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针对目前高中数学课堂(尤其是公开课)存在缺乏“数学化”的现象,以“数学归纳法”的教学为例,通过对数学归纳法理论的解读、对数学归纳法教学的解读,呼吁高中数学课堂应该回归“数学化”的课堂教学,要让数学课堂凸显“数学味”,让学生在数学课堂上品味“数学味”,让数学课堂真正成为提升学生数学思维的演练场。  相似文献   

2.
在数学归纳法教学中,学生主要会遇到两个学习难点,其一,对数学归纳法原理不理解。在教学中,常常会有学生问,为什么这样证明是对的? E.Fis-chbein等的《理解数学归纳法原理的心理困难》一文充分说明了这一问题存在的普遍性,“利用归纳法原理作证明,……更令人注意的问题是,即使是学生具有应用数学归纳法的技巧,也常常不能真正理解它的意义”。其二,在由假设p(k)成立,推得p(k+1)  相似文献   

3.
数学归纳法是证明某些与自然数有关且具有递推性的数学命题,通过“有限”来解决“无限”问题的一种严谨且十分重要的数学证明方法.教学中许多学生没有理解数学归纳法的实质,只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证题停留在机械模仿,盲目套用数学归纳法的证题格式,造成不必要的失误.为了让学生能正确掌握并灵活运用数学归纳法,根据多年高中数学教学的经验,对数学归纳法证题的难点及教学作出探讨.  相似文献   

4.
数学归纳法不仅在中学而且在大学的数学学习中都是一种主要的数学论证方法。世界上有许多重要的定理都只有用数学归纳法才能证得。但对于中学生来说,其理论和方法难于理解和接受。本文就数学归纳法教学中应该注意的几个问题及对教学归纳法的推广和应用作初步探讨。在教学中应该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在学习这种新证法时,有的学生往往只能“依样画葫芦”地使用数学归纳法,但始终不明白为什么要证明两步的意义。实  相似文献   

5.
数学归纳法是与正整数有关的数学问题证明的一种特殊方法。“工程力学”是大学工科的一门技术基础课程,它与数学联系紧密。将数学归纳法引入“工程力学”教学中,可对本课程的研究性教学起到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6.
数学归纳法是高中数学教学的难点之一,查阅一些经典的教学设计,主要有两种思路,其一是借助多米诺骨牌游戏或类似问题,引导学生总结出后一张骨牌“倒”的两个前提,再提炼出数学归纳法原理(由生活经验到数学方法);  相似文献   

7.
数学归纳法是高中数学教材中的一个重难点内容。教学过程中常常会遇到学生提出的一些疑问和出现的失误。现就涉及内容本质、知识间的相互关系及观点方法等,提出以下看法和相应的处理方法,供参考。一、数学归纳法是不是完全归纳法规行教材是在给出了“归纳法”的定义之后,接着叙述“数学归纳法”的概念的。教学中我们也是按照“归纳法(完全的,不完全的)—一数学归纳法”这种顺序来讲授的。这便于新的信息进入学生原有的命题网络,并成为其中的一部分,然而这种学习顺序也正是学生产生疑问的直接原因之一。如就‘’数学归纳法”是不是完…  相似文献   

8.
数学归纳法是数学教材当中的一个重要内容,也是教学的一个难点,要使学生真正掌握好这一推理工具,关键是要让学生充分地理解它。以下是根据自己的教学实践和体会,谈谈如何使学生理解数学归纳法。 一、先认清一种并不可靠的推理方法——不完全归纳法 数学归纳法是科学的推理方法,但有相当一部分学生难于理解。因为它针对的是关于自然数的命题,而自然数是无穷尽的,这类命题要被证明对每一个自然数都会成立,便要涉及到人类思维克服有限性的古老问题。数学归纳法实质是一种对于无限的科学归纳法。 在实际教学中,必须先用不完全归纳法为“数归”的引入作铺垫。不完全归纳是对有限对象的经验式的  相似文献   

9.
《数学归纳法的教学设计》体现了素质教育的思想,对数学课教学设计如何突出全面提高学生的数学素质、优化数学教学过程进行了尝试和探索,尤其是在“从生活经验中引进”和“数学归纳法的初步体验”两部分体现得更为充分.下面对《数学归纳法的教学设计》谈几点不成熟的想...  相似文献   

10.
数学归纳法是中等数学中必学的且不易领会的一种证明方法,学生往往把证明步骤记得很熟,但在具体证明中,还是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就我本人在教学过程中的感受而言,我以为学生主要是对其证法中的可靠性是否可信,心中有疑惑,所以在做题中只会模仿课本中的题书写证明过程,而对一般意义下的这类命题,在证明中总感到有论证不充分的感觉,从而使过程繁琐。针对以上问题,我认为在教学中,应从学生现有认识水平出发,从数学归纳法形式本身,通过实例分析,较细致地展现其“递推”原理,对照区别不完全归纳法,设法让学生理解它的合理性,从…  相似文献   

11.
数学归纳法在中学数学内容中居独特地位,它在教学中的困难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学生对归纳法本身“可靠性”的怀疑,二是运用归纳法证题时易出现“假证明”.本文想从数学归纳法的结构说起,进而提出几点教学意见.1数学归纳法的结构———演绎与归纳的辩证统一众所...  相似文献   

12.
关于数学归纳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什么说数学归纳法是严格的科学的证明方法?数学归纳法的原理是什么?数学归纳法的证明过程为什么要有这样的规定格式?这些问题是笔者参与编写上海市高一数学新教材时常常思考的,希望本文能澄清数学归纳法教学中的一些模糊认识.  相似文献   

13.
数学归纳法重在考查归纳、探索的能力.近几年利用数学归纳法证明不等式已成为高考命题的一道亮丽的风景线.但是,各种参考书或杂志在研究此类问题时,都只谈到与n有关的不等式可用数学归纳法证明,并罗列了一些题解的过程,而没有深入探讨:数学归纳法证明不等式的本质是什么?什么时候能用或不能用数学归纳法证明不等式?又如何把一些不能用数学归纳法证明不等式的题,转化为能用数学归纳法证明?本文拟针对上述三个问题,进行分析研究.  相似文献   

14.
数学归纳法在高考试题中,常以解答题形式出现,主要有证明不等式、证明恒等式、求数列通项公式、数列求和等几方面的应用,数学归纳法单独考查的情况较少,而经常出现在与自然数有关的命题中,多以伴随着数列的通项或前n项和而出现数学归纳法的证明,这也是高考所考查的热点之一,此外,凡是与自然数有关的知识都可能成为与数学归纳法结合综合考查的内容,数学归纳法的考查隐蔽,主要突出数学意识的考查。即解题方法的寻找将是“问题解决”的突破口,值得注意的是,将数学归纳法与一些探索性的问题综合起来出现了一些非常新颖的题型。  相似文献   

15.
Ⅰ.命题趋势数学归纳法在高考试题中,常以解答题形式出现,主要有证明不等式、证明恒等式、求数列通项公式、数列求和等几方面的应用.数学归纳法单独考查的情况较少,而经常出现在与自然数有关的命题中,多以伴随着数列的通项或前n项和而出现数学归纳法的证明,这也是高考所考查的热点之一.此外,凡是与自然数有关的知识都可能成为与数学归纳法结合综合考查的内容.数学归纳法的考查隐蔽,主要突出数学意识的考查,即解题方法的寻找将是“问题解决”的突破口.值得注意的是,将数学归纳法与一些探索性的问题综合起来出现了一些非常新颖的题型.Ⅱ.解题…  相似文献   

16.
数学归纳法是一种重要的证明方法,我们普通中学的学生在学习这部分内容时往往不理解它的实质,不理解数学归纳法两个步骤的作用,而是死套它的步骤解题.为了使学生对数学归纳法的两个步骤的作用有充分的认识,对这种重要的证明方法有比较深刻的理解,我在“第一课时”中介绍了归纳法,为什么要学习数学归纳法及什么是数学归纳法.在学生对数学归纳法有一个初步认识的基础上,“第二课时”加强了对学生发现思维能力的培养,收到了比较好的效果.现着重谈谈第二课时的教学情况.一、复习:什么是归纳法?什么是数学归纳法?由学生回答。二、…  相似文献   

17.
众所周知,数学归纳法有两个步骤,华罗庚先生曾将其通俗地叙述为:(一)“1”对(二)“k”对“k+1”对这两个步骤缺一不可已是无人置疑,然而归纳的第一步究竟应验证几个初值,却普遍存在一些模糊认识,各种各样的运用归纳法证题的错例在一些书刊中常有所见,就连一些名篇名著也难免。这一问题已引起起了人们的、注意,并在这方面作丁一些有益的探讨,但  相似文献   

18.
归纳法的若干问题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 问题的提出 归纳法是一种特殊的推理方法。归纳法的定义通常有: 定义1.归纳就是由特殊推到一般的过程。 定义2.归纳就是通过对某类事物中的若干特殊情形的分析得出一般结论的思维方法。 遵此定义,有的数学读物认为归纳法只包括简单归纳法与完全归纳法,不包括类比法;有的资料将“归纳法”与“归纳推理”视为相同概念;还有的认为归纳法是一种特殊的推理和论证方法……由于逻辑学中的归纳法是中学数学体系中重要的思想方法之一,澄清对归纳法的种种模糊认识,对数学教育工作是确有必要的。  相似文献   

19.
数学归纳法是一种证明与自然数n有关的数学命题的重要方法。是通过有限次的验证、假设和论证,来代替无限次的事例的验证,达到严格证明命题的目的。也就是把从某些特殊情况下归纳出来的规律,利用递推的方法,从理论上证明这一规律的一般性。在教学中,发现有一部分学生不知道在什么情况下用数学归纳法;不会用数学归纳法证明命题;或者在证明过程中不能“自始至终”(即证明步骤不完全);或者没有用到归纳假设,有的虽然按照数学归纳法的方法和步骤对命题进行了证明,也是照葫芦画瓢,没有真正理解了归纳法原理,对用数学归纳法所证明的…  相似文献   

20.
过去在讲授数学归纳法及二项式定理时,只认为让学生初步了解数学归纳法的原理和证明步骤,并能使用归纳法证明有关的数学命题就行了。但在教学过程中却常有学生提出:“这些等式的证明是会了,可是这些恒等式是如何想出来的?”也就是对前人怎样发现这些恒等式提出了“追究”。他们已不满足一般地“会用数学归纳法来证明恒。等式”,这问题引起了我的深思。让学生论证现成的命题固然必要,而且也总是大量的。但仅仅如此,就有可能把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