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012年,山西忻州兴化寺遗址发现了7通金代经幢,五通均刊《佛顶尊胜陀罗尼经》,同一寺院,同一批石匠所刊同一部经,出现较大差异,反映了密教仪式化、程序化修持发展至民间化、大众化的情况,也是密教被边缘化的体现。兴化寺尼寺百年历程集中反映了金代佛教诸宗进一步融合的具体情况。试经度牒内容可补正史之不足,确定金代实行这一制度的时间。  相似文献   

2.
泰州稻河历史街区的泰州老照片展示厅展出的唐代佛教石经幢,是一件非常珍贵的历史文物。这件石经幢表面刻有多行文字,字迹非常清晰,笔法浑圆饱满,属于书法文物精品。文字内容主要记载唐代著名佛教经书翻译家伽梵达摩翻译的经典《大悲心陀罗尼经》。其中也出现了关于泰州"海陵"的记载,特别还出现了县令崔鲁的记载。这为泰州建城史及地名演变、职官史研究等提供了重要的实物资料,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历史价值和学术研究价值。经过仔细辨析、对比碑刻文字,可知泰州在唐代就已经称为"海陵"。这也符合《旧唐书》中关于泰州"海陵"的文献记载。这件石经幢的具体来源,为泰州唐代南山寺旧物的可能性非常大。  相似文献   

3.
南翔的白鹤     
相传梁代天监年间,常有二只白鹤飞到现今属上海市嘉定县的南翔这个地方,停留在一个农民挖出不久的一块巨石上,于是传为仙迹,僧人德齐便去那里建造寺院。唐代又有二鹤飞来。自从寺中建尊胜陀罗尼经幢后,鹤一去不返。宋  相似文献   

4.
吴越国是一个佛教发达的地区.曾经雕版刻印过许多佛教印刷品.其中最重要的是吴越王钱俶捐刻的《宝箧印陀罗尼经》。  相似文献   

5.
陕西凤翔县南郊唐墓M17中出土的绢质汉文陀罗尼经咒绘写本,其主体内容是唐代盛行的《佛说随求得大自在陀罗尼神咒经》。经咒中心和周边的图像对理解唐代密宗真言的构成有着重要的启示性作用。本文对经咒中涉及到的图像进行简单的对比分析,认为经咒中心图像为一头戴虎头冠的披甲执锐武士形象。此类虎头冠图像发轫于西方,向东融汇佛教中的天龙八部思想,进入中土之后,经过了若干次变容和转化,成为具有"护国、护教、护城"战神之力的毗沙门天王形象。这种形象的出现正与凤翔墓地的时代背景相契合。经咒周边为佛教手印、花卉纹等构成的组合图案,以及经咒书写方式的结构—环绕式构图,共同构成了较为完整的密宗曼荼罗坛城的表现形式。此外,凤翔经咒中所表现的密宗思想有可能与墓地杀殉现象存在一定关系。  相似文献   

6.
前不久,《新闻出版》报发表了我的一篇拙文,题目为《中国:印刷术的发源地》,副标题是《<无垢净光大陀罗尼经>刊印考》。发表之后,觉得意有未尽,故又有此文。武周崇佛 "国朝以李氏出自老君,故崇道教。高祖武德三年(620年),晋州人吉善行干羊角山见白衣老父,呼善行,谓日:‘为我语唐天子,吾是老君,即汝祖也。今年无贼,天下太平。’高祖遣使致祭,立庙千其地。遂改浮山县为神山县,拜善行为朝散大夫。"这是唐朝封演在《封氏闻见记》中的记载,表明唐初曾借助老君李耳制造舆论,以稳固刚刚建立的李唐政权,故崇奉道  相似文献   

7.
1966年10月13日,在韩国东南庆尚北道境内新罗朝(668~935年)古都庆州佛国寺释迦塔修复过程中,在塔身第二层舍利洞内发现金铜舍利盒(17cm×17cm×18cm),内有舍利瓶、银铜盒、铜镜、玉器、铜钗、玛瑙等和用丝绢包着的一卷印本佛经《无垢净光大陀罗尼经》,总共28件文物[详见李弘植:庆州佛国寺释迦塔发现无垢净光大陀罗尼经,汉城:《白山学报》,1968,(4):174~175]。  相似文献   

8.
《无垢经》全名为《无垢净光大陀罗尼经》(Aryarasmi-vimalvi suddha-prabhā nāma-dhārani sūtra),是佛教密宗(yuhya-yāna or Esoteric Buddhism)典籍之一,共一卷,5336字,译自中国唐初女皇武则天(624~705)在位的武周时期(690-704)。  相似文献   

9.
《博物馆研究》2003年第4期冯文学、李宇峰《辽宁凌源发现“大金中都天宫院法师幢记”经幢》一文介绍了在辽宁省凌源县发现的一通金代皇统七年(1147)的经幢,幢上有“大金中都天宫院”等字,作者认为此“中都”就是中都大兴府,“根据凌源发现的皇统七年的经幢上已出现‘中都’字样,  相似文献   

10.
对于韩国庆州佛国寺发现的《无垢净光大阳罗尼经》刻本,中国学者潘吉星、李致忠等先生已著文论证”,它是中国武则天时代于东都(当时称作“神都”)洛阳刻印的经卷。他们都指出,这部经译于公元7O0~701年,译出不久即刊行于世。潘文强调,这部经不是中国最早的印刷品;李文则从“削罪延寿”之功能出发,论证《无垢净光大陀罗尼经》合为则天皇帝“祛病延年”而译刻。潘、李二文资料赅备,兹不赘述。今就两先生所未论及者略补一二,以求正于海内外专家。一、证以经文内容和辽朝章圣皇太后故事目前世界上发现的《无垢净光大陀罗尼经》刻本…  相似文献   

11.
雕版印刷的渊源及发明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冯鹏生先生经过多年艰苦细致的考证 ,首次依据隋代大业三年(公元607年)的《木刻加彩佛像》和翔实的史料推断出我国雕版印刷术始于隋代 ,比韩国发现的唐代《无垢净光大陀罗尼经》(约公元704~751年)还早100多年。有关论证已收入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的《中国木版水印概况》一书。  相似文献   

12.
王梵志诗《危身不自在》首联云:"危身不自在,犹如脆风坏。"项楚先生校"脆风"曰:"‘风’,原作‘’,从《初校》所录",并注"脆风坏"曰:"谓人命危脆,遇风而坏"。按,项先生所言《初校》是指陈庆浩先生的《法忍抄本王梵志诗初校》。陈先生录""为"风",似不妥。""当为"瓦"的俗体。《干禄字书》:"瓦,上俗下正。""瓦"写作"",敦煌写经习见。如北6776号(地66)《佛藏经》卷二:"是新凡器盛以屎尿。"斯3886号《千手千臂观世音陀罗尼神咒经》卷上:"在山顶上有形胜处,掘地,去其石砾及器恶物。"斯1047号《妙法莲华经》卷三:"无诸秽恶、砾荆棘、便利不净。"北8506号(芥91)  相似文献   

13.
日本的版刻印刷,从现存世界最古的《无垢净光经》(即《百万塔陀罗尼》)问世(770年)到江户时代晚期,历来以整版雕字印刷为主流。当然,各个时期也局部出现过植字印刷,如室町末期的基督教版、江户初期的古活字版、江户晚期家塾及藩校的木活字版等。  相似文献   

14.
顾炎武《日知录》称:"古人之坐以东向为尊。"凌廷堪《礼经释例》称:"堂上以南向为尊,……室中以东向为尊。"质诸典籍,实有出顾、凌之外者。《辞源》"西席"条引《大戴礼·武王践阼》云:"师尚父端冕奉书而入,……王行西折而南,东面而立。师尚父西面。"并以此为尊西之例。(清)梁章钜《称谓录》卷八:"汉明帝尊桓荣以师礼,上幸太常府,令荣坐东面,设几。故师日西席。"亦以让西席之尊。《日知录》更引《新序》、《史记·赵奢传》、《田单传》、《淮阴侯传》、《王陵传》、《周勃传》、《田蚡  相似文献   

15.
《春秋》学在北宋时期为显学。欧阳修作为北宋理学思潮的先驱,对《春秋》有一定研读。对《春秋》经与传的关系,欧阳修表示尊经,但不尽废三传,并提出"求情责实"的解经方法。  相似文献   

16.
侯步云 《兰台世界》2016,(16):124-125
《春秋》学在北宋时期为显学。刘敞是北宋《春秋》学重要代表人物,著有《七经小传》、《春秋》五书。刘敞主张《春秋》为经非史,但史为基础;批判《春秋》传与注,但对传和注采取了不同态度,而评判的标准是《春秋》经文本,尊经信义。刘敞成为宋初庆历之际开经学新风的学者之一。  相似文献   

17.
现存《大云经》有两种:北凉昙无谶译《大方等无想经》、姚秦竺佛念译《大云无想经》(仅存卷九),《大云经疏》则仅见于敦煌文献S2658、S6502两个抄本。《大云经》之所以被历史学家重视,自然是由于此经与武则天篡唐称帝有关。自从敦煌发现《大云经疏》之后,近百年来中外  相似文献   

18.
吕富华 《兰台世界》2014,(10):96-97
辽代佛教盛行,尤其是辽代女性表现出比以往历代女性更突出的崇佛行为。本文从石刻史料入手,对辽代女性的崇佛进行分析。辽代女性的崇佛主要表现在虔诚礼佛、捐建塔寺、造经幢、慷慨布施、出家为尼、以佛为名等几方面。  相似文献   

19.
在很多寺庙里,立有一尊抚膝袒胸、开口而笑、荷布袋于身旁的佛像,人们称之为弥勒佛,但弥勒佛为什么要携带布袋呢?按照佛家的说法:弥勒是释迦牟尼佛娑婆国土中的一位候补佛位的大菩萨,现在仍在兜率天宫内院说法度生.今天陈列在寺庙天王殿里的一尊大佛则是弥勒的化身.  相似文献   

20.
《春秋》学在北宋时期为显学。宋初"三先生"之石介作为宋代理学的先驱,对《春秋》也有一定的研读,表现为尊经批传,阐释儒家仁义之王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