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张敏华  郭自灿 《时代教育》2010,(8):146-146,148
文章针对高职院校传统人才培养模式难以满足毕业生"零距离"上岗要求现状,提出了"技能项目式、项目师徒制"专项技能培养模式,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实现技能培养与职业岗位要求"零距离",并对该模式的实施过程进行了介绍以及内涵进行了若干思考.  相似文献   

2.
为加强建筑工程技术专业高等职业院校大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满足建筑生产第一线对人才的需求,实现"零距离上岗"的教育目标.根据高等职业院校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的职业岗位,我院在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实行"2+1"人才培养模式,对实践性较强的课程增加实践教学学时,并对毕业实习设计进行了改革.近几年的实践证明,毕业生实践能力较强,得到用人单位的肯定,既实现高等职业院校的培养目标,又达到"学校、学生、企业三赢"的效果.  相似文献   

3.
梁丽华 《林区教学》2011,(12):119-120
为了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实现毕业生“零距离”就业和高职会计教育与用人单位的有效对接,我们创新人才培养方案。对会计专业实施“校介企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这种模式突破了以往传统的校企合作的模式,引入了会计中介机构,由学校、会计中介和企业三方面共同培养学生,使会计毕业生很快就能上岗,突出了高职的办学特色。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随着建筑行业的迅猛发展,高技能管理人才的社会需求逐步增强,对高职教育的专业人才培养模式、规格及人才的知识、能力和素质等提出新的要求。就高职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培养目标的定位,人才培养规格、模式的确定,零距离上岗的职业技术人才的培养,进行了积极而有实效的探索与实践。  相似文献   

5.
当前,高职学生就业困难与社会缺乏应用型、技术型人才的矛盾已是不争的事实。通过明确“技术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利用教、学、做合一的教学理念,走校企合作的办学之路,实现毕业生“零距离”上岗,已成为众多院校的改革方向。如何构建校企合作就业新模式,让毕业生成勺社会和企业的“首选”,是近两年我院探索的新课题。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毕业生就业难成为了各高职院校的难题,其原因一方面是就业市场的供大于求,另一方面则是高职院校毕业生各方面能力满足不了用人单位的要求。对此,各高职院校纷纷转换办学理念和人才培养模式,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迅速发展起来。本文提出了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的三大优势,并对其所面临的问题进行了分析,指出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是高职院校实现零距离就业的有效途径和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7.
校企联合 创新高职人才培养模式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在我国,高职学生就业困难与社会缺乏应用型、技术型人才的矛盾已是不争的事实。校企联合的高职人才培养模式,通过明确“技术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理论教学与实践训练同步进行、专业实训与职业考证相结合、毕业设计与课题研究、技术开发、技术服务相结合,实现毕业“零距离”上岗,主动适应市场的需求,毕业生就业供不应求。  相似文献   

8.
目前,“工学结合”是高职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人才培养的主流模式.文章根据走访调研模具公司得来的反馈信息,认为当前模具类企业青睐可以零距离上岗的综合性素质高的毕业生,总结了徐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在“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上采取的有效举措,提出了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优化人才培养方案、调整专业课程体系、实施“工学交替+顶岗实习”的教学模式等可行性人才培养模式,对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研究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9.
高职建筑工程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建立,以就业为导向,面向建筑岗位职业,参照相关职业资格标准,优化课程体系,改革教学内容,突出能力培养。围绕“一个中心”,通过“两个阶段”,依托“三个体系”,搞好“四项建设”,打造“一强三有”人才,实现了毕业生“零距离就业”。  相似文献   

10.
高职院校的目标就是为企业培养一线技能人才,针对企业用人要求越来越高的现状,探讨和运行“引企入校”的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实践表明,“引企入校”以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为导向,以实现毕业生从学校到企业零距离对接为目标,以宽阔的资源平台、模块化的教学、系统化的实训实习等特点满足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需要.  相似文献   

11.
高职院校办学与企业密不可分,企业需要人才的规格是高职院校办学的努力方向,校企联合办学才能实现优势互补,使高职院校培养出来的学生达到企业对人才的要求。实行“零距离”办学、“订单式”教育、“零适应期”合作教育模式,才能实现高职教育与企业用人无缝对接。  相似文献   

12.
学校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的重要性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雷勇  吴桂军 《成才之路》2011,(31):14-14
重庆斥巨资发展电子信息产业,未来五年重庆市电子信息产业方面的人才缺口将达到80万,在校内建设生产性实训基地,培养能“零距离”上岗的高职毕业生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13.
传统的顺序授课模式忽视了课程知识的关联和交叉,不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也难以形成良好的知识体系,不能达到高职“零距离上岗”的人才培养目标.高职多课程融合为一教学模式实现了项目驱动下关联课程的并行授课模式,有利于学生知识与技能的掌握,为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提供了新思路.  相似文献   

14.
高职院校的培养目标是培养毕业即能上岗的技能型人才,然而,现有的人才培养模式存在的弊端,使高职院校并不能很好地完成这一目标。随着大学生毕业数量逐年增加,就业竞争激烈,高职学生学历不如本科,技能如果再不过硬,就不能达到毕业就可以上岗的“零过渡”,高职毕业生的竞争力将大打折扣。基于此,应将“公司化”运营的培养模式引入实际教学,让学生通过真实项目在做中学,真正提高动手能力,掌握岗位所需技能。  相似文献   

15.
学院在多年的办学实践中深刻地认识到产学结合是保证办学特色和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条件,先后在相关专业中开展了产学合作教育,在培养“零适应期”高职人才方面进行积极探索和实践,形成了“产学合作、实训就业相关联”的人才培养模式,实现了毕业生上岗的“零距离”。  相似文献   

16.
一、背景与问题目前有相当数量的高职毕业生并不能很快适应岗位的要求,其原因虽然是多方面的,但学生在校学习时所处的情境与进入企业后的工作场景存在巨大反差,从而导致对企业文化缺乏认同是重要原因之一。为了达到高职毕业生"零距离"上岗的  相似文献   

17.
高职院校机电专业的学生,是高职院校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机电类学生安全意识的养成,是确保校内实习实训安全,确保学生实现零距离上岗,较好的对接企业的需要。笔者针对校园、企业、社会对高职学生的要求并结合高职机电类学生的实际情况,详细阐述了高职机电类学生安全意识的培养。  相似文献   

18.
“零距离”高职教育培养模式的探讨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首次提出了“零距离”高职教育培养模式的概念.以“空间零距离”、“时间零距离”、“社会零距离”为内容的“2 1”学年模式和“2 1”学期模式对培养高质量的高等职业技术人才具有重要作用和意义。对“零距离,,高职教育培养模式的内涵和外延做了说明,分析了其应用误区和应用意义,并详细论述了“零距离”高职教育培养模式的类型和实现措施.  相似文献   

19.
高职会计类专业工学结合模式的改革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工学结合是高职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切入口,也是培养毕业生"零距离"上岗的有效途径.高职会计类专业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推行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新模式改革的必要性和可行性是毋庸置疑的.文章拟通过对高职会计类专业在工学结合道路上面临的困难分析,提出破解高职会计类专业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难题的可行思路.  相似文献   

20.
针对高职数控技术专业毕业生不能"零距离"上岗的现状,本文提出了一种实施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专业+车间"专业建设模式,分析了以车间为载体开展专业建设的具体内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