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73 毫秒
1.
靳晓晓 《传媒》2018,(4):82-85
互联网技术和信息科学的不断进步推动着在线教育的迅速发展,伴随着日益多元化、个性化的学习需求,如何构建以用户为中心的教育信息可视化系统,在教育平台和用户之间构建有效的沟通桥梁,创造更为高效的在线教育学习环境,是新媒体环境下教育信息可视化发展的重要课题.本文以用户体验和视觉认知为出发点,结合实际案例,分别从教育信息可视化的信息模型构建、可视化设计的视觉表达、情景交互体验三方面探讨了在线教育领域信息可视化的优化建议和方案,从而为现代教育管理和教学实施提供有利参考.  相似文献   

2.
近30年科学技术的发展让信息渗透到生活中各个领域,信息一词已经渗透到社会生活中的方方面面。特别是在新媒体技术条件下,信息设计的表达随处可见。本文试从信息设计的发展现状进行分析,列出信息设计在新媒体语境中的表现方式,并在新媒体的特征基础上总结出若干问题和未来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3.
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推动了新媒体艺术在各种交互信息传播中的应用。新媒体艺术创作与交互设计技术的融合,能够促进新媒体艺术的发展。数字化时代的到来也为新媒体艺术增添了更多的表现形式,让艺术创作更加多元化与可视化。本文主要通过对新媒体艺术的发展特征、新媒体艺术创作中交互设计的原则、内容及应用进行探究,总结新媒体艺术创作的发展趋势,进一步促进新媒体艺术创作与交互设计的融合,以期创作出更多消费者需求的产品。  相似文献   

4.
吴霜 《中国传媒科技》2013,(10):133-134
媒介即技术,每一次技术的变革都会对信息的传播方式带来巨大变化。新媒体技术的出现,改变了当下媒体传播信息的形式,而且也改变了受众接受信息的方式。新媒体的出现,给电视新闻节目带来冲击和挑战。新媒体本身所固有的特点与优势,为电视新闻节目的制作提供了新的方式,使得电视新闻节目在新技术的影响下,寻求到了新的发展路径。  相似文献   

5.
随着数字技术和互联网技术的迅猛发展,新媒体背景下信息生产、传播格局发生了深刻变革,媒介融合成为未来媒体发展的大势所趋。依附互联网、手机的新媒体给传统媒体带来了冲击,同时也带来机遇。本文在媒介融合的基础上,探讨新媒体技术背景下传统媒体转型之路,提出传统媒体向新媒体融合需要从理念、技术、内容这三个方面着手。  相似文献   

6.
新媒体是指20世纪后期在世界科学技术发生巨大进步的背景下,在社会信息传播领域出现的建立在数字技术基础上的新型媒体.新媒体技术促进了传播内容和形式的多样化,显示出跨媒体的整合潜力.同时,新媒体的发展改变了信息传播的方式,拓展了传播内容与传播的途径,带来新的传播状态、新的传媒业态,促进了文化消费的大众化,同时也改变着整个传媒生态,进一步加剧了媒体间的市场竞争.  相似文献   

7.
以互联网与手机应用为代表的新媒体技术的兴起,深刻地改变了人们信息交流沟通的方式,极大地拓展了人类生存的方式和空间,对经济、政治、文化、社会产生了全方位的影响。博物馆将如何适应新媒体发展带来的历史性变革?如何利用新媒体以提升博物馆信息传播能力?本文将从新媒体、博物馆信息传播等基本概念分析入手,介绍新媒体在博物馆中的应用思路和方法,研究新媒体下的博物馆信息传播基本特征,探讨新媒体可能对博物馆信息传播带来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新媒体时代已经到来.新媒体时代下,电脑、智能手机等终端平台为人们提供了更多所需的信息服务.在互联网技术不断普及的今天,人们将互联网技术应用在传统的各个金融行业中,从而促进了互联网金融的产生和发展,也使得人们的生活变得更加便捷.新媒体的快速发展也给互联网金融带来了一系列的影响,本文主要就新媒体时代背景下互联网金融的现状与展望这一主题进行具体的分析.  相似文献   

9.
在当前新媒体时代背景下,三网融合条件下的电视产业逐渐向着新媒体融合方向发展,然而新媒体产业给市场带来的不仅是服务和技术,而且还会对电视产业的发展提出了严峻的挑战.本文将对新媒体时代电视产业发展过程中的问题进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就电视产业的发展,阐述一下个人的观点和认识,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新媒体的发展为新闻报道的方式与形式带来了巨大的影响,与传统的新闻报道形式不同,新媒体时代下的新闻报道逐渐呈现出一种可视化特征,在实际新闻报道中,大量的视觉作品充斥了新媒体的传播空间。其中包括大量的新闻图片、新闻视频等,特别是微视频的发展,为新闻报道的发展提供了更加便捷的传输空间。本文对新媒体时代下,新闻报道的可视化现象进行了分析,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1.
况扬  江婕 《传媒》2015,(9):78-79
本文主要分析了新媒体环境下,媒体如何失去自律,导致行为失范,并探讨了媒体坚持自律与他律的重要性.首先分析了新媒体的涌现给受众提供了平等的信息传播平台,借助新媒体平台,受众获得信息传播的自由,接着论述这种自由带来的信息传播问题,最后指出了在新媒体环境下,媒介的自律、社会及法律的监管极其重要.  相似文献   

12.
新媒体时代现代信息传播技术的崛起为广播技术的发展带来严峻的挑战,传统广播技术如何在新媒体时代发挥其优势,成为一个严峻的课题.本文阐述了新媒体时代广播技术发展的形势和发展趋势,分析了网络广播技术的优势,并提出新媒体时代广播电台发展策略,旨在促进广播事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3.
程肖芬 《编辑之友》2012,(6):45-46,59
文章在界定新媒体概念的基础上,分析了新媒体条件下的社会公共危机信息传播模式以及新媒体对社会公共危机信息传播的正负影响,进而分析新媒体对政府一媒体关系的挑战,提出构建新媒体全交互危机信息传播模式.  相似文献   

14.
随着新媒体技术的发展,传统工艺的数字化信息传播所带来的影响已经突破了文化层面,渗透到文化生产、流通和消费的产业链层面.以古法造纸产业为例,可以管窥新媒体平台给传统工艺产业带来的变化. 新媒体平台下古法造纸产业的现状 以“古法造纸”“造纸”“手工纸”为关键词在互联网中进行搜索,发现古法造纸产业的相关信息散布在社交、新闻、购物等新媒体平台上.分散的信息分别由消费者、当地政府、新闻宣传机构、手工艺人、网络销售商等主体发布.信息内容各有侧重,浏览量、影响力也不相同.  相似文献   

15.
随着社会经济、文化、科技的不断发展,新闻传播也发生了技术性的变革。如今,新媒体等被广泛地运用,使新闻传播进入了全新的数字信息化时代,也为新闻传播带来了巨大的影响。数字媒体技术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也被应用得越来越广泛,对新闻传播的影响也越来越大。新媒体技术就是通过新的技术手段,其对信息进行传播,拓展了新闻传播的途径,增强了新闻传播的速度。新媒体技术为传统技术带来了积极影响的同时也带来了挑战,所以只有不断发展、不断创新,才能更好地推动新闻传播的发展。本文从现代信息传播新媒体技术的快速发展,剖析了现代信息传播新媒体技术给传统媒体带来的生存困境及发展对策。传统媒体在新媒体技术不断应用于信息传播的背景之下,只有积极拥抱新媒体技术,创新发展,才能借助新媒体技术的发展大势,融入信息化时代的大潮中。  相似文献   

16.
在新媒体技术的快速发展为图书馆图片信息资源的建设与服务带来了良好的发展机遇的同时,也带来了著作权保护新的问题。文章阐述了图片信息客体界定及著作权保护,对新媒体环境下图书馆图片信息资源的建设与服务中所产生的版权保护问题进行了分析,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版权保护措施和建议。  相似文献   

17.
现代媒体的发展带来了传播方式的转变,乡村群体对于信息的需求和获取逐渐多元化,但是当下乡村传播的广度和深度都处在一定的滞留期.根据这一现象,以江苏省南京市溧水区的村落为例,通过文献分析以及实地考察,深度调查新媒体在X村的传播状况,探究全媒体的时代下乡村群体与新媒体之间的适应性情况,思考如何在数字信息时代下利用新媒体技术为乡村中的弱势群体赋能.通过调查,初步总结当下乡村传播的阻力主要表现为新媒体基础设施的落后、村民媒介素养的缺失.对此,应该联合多方力量,加大新媒体在乡村的投入与使用,提升群众的信息接收能力,并利用新媒体实现"助农",促成技术发展下的人文回归.  相似文献   

18.
随着新媒体业务的不断发展,传统媒体的信息传播途径受到一定影响,给人们的生活及工作方式带来了极大变化。新媒体技术给图书馆服务带来机遇与挑战,正是这些新媒体的诞生才能够体现出创新与发展。本文对图书馆云系统的构建进行阐述,通过对新媒体环境下图书馆内部优势及劣势、机遇与危机的分析,更好地了解新媒体技术在图书馆服务中的应用趋势,并且针对新媒体技术在图书馆云系统中的实际应用进行具体研究。  相似文献   

19.
以数字技术、网络技术为代表的新媒体技术带来了信息传播技术的革命,也给版权保护带来了全面而深刻的冲击.在新媒体版权保护的实施机制中,除必要的行政保护之外,建设全民参与的社会保护环境也非常重要.为此,政府应发挥新媒体商行业联盟的作用,利用高新技术手段,建立大数据平台,规范版权合作交易,提高全民版权保护意识.通过充分发挥社会力量,合力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为新媒体版权保护构建坚实的社会基础.  相似文献   

20.
内容提要: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为新闻宣传工作带来了新的机遇与挑战.本文就新时期信息通信行业新闻宣传工作的现状、新媒体环境给新闻宣传工作带来的机遇、挑战、新媒体环境下做好信息通信行业新闻宣传工作的思路以及做好信息通信行业新闻宣传工作把握的关键点等四个方面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