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博客对当代大学生心理影响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博客得到了飞速的发展.2007年12月26日,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发布了<2007年中国博客市场调查报告>,其中显示中国博客作者数量已达4698.2万人,拥有博客空间7282.2万个.  相似文献   

2.
每月视点     
观察我国互联网博客作者达4700万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26日发布的《2007年中国博客调查报告》显示,截至11月底,我国博客空间已达7282万个,博客作者人数达4700万,平均近4个网民中就有1个博客作者。在博客作者群中,活跃博客作者数量占博客作者总数的36%,近1700万。2006年底的数据显示,我国博客作者规模达到2080万,不到一年,这一数字增加了一倍多。调查显示,博客作者多选择新浪、网易、搜狐、腾讯提供的博客空间,这4家网站组成国内博客空间服务商的第一集团。在博客作者中,男性占43%,女性占57%。根据调查,博客涉及的领域涵盖文化、军…  相似文献   

3.
本文探讨了作者利用博客营销图书的几种方式:在个人博客上发布图书广告,或与读者形成互动,或发布其创作内容,或对时事发表评论,以此来吸引读者,促销图书。  相似文献   

4.
电视节目的博客营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朱文尧 《声屏世界》2008,(12):44-45
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2008年1月公布的《2007年中国博客调查报告》显示,平均每30个中国人、每4个网民就有一个博客作者。截至2007年11月底,中国博客空间已达7282万个,博客作者人数达4700万。①通过博客空间来进行广告宣传和推广,已经逐步开展起来,处于时尚前沿的电视节目更应注意到博客这种极其实用的网络营销形式。  相似文献   

5.
名人博客塑造的媒介文化奇观——兼谈网络自由的幻象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郑亚楠 《新闻记者》2006,(12):48-49
2006年9月23日,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公布了《2006年中国博客调查报告》。报告显示:截至2006年8月底,中国博客作者规模已达到1750万,其中活跃博客作者(平均每个月更新一次以上)接近770万,注册的博客空间数接近3400万,而博客读者则达到7500万以上,其中活跃博客读者高达5470万人。就在这欣欣向荣的博客群中,还有一个无法忽略的文化现象——名人博客的兴起。本文将就名人博客所塑造出的媒介奇观进行剖析,对博客的文化意义进行深层思考。  相似文献   

6.
话题广告契合博客特点应运而生2007年12月26日下午,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发布的《2007年中国博客市场调查报告》显示,中国博客作者数量已达4698.2万人,拥有博客空间7282.2万个,平均每人1.55个。随着博客用户的不断增加,博客逐渐成为网络主流。因此,博客也逐渐成为广告商投  相似文献   

7.
博客:新媒体浪潮的导火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彧 《传媒观察》2007,(3):44-45
刚刚过去的这一年,博客如日中天,一种全新的传播方式挠战着人们的传统传播观念:只要上网注册登录一个账号,立刻可以成为新闻的发布者,体自己就可以成为一个“媒体”,中国互联网协会近日发布的《2007年互联网调查报告》显示,到2006年底,我国博客作者规模达到2080万,博客访问量1.01亿。在博客作者中,活跃的博客作者有315万。博客的魅力何在?它是如何改变着我们?它真的会成为传统媒体的“掘墓人”吗?  相似文献   

8.
《网络传播》的使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用户为中心的Web2.0时代已经来临,博客、播客、视频等简易个人信息发布方式,几乎成为各大网站的必备内容。据CNNIC发布的2006年中国博客调查报告显示,截止2006年8月底,我国博客读者已经达到7500万;另据赛迪顾问报告,预计到2007年,中国博客读者将接近1亿。这些数据都充分说明了中国互联网正在逐步走向丰富、走向成熟。  相似文献   

9.
杨萍 《声屏世界》2007,(12):35-35
2006,中国博客年“领导博”、“名人博”、“政府博”、“警察博”是经常见诸报端的热门话题。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公布的《2006年中国博客调查报告》显示:截至2006年8月底,中国博客作者规模已达到1750万人,注册的博客空间数接近3400万个,博客读者达到7500万人次以上。  相似文献   

10.
<正>中国互联网协会近日发布的《2007中国互联网调查报告》显示,到2006年底,我国博客作者规模达到2080万,博客访问量达1.01亿。"博客",作为一种新兴的传播介质,已经逐渐发展成为互联网信息传播的新趋向。目前网上的博客类别很多,比如日记博客、知识博客、新闻博客、技术博客、法律博客、情感博客等等,其中以大众传播为己任的新闻博客  相似文献   

11.
博客广告的传播特点与存在的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2008年1月公布的<2007年中国博客调查报告>显示,平均每30个中国人、每4个网民中就有一个博客作者.截至2007年11月底,中国博客空间已达7282万个,博客作者人数达4700万.通过这个日益活跃的博客空间来进行广告宣传和推广,已经逐步开展起来.  相似文献   

12.
CNNI(C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2007年中国博客调查报告》显示:截至2007年11月底,中国博客空间达到7282万个;博客作者规模已达到4700万,这意味着平均每30个中国人、每4个网民中就有一个博客作者。其中,活跃博客作者数量占博客作者总数的36%,近1700万人;活跃博客用户的有效博客空间数为2875万  相似文献   

13.
谈博客作品的版权保护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近几年博客发展迅猛,全球创立的博客总数已达5000万,根据《2006年中国博客调查报告》,目前,我国博客用户已高达1750万,活跃博客770万,博客读者约7500万人,其中活跃博客读者高达5470万人.博客服务商的数量也已达到658家,博客站点达到了3682万个.  相似文献   

14.
杨丽 《今传媒》2008,(1):32-33
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发布的<2006年中国博客调查报道>数据显示:中国的网民群体中,有1748.5万人注册有自己的博客空间,每个博客平均注册过1.93个博客空间.其中只有不到一半(44%)的人会经常更新自己的博客;在超过3300万个博客空间中,只有不到30%的空间为有效空间.从这些数据中可以看出,博客在快速增长的同时,伴随着巨大的网络资源浪费.  相似文献   

15.
朱珊 《今传媒》2008,(5):54-55
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2007年1月发布的《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目前中国网民中18岁-24岁的人群所占比例最大,约为35.2%;在校大学生(包括大专、本科、硕士、博士)比例约为51.8%。此外,中国互联网协会政策与资源工作委员会博客研究组发布的《2006中国博客调查报告》显示,年龄在21岁-25岁的博客作者约占26.5%,其中在校大学生(包括大专、本科、硕士、博士)比例约为68.2%;博客读者约为20.1%,其中在校大学生人群比例约占38.3%。  相似文献   

16.
博客需要什么样的自由?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今年11月初,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发布2006中国博客调查报告,截至今年8月底,中国的博客空间达到了3374.7万个,博客作者达到了1748.5万人。短短几年间,博客在中国大陆增长了30多倍。  相似文献   

17.
程忠良 《今传媒》2007,(5):14-15
去年7月19日,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在北京发布的《第十八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中国大约有23.7%的网民,即2800万人经常使用博客,而半年前却只有1500万人.另据Technorati公司2006年2月的统计,全球博客正在以每5个半月就增长一倍的爆炸性速度发展.  相似文献   

18.
付松聚 《青年记者》2007,(3):129-129
博客是互联网技术日益发展的新生宠儿,作为一种新的生活方式,已经被越来越多的人所接受。据中国互联网协会交流与发展中心发布的《2005—2006中国互联网产业调查报告》显示,2005年全球博客数量突破1亿,而在中国已经达到1600万,预计2006年中国博客规模将达到6000万。目前,我国已经有三大博客网站,即博客网、中国博客网和BLOGBUS,统计中国博客的注册用户达到740万。[第一段]  相似文献   

19.
图书网络口碑营销是通过电子商务网站的虚拟社会和博客等进行的口碑营销,具有传播速度快、覆盖范围广、成本低、易搜寻等优势,是图书营销的有效途径.为有效提高读者的网络口碑发布和传播行为,本文从传播者识别、外部激励、口碑话题设计、积极参与口碑传播和追踪口碑等几个方面,提出了图书网络口碑营销的策略.  相似文献   

20.
信息时代,学术期刊有必要建设交互式博客。利用博客独到的交流特点和优势,实现编者、读者、作者之间真正的互动,使审稿用稿等程序进一步公平公正、公开透明。这对于改进办刊质量、扩大学术期刊影响力、塑造学术期刊良好形象、提高学术期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意义重大。在交互式博客的内容建设上,可围绕互动交流、互相提高的目的来发布信息和话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