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从1998年3月成立民法起草工作小组负责编纂和起草民法典开始,已有5年之久。经过不断的努力,新中国首部民法典已正式提交九届全国人大审议。究竟什么是民法典?国家为什么要制定民法典?它的出台又经历了怎样一个过程呢?  相似文献   

2.
德国民法典的制定背景对我国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德国民法典的制定背景表明:私法法典化是一个学术不断积累和完善的过程,这一过程同时受到政治、经济等因素的制约.分析德国民法典的制定背景、国民党统治时期民法典的制定情况之后,综合考虑我国现阶段制定民法典的有利因素和存在的问题(政治、经济和理论研究等方面)可以看出,我国在2010年以前可以制定出一部民法典,但因为法典编纂时代的法律主要是法学家的法,所以我国民法理论研究的不足使得我们很难在现阶段制定出一部杰作.  相似文献   

3.
经济的高速发展,是建立在对资源的攫取和环境的改变基础之上的.日益突出的环境问题,迫切需要在编纂民法典时,将环境保护与相应法律责任纳入民法体系.建构民法与环境法之间的沟通桥梁,建构环境侵权二元化救济机制与环境侵权损害多元填补机制,多方位、全角度的分析环境侵权救济困境,文章提出了相关完善建议.  相似文献   

4.
民法典的颁布实现了几代民法学人的梦想,我们应当全面领会民法典的精髓,把握其要义,努力提升我国民法研究与教育的质量和水平。民法典体系创新要求构建中国特色的民法学理论体系,这是民法典体系创新的必然要求,也是我国积极参与全球治理的必然要求,还是回应我国法治实践的必然要求。民法教学与研究要坚持民法典的中国特色、实践特色、时代特色。民法教学与研究要秉持民法典的人文关怀价值,以加强人的保护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作为最终目标。民法典颁布后,民法学的研究要从立法论转向解释论,民法教学必须要注重对方法论的研究与传授。  相似文献   

5.
自2021年1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正式生效实施,我国进入民法法典化的时代。法学专业的教学服务于社会主义法治人才的培养,处于法典化时代的民法课程教与学也应当反映民法法典化带来的深层次变革。我国民法典的颁行有着独特的时代背景与国情实际,民法教学必须深刻理解并反映民法典颁行的重要意义,应当以教义民法学作为课堂教学的基本方法,对法科学生进行严谨的民法思维训练,使之系统而全面地掌握民法知识,并具备运用民法典的能力,在工作中实现法律理解与裁判案件的统一,培养出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和实践运用能力的合格法律人才。  相似文献   

6.
民法典与民法文化间存在着积极互动关系,也对我国法学教育、法学研究、普法活动等方面以及民法文化的发展产生消极影响。克服这些消极影响,民法典内容要体现出民法保障人权、维护人性、推动人的成长和发展的固有品性;要弘扬民法精神,加强对民法文化等基本理念、理论的研究。  相似文献   

7.
文章对民法典编纂中的"新人文主义"思路提出三点商榷.第一,我国民法主要调整私人间的财产关系,有其特定的历史背景,也是私法自治的必然要求,并为民法的调整手段所决定.第二,"新人文主义"虽然批判德国民法典的编制法,但无法取消其优势如设立总则,区分债权和物权,亲属和继承独立为两编,以法律关系为张本,统帅总则与分则各编,足可以简御繁.第三,"新人文主义"将人法、物法的二分法作为人文主义民法的唯一表现形式,将人法、物法与笛卡尔"哲学二元论"中的主观世界、客观世界一一对应,实在捍格难合.  相似文献   

8.
《宜宾学院学报》2018,(3):25-34
我国民法采用必留份制度对遗嘱自由进行限制。随着社会的发展必留份制度的缺陷愈加明显,许多学者都认为有必要引入特留份制度,但在特留份制度的立法模式和立法内容方面还存在分歧。因此,在民法典编纂过程中,有必要在继承编中设立特留份制度,在立法模式和立法内容的选择上充分考虑中国国情,使该制度发挥应有的功能,弥补现行立法的缺失。  相似文献   

9.
近代民法是随着民法典的产生而产生的,民法典自颁布之初,在形式和精神方面确立了民法的理想:民法典成为法律的新起点,禁止法官解释法律;民法成为自由、平等和自然人的法律。保持民法典作为民法结构完美性的典范,坚守自由、平等的传统民法理念是非常重要的。  相似文献   

10.
德国民法典的制定背景表明:私法法典化是一个学术不断积累和完善的过程,这一过程同时受到政治、经济等因素的制约。分析德国民法典的制定背景、国民党统治时期民法典的制定情况之后,综合考虑我国现阶段制定民法典的有利因素和存在的问题(政治、经济和理论研究等方面)可以看出,我国在2010年以前可以制定出一部民法典,但因为法典编纂时代的法律主要是法学家的法,所以我国民法理论研究的不足使得我们很难在现阶段制定出一部杰作。  相似文献   

11.
柳经纬 《高校理论战线》2015,(2):145-155,159
编纂民法典一直是我国法制建设的一个重要话题。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编纂民法典",使得民法典的编纂再一次进入公众的视野。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已经形成后,为什么还要编纂民法典,应当编纂一部什么样的民法典,民法典应该由谁来编纂,民法典编纂应如何组织等等,这些问题仍有进一步探讨的必要。  相似文献   

12.
民法在我国法律体系中处于基础性地位,因此,民法教学工作,尤其是民法本科教学,在我国法律人才的培养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民法本科教学中,应以让学生了解“民法是什么”为主要目标,使其系统掌握民法的基本概念、基本制度与基本理论,以解决“教什么”的问题。任课教师应当注重培养学生的民法思维,从“实然”层面准确解读民法典所设置的基本规则,以解决“怎么教”的问题。  相似文献   

13.
民法的法典化条件已经成熟,似乎成为学界在探讨民法典制定时共同的理论假设。因此,学界对民法法典化的条件问题或避而不谈,或谈之甚少且不深入,难以让人信服。目前学界将绝大部分精力放在关注民法典的体系设计及具体制度的创设等内容上,并希望在1800年前后的《法国民法典》和1900年前后的《德国民法典》的大陆法系上,于2000年前后制定一部引领21世纪潮流的最先进的《中国民法典》。本文通过对当前社会背景、民法学理论积淀以及民法实践等方面的考察,得出当前并不存在孕育民法法典化的成熟土壤的结论,进而提出民法界应当戒急勿躁,深入民间调查,厚实民法理论,为最终民法典的实现做出实在而有益的工作。  相似文献   

14.
潘德克吞式民法典编纂体例是自然法学的产物,它对近现代各国民法典的编纂产生了深远影响。由海瑟创立、萨维尼奠定理论基础的潘德克吞体系从一开始便被广泛接受。1896年的德国民法典正式采取五编制的潘德克吞体系以后,大陆法系的许多国家继承和发展了这一体系。文章对潘德克吞体系的形成、传播和发展作了比较细致的梳理。我国当下由学者和官方起草的民法(草案)均采用潘德克吞体系,这有其历史必然性。可以预料,我国将来正式通过的民法典也一定会采用潘德克吞体系,或者是发展了的潘德克吞体系。  相似文献   

15.
占有是一项古老的民法制度,也是现代民法物权体系中一项特殊的、重要的法律制度。我国民法迄今未对“占有”加以规定。为了完善中国民法典,必须规定相关的占有制度。笔者认为,通过追溯占有的起源,探求占有的发展、演进,明确占有的本质和概念是十分必要的。  相似文献   

16.
文章对民法典编纂中的“新人文主义”思路提出三点商榷。第一,我国民法主要调整私人间的财产关系,有其特定的历史背景,也是私法自治的必然要求,并为民法的调整手段所决定。第二,“新人文主义”虽然批判德国民法典的编制法,但无法取消其优势:如设立总则,区分债权和物权,亲属和继承独立为两编,以法律关系为张本,统帅总则与分则各编,足可以简御繁。第三,“新人文主义”将人法、物法的二分法作为人文主义民法的唯一表现形式,将人法、物法与笛卡尔“哲学二元论”中的主观世界、客观世界一一对应.实在捍格难合。  相似文献   

17.
《法国民法典》确立了近代民法的基本原则,而《德国民法典》又将近代民法基本原则发展。民法的基本原则随时间和社会发展不断在调整和完善。中国1986年的《民法通则》所规范的基本原则有局限性和滞后性,应进一步发展和完善。  相似文献   

18.
商法有形式商法和实质商法之分。商法的独立性表现在商法与民法在主体、取向、形式等方面存在着一定的差异,与经济法、劳动法、行政法、刑法、国际法等存在着更多的区别。商法独立的相对性体现在:商法与民法同属私法;互联网使商法与民法趋于统一;现代社会不存在专门商人阶层;商法与民法在调整对象上具有不可区分性;在基本追求、调整方法上有相同之处;民法的基本原则、基本内容都适用于商法。我国不需要商法典:将实质商法总则归到民法典相应各篇中,将相对独立的实质商法放在民法典之外作为民法的特别法。  相似文献   

19.
法制现代化是法律文化发展的特殊历程,它表明社会法律系统由以自然经济为基础的传统"人治型"法律价值规范,向以市场经济为基础的"法治型"价值规范的历史转型.我国即将制定的民法典中,民法的现代化问题是一项不能不思考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20.
论人格权在未来我国民法典中的地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海霞 《天中学刊》2004,19(6):31-33
人格权作为最基本的民事权利,随着社会的发展日益显得重要,其内容也日益丰富。强化对人格权的保护是未来民法发展的趋势。人格权的立法在世界范围内逐步完善,中国未来民法典的制定应吸取世界人格权理论发展的成果,在民法典的结构安排上,将人格权独立成编,以突出其在民法体系中的地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