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日本新保守主义萌芽于20世纪70年代,80年代正式登场。1982年,民族主义意识强烈的鹰派保守政治家中曾根康弘上台执政,提出了著名的进行“战后政治总决算”的新保守主义的政治诉求。中曾根认为:“日本正处于战后重大转折期,在日本人一致同意的基础上,大胆触及过去意见纷纭或回避的问题,重新形成统一的看法,使日本作为一个国家和民族在世界上堂堂正正前进。”  相似文献   

2.
保守主义、激进主义和自由主义是中国三大现代性思潮。保守主义以中国传统文化作为现代性主要思想资源 ,反对全盘西化 ,反对激进变革。保守主义作为激进主义和自由主义的反拨和补充 ,有其积极的历史作用。中国保守主义往往是激进主义、自由主义受挫之时兴起 ,因而又带有阻滞现代性的消极作用。保守主义的屡屡兴起 ,体现了中国知识分子的现代性焦虑。它只有在充分接受现代性的前提下 ,才能成为健全的现代性思潮  相似文献   

3.
20世纪70年代之后,保守主义逐渐复兴并开始与自由主义比肩而立、分庭抗礼,对美国历史产生了深刻影响。对美国保守主义传统及其演变和发展过程加以分析梳理,以期对这一思潮有更深刻的理解。  相似文献   

4.
英国保守主义是近代出现的一种政治思潮,它经历了从传统保守主义到新保守主义的演变,其基本原则是注重传统、等级制、社会秩序、国家权威、自由市场和渐进式改革等。保守主义对英国教育改革产生了重要影响,主要表现在渐进式变革、教育等级制、教育国家化和教育市场化等方面。  相似文献   

5.
20世纪六七十年代在美国崛起的新保守主义思潮不但对美国的国内政治产生了重大影响。而且也深深地影响了美国的外交政策。新保守主义的产生与美国20世纪60年代自由主义泛滥和美国国内外政治境况密切相关;新保守主义的理论渊源可以归结为美国自由主义和保守主义的奇妙结合;新保守主义的国内政策带有明显的“保守”倾向.但其外交政策却表现出强烈的“开放”意识。  相似文献   

6.
20世纪80年代美国保守主义教育议程中的冲突与矛盾在一定程度上是由保守主义阵营中存在着阶级矛盾决定的。根据当代美国保守主义阵营中不同阶级集团的起源,可以分为传统派与新保守主义两大派别。它们在思想来源、历史发展和阶级构成等方面的不同经历,导致了传统派与新保守主义在教育议程的设计上的不同观点,从而引起了传统派与新保守主义在...  相似文献   

7.
论21世纪之初文化保守主义思潮的新嬗变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产生于19世纪60年代的文化保守主义,历经150余年的嬗变,现已成为中国一种重要的社会思潮。随着新世纪的到来,文化保守主义在思想与实践层面发生了新嬗变:读经运动风起云涌;祭孔活动不断升格;各种纪念峰会频频召开。新世纪文化保守主义思潮的新嬗变引起了政府、学者乃至社会民众的广泛关注。  相似文献   

8.
保守主义思潮主要是指自近代以降迄及五四前后,在强烈的民族生存危机意识的刺激下,一部分以承续中国文化精神为使命的现代知识分子,力图恢复中国传统文化尤其是儒家传统的本体和主导地位,重建中国文化的伦理精神象征,并以此为基础来吸纳、融合、会通西方文化,建构起一种继往开来、中体西用式的思想文化体系,以谋求中国文化和中国社会现实出路的一种思想文化倾向。在20世纪中国历史上,保守主义主要是从文化的意义上来说的,文学上的保守主义只是作为文化保守主义的一个次要部分而存在,它与文化紧密相关。在中国新文学发展的历程中,文化保守主义一直是作为文化激进主义的反对力量而存在的。  相似文献   

9.
李协京 《教育研究》2005,26(8):78-84
20世纪末以来的日本教育改革,一方面朝着个性化、多样化、自由化、分权化的方向发展,带有强烈的新自由主义色彩;另一方面又渗透着国家主义、民族主义的教育思想。强调通过加强道德教育恢复民族文化传统和精神凝聚力,带有浓厚的新保守主义色彩。这种新自由主义和新保守主义的教育改革,将给日本的教育带来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新保守主义是90年代中国大陆出现的一种人文思潮。本文对这一人文思潮的特征、在文学创作领域中的表现方式及其正值与负值作了分析与概述,力求给文学空间中的新保守主义画出一个轮廓。  相似文献   

11.
文化保守主义思潮,除了一般意义上所谓的"保守"、"传统"、"固执"之义以外,还有其合理性的一面,主要表现为对人的异化现象的质疑与反拨,对殖民侵略行为的抵制与反抗,对生态环境的保护等.纵观近代以来的台湾文学发展史,台湾文学的现代性因台湾的独特历史遭遇而表现出"主动现代性"与"被动现代性"两种面貌共存的特殊性,而文化保守主义思潮恰恰起到了为"现代性"这柄双刃剑纠错、纠偏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西方各国之间早在文艺复兴时期就已经发展起来了自己的口语交流,而近代以前的日本与韩国还处于中华强大的中心文明的单向辐射之下。近代以来,西方尤其是美国文化取代了古代中国在东亚的位置。东亚各国没有真正走向平等的横向交流,口语沟通仍然十分匮乏。目前,这种以欧美为中心的局面正在改变。在东亚应当提倡重视周边国家的文化,提倡用口语自由交往。  相似文献   

13.
西化思潮的历史考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发生学的角度看,中国的西化思潮是对鸦片战争后凭借其坚船利炮来到中国的西方文化以及由此引起的中国文化危机的回应,是近代中国的志士仁人对中国文化出路的一种选择,其最早源头可追溯到晚清,严复是它的最早代表人物之一。进入民国后,特别是到了五四新文化运动时期,发端于晚清的西化思潮兴盛起来,并与文化保守主义思潮、马克思主义思潮一道,成为活跃于中国现代思想文化舞台上的主要文化思潮。前期的五四新文化运动,在某种意义上可以称之为"西化运动",但陈独秀、胡适等人不像有的学者所指责的那样是"全盘西化论"的倡导者和主张者,也没有"全盘性反传统"。当历史进入到30年代,西化思潮又有了一些新的引人注目的发展,这就是"全盘西化论"的提出。西化思潮是以传统文化不适应现代生活、不能实现现代转换和西化等于现代化这样两个错误的理论认识为前提的,因此它不是对中国文化出路的正确选择,但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有它存在的历史价值和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4.
欧美作家审美内向化有其社会、思想和审美的深刻根源;作为20世纪的文学主潮,现实主义和现代主义作家的审美视角都表现了这一特点;作家审美视角的内向化,打破了传统文学封闭结构,为文学发展开辟了新的艺术领域,增加了作品的容量和力度。  相似文献   

15.
"国民性批判"是"五四"前后中国文学的重要主题之一,它发端于晚清,是当时改良派发起的启蒙新民运动的重要组成部分。从"国民"一词的来历,梁启超、邹容等人的经历和日译本《支那人气质》的流行来看,中国国民性批判思潮的产生与日本的明六社、政教社思想的影响密切相关。但中日两国的国情不同,所面临的问题不同,因而各自的国民性批判的侧重点也有很大的不同。日本重在批判伪恶丑,而中国则重在批判"奴隶根性"。前者把保持民族独特性看作是一个文化问题,后者则把塑造独立品格看作是解除民族危亡的根本出路,即是个政治问题。这就决定了各自不同的基本内涵和历史走向。  相似文献   

16.
西方文化在中国的广泛传播,对当时的中国社会和文学界有着深远的影响。冰心作为倡导新文化运动的主将之一,受西方文化及其文学思潮的影响,形成了她独特、鲜明的"自然、母爱、童心"三点一线的艺术主题和以"自我、艺术、自然"为中心和出发点的写作风格。  相似文献   

17.
近来中日韩三国的高等教育改革之所以有意无意地参照美国之先例,除了世界各国共有的理由之外,也与三国独特的历史经验不无关系.美国高等教育自19世纪即向东亚移植,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前对中国有较为突出的影响,而对朝鲜半岛和日本的影响未能上升至制度层面;战后美国模式被大举引入日韩两国,影响极为深远,而在中国却因苏联模式的引入而式微.尽管美国高等教育模式在三国的遭遇各不相同,但它的移植及其变种,都深刻地影响着三国的高等教育改革.  相似文献   

18.
保守是一种注重现实经验、反对不切实际的心理倾向和思维方式,区别于守旧和理想化。它怀疑一切完美方案,相信人的理性的有限性,强调在经验和积累中顺其自然、因势利导地渐进发展。教育改革中的保守立场反对片面强调体验性和个人化知识,反对简单否定知识的确定性和客观性,维护传统知识观与教学方式的适用性。对于学生自主,保守立场认为应该将其放在各教育价值中综合权衡,不应片面主张其在教育目标中的核心地位;学生自主应该受到教育权威与传统规范的限制,权威和传统是个人自主性形成的支撑性条件。  相似文献   

19.
The article uses the policies of the English Secretary of State for Education, Michael Gove, to contrast the oddly adventurous character of English Conservatism and the more hesitant positions of those who in some sort oppose it. It suggests that in defence of its own policies, Conservatism edits and co-opts opposing traditions, in the effort to produce a potent ideological supplement to neo-liberalism. The article suggests a different reading of such traditions. It goes on to suggest that while decades of market-shaped educational practice have reduced the capacities of educators to look beyond neo-liberal horizons, there are deep-lying problems with the Conservative project which call into question its long-term prospects of success. It concludes by sketching what opponents of Conservatism might learn from its achievements. Blocked, thus, from developing in an elaborated way within the school, educational radicalism of the left is seeking other outlets, from art practice, to student occupations and social movements. The strength and limitations of this turn are addressed.  相似文献   

20.
当代西方未来主义社会思潮是指20世纪70工以来风行于世界各国,重在思考未来社会发展的前景和走向,以积极地影响大众思维和公共决策的一种社会思潮。这种社会思潮的特点是深深关切人类命题,预测方法科学先进,重于介入社会管理。它对人类社会的观念变革,理论创新,发展导向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同时也有其自身的不足与局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