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教师的语言在教学中直接影响教学效果,在教学活动中有至关重要的作用。我们先来看一看美术课堂里的语言常出现的一些问题。1、提问带有盲目性。在小学美术课中,教师首先示范或欣赏范画后提问最多的话就是:“这幅作品好看吗?”学生不加思考地回答:“好看”。教师紧接着问:“喜不喜欢?”学生答“喜欢”。教师又问:“想不想学?”学生的回答不说大家也就全明白了,“想学”。这样的对答表面上很热闹,却带有明显的暗示性,问题也过于简单。2、语言的模式化。多年来,“第一步先干什么……第二步再干什么……最后干什么……”的示范语言成了模式。学…  相似文献   

2.
以下片断是一位教师在教小学语文第八册课文《趵突泉》第二段的教学过程:教师:“这段描写趵突泉的泉水,你最喜欢哪一句?谁愿意说说,并把你喜欢的理由与大家分享一下。”学生:“‘一溪河水,清浅、鲜洁’,我认为这句很简洁。”教师赞赏地重复:“简洁。”学生:“我喜欢‘岸边的垂柳倒映在水面’的优美意境。”教师发出会心的微笑:“大家和这位同学一样闭上眼睛体会一下优美的意境。”……这位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体现出来的“对话意识”,为她的教育带来了一股清新之风。改变了以往教师一言堂的言语霸权的传统教学方式,没有把自己对教材的理解全盘…  相似文献   

3.
古人云:“松声、涧声、琴声、鹤声……皆声之至清者,而读书声为最。”朗读是语文教学的重要手段之一,在语文听说读写能力的培养中,“读”占鳌头。在教学过程中,很多教师会要求学生“用你喜欢的方式来读一读”。但小学生的生活经验较少,对词句的理解比较浅显,再加上错词错句、停顿不当,常常使朗读缺失美感,又何以要求他们读出喜欢的方式[1]?为此,教师有必要研究引导学生朗读的有效策略。  相似文献   

4.
前一阵子,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喜欢……就……”的教学用语不绝于耳。比如对学生读的要求是,你喜欢怎么读,就怎么读;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是,你喜欢哪一句,就讲哪一句。从表面上看,这类话语很能体现教师在教学中对学生的尊重,很符合新课程改革的理念。  相似文献   

5.
卢梭说过 :“要使学生喜欢你的课 ,首先必须让学生对你教的课感兴趣 ,教育的艺术就是使学生喜欢你教的东西。”要使学生喜欢你教的东西 ,要使学生对你上的课“百‘上’不厌” ,想必这与优化课堂教学过程中的“表演”艺术分不开的。一个优秀的语文教师其实就是一个优秀的演员。语言艺术教师 ,“舌耕为业”。教师丰富形象的教学语言 ,是课堂教学的魅力之源。苏霍姆林斯基也说过 :“教师的语言修养在极大程度上决定学生课堂上脑力劳动的效果。”一个优秀的语文教师必须拥有一口标准、流利的普通话 ,对其教学的内容能准确、形象、灵活地表达出来…  相似文献   

6.
在一些公开课、示范课上我们总能听到教师对学生说一些这样的话:“喜欢哪段就学哪段”,“喜欢什么方式就用什么方式学习”,“喜欢做哪题就做哪题”……于是乎,“喜欢……就……”俨然是新课改中的“流行语”乃至“标志语”。  相似文献   

7.
数学课堂中,我们经常会听到“用你喜欢的方法算”、“你还有别的方法吗”这类问题,体现了教师尊重学生个性,鼓励学生多样化发展的做法。课后交流中也经常听到这样的说法:“我喜欢的方法就是算法多样化”,“算法多样化就是一题多解”,“算法多样化就是算法越多越好”……这些说法对吗?下面结合教学实际谈谈自己的一些想法。  相似文献   

8.
语文教学教师的提问不仅要让学生更好地学习课文,而且要让学生领悟到语言的妙趣。因此,语文教师要注意提高提问的水平。 首先,语文教师要认真设计好问题。在教学中,常常有如下几种问题模式:1.“是非型”问题,教师提出问题。学生用是或否进行判断。2.“分析型”问题,一般采用“……为什么(说)……”的句式,要求学生分析其中依据、原因。3.“归纳型”问题,句式一般为“……通过哪些方面说明……”、“……是怎样……的”,  相似文献   

9.
一次在课间,无意间听到几名学生的对话:“我最喜欢上美术课”、“我喜欢上体育课”……我走上前,轻轻问:“音乐课喜欢吗?”“不太喜欢。”“为什么?”“我觉得音乐课很无聊。”“很无聊?”我心中一惊,对音乐课的评价竟然会用上“无聊”二字。“为什么?”“音乐书上的有些歌曲不好听,我不喜欢唱。”“上音乐课时,有些同学经常吵吵闹闹。”“音乐课老是唱唱歌,听听音乐,没意思。”面对学生的回答,我无言以对。回想平时的教学,面对如火如荼的课改,确实有很多的困惑和困难。一、教师自身储备的知识、技能与课改提出的高要求产生了新的矛盾现行的…  相似文献   

10.
一、激发情感,拉近距离1.由教师权威转变为互相尊重,相互信任。以往在教学活动中我常说的一句话是:“现在我们来学习……”,而现在根据课文的特点我会问:“你们想先学什么?”“你们有哪些问题?”“你们想怎么学?”……2.由强调苦学转变为苦学,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无论老师还是家长都会习惯性地对那些学习不好的孩子一遍遍说:“如果你现在不好好学习,将来就无法生存。”直到学生的耳朵磨出了老茧,却依然天天不完成作业。现在我把这些时间用来深钻教材,寻找一些学生喜欢的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激发他们喜欢学习的兴趣。  相似文献   

11.
想让语文课堂“活”起来,最重要的是要有学生的积极参与,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则需要教师通过“搭设舞台”、创设情境、采取多种评价方式等激发学生的兴趣.《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真正主人.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创设良好的学习情境,尊重学生,鼓励学生去选择自己喜欢的学习方式……这些为我们在语文教学中提供了正确导向,真正改变过去传统的“教师讲、学生听”的“一言堂”形式,让语文课堂焕发生命活力.在教学中,我们要尽一切可能地为学生的学习服务.如何把课堂还给学生,让课堂充满生命气息?  相似文献   

12.
一、“自主学习”过于“散”时下,在课堂上,我们常会听到老师说:“你想先学什么?”“你想怎么学就怎么学”“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一读”……以此体现教学中的民主与学生的自主性。尊重学生的选择权和自主权,符合“新课程”提出的“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的精神。但是,凡事有个“度”,不少的语文教师还未等学生对课文内容、结构有整体的了解,就让学生“选择喜欢的段落自己学习”,明显地破坏了文章的整体感。这种断章取义的阅读方法,很难让学生全面、正确、深刻地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学生这种过于自由的读书,使…  相似文献   

13.
老师,您的眼里是否真的有学生?请看下面的一些实例———例1:一位教师在上《五彩池》一课时,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读自己喜欢的句子,当一位学生读完“明明是清水……有的像起伏的丘陵……有的像成簇的珊瑚”之后,教师让其他学生对这位学生的朗读情况进行评价。有位学生评价说:“他读的声音响亮,但是把‘丘陵’读成了‘丘岭’。”这时教师赞扬道:“你听得真仔细!”接着教师又让其他学生读自己喜爱的句子。这个过程看上去似乎很注重学生,其间不仅有“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自己喜欢的句子”,还有“让其他学生评价”。但是…  相似文献   

14.
我国第八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启动至今已有五六年时间了。回顾这几年走过的课改历程,我们深深地感受到了语文课堂发生的诸多可喜变化:教师的教学积极性强了,课堂多元解读多了;绝大多数学生喜欢语文,喜欢阅读,阅读量也大了;学生学习语文的主动性强了,思维活跃了,同时也习得了一些学习方法……这些变化弥足珍贵。但是,在课程改革的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问题:教学内容“胖”了,教学环节“碎”了,能力训练  相似文献   

15.
在语文教学中,不少学生坦言相告:“我们不喜欢鲁迅的作品.““学习文言文毫无用处,为什么还要花时间、精力去背它.“说实在的,作为语文教师,我对这种坦言深感痛心,但我知道,只能对学生进行引导.……  相似文献   

16.
蔡燕燕 《河北教育》2005,(21):28-29
新课标非常强调小学英语教学中的情感因素,频繁出现着“喜欢”一词。作为教师,要千方百计地让学生生成“喜欢”这一积极的心理——喜欢老师,喜欢学习……只有这样,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才会真正得以实现,学生才能在充满激情的学习实践活动中产生出创造的火花。那么,如何通过有效的组织教学来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呢?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曾说:“教学必须符合人的天性及其发展规律,这是任何教学首要的和最高的规律。”探索小学英语学习和教学的过程及其规律,就必须了解小学生的心理特点。  相似文献   

17.
在校语文教学研究课中,我展示了一年级上册《小熊住山洞》一课。下课了,我们班小朋友纷纷围住我,说:“王老师,这节课我上得真高兴!”“我喜欢上这样的课。”……望着孩子们一张张笑脸,我深感欣慰,同时我又陷入沉思:这节课学生为什么喜欢上?我找到了答案:因为教师的角色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教师由知识的传授者转化为促进者;由课堂的管理者转化为引导者;由居高临下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伙伴。课堂中心发生了转变,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这样的课学生能不喜欢上吗?记得在这节课试讲时,我也曾力求体现教师角色的转变,但在无意识中,却仍在行使教师的…  相似文献   

18.
美国心理学家卡尔·罗杰斯首创了“教学是情感活动”、“以学生为中心”的新教学论体系,曾在国际上产生广泛的影响。心理学研究也早已阐明:由于年龄关系,学生的认识往往带有多种不同的情绪性,常表现出不是用理智支配感情,而是情感支配理智。学生喜欢A教师,对A教师所教学科也特别喜欢,并且学得生动活泼。褚绍唐、孙大文的《地理教学法》一书中也指出:教师在讲述时必须充满深厚的感情,不仅要对学生的理智发生作用,而且也要对他们的情感发生作用。  相似文献   

19.
现代教学论认为:课堂教学是师生双边的活动过程,教师的“教”是为了学生的“学”,而教师教得怎么样,关键要看学生如何。那么,在教学中,如何最大限度地挖掘学生的潜能,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数学呢?一、激发兴趣,让学生喜欢学  相似文献   

20.
徐杰 《四川教育》2020,(3):40-41
教师在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要掌握问题设置的技巧与方法,找到问题的切入点,拓宽学生的思路,引起学生丰富的联想,让学生畅所欲言,创设轻松、快乐的学习情境,让课堂焕发光彩。一、找准切入点教师要善于把握最佳时机,创设心愤愤、口悱悱的教学情境。案例:“风儿轻轻吹”教学片段师:同学们,你们喜欢猜谜吗?生:喜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