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庶吉士制度是明代创设的一项高级文官培养制度,授职是最后一环,随着整个制度的发展不断完善,成化以后,授职主要集中在翰林和科道二途,并有少许部属官者,而翰林尤重;对于庶吉士中不可避免的起复和病痊者,其授职也逐渐更为合理,同时授职在外部政治因素的影响下,亦出现了有失公允的情况,但是总的来说,明代庶吉士的散馆授职发挥了其应有的作用,为国家输送了众多人才。  相似文献   

2.
宋明时期形成了专门针对士庶礼仪生活的文本规定。宋代礼典明确将士庶作为制礼的特定等级,将士庶之礼明确列于礼典,打破了"礼不下庶人"的规定。私撰士庶礼书因应平民社会的兴起而出现。北宋司马光《书仪》是对前期"家礼"、"书仪"传统的集成总结。南宋朱熹《家礼》以古制为蓝本,以时俗为参酌,清楚标明"冠昏丧祭"四种彰显人伦的人生仪礼的连续性与重要性,标志着民间士庶之家常行四礼的独立与成熟,并为士庶礼书提出基本而完整的体例架构,开启了后代民间家礼(四礼)之学。  相似文献   

3.
张家山汉简中的“私属”,既非一般意义上的依附性家众,也不是作为私家财产的奴隶,更不是庶人,“私属”是一个法定的特殊身份人层。它的出现反映了当时社会关系领域正在发生着一种新的变化。  相似文献   

4.
关于南陈兴起的原因,通常学界认为是南朝时期庶族寒门力量量兴起的结果。实际上,南陈的兴起不仅是南朝庶族寒门的兴起,同时还有更为深广的历史成因。  相似文献   

5.
庶长考     
在秦国的历史舞台上,庶长曾扮演了举足轻重的角色,对秦国历史的发展产生过不小影响。弄清庶长的身分,对研究秦国政治、官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但是目前,这个问题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迄今尚无专文探讨。笔者不揣谫陋,试图对庶长作一初步考察,不当之处,请大家指正。 一、庶长是官名还是爵名 庶长是官名还是爵名,自古众说不一。或以为是爵名,《春秋左传》襄公十一年“秦庶长鲍、庶长武帅师伐晋以救郑”杜预注:“庶长,秦爵也。”《后汉书·西羌传》“庶长操  相似文献   

6.
为了改变八旗人员在翰林的弱势地位,巩固八旗人员在翰林院的职位,道光帝决定从翻译进士中选拔庶吉士。选拔翻译庶吉士始于道光二十七年。翻译庶吉士培养三年散馆,优者留馆,成为翰林官。由于清后期只选拔了四十三名翻译庶吉士,其对改变翰林队伍结构的作用有限。本文对翻译庶吉士制度的脉络进行考证梳理,并探讨其功能。  相似文献   

7.
代北庶族地主的崛起是大唐的源头;北魏大起义为代北庶族地主的崛起提供了机遇;代北庶族地主同归尔朱荣,在镇压北魏大起义中发迹;代北庶族地主掌东、西魏大权标志着代北庶族地主的崛起;东、西魏和北齐、北周的分裂及隋王朝的短命,是代北庶族地主分为关西、关东两大集团长期斗争的结果;唐建立后,实现了关西、关东两大地主集团的和谐,是大唐走向辉煌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8.
贾府里存在着诸多矛盾。主要是:母子、婆媳、嫡庶、妯娌、兄弟、夫妻之间在财和权等问题上的矛盾,这些矛盾又受到赦政、嫡庶这两个矛盾所制约。但有贾母健在,各种矛盾也不轻易爆发,一旦贾母撒手归西,贾府真的要彻底败落了。  相似文献   

9.
承继着曹丕《典论.论文》的理论遗产,陆机《文赋》为刘勰《文心雕龙》与钟嶸《诗品》的出现奠立了深厚的基础,可说为六朝整体美学朝向"人的觉醒"与"文的自觉"的方向发展迈出了关键性的一步。然陆机《文赋》之所以会在西晋初期出现,实有不可忽视的历史文化意涵,其是与当时特殊的政治社会情况密切相关的,乃是庶族追求仕进、力求攻文下的产物,可被视为是庶族文士对文学进行想像的理论著述。本文除点明《文赋》与庶族文人"柔顺文明"心态所具有的关联外,更冀以厘清陆机《文赋》审美意识?自儒、玄调和的思想源头。在此基础上,则将进一步点出,陆机在《文赋》中所提出的乃是一种以易、老概念下的"自然"为本的文学本体观,其具现为理论的层次即是:对具有永恒之美的文学特色的阐述;以个人才气为主、注重想像、灵感的创作论;以及尚未超越儒家教化观点的文学功用论。  相似文献   

10.
余全有 《天中学刊》2007,22(6):107-109
人们一般将庶妻都称为妾,而在战国之前,妾并不是庶妻,而是女奴,庶妻则被称为媵。媵与妾在来源、功能、身份地位等方面都不同。随着社会的变化,媵逐渐消失,它只作为一个词语而存在,而妾成为庶妻的最普遍的称谓。庶妻从媵到妾的变化是社会变革在婚姻家庭制度方面的反映,也是女性社会地位变化的反映。  相似文献   

11.
国际环境对执政党执政安全具有重要影响,当前,和平与发展已成为不可逆转的时代潮流,为执政党执政安全带来了难得的历史机遇,同时,国际局势的深刻变化和曲折发展,又使执政党的执政安全面临严峻挑战。要维护执政党的执政安全,必须不断加强党的自身建设,坚持奉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努力推动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  相似文献   

12.
自明太祖建国后,明王朝遂步走向强盛。作为大国,其外交上的一举一动无不影响着周边国家。从洪武到宣德,明的外交一步步走向成熟理性化。期间,其外交既有连贯的一面,也存在不断调整变化的一面。明朝的外交通过不断的变化,充满着弹性且极富时代特点。有效地促进了这一地区的外交、经济和文化交流的繁荣。文章从其外交政策的动态变化中,探讨其成功演进的过程。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我国社会结构变化对党的执政地位的影响和冲击的分析,认识用"三个代表,,思想加强执政党建设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课程知识选择从“什么知识最有价值”到“谁的知识最有价值”的转变过程,是课程知识选择视野从无主体向主体发生变化、课程知识选择主题、从无主体向主体问题发生变化、课程知识选择方法论从无主体向主体方法发生变化的过程.在民族教育课程知识选择的视野、主题和方法论上应介入知识与权力的关系,关注权力在民族教育课程知识选择中的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5.
文化是一国综合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国际关系研究中的一个传统变量。它对国家综合国力的发展、国际行为体对外政策的形成和内容、国际关系的制度化以及国际形势的变化都有着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三、置于局外———期待悬置的意外如同权力的行使无处不在又难以捕捉一样 ,权力的悬置同样是一个与之相伴相生又轻而易举被忽略的现象。1 隔离的无效反省教师用将学生置于局外的方式传达教育者的期待 ,其实是以有形的清场导致无形的清场 ,权力操纵下的期待最后会以悬置告终。  相似文献   

17.
德育活动中各主体话语权的合理分配与使用,是德育得以完成的必要手段,是影响德育实效的重要因素。然而,在我国高校德育中,却存在着行政话语权过强、教师话语权虚化、学生话语权弱化的现象。思想认识不到位,生存空间狭窄,"教育者"的话语霸权是导致学生话语权弱化的主要外在原因。  相似文献   

18.
从各方面比较得出制宪权和修宪权具有同质性。社会变迁和代际更替带来了人民意志必然的变迁,必须承认后代人同样享有制宪权。但是社会发展具有延续性,后代人不必主张完全的制宪权,因此代之以修宪权。修宪权是制宪权的转化,这解释了同质性的命题。并且,修宪权有其独立的形态,它是制宪权的制度化和法律化。当代中国相对频繁的修宪是难免的,认识修宪权和制宪权的关系对行宪修宪实践将有着诸多启示。  相似文献   

19.
钦察汗国的建立完成了从额尔齐斯河至多瑙河流域地区的政治整合,冲跨了从额尔齐斯河至多瑙河流域之间广阔地域内自然的和人为的障碍,使中西交通变得轻松和容易了许多。钦察汗国疆域的变迁不仅反映了其力量的变化,而且也反映了其与周边国家的利益冲突。  相似文献   

20.
入世首先是政府入世,因而面临最大挑战的是政府。从长远看,入世将对政府权力的行使规则、国家与社会的关系都会产生深刻的影响。在这个过程中,政府的角色也会发生转变,政府的法律地位也要发生变化。所以,我们应当对政府的执政理念、依法行政的理念,有一个全新的思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