拟。通过这种游戏,儿童以社会许可的方式,成功地实现了某种心理上的宣泄和补偿。“斗鸡”游戏在儿童的自我塑造过程中,有着积极效应。它使儿童在生理和心理两个方面得到锻炼和发展上的收益。  相似文献   

11.
一、游戏是培养幼儿创造力的最佳载体和方式任何一个幼儿都离不开游戏。游戏是幼儿最重要的和最主要的活动,它贯穿于整个幼儿的生长和发展之中。哲学家马丁·海德格指出:“儿童为什么要游戏呢?儿童游戏就因为他们游戏。‘因为’二字在游戏中消失了,游戏没有‘为什么’,儿童在游戏中游戏。”中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文件也明确提出:作为基础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幼儿教育必须体现“游戏是幼儿基本活动  相似文献   

12.
海内外学术界由于常把皮亚杰(J·Piaget 1896—1980)和布鲁纳(J·S·Bruner 1905—)相提并论,说他们在哲学上都是结构主义,在心理学上同属认知学派,在方法上都强调整体系统论,有人便认为:关于儿童发展的理论,布鲁纳的观点基本上是和皮亚杰相同的,他对皮亚杰的理论,实际上只是对同一问题在相同观点上从另一侧面作了补充。其实,布鲁纳  相似文献   

13.
儿童游戏的认知心理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70年代以来,许多心理学家的实验表明,游戏是包含了多种认知成份的复杂的心理活动。它是儿童的最佳学习方式。正因为游戏本身包含了丰富的认知成份,所以它能促进儿童的认知发展,促进儿童的学习。那么,游戏究竟包含哪些主要的认知成份?游戏又是如何作为一种学习策略来促进儿童的学习?本文试图运用理论分析和自然观察相结合的方法,对这两个问题作初步探讨,旨在为早期教育和改善儿童的学习方法提供心理学依据。一、游戏的界定要分析游戏的认知心理,首先必须对“游戏”这一术语进行界定,这有助于对问题的深入思考。巴特勒·戈特斯和奎森伯里…  相似文献   

14.
布卢姆的教育理论简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杰明·S·布卢姆(Benjamin S·BIoom)博士是当代美国的著名教育家、心理学家,芝加哥大学教育系教育学职业教授。他还曾担任美国教育研究协会的会长和国际教育成就评价协会(IEA)评价与课程专家。二十世纪五十年代,他以关于教育目标分类的系统学说而闻名,著有《教育目标分类学》;六十年代,他提出关于“人类特  相似文献   

15.
"最近发展区"理论及其在西方的发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一、维果茨基的学说在西方的兴起上世纪70年代末,维果茨基的学说传入西方,受到西方学术界的广泛关注,西方学者对维果茨基学说的持续研究形成了一股“维果茨基研究热”。时至今日,维果茨基的六卷文集已被许多国家翻译成英、德、法、西、意等多种文字出版,他的学说在西方产生了巨大影响,得到了许多著名学者的赞誉,如:“心理学界的莫扎特”,“不了解维果茨基就不是一位现代心理学家。”(S·屠尔明)“在过去四分之一世纪中从事认知过程及其发展研究的每一位心理学家都应承认维果茨基的著作对自己的影响。”(J·S·布鲁纳)“毫无疑问,维果茨基…  相似文献   

16.
情绪问题是一个相当广泛和复杂的心理现象,著名心理学家武德沃斯(R·S·Wood-Worth)认为情绪心理学是一门“大概在心理学家们所从事研究工作里产生了比任何其他研究对象都多的无益的争论”的学问。 在心理学的研究中,对于这样一个重要问题,国外虽然也有各种学派(结构学派、行为主义学派、精神分析学派和皮亚杰发生认识论)都曾从不同角度对它作过研究和探讨,但从总的来看工作是片断的、分散的,并且都没能建立在科学的基础上对情绪问题作出实质性的  相似文献   

17.
华德福教育以身体的名义赋予儿童的“好动”以合理地位,认为过度的智力开发将伤害儿童的身体发育,身体是遗传和生命经历的共同产物,身体活动会通过心理体验作用于心理发展。其儿童身体教育思想体系包括强调机会、体验和胜任的身体教育原则;艺术化的身体教育理念;注重文化传递、人与自然和谐的身体教育内容;推崇游戏化的身体教育方式;强调模仿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论儿童游戏的生活发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游戏和儿童从来就是不可分的。在一定意义上,游戏就是儿童的成长方式;如何认识游戏的发生发展,实际上就是怎样看待儿童的成长。当我们置游戏于儿童生活的背景、过程中,就会发现儿童的游戏与儿童的生活二者水乳交融,浑然一体。游戏就产生于儿童的生活。儿童的生活就是指儿童的生命活动或生存实践。儿童的生活是使儿童的天性和身心状况得以完全展示的过程,同时,儿童生活又与儿童的成长是同一的过程。正所谓“总是不停地‘进入生活’,不停地变成一个人”。[1]儿童的生活,依需要层次不同,可有生理(身体)的生活和心理(精神)的生活之分;依生活的后…  相似文献   

19.
游戏治疗是以游戏作为媒介,为儿童提供游戏活动而展开心理援助的一种心理治疗理论和技术。本文介绍儿童在经历创伤后的特殊心理表现以及具体游戏治疗在儿童创伤后的应激障碍中所具有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20.
什么是游戏,幼儿为什么要进行游戏,在教育大舞台上一直是大家争论的问题,但是有一点却已达成共识:“游戏是儿童内部动机驱动产生的,表现了儿童对周围环境的个别的、独特的反应;游戏是儿童天然的自我表现活动,它与儿童丰富的想象力分不开。”那么,教师如何能更好引导孩子参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