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网络结社使大学生主体意识和民主意识得到增强,团队意识和责任意识得到提高,多元意识与全球意识得到确立,竞争意识与进取意识得到提升。同时,网络结社对大学生思想也产生消极的影响,使大学生道德意识弱化、法律意识下降、民族意识失落、自我意识迷茫。各级政府及教育工作者要树立网络结社权利新观念,建立网络结社监控新机制,开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新天地,消除或减少网络结社对大学生的负面影响,引导大学生网络结社行为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2.
网络结社对大学生的思想观念、行为模式都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大学生网络结社的动因主要有政治观点表达、情感归属需要、虚拟角色扮演、时尚价值取向等。对当前大学生的网络结社行为,应积极采取措施,立足校园网络文化建设,重视大学生网络素养教育,关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着力网络社团引导,培养大学生树立健康向上的人生理想,使其冲出网络虚拟空间的局限,自觉在多维多彩的现实空间发展自己。  相似文献   

3.
大学生党员是当代网络政治参与的重要主体,其网络政治参与却没有表现出预期的热度,参与度普遍较低,表现为:参与层次浅表化,政治卷入程度低;政治行为与政治评价疏离,网络参政行为少;参政能力与参政意识相悖,网络参政效果差。大学生党员网络政治参与度受内外部双重因子影响。促进大学生党员网络政治参与度提升的对策为:完善网络政治参与回应机制,提高大学生党员的素质,深化网络结社的正面效应。  相似文献   

4.
大学生网络政治参与产生的影响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宋志国 《时代教育》2009,(9):9-9,11
网络政治参与对大学生产生了积极影响,它激发了大学生政治参与的兴趣和热情、拓宽了大学生政治参与的渠道、增强了大学生的民主参政意识.但网络是一把双刃剑,网络政治参与也对大学生产生了消极影响,它易使大学生被信息误导而造成思想混乱、易使大学生政治参与失范、易使大学生的现实政治参与能力弱化.为此,应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加强网络道德建设、完善网络立法、推进电子政务工程,实现大学生有序网络政治参与.  相似文献   

5.
随着网络的发展和高校信息化的推进,大学生已成为网络舆论形成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大学生成为网络舆论参与主体的作用没有发挥,高校网络舆论现状也不容乐观.文章分析了大学生网络舆论参与能力的问题以及提高大学生网络舆论参与能力的意义,认为提高大学生网络舆论参与能力,必须帮助大学生形成正确的网络舆论认知结构,加强基于网络技术支持的大学生网络舆论参与平台设计,开展丰富多彩的网络舆论参与实践活动和让大学生网络舆论参与价值得以体现.  相似文献   

6.
互联网的飞速发展拓宽了公民政治参与的渠道,网络政治参与正在成为公民参与政治生活的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近年来,大学生网络政治参与取得了一定进展,但也存在着薄弱环节,影响并制约着大学生网络政治参与的实际效果.笔者从分析大学生网络政治参与的现状入手,深刻剖析存在的问题,有针对性地提出完善大学生网络政治参与的对策.  相似文献   

7.
关于龙膺参与谼中结社之事,清代陈田的说法造成学界以讹传讹。通过对汪道昆谼中结社情况及龙膺参与谼中结社活动的考辨。我们认为,汪道昆没有结"谼中诗社",自然,龙膺也没有"入汪司马谼中社",龙膺在谼中参与的结社活动,只有为宰白榆社。  相似文献   

8.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网络舆情参与逐渐成为大学生社会生活的一部分.由于网络的即时性、开放性,甚至娱乐性、趣味性,网络舆情越来越对大学生产生重要影响.有效引导和理性对待网络舆情,有助于激发大学生参与公共生活的主体意识,增进大学生的平等意识和民主理念,建立规则意识,学习公共生活经验,同时引发大学生对于公民权利和责任的思考.  相似文献   

9.
对北京和内蒙古自治区17所高校在校大学生网络民主参与状况的问卷调查和实证分析显示,当代大学生的网络民主参与具有网络技术运用的娱乐化、参与途径的多样化、参与内容的广泛化、参与意识的理性化、参与过程中的差异化等共同特征.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应进行工作方法与方式的创新和改进,以提升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相似文献   

10.
面对大学生网络日益"圈层化"的实际,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必须审时度势,把握大学生接受信息的特点和表现形式,认清当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阵地"守土"困难、网络结社引导乏力以及教育模式亟待更新的严峻形势,整合现有资源,强化信息监管,提高凝聚力,变挑战为机遇,开辟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新路径。  相似文献   

11.
当代大学生网络政治参与的价值取向及引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深入了解当代大学生网络政治参与价值取向,可以把握他们在网络政治实践中的动向.调查显示,当代大学生在网络政治参与价值取向呈现两重性——既带有主体某种程度的理性和自觉,具有主体自觉性,又带有很强的个体性(或群体性)、主观性和任意性,具有个体自发性.这是经济文化等环境因素、大学生主体因素和网络载体因素等共同作用的结果.在此基础上进行价值引导、规范引导和调控引导,以保证大学生走出困惑,在网络政治参与中发挥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2.
论大学生网络政治参与动力的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网络成为当代大学生进行政治参与最重要的平台之一。网络扩大了大学生的知情权和表达权,有利于培养大学生的政治参与精神,扩大大学生群体的政治影响力,但不当使用网络也会造成大学生政治参与的失范等问题,应该通过思想教育、社会实践、舆论宣传、法律规范等方式引导大学生有序地进行网络政治参与,优化大学生网络政治参与的动力。  相似文献   

13.
大学生政治参与行为是国家民主政治和个人政治社会化的一部分。当前,当前大学生政治参与行为表现为积极进行结社活动,但存在功利倾向;参与行为与认知不一致,实际参与行为少,存在冷漠现象;制度性参与为主,非制度性参与时而发生。这主要与现实环境因素的制约和思想政治教育模式的缺陷有关。应推进政治体制改革,提供制度保障,营造文明的政治文化环境来切实改善参与环境,培育大学生理性参与行为,强化理性参与行为。培育学生学习的主体性,更新教育内容,创新教育方法,改进和加强思想政治教育方法。  相似文献   

14.
大学生作为网络政治参与的主要群体,其网络政治参与的水平和程度,一定程度上影响我国的社会主义民主建设。文章对承德市5所高校的230名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同时对部分学生干部进行访谈,分析承德市大学生网络政治参与的现状,进而探寻促进承德市大学生健康、理性网络政治参与的对策。通过分析得出承德市大学生网络政治参与水平偏低。基于此,文章建议政府扩充大学生网络参政渠道、媒体加强政治知识的引导、高校加强思政课的建设、大学生增强自身的政治素养等,以此来提高承德市大学生的网络政治参与水平以及良性发展。  相似文献   

15.
周虹 《教书育人》2011,(15):38-39
随着网络的普及和发展,网络政治参与越来越成为大学生政治参与的重要手段。大学生群体利用网络获取政治信息、表达政治诉求、发起现实活动等网络政治行为,突破了传统政治参与的限制,充分满足了大学生政治参与的强烈愿望和动机。当然,我们看到大学生网络政治参与行为具有不同的方  相似文献   

16.
网络技术的发展为大学生网络参与提供了更加便利的条件,大学生现实生活中存在诸多诱发群体事件的因素,大学生网络参与的特点有助于高校群体事件发生。网络参与背景下高校群体事件的发生由缘起事件引发大学生的网络参与,在大学生网络参与中偏激观点逐渐占据主导地位,最终诱发网络群体事件。  相似文献   

17.
明清时期,文人结社风气浓厚,江南更是文人结社的核心地区。作为江南文学群体的主要构成者——文化家族,在结社的大潮中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丰富了社团的形式,既有一门风雅的同姓社团,也有以某一家族首倡而形成的社团,更多的则是多个家族共同参与的社团。文化家族结社,不仅使得江南的社事活动如火如荼,也使得文人结社具有了参社成员亲缘化、结社风气传承化以及社团文化家族化的特点。江南文化家族参与结社活动,既促进了江南社事规模化的发展,也拓展了家族的交游,彰显门第风雅,并且繁荣了江南的文学活动,提升了江南文人社团的文学品位。  相似文献   

18.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网络已经成为大学生参与社会公共事务和国家政治生活的重要途径,微博、人人网、微信等新媒体的普及及智能手机的广泛应用更增加了网络政治参与的便捷性。但现实中,大学生网络政治参与的差异较大,部分比较积极,同时消极参与的也占相当比重,这从侧面反映了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缺失的现状。从网络政治参与和社会责任感的关联入手,探讨大学生网络政治参与的特点及行动动因,有利于提出引导大学生有序进行网络政治参与的路径。  相似文献   

19.
叶颖华 《考试周刊》2014,(16):157-158
新形势下,网络对青年大学生的政治参与行为产生了巨大影响,可以说机遇与挑战并存。如何引导大学生理性、合法、有序地参与网络政治,是我们必须面对的一个问题。文章通过分析大学生网络政治参与行为的现状,指出了文化因素是影响大学生网络政治参与行为成熟性的根本因素,并对如何构建大学生网络政治参与的文化平台等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20.
微文化的兴起和发展正在对当代大学生产生重要的影响,处于微文化背景下的大学生网络政治参与开始多彩呈现;尽管当前大学生群体的网络政治参与总体上呈现出良好的态势,但同时也出现了情绪化、自由化、圈群化等非理性现象;应从跟进热点微话题、重视微社交活动、发挥微示范效应、加强微文化监管和注重微民主建设这五个维度来进行应对,促进大学生网络政治参与和谐、有序地进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