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首任校长哈珀所秉承的办学理念使芝加哥大学创办后在较短的时间内就从美国高等教育体系中脱颖而出,成为研究型大学的重镇.其理念主要体现在:为大学定格局的"哈珀计划"、把知识创新和研究工作放在第一位,引入成人教育系统担负起大学对整个社会的责任等.哈珀校长的办学理念不仅对芝加哥大学的成功发展起着决定作用,对美国现代大学有重要影响,而且对我国建设高水平大学也有重要的启示和意义.  相似文献   

2.
党宁 《教育与职业》2007,(22):94-97
在美国高等教育史学界,芝加哥大学的成立被誉为"代表(美国)时代精神的事件之一","在形成美国高等教育的特色和期望方面,没有任何事件比成立芝加哥大学更重要".从1891年成立,短短二十年,芝加哥大学就跻身于美国一流大学之列,与东部的老牌名牌大学分庭抗礼.至今虽然只有百余年的历史,但与历史悠久的哈佛大学、耶鲁大学相比,芝加哥大学毫不逊色.创建者的远见卓识、历任校长们鞠躬尽瘁,使芝加哥大学从建校伊始,就志存高远.它秉承特立独行的精神,锐意进取,结合当时美国社会的现实,兼容并包地融合了洪堡大学与纽曼大学的理念,使自己在较短的时间内脱颖而出,迎头赶上.它所进行的许多大刀阔斧的改革,开拓了现代研究型大学的新模式,为其它大学所效仿.因此,芝加哥大学被誉为"美国现代大学的先驱".  相似文献   

3.
大学校长的办学理念对大学的改革和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哈珀作为芝加哥大学的首任校长,其办学理念对芝加哥大学的定位和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在哈珀执校的十五年间,芝加哥大学迅速跻身于世界一流大学的行列。追溯哈珀校长的成功经验对我国大学校长办学理念的构建具有一定的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4.
爱德华.希尔斯是美国杰出的教育家、社会学家。作为芝加哥大学思想委员会的资深教授,他参与了芝加哥大学的许多改革,为芝加哥大学的发展作出了卓越的贡献。在美国高等教育大众化与普及化进程中,他始终关注着美国一流大学所面临的困境和问题,并结合自己的大学理念做出了独到的回答,其中的真知灼见对中国一流研究型大学当下的发展具有一定的借鉴和启发意义,文章对此进行了分析阐述。  相似文献   

5.
哈珀校长是美国芝加哥大学的首任校长,他博学智慧,富有创造力和管理才能。在担任芝加哥大学校长的15年中,哈珀励精图治,大胆创新,使芝加哥大学在短时间内跃居美国一流的大学之列。哈珀校长的大学自治和学术自由理念贯穿在整个大学建立、发展和完善的过程之中。在大学成立之初,他就制定了严密的哈珀计划,并以此为纲领逐步实践对芝加哥大学的改造。哈珀校长的教育理念对当今大学校长的治校实践具有一定的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6.
威廉·林尼·哈珀(William Rainey Harper,1856 1906),美国高等教育改革家、芝加哥大学的创始人和首任校长。在芝加哥大学的14年间,他推出了"哈珀计划""三分制"大学组织结构、"二分制"学院模式等著名改革措施,对芝加哥大学进行了卓有成效的改造建设,成为后来美国其他大学纷纷效仿的对象,被誉为芝加哥大学之父。  相似文献   

7.
芝加哥大学是美国高等教育史上的一个传奇,她创立之后在很短的时间内便跻身名校行列。芝加哥大学的崛起固然是诸多因素复杂交织作用的结果,但在国家转型与高等教育转型的特定时代以及在大学自身发展的特定阶段,以知识生产为核心使命的创校理念为其快速发展提供了强劲的动力依托。处于知识生产模式转型的新时代,现代大学意欲在全球竞争中跻身一流,则需符应知识生产模式转型而进行与之契合的大学改革。  相似文献   

8.
芝加哥大学     
芝加哥大学由美国石油大王约翰·洛克菲勒捐资于1890年创办,是美国最有名的私立大学之一。芝加哥大学位于美国伊利诺州芝加哥市的密西根湖畔,校园占地约200英亩,环境优美宜人,绿树环绕的哥特式建筑古香古色。一百多年来,芝加哥大学开放的办学理念和兼收并蓄的实验精神奠定  相似文献   

9.
《哈钦斯的大学》这本书把我们的视线拉回到2 0世纪20年代末的芝加哥大学,英俊潇洒、雄心勃勃、年轻善辩的罗伯特·梅纳德·哈钦斯担任芝加哥大学校长开始,伴随着大萧条与战争、无数的诋毁与争议,他如何力排众议在大学内推行通识教育的改革.本书作者威廉·H.麦克尼尔是著名的历史学者,他曾在芝大完成了本科与硕士教育,后又在芝大历史系执教数十年.哈钦斯在芝大的改革当然不仅仅是通识教育,更多的是他的通识教育理念对美国高等教育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通识教育究竟是什么--《后工业时代的通识教育实践》序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当前在大陆、香港和台湾的大学中都流行"通识教育"(General Education).所谓"通识教育",始源于一九三○年代的美国,倡导者为法学家Robert M.Hutchins氏.他出任芝加哥大学校长后,立即改组大学的课程.  相似文献   

11.
追寻大学之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我国,"追寻大学之魂"包含着两层意思:首先是要面对全球性文化生态危机引发的当前在世界范围内和我国正在出现的大学精神衰微现象,追寻普遍意义上的"大学之魂",从时代的高度和理性的视角对大学的文化本质、文化使命、文化精神和文化价值进行再认识,这是"追寻大学之魂"的核心和基础;与此同时,还要以史为鉴,面向未来,把握中国先进文化前进方向,进行正确的文化选择,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文化观,并在这个基础上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文化观与普遍意义上的"大学之魂"的有机结合,在新形势下继承和创新"大学之道",这是当代中国历史发展的必然。  相似文献   

12.
郑锋 《毕节学院学报》2008,26(2):119-122
大学生的全面发展是社会主义教育的目标,同样也是体育教育培养人的目标,大学体育教育为高等院校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提供了基本条件,高校体育教育以它独特的教育方式对大学生的发展施加多维度的影响,因此,高校体育教育应受到充分的重视,应让体育教育发挥其体育的多重功能,其目的是培养更多高素质全面发展的合格人才。  相似文献   

13.
大学章程之于大学犹如宪法之于国家。完善和制定大学章程是建设中国特色现代大学制度的需要,也是提高学校自主办学能力、协调校内外利益相关者的制度保障。从目前大学章程的建设过程和文本来看,学生作为学校活动的重要参与者,在事关自身权益等重大事项方面仍存在着缺乏参与、缺失维权途径等问题。加快健全和完善大学章程,尊重和彰显学生权益,进一步明确学生参与范围,保障学生参与学校治理的畅通途径尤其必要。  相似文献   

14.
大学教育创新,是一个系统工程,涉及教育内外的多种因素。本文主要从大学系统内部探讨大学教育创新的条件。以审视大学教育的缺失为创新的突破口,对症下药,找准创新的基点和实质;大学精神尤其是批判、创新精神不仅是大学精神的精髓,而且是创新的基石和精神支柱;宏观上大学管理制度的创新、微观上大学学术制度的创新是大学教育创新的制度保证;国际视野和本土观念的有机融合是大学教育创新的源头活水。  相似文献   

15.
自主招生制度是大学准入制度的核心之一,在大学人才培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哈佛大学和复旦大学分别为美国和中国推行自主招生制度的典型高校,且两者各有千秋。从招生机制看,哈佛追求自由,复旦注重政治;从招生标准看,哈佛强调能力,复旦侧重水平;从招生程序看,哈佛崇尚自治,复旦偏重法治;从招生来源看,哈佛取向开放,复旦看重地域;从招生考试看,哈佛主张多元,复旦倾向统一。借鉴哈佛经验,我国高等教育应当改革统一招生模式,全面推行素质教育;完善高考科目设置,融通中学大学壁垒;扩大高校自主权利,切实推行学术自由;完善教育立法建设,努力推进教育公平。  相似文献   

16.
高校图书馆在高校素质教育中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具体表现为高校图书馆是高校素质教育的"第二课堂";她担负着教育计划和课堂教学不能完成的学生全面素质教育的任务;她提供了"环境育人"的学习环境和氛围;她的馆员是高校素质教育中的信息"导航员";她的文献信息资源为高校素质教育提供了"文献信息育人"的知识源泉.高校图书馆在其成长过程中发展和完善了自身的职能,即保存人类文化遗产、文献保障、传递文化信息、思想教育四大职能.这些职能使得她在高校素质教育中得以发挥独特而重要的作用,以适应高校素质教育的需要.  相似文献   

17.
图书馆的馆藏文献资源是图书馆提供文献信息服务的物质基础,本科院校的水平评估对高校图书馆的藏书建设来说既是机遇同时也是挑战。文章在分析了高校本科评估对图书馆藏书建设的双重影响的基础上,探讨评估环境下高校图书馆藏书建设的对策。  相似文献   

18.
现代大学的文化性及其表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徐广宇 《教育科学》2008,24(2):60-63
大学的本真样态是文化性的,其基本使命也应该是文化的。大学内在的文化性品质和内涵,决定了其具有其他社会机构不可替代的生存空间和生活样式,也赋予大学自身鲜明的文化表征。大学的文化性表征主要体现在文化的高深性、普遍性、批判性、精神性和服务性等方面。  相似文献   

19.
王春明  杨杰  文辉 《高教论坛》2004,(6):13-15,7
每所大学都有自己的精神追求。什么是大学精神中最核心的部分呢?本文从大学功能的角度分析得出,创新精神是大学精神中最核心的部分,以此为基础详述了大学创新精神的三个构成因素,并结合实际探讨了大学创新精神的培养。  相似文献   

20.
略论当代大学生法律意识的形成规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解释大学生法律意识的定义、内涵和解析大学生法律意识的结构,分析论述大学生法律意识的形成规律,旨在为探寻培养当代大学生法律意识的途径和方法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