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四十年前,当我初学写诗的时候,北京晚报“五色土”副刊一位编辑在给我的退稿信中写道:“一首诗首先要有一个完整新颖的构思,再有一两句警句,它就是一首好诗了。”她的话永远地记在了我的心里,成了我写诗所遵循的原则。 构思二字的起源已经无从查考了,但千百年来古今中外写诗的人无不在构思二字上下功夫。一首诗的成败主要在于它的构思巧拙和选取角度所决定的,然后才是语言的新鲜和形象的选择等一系列工程。我自己也曾把诗的构思比喻为建筑师的建筑设计,一首诗和一座楼应该看成同是一项工程,一座楼首先要确定它是高层还是低层,是…  相似文献   

2.
你的中文水平合格吗?方而作为一个中国人,从呀呀学语开始说的是汉语,写的是汉字.说汉语、写汉字不仅成为中国人的特征之一,而且历经几千年的沉淀凝成了中华民族独有的文化底蕴“方块字文化”。可就在20世纪的今天发生的一些现象,却使人不禁想问一句:你真的会中文...  相似文献   

3.
大槐树问祖     
山西有个洪洞县,全国知名。全国县市名称1900多,一个人能记住的不多。我想,许多人记住了洪洞县,原因大概有二。一是传统戏《玉堂春》,女囚苏三唱了一句“洪洞县里没好人”,振聋发聩,给人印象特深,有时当作典语套用。二是一棵根深叶茂的大槐树,它生长在千千万万人的心灵土壤中──北中国许多省区流传一个说法,祖上是从大槐树下迁来的。大槐树就在洪洞县。小时看《女起解》,我琢磨着,戏文作者为什么偏要挖苦洪洞县呢?那年路经洪洞,瞻仰了一回大槐树,悟到,“洪洞县”在某种意义上可看作中国的一个缩影。“大槐树下”,其实不是…  相似文献   

4.
前些天去参加一个会,散会时随口对另一家媒体的一个朋友说了句:“要回去写消息”,朋友笑着回了句“副总编还写啥消息”。虽是一句玩笑话,但事后我一直在想一个问题:什么样的记者可以不写稿子?  相似文献   

5.
季寅妮 《新闻窗》2005,(5):45-45
美国的一位未来学者讲,网络会改变人们的生活;媒体专家说,网络像小精灵一样活跃;传媒人说,网络正改变着我们的认识和工作方法。我国互联网新闻传播事业在它近十年的进程中不仅创造出中国现代新闻传播业的全新景观,更大大加快了各种信息的传播速度,扩大了人们的新闻视野。  相似文献   

6.
中国印刷技术协会成立三十年了。 我的出生地江南水乡的那个小镇上,经常有人用“三个臭皮匠赛过一个诸葛亮”这样的话鼓励人们同心协力,发愤图强,把一件事情做成功。回想20世纪80年代第一个春天,由王益、史育才与我三个人筹建中国印刷技术协会,就会想到这句成语。  相似文献   

7.
中国或许正在同收入差距作斗争,不过一涉及发财,许多中国人依然认为富有很荣耀。根据《福布斯》的世界富豪榜,中国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中国的亿万富翁数量已增至115人。我认为这是件好事,它表明中国正在变富有,穷人会越来越少。23岁的王福说,他在商业之都上海做送报员。这已成为新浪微博热议的话题之  相似文献   

8.
创意:封面设计的生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书刊封面设计的最终目的,不仅在于可以瞬间吸引读者,更在于可以长久感动读者;它所表达的意蕴丰富与否,它的生命力长久与否,全部体现在它的创意之中。因此,创意是封面设计的生命所在。   封面设计的创意,就是从书刊特定的主题出发,创造意念并加以形象化。这是一种创造性思维活动,人们可以从中窥出设计者视角之对错、手法之优劣、境界之高下。我以为,一个能够让人感动的设计创意,应当具备独特新颖、简洁明快、耐人寻味三个要素。 一、独特新颖   科学的发展,更新着人们的审美观念,加速着人们求异求新的心理追求。因此,设…  相似文献   

9.
新闻的端庄     
有一则新闻,载于法制文萃报2001年12月 27日社会新闻版,题目是《“汉语托福”笑话百出(主题)考生不明白歌星会“红”(副题)》。 这则新闻,除首尾各一句,便全是“笑话”。“笑话”列举了五个,算是“百出”的举例。几个外国人,抱着对中国文化的浓厚兴趣学习汉语,由于举世公认的汉语难学而在考试中答错了几道题,这不是正常现象吗?有些“就算让中国人做也有点难度”、“甚至是帮忙辅导的中国学生”也没答对的试题就不许“外国人”错?错了就可笑? 由此,我想到了新闻的端庄。 端,正,不偏侧,不歪斜;庄,重,不轻挑,不…  相似文献   

10.
“我为啥老是读了后面忘了前面?”、“怎样克服‘学了记不住’?”……在报社、杂志社,编辑们常常收到类似的机关干部来信。提起记忆力,我想起一个人。可以说,他是我所见到的人中,记忆力最强的一个。记得有一天,他闭着双眼──不看自己的棋盘,全靠脑子“背棋”,同时与6个象棋高手下棋。结果,他这个“瞎子”,竟把6个高手打得落花流水。目睹此景此情,许多记者惊愕得两眼瞪得滚圆……为什么他的记忆力如此超常?事后,我找到他──远在大西北的一位秘书处长。他的回答,带有一点哲理味的幽默;“因为我并不觉得自己脑子灵,所以人们…  相似文献   

11.
有一位杂志的编辑曾在电话中半开玩笑地问我:“你怎么专写敏感的题材?”我回敬他一句:“我如果不敏感怎么当记者?”他马上举手投降:“那是,那是。”我其实知道,他的本意不是说不要写敏感的题材,而是要把握在一定的“度’上,太敏感了不好办。怎么就说中国人活得太累呢?(是心理上太累)干什么事都是“既要”“又不要”。否则,就说你偏激。这个“度”,或许就是中国的老祖宗所发明的“中庸”。自然,这里面或许有博大精深的思想内涵。咱们且不去研究。我所着急的是,这个“中庸”为什么会把中国人整得于什么事情都是不前不后,不紧…  相似文献   

12.
当人们赞叹传世经典的魁力时,自然会想到它的博大精深,它的艺术性、思想性。不过在这些特质中如果说艺术性相对来说还是比较直观、外在的话,那么博大精深的思想则是比较抽象和内在的了。倘若问一句思想是什么?这真是不好回答,因为我们的确看不见思想本身,只能看见或听见思想的“物质外壳”即它外化的形式——语言(绘画和音乐也是一种形式).人们正是通过有声或有形的语言(如早期记录在甲骨、金石、竹筒、帛书和羊皮,后来记录在纸张、胶片、磁带或光盘等上面的文字、信息和数据)表达思想,进行人际间的沟通、代际间的传递。人和人…  相似文献   

13.
作为一张在“读图时代”问世的新生报纸,三峡商报如何实施“两翼齐飞、图文并茂”的谋略?选择何种图片激活版面?用什么图片开发读者注意力?这是我们需要研究破解的一个重大课题。实践告诉我们,要把新闻图片运用好,关键在于会不会“读图”。摄影记者会“读图”,就能抓拍到新闻含量大、冲击力强的图片;编辑、主编会“读图”,就能充分发现或挖掘新闻图片的含金量,在版面上为它安排一个最佳位置;社长、总编辑会“读图”,就能在整个报社营造一个高度重视和科学运用新闻图片的良好氛围。我们经过不断探索,在运用新闻图片上逐步深化了…  相似文献   

14.
乐书     
多年以前,读过一首《四时读书乐》,现在只记得四句:“读书之乐乐何如?绿满窗前草不除。”“读书之乐乐无穷,瑶琴一曲来熏风。”这是春夏的情景,也是读书的乐境。“绿满窗前草不除”一句,是形容生意盎然的自由自在的情趣。“瑶琴一曲来熏风”一句,是形容炎炎夏日中书会给人一个清凉世界。这种乐境只有在读书时才会有。  相似文献   

15.
田园 《今传媒》2006,(12X):57-57
做了驻站记后经常会想起六年前的一天,一位朋友告诉我,新华社招人你为什么不去考考呢?我当时对这朋友说新华社有什么好的,难道它比这神圣的教育职业还好吗?这位朋友注视着我说,以你的性格从事新闻职业是最好不过了,你知道吗?新闻记是党和人民的喉舌,人们把记都称做“无冕之王”。既然记在人们心目中那么重要,也能为人民做点实事,为何不去做呢?  相似文献   

16.
在新闻摄影中,可视性是人眼的视觉对所看到的新闻图片直觉、直观的实在反应。新闻照片的可视性,从狭义上讲,是可供观赏的新闻图片;从广义上讲,即是有新闻形象价值的、含有信息量的、高质量的新闻图片。 图片新闻的刊发,是为了传播新闻信息,沟通人们对社会各方面不同信息的需求。但是,若新闻照片的画面是千篇一律的,让人一看就生厌。没有了照片本身的可视性,它的形象价值何在?它的新闻价值又在哪里呢?我们平时看报纸时,常常见到有这类照片:主席台+人+会标;人+机器;或人+办公桌电脑……似这类依样画葫芦1+1=2的新闻…  相似文献   

17.
在歌唱类真人秀竞争白热化的时候,央视推出了《出彩中国人》这一大型励志真人秀,它让我们返璞归真,重新看到了真人秀节目的生命力。没有任何门槛、不限任何才艺的舞台,用一种人文精神去感受这个世界,传递了一份温暖人心的力量,讲述了中国人在奋斗和追求理想过程中所碰到的精神和生活上的困境,展示了人们向往的一个真善美爱的社会。  相似文献   

18.
明天好好活     
“这世界好无聊/任何事情都枯燥/我不甘被世俗浸泡/我要逃要逃。”我每天都要这样大呼小叫,不安的灵魂带着不安的心来回奔跑。每天都想大叫几声再踹上几脚,最后再加一句:“这日子真的受不了。” 我唠叨够了,我发泄完了,我还是我。然后我难得地静坐下来,我在思索。 曾几何时,我学会了只会一味地抱怨?曾几何时我如此大意地把自己放纵?曾几何时,我学会了编织借口制造谎言?又曾几何时,我变得如此不堪一击如此多愁善感?…… 抱怨的时候忘了默默无闻的老师;无聊的时候忘了刻苦认真的同学;玩的时候忘了自己;闹的时候忘了时间。 …  相似文献   

19.
一顿晚饭一个人花一千元港币到底是太贵还是太便宜?这得看你是从什么角度来看这顿饭了。假如你是一般食客,你或许会觉得这简直是穷奢极侈;但你若是一个餐饮业的行内人,你可能就会认为这一餐的取价恰到好处,甚至物超所值了。庄祖宜就是如此一位内行人,全靠她,我才知道香港星级餐馆真是艰苦经营,在那里吃饭实在是太过“划算”。而这位香港内行人,居然是个台湾女子。  相似文献   

20.
“我爱阳光,因为它是金黄的;我爱天空,因为它是湛蓝的;我爱小草,因为它是嫩绿的;我爱枫叶,因为它是火红的;但是,我更爱生活广播,因为它是五颜六色的。”2005年3月1日,河北乍活广播开播周年特别节目中,一个12岁的小听众用她童稚的声音朗诵了这首她自己创作的小诗。而一位年逾花甲的书法爱好者则在纪念册上留下了一行笔力飘逸的行书“活色生香入味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