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 /意义]提出一种潜在学科交叉主题识别方法,主要开展学科交叉主题识别与知识融合测度两方面的研究,以识别处于知识融合潜伏期和萌芽期的潜在学科交叉主题。[方法 /过程]首先,设计并提出学科关联实体抽取规则,构建基于学科关联实体的学科交叉潜力计算方法,以实现学科交叉主题识别,解决潜在交叉点识别的问题;其次,构建以融合强度、融合广度、融合深度为中心的学科交叉主题知识融合阶段特征测度指标与方法,以揭示知识融合过程;最后,基于交叉主题知识融合阶段特征与判断规则,识别处于潜伏期与萌芽期的潜在学科交叉主题。[结果 /结论 ]以合成生物学和水稻遗传改良领域为例,开展潜在学科交叉主题识别研究,以验证方法的可行性。结果表明,提出的方法能够识别学科领域之间的潜在交叉主题,为高效探测有潜力的学科交叉研究领域,发掘未来的研究发展动向和机会提供可能。  相似文献   

2.
[目的/意义]针对企业实施技术创新战略时所面临的技术发展趋势不明朗、技术瓶颈难以突破的问题,提出一种跨领域寻找潜在技术方案的研究方法,引导企业利用跨领域研究方法解决复杂技术问题,保证技术创新的顺利进行。[方法/过程]以知识在技术领域间的流动为切入点,引入语义TRIZ中的知识发现理论,将专利摘要中抽取的SAO结构分别与P&S主题、技术领域进行匹配,绘制技术地图,描述技术知识跨领域应用现状,识别潜在技术方案。[结果/结论]以3D生物打印技术为例进行的实证分析表明,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技术问题和技术方案的种类不断增加,技术问题在追加技术领域中的分布较为分散,而技术方案在主要技术领域中的分布更为集中。识别出的潜在技术方案具有一定的合理性和可靠性,可为企业技术创新活动的顺利进行提供更为清晰的指导和决策支持。  相似文献   

3.
王燕鹏  韩涛  陈芳 《图书情报工作》2020,64(16):105-113
[目的/意义] 立足情报研究视角,提出一套科学有效且可复用推广的关键技术识别方法,以期为国家、地区、企业和创新机构发现、部署、推动关键技术研发前瞻性布局提供情报支撑。[方法/过程] 在关键技术类型及概念界定的基础上,利用文献知识聚类识别热点技术,以各项热点技术为节点构建复杂网络,通过节点二次聚类和可视化方法展现技术结构网络,采用结构洞理论分析网络和节点特性,以此遴选共性技术;利用链路预测方法,预测技术结构网络中的缺失边产生连接的可能性,分析热点技术交叉融合促进创新技术形成的现象,以此识别潜在新兴技术。[结果/结论] 以智能制造领域为例开展关键技术识别的实证研究,通过国家权威规划文件对比和文献资料调研,初步验证方法的可操作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4.
[目的/意义]通过科技创新供需矩阵构建及矩阵评估研究,探究科技文献集合对应研究领域内科技创新供需状况,发现研究热点,预测研究趋势,辅助研究机会发现。[方法 /过程]提出一种基于科技文献的科技创新供需矩阵,并将其应用于科技创新供需状况评估。该方法将科技文献中的研究问题与研究方法映射到需求与供给并形成矩阵表示,对矩阵维度进行组织排序,依据研究问题与研究方法的共现关系开展矩阵供需状况评估。实验结果显示,该方法具有可行性与有效性。[结果 /结论 ]基于研究问题和研究方法对科技文献文本进行细粒度知识单元关联分析,构建科技创新供需矩阵,有助于分析相关领域研究状况,了解研究进展与趋势,发现潜在研究机会。  相似文献   

5.
唐诗知识图谱的构建及其智能知识服务设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意义]立足于当前大数据环境下的唐诗知识服务需求,以大规模唐诗数据为基础构建唐诗知识图谱并提供智能知识服务,推动人工智能环境下唐诗知识管理和知识服务方式的创新。[方法/过程]本文在对领域知识服务需求调研的基础上,设计领域知识服务驱动的唐诗本体模型,然后利用从Web上爬取的多源异构数据,采用知识抽取、知识融合、知识推理等技术自动构建唐诗知识图谱,统一表示和组织唐诗领域数据,实现对大规模唐诗数据的语义化处理。[结果/结论]本文设计基于唐诗知识图谱的智能知识服务平台KnowPoetry,提供唐诗领域的知识探索、时空轨迹、语义查询等智能化知识服务,推动人工智能环境下唐诗数字人文研究方法的创新转型。  相似文献   

6.
司莉  郭财强 《图书情报工作》2022,66(13):127-137
[目的/意义]对知识组织方法与技术在数字人文领域的应用情况进行系统梳理,以更好地把握其实际应用特点,明确数字人文领域知识组织的价值,并为后续相关研究与实践提供借鉴。[方法/过程]采用文献调研法获取国内外数字人文领域相关研究文献,并基于内容分析法对其进行深入分析。[结果/结论]研究发现:元数据、本体、语义标注、关联数据等知识组织方法与技术贯穿数字人文的始终,是数字人文的有机组成部分;知识组织可为数字人文资源的组织提供解决方案与方法工具,为人们观察文化现象历史演化提供新视角,赋予人们获取新知识、发现新问题的能力;知识组织在数字人文领域发挥了方法价值和中介价值,为数字人文领域资源的组织与利用提供方法工具,充当用户与数字人文领域资源之间的桥梁。  相似文献   

7.
[目的/意义] 基于当前大数据环境下,医学情报领域对知识服务的需求,探索医学情报人才的培养目标及与知识生态系统的构建。[方法/过程] 首先,从医学情报人员提供知识服务的视角出发,探索从多角度分析用户的需求、用户需求与资源多层次的匹配以及多渠道提供知识服务的能力培养目标。然后,依据知识生态系统的构成要素和运行机制,分别从知识资源、知识服务活动和知识创新活动三个视角,构建医学情报人才培养模式的专业课程体系、教学实践平台和教育激励机制的知识生态系统。最后,以吉林大学医学信息学专业进行的课程体系的改革、教学实践平台的设置和知识创新活动的培养方案为例,解析知识生态系统在医学情报人才培养过程发挥的作用。[结果/结论] 研究构建创新能力驱动下医学情报人才培养的目标和知识生态系统,促进情报学研究理论和方法在医学情报领域的应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意义] 数字人文研究的图像资源中蕴含大量信息但利用率极低,不能在异构数据库和不同的应用程序中得到有效的共享与重用,国际图像互操作框架打破了图像资源交换和共享的障碍。[方法/过程] 研究结合国际图像互操作框架和语义知识图谱(关联数据技术)进行图像资源的整合、共享与知识发现,对资源之间的关系进行揭示和知识推理,并通过CNNs算法对图像特征的提取与识别实现基于图像特征的语义检索辅助知识发现。[结果/结论] 提出一套数字人文图像资源整合与知识发现解决方案,并以印章图像资源为应用对象构建"印章知识中心"对以上解决方案的可行性和实践性进行实证检验。  相似文献   

9.
陈果  吴微  肖璐 《图书情报工作》2018,62(8):115-122
[目的/意义] 当前知识聚合模式研究侧重"依据何种知识关联开展知识聚合",本文补充性地探索"利用知识关联将知识单元聚合成何种形式"这一后续问题,以完善知识聚合模式研究和引导实践的深入。[方法/过程] 借鉴化学领域中对聚合反应两大类型划分的方法,提出以"是否保留知识单元间及其关联间的差异性"为根据,将知识聚合划分为知识类聚和知识共聚,并探讨知识共聚的基本实现形式。[结果/结论] 领域知识是知识共聚开展的基础;以文档、词语为基本知识单元粒度,以用户需求入口和聚合目标资源为维度,知识共聚可通过四种基本形式实现:基于分面导航、基于多维概念关联推荐、基于知识元链接、基于资源潜在关联发现。  相似文献   

10.
[目的/意义] 基于专利数据开展技术融合研究是技术融合研究的主要方式和热点方向,面向为技术融合后续研究工作开展提供参考和启发的目标,对国内外基于专利数据的技术融合研究现状进行较为全面的综述。[方法/过程] 将已有研究按研究内容划分为技术融合测度及预测方法研究、特定领域/多领域间/全领域的技术融合态势测度及趋势预测、技术融合的测度指标研究、影响技术融合的特征因素研究、基于技术融合视角进行技术机会发现以及技术融合与创新的关系研究六类,并对各类别取得的研究成果进行评述。[结果/结论] 基于专利数据开展技术融合研究已经取得一定的成果,但是仍旧存在测度依据不合理、预测方法缺乏验证、全领域研究关注度低的问题,这些问题可通过引入语义关系优化技术融合网络、采用图神经网络技术改进技术融合预测方法、完善全领域技术融合测度和预测方法来解决。  相似文献   

11.
技术创新全视角下技术机会发现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意义] 技术机会发现对于市场竞争、技术布局、区域创新及产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梳理技术机会发现领域的研究进展可明晰其发展局限,以进一步促进该领域的优化和健康发展。[方法/过程] 从技术创新全视角出发,综合技术创新过程各要素,从技术创新知识基础、创新环境、创新方式和创新类型四个维度梳理领域相关研究,并总结技术创新要素视角下技术机会发现分析单元的特点,指出研究存在问题和发展趋势。[结果/结论] 技术机会发现的内部属性是技术创新的知识基础,外部属性是技术创新环境;技术新生、技术融合、技术突破是常见的技术创新方式;技术机会分新兴式技术、渐进式技术和颠覆式技术三类机会;未来,科学知识基础研究将进一步强化,各类资源因素协同将成为创新趋势,技术机会发现的手段将更加复合和有针对性,发现过程会更规范,其结果将更具可信度。  相似文献   

12.
中外情报学论文创新性特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意义] 综合运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对近年中外情报学论文的创新性进行分析和对比,揭示情报学领域研究的创新性特征,发现领域学术论文中创新句内部的知识关系,进行更细粒度的论文创新性分析,为研究领域创新点深层次利用提供条件,同时丰富科技论文创新性监测的途径,促进科学研究创新。[方法/过程] 从句子级创新性识别出发,选取中英文各两种情报学期刊作为样本,采用信息抽取和机器学习的方法,将创新句的抽取从现有的摘要扩展到全文,充分利用句子结构和句法特征识别领域创新内容,探讨近年中外情报学论文在创新对象、主题、类别等方面的特征,并做对比分析,最后通过对自动分类的论文集合进行定性的内容分析,总结归纳出中外情报学论文创新的表达范式。[结果/结论] 从创新的表达来看,中外情报学论文创新句的分布情况基本一致,英文期刊论文创新的表达更丰富。从创新性特征来看,英文情报学期刊论文创新主题较集中,而中文主题多样和分散;具体方法的创新是近年情报学领域的创新热点,而在研究方法上创新不足;中英文情报学期刊论文的创新性特点都反映了应用研究、实证研究的成果较多,而理论创新推动缓慢的趋势。  相似文献   

13.
刘畅  李建华 《图书情报工作》2019,63(10):143-150
[目的/意义] 基于创新生态系统情景,探究企业知识整合,为提升企业知识整合效果、提高企业创新能力提供新视角。[方法/过程] 通过对创新生态系统和知识整合进行理论回顾,围绕"创新性"和"生态性"两个本质特征探究知识整合过程与动力,并提出保障措施。[结果/结论] 在创新生态系统情境下,企业知识整合历经对外知识摄入和对内知识同化两个阶段,在企业创新源动力、产学研合作助动力以及创新环境驱动力的协同作用下实现知识的有效整合。文章从创新环境、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企业三个层面为知识整合的有效实现提出保障措施。  相似文献   

14.
[目的/意义]为促进区域创新科技资源整合,提升区域创新系统的综合创新能力,基于逆向知识转移的视角,对面向区域创新系统的逆向知识转移展开相关研究。[方法/过程] 在对逆向知识转移相关研究进行梳理与评述的基础上,分析企业知识向区域创新系统外部主体逆向转移的方式和条件,构建面向区域创新系统的逆向知识转移平台,提出促进区域创新系统的逆向知识转移的对策,实现逆向知识转移对区域创新系统整体创新水平的提升。[结果/结论] 在区域创新系统中,创新性企业的知识通过分解-结合的方式,在克服了知识障碍、组织障碍、系统障碍的条件下,完成逆向知识转移过程。完善创新企业与区域用户的保障措施,可以更好地发挥逆向知识转移平台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基于网络嵌入的知识创新模型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意义] 互联网时代的知识创新离不开知识网络,跨越组织边界进行知识创新已成为知识管理领域的前沿问题。通过探究知识创新在知识网络中的形成过程,构建基于网络嵌入的知识创新模型,为丰富知识管理理论,提高组织知识创新能力提供支持。[方法/过程] 通过对网络嵌入、外部知识搜寻和知识创新相关文献的梳理,分析知识创新一般过程,了解企业网络关系嵌入、网络结构嵌入、外部知识搜寻及获取行为,构建基于网络嵌入的知识创新模型。[结果/结论] 组织知识创新一般需要通过知识获取、知识整合、知识创造及知识利用过程来实现。处于网络中心的企业应通过网络关系嵌入和结构嵌入进行外部知识搜寻,实现组织外部知识获取。基于网络嵌入的知识创新模型是组织内和组织间知识创新的体现。  相似文献   

16.
新兴技术识别方法研究综述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意义] 对国内外新兴技术识别方法进行系统梳理,总结研究现状,分析存在问题,为今后新兴技术识别方法的研究提供参考。[方法/过程] 在文献调研与计量分析的基础上,归纳总结目前主流的新兴技术识别方法,结合典型案例分析各类方法的特征及其在新兴技术识别过程中的优缺点,并为未来新兴技术识别方法研究提出建议。[结果/结论] 目前的新兴技术识别方法既有定量的,也有定性的,常见的方法包括基于测度模型、文献计量以及文本挖掘的方法,且越来越倾向于多方法融合应用,不过现有研究仍然存在一些不足。未来对新兴技术识别方法的研究应该加强对新兴技术本质特征的探究,加强具体识别方法对新兴技术的解释意义,以及从数据源、识别方法两方面共同提升新兴技术识别的时效性;同时,还应该加强对新兴技术识别中多源数据有效融合与应用方法的探索。  相似文献   

17.
我国高校图书馆创客空间构建模式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意义] 研究我国高校图书馆创客空间构建模式,以期为创客空间建设提供参考,该研究对于开拓图书馆新服务具有重要意义。[方法/过程] 基于网络和文献调研分析目前我国高校图书馆创客空间模式,将其归纳为头脑风暴型、活动实践型、创业创新型3种类型,总结存在的4个问题,并提出发展对策。[结果/结论] 图书馆创客空间构建将会给图书馆服务理念创新带来启发,为提升读者服务寻找新的切入点。  相似文献   

18.
[目的/意义] 为更好地满足科研创新的需求,提出科研创新环境下应开展深度知识服务,推进知识服务深层次发展。[方法/过程] 梳理知识服务深度发展进程及知识服务的层次,界定深度知识服务的内涵、要素与特点,以及在科技创新、科研数据管理和战略规划发展视角下的服务价值。[结果/结论] 构建深度知识服务的实施流程框架与策略,包括3个实施阶段,涉及需求策略、方法策略、技术策略、服务策略、评价策略、管理策略等6个方面。在此基础上,探讨开展深度知识服务的实现路径,包括需求精准定位、嵌入式馆员培养、评价性知识资源平台建设、规范与管理制度建设等方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