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2 毫秒
1.
当代青年道德人格的困境、时代要求及其培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以现代社会的发展为背景,探讨了当代青年的道德困惑和道德失范现象及原因,提出培育与时代发展相适应的道德人格,培养他们的道德主体精神,提高他们的道德修养,是使青年走出道德冲突与困惑的关键所在,并对如何培育青年的道德人格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2.
每一时代都有自己的理想道德人格。理想道德人格是指人的道德尊严、道德品质、道德境界以及社会道德价值几方面最完美的结合 ,它体现着一个时代的人生追求和价值取向 ,体现着做人的方向和标准。笔者认为 ,现实的主体性道德人格是体现当代社会发展和人自身发展的理想人格。一、主体性道德人格及其特征主体性道德人格是主体内在的道德规定性 ,是主体所具有的人的尊严、人的价值和人的品格的总和 ,是对作为主体的人的能动性、积极性、创造性的充分肯定 ,是统一人的各种素质的本质特征的价值。如果说理想人格是时代精神在个体人格上的凝聚与表征…  相似文献   

3.
儒家的理想人格与当代道德人格建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人类社会现代化进程中,出现了道德人格异化现象.回首故往,中国乃道德礼仪之邦,儒家的理想人格更是强调重德精神.通过分析儒家理想人格,吸取其精髓部分,为当代道德人格的建构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4.
科学发展观的核心理念是以人为本,这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在当代中国发展的逻辑必然。从伦理学视角解读,以人为本内涵了以下几方面的价值指向:(一)提升人类主体的道德人格,重视对人的精神世界的关爱,保持人格的纯洁性,使社会道德文明的进步奠基在人格的守护与提升上;(二)实践价值理性的道德精神,凡是涉及人的道德需要,都给予理解和尊重,既重视满足人们物质利益和人生权利的渴求,又重视满足人的精神和文化追求;(三)促进个性的全面发展,构建科学与人文协同并行的和谐社会,把促进个性的全面发展与生命本质的理想实现作为历史进步标志的终极道德关怀。  相似文献   

5.
和谐道德人格是立足于和谐社会的一种理想道德人格,是高校党员教师人格修养的应然目标追求。和谐社会要求我们建立一种立足于人自身精神与肉体、人与社会、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人类社会,这就要求作为建设和谐社会的高校党员教师这一特殊群体在理想信念、道德情操、主体价值和行为模式上具有比一般社会成员有着更高的要求。  相似文献   

6.
如何认识和把握我国社会变迁中青年的道德状况和发展趋势,并在此基础上探究如何培育与现代社会发展相适应的道德人格,培养他们的道德主体精神,提高他们的道德修养,使青年走出道德冲突与困惑,这是我国伦理道德教育在21世纪所面临的新的课题。  相似文献   

7.
中国传统哲学中,孟子的理想人格理论极具影响力。他不仅提出了人的理想人格目标及其内在根据,而且还提出了实现人格目标的具体途径,从而建构了中国古代完整的理想人格理论体系。其理论表现出了对人自身的深切关注,对人的意义、价值的深入思考,对人格尊严的高度重视和理想人格的不懈追求。探析这一理论无疑会给当代中国社会道德建设特别是当代青年人格教育以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8.
浅析当代青年道德人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毛瑞芹 《文教资料》2009,(3):121-122
今天道德和道德教育正经历着前所未有的困惑和价值失落.如何认识和把握我国当今青年的道德状况和发展趋势,并在此基础上探究如何培育与现代社会发展相适应的道德人格,培养他们的道德主体精神,提高他们的道德修养,使青年走出道德冲突与困惑,这是我国伦理道德教育在21世纪所面临的新的课题.  相似文献   

9.
青年道德人格和道德行为是青年道德的基点。青年是具有道德人格意义的行为主体,他们通过社会化进程而成为一个道德人。这种道德人依据的行为准则有两方面:对主体和客体的态度。主体是指行为的发出者,即自我;客体就是行为施与的对象,即  相似文献   

10.
当代人格的困境与出路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人格困境是当今人类面临的严峻现实,主体失落、物欲膨胀、精神空虚、情感淡漠、心态浮躁、心理失衡等是其主要表现。摆脱人格困境的出路在于建构审美人格。审美人格是指人的精神面貌具有审美特征,达到了美的境界。这种人格既具有理想性,又具有现实性,因而成为当代人格建构的必然选择。教育在审美人格建构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它奠定审美人格发展的基础,确立审美人格发展最基本的规定性。  相似文献   

11.
素质教育的核心就是培养人的全面发展;人格是否健全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人类社会发展的一个关键性因素.本文提出当代大学生的理想人格目标是以具有创新精神为特征的现代化健全人格.  相似文献   

12.
现代学校德育面临着种种新的挑战:一方面,现代社会的日新月异,要求青年学生具备高境界的理想、信念和责任感,强烈的自立精神,坚强的意志和良好的环境适应能力、心理承受能力;另一方面,急剧变革的社会环境,又影响到青年学生人格的健康发展,造成部分青年学生人格精神上的低落、缺失和扭曲,突出存在着懒惰、懦弱、自私、依赖性强、意志薄弱、经不起挫折等道德和心理缺陷。而传统的学校德育重认知、轻实践,重灌输、轻内化,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  相似文献   

13.
当代大学生的和谐人格建设,应当从中国传统人格修养中汲取营养。儒家道德的人格典范设计、道德修养培育、强调历史责任及道德的躬行践履,在当代大学生的和谐人格塑造中仍具有积极的借鉴意义。儒家人格精神的转化必须借助于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课程的改革,在塑造青年学生和谐人格的过程中,应该把家庭、学校、社会的教育和关注同龄伙伴关系统一起来,建立"四位一体"的和谐教育模式。  相似文献   

14.
"慎独"作为儒家所倡导的修身方法和推崇的道德境界,是进行道德修养,完善道德人格的根本途径。当前大学生网络行为中普遍存在的道德失范问题,根源于大学生的网络道德危机。传统"慎独"精神所提倡的理性自觉、自我约束、理想人格的道德修养目标与网络道德精神具有内在的统一性。加强"慎独"教育,对培养大学生网络道德的持久性、自觉性、自律性、实践性,提升大学生网络主体意识和网络道德人格具有重要的作用和价值。  相似文献   

15.
社会转型时期大学生和谐道德人格建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代中国正处于多重社会转型相叠加的时期,成长在转型期政治多极化、经济全球化、社会信息化、文化多元化。学习网络化时代的大学生的道德观已经并正在发生新的深刻变化。本文在理性认识和客观把握转型时期青年大学生的道德状况和发展趋势基础上,探究如何培育与转型时期相适应的和谐道德人格,培养他们的道德主体精神,提高他们的道德修养,使他们走出道德冲突与困惑,这是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和伦理道德教育所必须面对的新的课题。  相似文献   

16.
青年学生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与整个社会全面进步的生力军,是党和国家各项事业稳步发展的接班人,是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得以实现的不可或缺的力量。为了能够在国家和民族事业发展过程中贡献力量,关键和首要因素就是要练就青年学生理想人格。伟大建党精神蕴含着丰富且独一无二的育人价值,为青年学生理想人格培育明确了方向,打下了根基。将伟大建党精神融入到青年学生理想人格培育工作,可增强其志气、底气、骨气,不断推动青年学生实现精神主动,从而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贡献力量。  相似文献   

17.
终身德育理念是指奠基于终身教育思想,倡导德育必须贯穿于个体生命始终,不断完善个体主体性道德人格,促进个体品德发展和德性成长的一种价值追求和精神范型。终身德育理念的提出,不仅源自于当代社会道德发展与变革的外在推动,而且源自于人类不断认识自我、实现自我、完善自我和超越自我的内在需要,是人类为了自身品德发展和德性成长而做出的自觉选择。终身德育理念在德育实践中的有效实施,必须注意做好不同阶段德育的衔接工作,实现德育向生活世界的回归,建立全社会共同参与德育的制度环境,加强道德主体的道德反思能力培养。  相似文献   

18.
传统理想人格是维系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灵魂,对中华民族性格的形成和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吸取传统理想人格的精髓,挖掘其永恒价值,为当代大学生道德人格的建构提供有益的借鉴。  相似文献   

19.
在文化消费主义的不良影响下,当代青年的精神生活出现了精神品格和道德素养渐趋失范、责任意识和主体意识渐趋消解、审美品味和文娱生活渐趋庸俗等问题。鉴于此,应当在了解当代青年特质的基础上,通过坚持正确的创作方向、培育理性文化消费观念以及引导和规制资本逻辑等方式,引领当代青年进行科学合理的文化消费,从而提升其精神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20.
从儒家理想人格视角来建构当代大学生的健全人格。在校大学生在人格方面存在许多问题,主要包括道德意识淡漠、群体意识薄弱、诚信意识缺失、自强意识淡化。应该从儒家理想人格思想的基本内涵着手,在肯定儒家的仁爱精神、社会群体意识、诚信原则及奋发精神的同时,着重如何培养当代大学生的健全人格。我们的大学生应具有仁礼并重的道德情操,具有仁爱忠恕、重义轻利的处世态度,具有正心诚意的诚信品质,以及具有固节尚志、自强不息的弘毅品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