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同志们: 新春伊始,我们隆重纪念<学位条例>实施三十周年.1980年2月12日,第五届全国人大常务委员会第十三次会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这是新中国颁布的第一部教育法律.今天,全面回顾在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思想路线指导下我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的光辉历程,深刻总结其取得的巨大成就和宝贵经验,对于我们贯彻落实圜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人才发展规划纲要,开创我国学位和研究生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新局面,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在我国学位条例颁布与实施30周年之际,回顾了我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的历程,展望了我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未来的发展,寄希望于我国从学位与研究生教育的大国成为研究生教育的强国。  相似文献   

3.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既是一个国家高等教育水平的标志,又是影响教育、科学事业发展的重要因素。我国的学位与研究生教育经历了恢复初建、调整改革、积极发展三个阶段,建立了比较成熟的学位制度,以及由政府研究生管理部门,地方政府和培养单位组成的三级管理体制。  相似文献   

4.
自我国学位制度正式施行以来,重庆市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历经恢复发展、独立探索、快速发展、改革创新四个阶段。40年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历程中成效与不足并存,总体上学科水平稳中有升、学位授权结构逐渐优化、学位授予质量明显提升、学位管理逐渐规范。重庆市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应遵循如是发展之路:聚焦国家政策导向,持续加强顶层设计和统筹管理;聚焦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着力优化规模结构;聚焦高层次人才需求,着力优化层次结构;聚焦应用型高端人才需求,着力优化类别结构;聚焦急需紧缺高端人才需求,着力优化学科结构;聚焦高质量发展,着力提升学科建设水平;聚焦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着力提升学位授予质量。  相似文献   

5.
新世纪的研究生教育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在世纪之交,回顾我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的发展历史,研究我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趋势,以促进我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的改革与发展,展望我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的改革与发展以适应和推动新世纪社会、经济、科技的进步。  相似文献   

6.
对2017年中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改革发展举措进行了总结,重点介绍了《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十三五”规划》、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学位授权审核、第四轮学科评估、博士研究生教育综合改革试点等五个方面的热点,提出了关于研究生教育未来改革发展的思考。  相似文献   

7.
我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制度改革摭议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我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工作自1978年恢复研究生招生和1981年实施学位制度以来获得了长足的发展,但随着我国社会迅速发展,现行学位制度和研究生教育工作已经暴露出很多问题,主要是学位分类体系不完善、学位制度与学历制度关系模糊、培养模式不合理、管理体制僵化等。制定《学位法》、改革管理体制、开展教学改革等,已经成为我们进一步做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工作迫在眉睫的重要任务。  相似文献   

8.
《世界教育信息》2008,(4):74-75
为了进一步提高我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管理干部的水平,学习借鉴澳大利亚的学位与研究生教育改革发展经验,增强我国研究生教育的国际竞争力和影响力,促进国际交流与合作,学位与研究生教育管理培训团于2007年7月赴澳大利亚进行学位与研究生教育管理专题培训。该团拜会了澳大利亚校长联合会,走访了迪肯大学、莫纳什大学、维多利亚大学并听取教育行政官员专题讲座。根据我国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形势要求,结合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工作的热点和难点问题,确定此次培训的主题为:学位制度与管理体制;学位授予质量保障机制;学位管理人员的考核与培训机制。下面就对考察所得进行总结。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中国知网数据库2000-2009年所收录的有关学位与研究生教育比较研究的论文的发表年代、涉及国家或地区、刊载期刊、高产作者、研究单位、学位论文等方面进行定量描述和统计分析,清晰发现,近十年我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比较研究具有研究领域广泛、研究成果丰硕,微观个案比较研究活跃、学科差异性得到重视,实践意识增强、"比较"味道浓厚,定性分析和实务研究多、实证调研和系统考察少等特点.因此,今后的研究要拓宽研究视野、实现话语转换,整合研究方法、扩展研究渠道,规范学科研究、扩大成果影响,优化研究队伍、提高研究水平,以促进学位与研究生教育比较研究的深化,为我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的改革和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水平在不断的提高。当前,我国研究生教育正面临着从大国向强国的转变,面临着从外延建设向内涵建设的转型。过去的高校学位与研究生教育管理体制虽然是经过几次的政策调整和实践分析得来的,但是已经不能够适应当前研究生教育的发展,出现了一些问题需要进行改革。本文具体分析了当前高校学位与研究生教育管理体制所面临的问题和矛盾,提出了研究生管理体质改革的具体建议及措施。  相似文献   

11.
学位制度是我国高等教育的一项重要制度.20多年来,我国学位制度在培养社会主义人才、促进经济社会及教育发展的同时,也出现了诸多的不适应性.突出表现为:内容规定滞后、创新因子不足、结构划分单一、特色不够鲜明.当前,学位制度的改革要以培养"四有新人"为目标,大力推进创新教育,尽快颁布实施《学位法》,进一步深化高等教育课程与教学改革.  相似文献   

12.
选取中国博士、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全国高校学位论文文摘数据库、中国国家图书馆、万方学位论文数据库作为来源数据库,检索科学技术哲学学科的硕士、博士学位论文。运用科学计量学和信息可视化技术,分析我国科学技术哲学硕士、博士学位论文研究的热点问题和前沿领域,探析研究生培养的路向;基于计量分析结果,对未来我国科学技术哲学硕士、博士学位论文选题和研究生的培养提出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3.
强化独立学院学位管理 提高学士学位授予质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根据国务院学位办2007年5-7月的调查数据,分析了我国独立学院发展概况,以及独立学院学士学位授予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在2008年2月22日教育部颁布《独立学院设置与管理办法》之前,独立学院自己没有学士学位授予权,一般由公办母体高校进行学士学位授予工作,在学士学位授予标准、授予方式、管理机构和工作程序上存在较大的差异,影响了学士学位授予质量。为此,本文建议:应进一步规范独立学院学士学位授予标准,提高学士学位授予质量;加强独立学院学士学位授予工作管理制度建设,进一步规范其学士学位授予管理机构与程序。  相似文献   

14.
教育硕士专业学位教育在我国基础教育教学改革与发展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推动作用,然而教育硕士专业学位标准的现实“缺位”影响其功能的发挥,制约其进一步发展。在简要分析学位标准重要性的基础上,笔者提出构建教育硕士专业学位标准必须坚持实践性与学术性相结合等三大基本原则,并以此为逻辑起点初步构建了教育硕士专业学位标准的课程学习考核、学术水平考核和职业道德考核相结合的三维宏观指标系统。  相似文献   

15.
现代专业学位制度在我国的历史较短。翻译硕士专业学位的设置,是社会职业分工细化和高等教育发展到特定阶段的相互认同与彼此促进的结果。其培养模式应当围绕"高层次、应用型、专业型"的培养目标,实施教学与实践并重,在培养目标、培养方法和措施方面需进一步改革。  相似文献   

16.
学位授权审核是学位制度的重要内容,是研究生教育准入的重要机制。我国现已进行的十三次学位授权审核从集中审核到逐步放权,整体呈现重心下移的演进特征。面对研究生教育高质量发展要求,学位授权审核面临新的问题与挑战,应在如下几个方面进行优化完善:在法治化建设上,明确学位授权审核的法律性质、明晰央地法定职责、规范运行实施程序;在学位点布局上,建立“融合性”准入标准和“分类协同”审核机制;在申报评审过程上,完善指标设计、加强信息监管、规范高校自主审核;在授权后管理上,强化评估监管和规划引导,推动学位点内涵发展。  相似文献   

17.
高职院校是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经过多年的建设与发展,其办学条件逐步改善,办学质量不断提高,社会声誉不断扩大,已经具备了开展学士学位授予工作的条件。借鉴世界上发达国家和地区的经验,在部分高职院校实施应用型学士学位授予工作的试点,对于我国经济由劳动密集型向技术密集型转变,加快国民经济结构调整等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农业推广硕士专业学位是国务院学位委员会于2000年新增的专业学位类型,其教育管理过程尚属于起步创新阶段。本针对在职人员攻读专业学位的实际情况,对招生,培养,学位论,与企业联系培养等过程进行了研究与探讨。在招生报名资格审查,考前辅导,案例教学,合作指导等方面进行了分析,提出了一些符合的管理措施。  相似文献   

19.
修订《学位条例》、制定《学位法》是中国教育领域的一项重要立法任务,是对学位制度改革进行的顶层设计。本文对《学位条例》实施40年以来的经验做法进行了回顾总结,对中国学位制度面临的发展形势和实践问题进行了分析评价。同时,基于宏观背景和发展趋势,以及具体问题和现实需求,从理论和实践的角度,对制定《学位法》的原则方向与主要问题进行了论证、分析,以期推动法律修订取得实质进展。  相似文献   

20.
清末教会大学学位制度述评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清末教会大学不仅是西方学位制度传入近代中国的一条重要渠道 ,同时也对中国近代高等教育实践产生了示范效应 ,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近代中国学位制度的起步和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