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邓小平法治思想是我国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治国方略的思想源头,他提出的要以法治代替人治,发扬社会主义民主,健全社会主义法制,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等法治思想极大地促进了我国法制建设进程,邓小平法治思想对真正建成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仍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
文明法治环境是指人们的法治观念、法治行为和法制制度等法治因素的总和。文明法治环境由文明法治的思想观念体系、行为模式体系和制度结构体系构成。创建文明法治环境,就是要在我国公民中焕发公民意识,完善和宣传社会主义法律文化,开展小区文化建设,去掉不良的法律观念;就是要在宪法和法律的范围内活动,要切实制约公共权力,尊重私人自治,坚持司法独立;就是要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民主制度,不断完善我国的立法制度、司法制度,要在执政权、立法权、行政权和司法权之间建立起科学的协调和制约机制。  相似文献   

3.
整个人类社会的历史已证明了法治是推动人类社会走向文明的重要手段。重视法治就会促进社会的发展,带来国家的兴盛富强;而漠视法治则不仅阻碍社会的发展,而且还会造成国家衰败覆亡。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半个世纪以来的历史证明,只有实行社会主义法治,才能保障国家的长治久安。众所周知,早在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上就已确定了“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这一我国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的基本方针和要求。虽然经过二十多年的努力,在法治建设上取得f显著进步,但离依法治国和建设社会主义法制国家的目标尚有较大距离。随…  相似文献   

4.
江泽民同志在十五大报告中明确指出:“我们要健全社会主义法制,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祛治国家。”九届入大二次会议修改宪祛时也把“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写进了宪法。这标志着我国在迈向二十一世纪时,党和国家所采取的治国方略是依法治国。要依法治国,使我国逐步走向法制化轨道,就必须提高全民族的法律意识,使人们知法、枉法、守法、用法,才能实现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制国家这个目标。大学生是未来社会的中坚和骨干力量,因此,加强对大学生的法制教育,使他们具有正确的法制观念和较强的法律意识,对于实现依法…  相似文献   

5.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立法工作已取得巨大成就,在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生活等各方面已基本做到有法可依,这为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但立法工作并非完美无缺,而是存在着一些不符合市场经济发展需求的法律法规,它严重地影响着我国法律质量的提高和法律体系的完备。因此,江泽民强调要提高立法质量,建立完备的中国特色的法律体系。  相似文献   

6.
党的第三代领导集体对法制理论的创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处在跨世纪时期的中央第三代领导集体,第一次明确做出了"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战略决策和奋斗目标,从而形成了我国21世纪独具特色的社会主义法制理论."十六大"报告中再次重申了"扩大社会主义民主,健全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这一重要目标,这不仅是整个人类社会数千年来的共同文明成果,也是我国近代一百多年有识之士的治国梦想,更是我党在21世纪实现法制的政治宣言,是党的第三代领导集体对法制理论的伟大创新.  相似文献   

7.
如果说有法可依是社会主义法治的前提,那么立法必善则应成为先于有法可依的首要环节,基于法治国家必先有完善的法律规范体系这一基本的逻辑,追求立法理性应成为当前法制建设中的重点,这一理性又具体表现在立法理念,立法价值,制度规则与立法技术等四个层面上。  相似文献   

8.
以往,执政党在法制问题上如“专政”与“法制”、群众运动与法制建设、执政党与国家政权、人治与法治等关系问题上,有许多教训。目前,要重新认识和高度重视法治选择在执政党治国方略中的地位和作用,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是社会主义制度趋于完善的重要内容和标志,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必要条件,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总体目标和必然要求。“依法治国、是中国共产党在总结社会主义革合和建设的历史经验、教训的基础上而作出的必然抉择,它体现了执政党治国方式与法治目标的统一,反映了社会主义法治的本质特征,它是现代法治的高层发展和理想形态,要求我们必须从我国的实际情况出发,同时借鉴现代法治的有益经验,把依法行政和依法独立行使司法职权作为关键环节来解决,要充分认识法治条件下领导方式的深刻变革,创造由人治向法治转变的社会条件,从而实现执政党领导行为的法律化。  相似文献   

9.
《考试周刊》2017,(49):151-152
我国是一个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依法治国是我国基本的治国方针,所以在中学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法制意识是比较重要的。只有培养学生的法制意识才能满足法治社会建设的需求,才能维护社会的稳定。  相似文献   

10.
以往,执政党在法制问题上如“专政”与“法制”、群众运动与法制建设,执政党与国家政权,人治与法治等关系问题上,有许多教训,目前,要重新认识和高度重视法治选择在执政党治国方略中的地位和作用,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是社会主义制度趋于完善的重要内容和标志,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必要条件,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总体目标和必然要求。“依法治国”是中国共产党在总结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历史经验,教训的基础上而作出的必然抉择,它体现了执政党治国方式与法治目标的统一,反映了社会主义法治的本质特征,它是现代法治的高层发展和理想形态,要求我们必须从我国的实际情况出发,同时借鉴现代法治的有益经验,把依法行政和依法独立行使司法职权作为关键环节来解决,要充分认识法治条件下领导方式的深刻变革,创造由人治向法治转变的社会条件,从而实现执政党领导行为的法律化。  相似文献   

11.
【热点材料】1.全面落实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依法治国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基本要求。要坚持科学立法、民主立法,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加强宪法和法律实施,坚持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维护社会主义法制  相似文献   

12.
我国是法制国家.市场经济是法制经济。以法治国是现代化大生产顺利进行不可缺少的条件。农校强化法制建设.以法治国.是我国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必然要求。而要健全法制,不仅要求加快立法,制定完善的法律法规使社会生活有章可循,更重要的是还要加强社会主义法制的宣传教育,使全体社会成员提高法律意识,增强法制观念。因为“徒法不能自行”,如果只有法律法规,  相似文献   

13.
依法治国、建立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既要健全社会主义法制更要注重培养公民的法治观念。法治观念坚持法律至上。目前,影响人们法治观念形成所面临的主要障碍是中国传统文化与旧的法律观念的存在、立法的膨胀与司法体制弊端的存在、法律效益低下以及法律工具主义思想的存在等多种因素的结合。改变这种状态就要将法治观念的培养同市场经济建设结合起来,强化社会公众的法律意识,消融国家优位的理念,树立社会优位的理念,加强对国家公职人员的普法教育,增强国家公职人员的法治观念。  相似文献   

14.
如果说有法可依是社会主义法治的前提,那么立法必善则应成为先于有法可依的首要环节,基于法治国家必先有完善的法律规范体系这一基本的逻辑,追求立法理性应成为当前法制建设中的重点,这一理性又具体表现在立法理念、立法价值、制度规则与立法技术等四个层面上.  相似文献   

15.
教育立法是一项严肃复杂的规范性的决策活动,完备的法律规范体系是法治国家、法治社会的制度基础.中国改革开放四十多年来,高职教育实践取得了丰富发展,而美国高职教育的布局更早、更全面、更完善,相比之下,我国高职教育还存在诸多不足,与建设教育强国的目标相去甚远,在职能定位、体系建设、法制保障、监督管理等方面差距较大.基于对比分析中美两国高职教育法制建设在立法权限、立法程序、法制体系、法制监督的差异,借鉴美国高职教育法制规范的经验做法,揭示我国高职教育法制建设的几点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6.
依法治国与邓小平法制思想的统一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邓小平法制思想包括没有民主与法制就没有社会主义,就没有社会主义现代化;民主必须制度化、法律化;法制建设要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纠;要树立法律的极大权威;要一手抓经济建设,一手抓法制等主要内容。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是以江泽民为核心的党中央第三代领导集体对邓小平法制思想的继承和发展,与邓小平法制思想具有高度统一性。  相似文献   

17.
【热点综述】1.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要“全面落实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依法治国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基本要求。要坚持科学立法、民主立法,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加强宪法和法律实施,坚持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维护社会主义法制的统一、尊严、权威。推进依法行政。  相似文献   

18.
增强领导干部的法治意识是实现依法治国的关键周小林今年初,江泽民同志发表了依法治国的重要谈话。紧接着,全国人大又把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制国家作为一项重要任务列入国家“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规划。这是我们党和政府在治国方略上的重大决策,是我国社会...  相似文献   

19.
行政法学教育在我国法学教育中尚处于起步阶段。随着我国“依法治国”进程的不断推进,加强和改进高校行政法学教育,提高大学生行政法律意识,已经成为新形势下高校法学教育所面临的一个亟待解决的重大课题。一在现代世界各国纷纷踏上法治化道路之时,中国从领导决策层到普通公众,都在经济政治社会结构发生巨大变革的过程中日益感受到法治的巨大价值。从“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的法治原则的确立,到“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制国家”治国方计的提出,使得法治精神逐渐在社会生活中深入人心。从一定意义上讲,“法治…  相似文献   

20.
宪法是宪政的前提,宪政则是以宪法为根本准则的治国方法,宪政的核心是依宪治国,而依法治国必须首先依宪治国。宪法是依法治国的根本前提、依据和保障。实现依法治国必须完善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增强全民的法律意识和法治观念,严格行政执法和公正司法,强化监督制约机制,建设高素质的执法、司法队伍,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唯有如此,我们才能完成由人治向法治的新跨越,把我国建设成为经济繁荣、政治清明、法制完备的社会主义法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