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分析当前国内外图书馆、档案馆和博物馆(LAM)在数字资源整合、数字化融合服务等方面的研究及实践成果,总结当前LAM数字化融合服务中用户与服务/资源之间缺乏可信交互监督机制的现状。通过引入动态信任评估机制,结合图书馆、档案馆、博物馆数字化协作的D-LAM框架,构建基于模糊专家系统的动态信任评估模型LAM-DTE。深入探讨基于LAM-DTE的资源自主保护机制,构建相应的逻辑结构和功能模块,最后对LAM-DTE工作方式的相关形式化定义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2.
分析当前云图书馆所面临的安全威胁,总结目前图书馆行业安全技术的应用现状,通过引入信任管理机制,尝试构建云图书馆可信服务监督体系。建立可信服务监督模型,对云图书馆服务中动态信任评估所涉及的关键问题进行深入探讨。针对云图书馆服务模式下信任度信息无法有效共享的问题,设计一种云图书馆服务信任本体CLTM-Ont,对动态信任评估过程中的反馈信任度和信任上下文匹配等进行算法设计,以推动云图书馆可信服务环境的形成,保障数字资源安全及用户个人隐私。  相似文献   

3.
国外图书馆、档案馆和博物馆数字资源整合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对图书馆、档案馆和博物馆(LAM)数字资源进行整合,为用户提供深层次、一体化的信息服务是近年国外LAM领域十分关注的课题。本文对国外LAM数字资源整合研究和实践探索的最新进展进行综述,内容包括:LAM数字资源整合的背景、政策和资金资助情况,LAM在数字资源整合中合作关系的三种形式,LAM数字资源整合平台建设,LAM在数字资源整合中所面临的问题和LAM数字资源整合的发展趋势。结果表明:目前国外LAM数字资源整合研究的重点在技术和数字化服务平台建设方面,而对不同机构数字资源与服务融合的制度和管理机制关注不够。  相似文献   

4.
周林兴  姜璐 《图书馆》2023,(1):88-95
红色文化资源协同阅读推广是基于LAM数字化融合服务的前提,对LAM馆藏进行数字化聚合实现红色文化资源的联通共享,并综合利用各类数字技术对其进行知识探寻、成果展演与精准推介,以实现红色文化资源阅读推广的集成化、多元化服务。文章阐述学界对红色文化资源阅读推广的认识和实践,分析LAM融合服务背景下开展红色文化资源协同阅读推广的价值意蕴,并提出基于LAM融合服务的红色文化资源协同阅读推广逻辑设计,提出我国红色文化资源协同阅读推广需要从服务理念、资源共享平台、智库建设和需求分析角度进行优化完善。  相似文献   

5.
杨保军  刘泽溪 《当代传播》2021,(3):23-27,48
新闻真实是新闻领域的基本问题,信源主体、传播主体和收受主体间信任关系与新闻真实的实现存在着深刻而直接的关系.根据新闻传收过程的展开实际,可将真实实现过程划分为报道真实与收受真实.本文考察了源传信任和传收信任对新闻真实实现的形塑过程与基本特征,认为在事实信息采选和文本创制环节,源传信任使报道真实呈现出协商性、偏向性和博弈性特征,而在收受和信息解读环节,传收主体在信息交互过程中逐步确立新闻真实实现的伦理机制,为收受真实实现的良性循环提供动力.源传信任与传收互信两种信任关系,促使新闻真实实现的方式发生结构性变革,协同作用促进新闻真实的完整实现.需要注意的是,尽管主体间信任关系是新闻真实实现的道德保证,但衡量新闻真实的根本标准依然是客观事实.  相似文献   

6.
认证和授权技术的发展已经进入了联合身份认证的时代。文章介绍了认证与授权技术的概念及其发展,提出在数字图书馆的网络环境下。认证授权比较流行的做法是由资源方创建一个访问控制列表。访问控制的方法包括源IP地址过滤、代理和基于数字凭证的方式。作者较为详细地介绍了单点登陆相关技术系统和跨认证域的单点登陆系统。提出在开放环境下认证和授权的理想方式是通过信任协商机制来完成.并阐述了几种典型的信任协商系统及其实现的要求。  相似文献   

7.
重点研究数字图书馆服务环境中,基于多个伙伴服务之间的信任协商来建立未经事先注册的用户与被请求服务之间信任度的功能模型和技术机制。  相似文献   

8.
区块链技术为图书馆数字化协作提供了安全可靠的数据管理工具。基于区块链的图书馆数字化协作信任管理就是解决各个节点之间的信任问题,建立信任机制,满足不同参与主体信息资源之间的安全互操作。文章在分析基于区块链的图书馆数字化协作信任管理机制的基础上,结合区块链技术和信任管理理论,从合约层、共识层和数据层三方面构建了基于区块链的图书馆数字化协作信任管理模型,提出了基于区块链的未来图书馆数字化协作信任管理策略,不断提高资源共享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9.
信任是数字环境下文化遗产数字叙事的基础。文化遗产数字叙事是一种具有重构和演绎特质的叙事方式,在数字化、数据化和艺术化阶段会产生不同的信任问题。作为一种特殊的信息系统,文化遗产数字叙事的人机交互特征体现出系统、信息和用户之间的相互连通和协同影响,系统叙事的可信度和用户体验的信任感构成了信任模型的双向动态互动,涉及文化遗产信息资源、叙事性架构、数字化呈现、系统本身的功能建设和知识服务,以及用户的意图和行动。文化遗产数字叙事信任模型不仅有助于提升文化遗产的数智化活化利用水平,促进对文化遗产信息资源的深度挖掘、叙事内容的创意演绎、文化内涵的有效阐释与呈现,而且有望为可信的文化遗产数字叙事提供理论和实践指导,助力文化遗产数字化转型发展。图3。参考文献46。  相似文献   

10.
[目的/意义] 基于国外的相关案例,探讨LAM资源与社交网络融合的优势和模式,为数字文化资源的服务提供新理念和新方法。[方法/过程] 运用案例分析方法和对比分析方法,剖析基于Tumblr、Flickr以及Wikipedia等第三方平台的LAM资源与社交媒体融合运作模式及优势特色,为LAM机构利用社交网络开展相关实践提供有益参考。[结果/结论] LAM资源与社交网络的融合能有效提高数字文化资源在网络空间的曝光度、可查找性和可获取性。我国LAM机构应在意识层面、政策层面、机构层面、媒介选择层面以及内容层面吸取国外案例的先进经验,推动社交媒体更加有效的被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