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在阐述图书馆联盟信息生态系统涵义、信息生态系统因子和关键因素的基础上,结合图书馆信息生态发展的现状和不足,构建了包括两大网络、一个中心和八个子系统的图书馆联盟信息生态应用系统。  相似文献   

2.
网络信息生态系统评价指标体系构建方略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伴随着社会信息化带来的信息爆炸和信息矛盾的加剧,网络信息生态结构发生了急剧变迁,围绕信息环境恶化的网络信息生态危机也日益凸显.所以对网络信息生态系统进行评价和治理成为大势所趋,而评价又依赖于一套全面、科学、合理、可操作的指标体系.基于此,本文首先介绍了网络信息生态系统的概念、特征和结构,同时对网络信息生态系统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的理念、基本原则和方法进行了简要阐述.接着从外生态和内生态两个层次对指标体系进行了建构,旨在探寻影响网络信息生态系统健康的各个因子并予以全面、系统、详尽地展现.最后对评价方法进行了简要分析.  相似文献   

3.
唐义 《图书与情报》2014,(1):111-116
信息环境下,公共文化服务机构纷纷构建数字化馆藏,通过网络为社会公众提供数字文化服务。这些公共文化服务机构建立的网络虚拟文化信息服务系统就是公共数字文化信息生态系统。该系统生态主体是公共数字文化信息人,包括公共数字文化信息生产者、组织与传递者、消费者、监管者;该系统生态因子包括公共数字文化信息本体、信息技术、信息制度以及信息时空。二者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共同构成公共数字文化信息生态系统这个有机整体。  相似文献   

4.
信息生态系统构建核心问题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提出信息生态系统的核心问题是人类信息活动与外在信息环境之间的信息交换,信息生态系统构建研究的核心就是要阐明一个信息生态系统中各个要素之间的关系,并构建了一个基于信息生产和消费平衡的信息生态模型;同时还提出了一个信息生态系统的平衡方程.  相似文献   

5.
界定网络信息生态系统生态化程度的内涵,从信息人、信息、信息环境、系统协同、可持续发展5个方面构建网络信息生态系统生态化程度的测度指标体系,强调指标的可定量测度性,运用层次分析法计算指标权重,并提出每一个末级指标的具体测度途径和方法。基于指标体系和测度方法分析,得出网络信息生态系统生态化程度的测度模型。  相似文献   

6.
基于比较研究的图书馆信息生态系统解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猛 《图书馆学刊》2011,(10):4-6,19
在阐述生态系统理论和信息生态学理论的基础上,通过比较研究的方法对图书馆进行生态解析,并提出图书馆信息生态系统的涵义及特征,构建了图书馆信息生态系统的逻辑模型。  相似文献   

7.
基于知识服务的图书馆信息生态系统构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生态化知识服务是当代图书馆面对信息失衡现象所提出的服务目标,信息生态理论的研究对这种服务起了很大的促进作用。构建健康和谐的图书馆信息生态系统是读者需求赋予图书馆的使命,包括生态资源调度子系统、生态因子调节子系统、生态服务评价子系统和生态信息管理子系统。该系统主要由信息生态主体、生态化信息和信息生态环境构成并具有互动的层次结构,图书馆信息生态系统的高效运行也需要有高效的管理措施。  相似文献   

8.
电子商务中的信息生态模型构建实证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基于系统论的思想,从生态系统视角分析信息生态的内涵及构成因子,结合中国电子商务特点构建信息生态模型,并以中国淘宝网作为实证研究对象,分析淘宝网中的信息生态因子、信息生态链和信息生态圈。该研究可丰富信息生态的理论研究体系,为网络时代电子商务的发展及电子商务信息生态的建立提供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9.
肖钠 《图书馆界》2012,(1):4-6,10
阐述信息生态与海西和谐发展的关系,在对信息生态系统基本模型构建及其理论分析的基础上,运用生态管理理念,结合海西区的发展规划,主要构建了物流、企业、农业、城市管理4个方面的信息生态应用系统,以促进海西经济与社会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0.
在网络信息生态系统的概念、特征和结构分析和整理的基础上,通过对网络环境下的信息生态失调的探讨,结合网络信息生态的特点,引入恢复力的概念。进而通过对网络生态系统恢复力特点的分析,从资源、环境、主体三个维度对指标体系进行了构建。最后对评价方法进行了简要分析。  相似文献   

11.
电子商务信息生态系统的构建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基于系统理论和信息生态理论,分析电子商务信息生态系统的含义和特征,探讨电子商务信息生态系统的结构,并选取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系统成分--信息场、信息生态链和信息生态圈进行着重分析,进而构建出电子商务信息生态系统。最后以中国淘宝网为实证分析对象,分析淘宝网信息生态系统的构建。  相似文献   

12.
企业信息生态系统评价的主体是该系统的组成要素,运用生态学的理论对企业信息生态系统的特征及组成要素进行分析,建立评价模型,根据模型选取评价指标并建立反映企业信息生态系统健康程度的评价指标体系,既有利于企业的决策和管理,又能促进企业信息生态系统的健康、可持续发展,最终实现企业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3.
从技术链的信息生态观入手,分析技术链中的信息生态因子和信息生态链以及基于信息生态视角的技术链特征。在此基础上,构建以精炼贝叶斯博弈为核心的信息银行模型,最后提出围绕信息银行模型为驱动中心的技术链传导机制。从信息生态视角揭示技术链在传导过程中的基本规律,研究内容将丰富信息生态理论在实践中的应用,并为相关企业和产业的发展提供决策参考。  相似文献   

14.
窦悦 《图书情报工作》2020,64(15):82-89
[目的/意义] 从信息生态要素平衡视角构建应急情报体系,创新性提出能够从根本上应对危机、实现可持续服务与管理的应急情报体系,推动我国形成"动静结合""平战结合"的公共卫生突发事件应急情报体系。[方法/过程] 采用文献研究法总结目前国内外应急情报体系研究现状,分析信息生态理论对应急情报体系构建的借鉴价值。从信息生态视角剖析公共卫生突发事件背景下的信息生态失衡现象,在传统情报流基础上构建以信息环境层、技术平台层和信息决策层三层生态结构为基础,兼具"动态应急管理流"与"静态生态平衡流"的应急情报体系模型。[结果/结论] 从信息生态视角提出"动静结合""平战结合"的"3×3"应急情报体系,构建有利于改善信息生态环境的应急情报体系,平衡信息人、信息技术、信息系统和信息环境的动态关系,为应急情报响应工作储备风险防控能力、共享开放能力、分析决策能力与资源调度能力。  相似文献   

15.
基于信息生态学理论概括生态信息的内涵,在此基础上,通过与信息特征的对比阐述生态信息的特点。以仿生学孵化理论为依托论述生态信息孵化机理,总结信息、生态信息、知识的关系以及了解生态信息知识化的目的及意义,并利用协同理论、突变理论构建生态信息知识化孵化模型,借网格技术为支撑探究生态信息知识化的实现路径。  相似文献   

16.
[目的/意义] 通过对商务网络信息生态链耗散结构及其演化和价值形成机理进行分析,使商务网络信息生态链价值形成的研究得到进一步发展和完善,进而丰富商务网络信息生态链的理论体系。[方法/过程] 在分析商务网络信息生态链耗散结构特征的基础上,首先构建商务网络信息生态链耗散结构模型并进行详细地阐述,利用耗散结构理论研究商务网络信息生态链耗散结构的演化过程,最后分析商务网络信息生态链价值形成的动因和价值形成模式的演化路径。[结果/结论] 研究发现,商务网络信息生态链在本质上就是一个耗散系统,具有开放性、非平衡态、非线性和涨落等耗散结构特征。在其耗散结构的演化过程中,商务网络信息生态链价值形成不仅受到主观动因的拉动,同时还受到客观动因的推动,使商务网络信息生态链价值形成向着更高效、更增值的方向演化,其价值形成模式的演化路径为:价值链→价值星系→价值网。  相似文献   

17.
全民阅读视角下新媒体阅读生态重构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意义] 研究新媒体阅读生态系统及其重构路径,丰富新媒体阅读理论,为改善阅读环境、促进全民阅读提供思路。[方法/过程] 借鉴信息生态学理论和布迪厄社会学"场域"理论,运用跨学科研究法对新媒体阅读生态系统的内涵、现状及其演化路径进行研究;并在此基础上,提出新媒体阅读生态建构路径。[结果/结论] 新媒体阅读生态系统存在着系统结构比例失衡、信息供求关系失调、能量流转效率低下等问题;新媒体阅读生态建构要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坚持"和" "活" "新""真"的标准,从系统内部调节、信息技术及信息环境改善、阅读者态度优化和阅读实践的路径进行建构。  相似文献   

18.
信息生态系统的平衡机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结合生态学及信息生态学的相关理论,探讨信息生态系统平衡的实现机制、维持机制和恢复机制。正反馈、信息生态位的分化和信息生态链(网)的形成有利于信息生态系统实现平衡;价值追求、竞争、信息行为自律和监管能维持信息生态系统保持平衡状态;人工调控和系统内部调节则能使失衡的信息生态系统恢复平衡。  相似文献   

19.
指出微博信息中存在的不和谐现象已成为学术研究关注的热点。通过对近年来微博信息过滤相关文献的回顾,应用信息生态学相关理论分析微博信息的构成要素,研究基于微博信息内容和信息属性的生态化原理和实现模型,并结合实例剖析微博热点信息收集、预处理、过滤以及话题树生成与修剪的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