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应对全球化的挑战,将学生可雇佣性的培养融入课程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学生的能力,尤其是就业能力是全球化时代企业最为看重的。培养学生的可雇佣性对大学毕业生的就业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将可雇佣性融入课程是发达国家积极倡导并已得到践行的培养学生可雇佣性的方式。本文介绍和分析了可雇佣性的含义、构成和如何将可雇佣性融入课程,希望对我国高校的就业教育改革有所启发。  相似文献   

2.
试析大学生可雇佣性能力的培养途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提高大学生可雇佣性技能是解决大学生就业难问题的重要途径之一,将可雇佣性能力的培养融入课堂教学和实践教学中对于提高大学生就业能力具有重要意义.为此,地方性高校教育中要将可雇佣性能力开发理念贯穿在培养方案之中,重视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课堂教学的可雇佣性能力的开发,强调实践教学与课堂教学有效互动,提高大学生可雇佣性能力的开发意识.  相似文献   

3.
在知识经济时代,很多企业将胜任力模型引入到人力资源管理实践中。可雇佣性概念是对胜任力模型的继承和发展,企业通过胜任力培训提升员工最初就业、维持就业或再次就业的能力,掌握就业技巧以适应宏观环境和用人单位的要求,从而提升员工的可雇佣性。员工可以通过专业技能和通用技能的提升、可雇佣渠道拓展、职业生涯规划的制定来提高可雇佣性。  相似文献   

4.
师范生的可雇佣性是师范生成功就业与可持续就业的能力品质。从多个角度对师范生可雇佣性的培养进行剖析,从而构建出师范生可雇佣性培养的新模式。并对该模式运用于实践后的教学体制等问题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5.
大学生的可雇佣性是指大学生成功就业与可持续就业的能力品质。可雇佣性只有融入课程,才有可能转化为大学生的实际能力。参考瓦伦、约克和奈特的可雇佣性融入课程的设计方法,结合我国大学课程设计现实,提出三个层面的课程设计方式,分别是:以可雇佣性为导向的课程体系设计、可雇佣性技能嵌入核心课程、基于可雇佣性教学的课程实施方案设计。运用这些设计方式,需要特别注意三点:一是所设计的课程体系、核心课程与教学方案尽可能保持一致性,二是充分考虑专业属性与市场需求,三是提防课程设计"学生工作化"。  相似文献   

6.
随着市场经济的迅猛发展,具有高度可雇佣性的应用型本科人才在就业市场的竞争中占据优势地位,因此高校应该注重学生可雇佣性能力的培养.本文分析了应用型本科人才亟需具备的能力和素质,提出了高校改善本科生可雇佣性的人才培养模式与策略,对提升高校本科人才的可雇佣性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  相似文献   

7.
可雇佣性能力(Employability,亦称就业能力)是指将高等教育服务转化为人力资本存量,并能够实现这种人力资本价值的大学生的综合能力。可雇佣性能力教育模式是指为了适应当前社会历史条件,旨在提高高校毕业生可雇佣性能力的一系列教育、教学程序和运行过程。探讨高校毕业生可雇佣性能力教育模式存在的诸多问题及应对策略,对我国高校毕业生可雇佣性能力教育模式的研究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8.
可雇佣性能力(Employability,亦称就业能力)是指将高等教育服务转化为人力资本存量,并能够实现这种人力资本价值的大学生的综合能力.可雇佣性能力教育模式是指为了适应当前社会历史条件,旨在提高高校毕业生可雇佣性能力的一系列教育、教学程序和运行过程.分析了当下高校毕业生可雇佣性能力教育模式存在的四个问题,并针对问题提出应对策略,旨在对我国高校毕业生可雇佣性能力教育模式研究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9.
通过分析大学生就业现状,将可雇佣性概念与大学生职业能力相结合,深入分析基于可雇佣性的大学生职业能力的构成,剖析目前高校大学生职业能力培养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具有针对性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0.
培养大学生的可雇佣性技能是解决大学生就业难问题的有效途径,提高大学生可雇佣性技能是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促进大学生就业的关键。基于可雇佣性和可雇佣技能理论,主要从高校层面对有效提高大学生可雇佣性的策略进行研究,以提升大学生在劳动力就业市场的竞争力,从而实现大学生就业最大化。  相似文献   

11.
试论提升大学生就业能力的方法与途径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大学生就业能力直接影响一个国家社会经济发展的水平与大学生自我价值的实现。本文通过分析当前大学生就业形势的特点,并针对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现状和高校教学实践,从政府、高校、大学生自身三个方面探讨并提出提升大学生就业能力的方法和途径。  相似文献   

12.
无边界职业生涯时代,高校毕业生要成功就业,就要增强自身的可雇佣性,提高自身的就业能力。为了培养大学生的就业能力,近年来,高校纷纷开设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大学生就业指导等相关课程。本文以行动导向教学观为指导,以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程为例进行课程设计和实施的探索。  相似文献   

13.
高校辅导员工作时间属于思想政治教育时间范畴,存在着特殊性与不确定性。辅导员正确认识工作时间的必要性取决于其职业属性、工作要求和工作职责。灵活掌握工作时间符合自身职业发展需求、学生成长成才诉求、辅导员队伍建设需要和相关制度安排要求。实现合理运用工作时间的有效路径是:分析优化工作时序、准确把握工作时机、科学提升工作时效、强化时间管理能力。高校辅导员工作是一项较为复杂的系统性工作,因而辅导员运用工作时间受到主客观因素的影响。追本溯源,辅导员要成为工作时间的“主人”,关键在于既要充分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做到科学安排和合理利用工作时间,又应扎实推进辅导员队伍专业化、职业化建设。  相似文献   

14.
提高可雇佣性技能是解决大学生就业难问题的重要途径之一。基于可雇佣性技能开发的教学改革,有利于端正学习态度,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提升就业竞争力和个人发展能力.形成良好的“成才导向”。为此,要抓好人才培养模式、课堂教学、实践实习三个方面,突出可雇佣性技能训练,建立可雇佣性技能指标体系,制定阶段性升级式培养方案,探寻校企合作课堂教学模式,引导学生建立个人可雇佣性技能发展档案,强化学生提高可雇佣性技能意识。  相似文献   

15.
大学生就业能力培养:英国经验及其启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英国与我国一样存在较大的毕业生就业压力,而在大学生就业能力培养方面存在对就业能力的认识不一致、相关活动不是高校教育的主要目标等矛盾,近年来高校采取改革教学模式、为学生提供个性化帮助、帮助学生增加工作经验以及加强校企联系等多种措施,提高学生的就业能力,相关做法对我国具有一定的启示和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6.
就业能力不足是影响当前大学生就业的关键问题。管理类课程尤其是《战略管理》课程内容本身的特点决定了其能够对学生提升就业能力有所贡献。以传授知识为目的的传统课堂教学难以让学生完成由"知道"到"做到"的转变,笔者在教学过程中总结了就业能力训练的五步法,即树立理念、明确目标、教授方法、训练能力和采取行动,尝试探索一种新的教学模式。  相似文献   

17.
大学生就业问题是全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提高大学生就业率,关键是培养和提升大学生就业能力。文章从论述大学生就业能力缺乏的具体表现入手,讨论就业能力与高校课堂教学的关系,分析造成大学生就业能力欠缺的原因,并提出加强和改进高校课堂教学中大学生就业能力培养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8.
英国提升高校毕业生就业力的经验与借鉴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目前我国大学生就业日益严峻的形势下,提高学生的就业能力是缓解其就业难的途径之一。英国政府重视高等职业的教育政策,通过设置各类项目和专项基金配置培养学生就业能力,以及英国高校的在课程设置、就业服务方面的经验,为我国提高毕业生就业能力、完善就业指导体系提供了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