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朱仁 《编辑学报》2004,16(2):104-104
在GB 3 10 2 .893中,浓度和物质的量浓度是同一个量名称的2种称谓,使用中可以互换,其法定单位为mol/m3 或mol/L。这就表明,只有物质的量浓度才可以用浓度替换,其他的量名称都不得称为浓度。然而,在科技书刊中,滥用浓度的现象非常普遍。例如:HCl的浓度为0 .5kg/m3 ;Ca的浓度为0 .2 0 ;H2 的浓度为0 .0 5 % ;O2 的浓度为3×10 18L-3 。这里的4个“浓度”都属于滥用,是错误的,应使用各自规范的量名称。它们的正确表述分别为:HCl的质量浓度为0 .5kg/m3 ,或ρ(HCl) =0 .5kg/m3 ;Ca的质量分数为0 .2 0 ,或w (Ca) =2 0 % ;H2 的体积分数为0 …  相似文献   

2.
地学书刊中的"含量”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秦社彩 《编辑学报》2001,13(4):209-210
地学书刊中广泛使用的“含量”这一类量的含义比较模糊,会影响文献的价值。对照《量与单位》国家标准及“含量”的真实含义,认为最好使用确切的标准量名称及符号代替“含量”。具体表现为:1)岩石或矿物的氧化物、微量元素或稀土元素的“含量”应为质量分数(wв);2)岩石中的矿物“含量”应为体积分数(φв);3)类质同像矿物中的端员矿物“含量”及斜长石版号A应力摩尔分数(xв);4)由岩石或矿物的氧化物的质量分数计算得到的原子“含量”应为原子数(Nв)。  相似文献   

3.
郝欣 《编辑学报》2007,19(2):96-96
问在某刊中见到:“质量比浓度单位质量溶液中所含溶质的质量百分数,符号为%(m/m)。”这种说法正确吗?答不正确。1)没有“质量比浓度”这一量名称。此量规范名称应是“质量分数”或“质量比”,其符号为“w”。2)定义错误。如指某溶质的质量分数,定义应为“某溶质的质量除以溶液质量”。3)单位符号错误。质量分数的单位为“1”,也可用百分数表示,符号为“%”。在“%”后加“(m/m)”属干修饰单位符号,这是国际单位制不允许的。“质量比浓度”正确吗?@郝欣  相似文献   

4.
孙涛 《编辑学报》2015,27(4):359-360
目前科技期刊中误用“浓度”的现象十分常见.通过实例对常见的误用“浓度”现象进行分析,纠正其中的错误.认为科技期刊中在定量表达某组分的含量时,应正确使用质量分数、体积分数、摩尔分数、质量浓度、浓度、质量摩尔浓度等标准化量名称.  相似文献   

5.
列举书刊中关于土壤水含量的表述及方程式,指出其表述及方程式的疏漏和错误之处。认为:土壤水含量以质量计的应称为土壤质量含水量或土壤水土质量比,采用量符号ξ;以体积计的应称为土壤体积含水量或土壤水体积分数,采用量符号φ。分别给出了规范的量方程式和数值方程式。  相似文献   

6.
祝仁 《编辑学报》2004,16(4):275-275
问 :在科技文献中经常看到 ,有些量名称中含有“常量” ,有些又含有“常数”。请问其中有规律可循吗 ?答 :有一定规律可循。可分以下 3种情况。1)一个量如果在任何情况下均有同一量值 ,则称为普适常量或普适常数。除非有专用名称 ,否则 ,此名称均含有“常量”或“常数”。例如引力常量G、里德伯常量R∞ 、普朗克常量h ,阿伏加德罗常数L、法拉第常数F、玻耳兹曼常数k等。2 )一特定物质的物理量如果在任何情况下均有同一量值 ,则称为物质常量。除非有专用名称 ,否则 ,此名称中含有“常量”这一术语。例如某特定核素的衰变常量λ。3)仅在特定…  相似文献   

7.
郝远 《编辑学报》2004,16(4):305-305
有本比较权威的编辑读物在讲到等义词可以相互替换时 ,举了青霉素—盘尼西林、维生素—素他命、番茄—西红柿、玉米—包谷等 4个例子。等义词可以互相替换 ,这是正确的 ,但所举这 4个例子则是错误或不恰当的。早在 1987年 ,国务院在第 14 2号函中就明确指出 :“经全国自然科学名词审定委员会审定公布的名词具有权威性和约束力 ,全国各科研、教学、生产、管理及新闻出版等单位应遵照使用。”按这一精神 ,工具书、教材、科技书刊 ,尤其是非普及性科技书刊 ,均应使用规范的科技名词术语。盘尼西林、维他命分别是青霉素、维生素的旧名称 ,属于废…  相似文献   

8.
随着改革开放和科学技术的进步,化工类书刊中混合物组成、含量的表示方法由过去的混乱状态逐渐趋于科学、合理、严谨、统一,这是必然的发展趋势,也是科技书刊出版规范化、标准化的基本要求。由于历史发展的原因,对混合物组成曾经有过各种各样的描述方法。以化工类图书为例,以前用过的表示物质组成、含量的物理量有:质量百分数、重量百分数、体积百分数、摩尔数、克当量数、克分子数、摩尔浓度、当量浓度等等,五花八门,处于一种十分混乱的状态。有些化工类图书甚至在介绍混合物组成或配方时,只用x%(x为任意正数)表示,读者根本弄不清这里…  相似文献   

9.
王辉 《编辑学报》2013,25(4):344-345
针对地学期刊论文不当使用"含量"一词而产生含义多解和误解的问题,列举实例进行分析,纠正了其中的错误,给出了使用"含量"一词定性描述与用质量分数、体积分数、质量浓度、量浓度、质量摩尔浓度等标准化量名称定量表述的原则,旨在引导作者和编辑正确、规范地表征物质的含量。  相似文献   

10.
何莉  吴宝国 《编辑学报》2013,25(2):139-140
依据量和单位的国家标准与规范,结合三元相图的物理含义,分析科技书刊中三元相图表述不规范的问题,给出规范的表达形式。认为三元相图中不应以某组元的化学元素符号或分子式当作其量符号,各边的量含义应为某组元的质量分数或体积分数或摩尔分数,量符号应为w(组元)、w(组元),或φ(组元)、φ(组元),或x(组元)、x(组元),单位常用"%"。  相似文献   

11.
1.问题的提出在地球科学、化学等学科领域的论文中,无论是文字表述还是表格,常常要用到“含量”这一概念。含量是用于定性描述混合物组成的一个笼统概念①,物质B的含量其表示形式有:质量分数(WB)、体积分数(ФB)、浓度(CB)、质量浓度(ρB)等②。但长期以来,含量的表示方法各异,且不规范,如“Pb的重量百分浓度为35ppm”或“Pb为35ppm(m/m)”;又如“CO的体积百分含量为300ppb”或“CO为300pp等③(V/V)”b。近年来,由于科技期刊尤其是高校学报正在开展编排规范化工作,使含量的表示方法逐渐规范化。在这一过程中,由于不同的作者或编辑对这一问题有不同的理解,在论文文字表述时出现了“质量分数”这一名词取代名词“含量”的情况。2.实例分析2.1例1测试结果表明:Si和Al的氧化物与煤层灰分相比,其质量分数接近,Ti的氧化物略有升高,Fe和Mg的氧化物质量分数增加明显,K和Na的氧化物质量分数也略有升高。K、Ca和Na在飞灰中的流失主要是由于河水的淋滤所致。Fe最不容易被淋滤或向气态转化,总体质量分数升高,某些飞灰样品中Fe2O3达20%以上④。本例中所有的“质量分数”均可改为“含量”,因为这里属...  相似文献   

12.
秦和平 《编辑学报》2008,20(3):219-220
针对轻工业技术科学领域数十年一直沿用的“液固比(或液料比)”这一约定俗成的名称,提出了“相除关系之商不能都称作比率”的观点。分析所谓“液固比”的错误所在,并认为量纲不为一的量必须标明单位。例析了比率相关量如质量比与质量分数、摩尔比与摩尔分数、体积比与体积分数的区别。建议轻工业酿造酒行业将传统的“酒度”改称为标准化的“酒精体积分数”。  相似文献   

13.
关于量和单位的国家标准(GB3100~3102—93),规定了量、单位和符号的一般原则,以及主要用于基础科学的一系列量、单位的名称和符号,并规定除小学、初中教科书和普通书刊以外的其他书刊中的单位,以及数学式中的量,均应使用符号,而不应使用名称。目前,不少专业科技书刊使用未经上述国家标准规定的某些量和单位的符号时,一个突出的问题是,以量和单位英文名称的缩写词作为符号。本文对信息、通信类书刊中常见的几个量和单位的符号进行一些分析,并提出改进建议。1 量的符号国家标准[1~2]规定,量的符号具有以下2个基本特征:(1)量的符号通常是…  相似文献   

14.
近来不断有同志给我写信或打电话 ,问及质量、重量、重力、比重、容积、容重等物理量的名称及其使用的问题。的确这是一些容易混淆的量 ,包括一些辞书、手册、教材在内的科技书刊在使用这些量时也常常出错 ,因此很有必要做一些澄清。1 质量 (mass)和重量 (weight)有人说 ,重量就是质量的俗称 ,凡是使用质量之处都可以换成重量 ;也有人说 ,质量和重量是 2个完全不同的量 ,在科技书刊中绝不能把质量叫做重量。这 2种说法对吗 ?质量和重量确实是 2个不同的量。在SI中 ,质量是被选定的 7个基本量之一 ,是用以量度物体惯性大小和引…  相似文献   

15.
诸仁 《编辑学报》2006,18(5):372-372
问在科技书刊中常见这样的说法:“氧分子数为L,L是阿伏加德罗常数”;“阿伏加德罗常数是一个十分巨大的数字”。这些说法正确吗?答不正确。错误在于混淆了量值和数值的概念,把物理量阿伏加德罗常数说成数了。GB 3101—1993《有关量、单位和符号的一般规则》的附录A《物理量名称中所用术语的规则》指出:“一物理量如果在任何情况下均有同一量值,则称为普适常量或普适常数。除非有专用名称,否则,此名称均含有常量或常数。”阿伏加德罗常数就是这样一个物理量,其量符号为L或NA,定义为分子数N除以物质的量n,即L=N/n,SI主单位为mol-1,其量…  相似文献   

16.
为什么把"摩擦系数"改为"摩擦因数"?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郝欣 《编辑学报》2003,15(1):16-16
问:当编辑将来稿中的“摩擦系数”按国家标准改为“摩擦因数”后,作者几乎都不理解,看校样时又改了回去。我们怎样正确地向作者做解释呢?答:在以往的科技文献(包括教科书)里,关于量名称中的系数、因数或因子的使用是比较混乱的,没有什么规律可循。  相似文献   

17.
农业科技期刊量和单位问题例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农业科技期刊在贯彻执行《量和单位》国家标准中遇到的问题不少,有许多习惯用法显然不够规范或与国标不符。一、含量与浓度概念不清含量是用于定性描述混合物组成的一个大概念,它没有物理量的确切定义。含量一词泛指混合物中各组分之间的量的关系。根据组分的质量、体积...  相似文献   

18.
张小庆 《编辑学报》2016,28(3):306-306
放射性活度浓度(radioactive concentration),定义为样品的放射性活度除以该样品的体积,其符号国家标准中未作规定,《核工业化学常用计量单位》[1]中给出的为CA,其SI单位为Bq/m3,常用单位Bq/L。质量活度(massic activity)或比活度(specific activity),GB3102.9—1993[2]中的定义为样品的放射性活度除以该样品的总质量,符号为a,SI单位为Bq/kg。 在各种媒体包括科技期刊中,经常有人将这2个物理量混淆,造成错用或误用。 例如:“2006—2009年的第一次全国污染源普查结果显示,铁矿石中238U、232Th、226Ra的平均活度浓度分别为270 Bq/kg、68 Bq/kg、288 Bq/kg,而煤中238U、232Th、226Ra的平均活度浓度分别为383 Bq/kg、51 Bq/kg、212 Bq/kg。”[3]由使用的单位“Bq/kg”来看,该处的“活度浓度”应该指的是“质量活度”或“比活度”,属于量名称错用。 又例如:“调查结果显示……活度浓度平均值为0.1 Bq/m3、0.6 Bq/m3;……平均活度浓度分别为386、793、3.0、36、48、548 Bq/kg。”[4]前半句中的“活度浓度”使用正确,后半句错了,从单位即可看出应是“质量活度”或“比活度”。同一句中,对不同的单位使用了同样的量名称,属于明显误用。 其实,从以上2个量的定义可明显看出其区别:一个除以体积,一个除以质量,因此,通常放射性活度浓度用于液体或气体,而质量活度或比活度用于固体。在使用这2个量时一般都会写出其量值(数值×单位)。结合上下文内容,分析量值,就可简单快捷地对两者进行辨析,避免错用、误用。  相似文献   

19.
某论文中有这样一段文字:“……样品CW 4的维氏硬度为5.5 GPa,H 13钢的维氏硬度为1.1 GPa,后者比前者低4倍。”这是一段错误的文字表述。这种“低几倍”“小几倍”“减少几倍”的错误表示,在科技文献中时有可见。我们在加工稿件时应特别注意加以纠正。《科技书刊标准化18讲》指出:“数值的减少只能  相似文献   

20.
几个易误用的量和单位辨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讨论质量与重量、体积与容积、体积质量与容重、含量与百分率等物理量的含义与区别.指出现在所说的与力无关的重量均应改为质量,体积与容积2个概念的主体不同,容重、比重均应统一为体积质量,含量应分情况改为质量分数、体积分数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