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文章分析国内外目前图书馆、档案(LAM)馆和博物馆在数字资源整合、数字化服务融合等方面的研究及实践进展,总结当前LAM数字化融合服务中用户与服务/资源之间缺乏有效可信交互管理机制的现状.引入信任协商与信任管理机制,构建针对LAM数字化融合服务的自适应自动信任协商模型.深入探讨信任协商流程、访问控制策略内部结构的设计、访问控制策略树的构造以及访问控制策略树的标记和遍历过程,并在前期研究成果的基础上设计出新型的信任本体概念模型.本研究为LAM数字化融合服务过程中数字信息资源安全、可信交互及可信网络环境的形成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2.
互联网技术的迅猛发展以及数字化馆藏资源建设工程的开展为图书馆、档案馆与博物馆(LAM)信息资源的融合以及LAM深度合作提供了丰富的资源和技术保障。文章分析了LAM在数字化馆藏资源与信息资源开发流程中的特点与互补性,在此基础上提出我国LAM合作模式的演化路径:以互补性信息资源共享为基础提供面向用户的一站式检索服务;鼓励馆员个人经验、技能以及机构集体知识的跨组织共享以构建隐性知识交流圈;最终以混合联盟方式整合LAM信息管理能力以加快联盟内信息价值链增值。  相似文献   

3.
在总结图书馆、博物馆、档案馆各自信息资源数字化建设及服务现状的基础上,文章叙述了国内外图书馆、博物馆、档案馆信息资源服务融合研究成果情况.针对我国图档博三馆数字信息资源的特点,指出需要大力加强博物、档案数字信息资源的共建、共享以及三馆信息资源数字化融合服务理论和实践研究工作.  相似文献   

4.
国外图书馆、档案馆和博物馆数字资源整合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对图书馆、档案馆和博物馆(LAM)数字资源进行整合,为用户提供深层次、一体化的信息服务是近年国外LAM领域十分关注的课题。本文对国外LAM数字资源整合研究和实践探索的最新进展进行综述,内容包括:LAM数字资源整合的背景、政策和资金资助情况,LAM在数字资源整合中合作关系的三种形式,LAM数字资源整合平台建设,LAM在数字资源整合中所面临的问题和LAM数字资源整合的发展趋势。结果表明:目前国外LAM数字资源整合研究的重点在技术和数字化服务平台建设方面,而对不同机构数字资源与服务融合的制度和管理机制关注不够。  相似文献   

5.
在分析图书馆、博物馆、档案馆各自信息化服务中存在问题的基础上,从技术、管理、人员和法律四个方面分析图博档数字化融合服务中可能存在的安全问题,基于图博档数字化融合服务的流程构建信息安全管理框架。  相似文献   

6.
高校LAM是校园中的公共文化服务机构,在校园乃至社会中发挥着文化存贮、社会教育和信息传递的重要作用。为了更好地满足新时代下师生乃至公众的文化需求,进行了基于沉浸理论的高校LAM融合发展探究,在沉浸理论的指导下探索高校LAM(图书馆、档案馆、博物馆)主体之间的资源共享、相互补充协调发展的合作途径,实现场馆间的空间设置相互协调、展品与电子资源快捷对应、人员间的深度合作,以期探索出一条适合高校自身发展特点的LAM场馆设计、资源配置、人员合作与交流等方面的深度融合路径。  相似文献   

7.
周林兴  姜璐 《图书馆》2023,(1):88-95
红色文化资源协同阅读推广是基于LAM数字化融合服务的前提,对LAM馆藏进行数字化聚合实现红色文化资源的联通共享,并综合利用各类数字技术对其进行知识探寻、成果展演与精准推介,以实现红色文化资源阅读推广的集成化、多元化服务。文章阐述学界对红色文化资源阅读推广的认识和实践,分析LAM融合服务背景下开展红色文化资源协同阅读推广的价值意蕴,并提出基于LAM融合服务的红色文化资源协同阅读推广逻辑设计,提出我国红色文化资源协同阅读推广需要从服务理念、资源共享平台、智库建设和需求分析角度进行优化完善。  相似文献   

8.
分析当前云图书馆所面临的安全威胁,总结目前图书馆行业安全技术的应用现状,通过引入信任管理机制,尝试构建云图书馆可信服务监督体系。建立可信服务监督模型,对云图书馆服务中动态信任评估所涉及的关键问题进行深入探讨。针对云图书馆服务模式下信任度信息无法有效共享的问题,设计一种云图书馆服务信任本体CLTM-Ont,对动态信任评估过程中的反馈信任度和信任上下文匹配等进行算法设计,以推动云图书馆可信服务环境的形成,保障数字资源安全及用户个人隐私。  相似文献   

9.
图书馆、档案馆和博物馆作为社会重要的公共文化基础设施,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如何对图书、档案和博物数字资源进行整合,为用户提供更深层次的、一体化的信息资源服务,成为近年来各国图书馆、档案馆和博物馆十分关注的课题。关联数据的出现极大地促进了数字资源整合的进程。文章简要介绍了关联数据的概念,探讨了关联数据在图书馆、档案馆和博物馆数字资源整合中的作用和发展现状,尝试着构建出基于关联数据的图书馆、档案馆和博物馆数字资源整合模式,并提出了应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10.
大规模数据聚合与关联是大数据时代公共信息资源服务的必然趋势。本文在介绍档案记忆观及其实践项目的基础上,提出数字社会记忆资源跨机构聚合问题,对其理论基础和博弈格局基础进行分析,构建了基于档案馆、图书馆和博物馆数字化协作机制的社会记忆资源跨机构聚合的战略框架模型并探讨了其技术实现的思路。本文的研究结论对与大数据背景下档案服务的拓展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1.
数字信息资源的服务形态与经营模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数字信息资源的服务形态可概括为基于数字化资源的服务形态、基于信息集成的服务形态和基于用户活动的服务形态三种类型。而基于用户活动的数字资源服务是发展方向,其服务创新包括嵌入用户信息环境的个性化服务系统与桌面工具、集成各类资源与应用的门户服务等。数字信息资源服务主要存在公益性经营和产业化经营两种经营模式,文章分析了我国数字信息资源服务与经营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12.
文章介绍了我国图书馆、档案馆与博物馆数字资源整合的背景和实践进展,并对其数字资源整合的现状进行了分析,最后提出了我国图书馆、档案馆与博物馆数字资源整合发展的三项建议。  相似文献   

13.
[目的/意义]在数字化的学术信息大环境下,用户特殊化、个性化需求与资源建设现状的矛盾日益突显。依据精准服务的理念,探讨网络数字资源精准建设的模式与方案,以期为图书馆等机构精准建设工作提供一定的借鉴与参考。[方法/过程]从理论上探讨网络数字资源精准建设的方式与方案,在满足普适性资源建设的同时,结合用户使用行为与资源效益,采取不同的订阅订购模式对资源建设工作给予支持;同时,对网络数字资源Hub进行进一步的功能设计。[结果/结论]明确了初步的网络数字资源精准建设方案,为图书馆等机构精准建设工作提供一定的借鉴,逐步实现资源建设的转型。  相似文献   

14.
以图博档数字资源为基础的中华文化信息资源的共建共享,可以为用户提供深层次的、一体化的信息服务。文章引入云技术,将其与以图博档三馆为核心的各文化资源部门的数字资源整合与服务融合相结合,构建中华文化资源平台。首先探讨云计算环境下中华文化资源的整合及其意义,并在此基础上,结合CALIS、ALISA在图书馆云服务平台方面的主要研究成果,设计了中华文化资源云平台的构建方式与架构模型。  相似文献   

15.
[目的/意义]针对图书馆、博物馆和档案馆(简称"图博档")等文化遗产机构用户服务渠道阻塞、目标用户接触不充分、馆藏资源利用率低等现实问题,基于"互联网+传统馆藏信息服务"探讨线上至线下服务模式的可行性。[方法/过程]通过文献调研从理论上分析传统模式的滞后性和O2O模式在图博档领域的应用性,并举例说明国内文化遗产机构"线上至线下"服务方式的应用现状。提出传统馆藏O2O信息服务模式,阐释其内涵、要素和形式,并探讨其实际运行情况和服务流程。[结果/结论]文化遗产机构正以主动的姿态适应数字时代变迁,传统馆藏O2O信息服务模式符合这种变化趋势,对开展用户服务和实体馆转型均有助益。  相似文献   

16.
[目的/意义]在顺应LAM整合领域国际潮流的同时,探索一条可以为相关各方共同接受又可以发挥图书馆优势的馆藏资源体系架构,保障LAM协作和服务的可持续发展。[方法/过程]运用文献分析和网络调查研究方法,剖析LAM馆藏特征的异同,通过对基于LAM协作图书馆馆藏发展中存在问题的剖析,探索LAM协作背景下图书馆馆藏发展策略。[结果/结论]基于LAM协作的图书馆馆藏发展必须创新协作机制,适应协作模式的需求,调整馆藏发展政策,推动LAM协作向前迈进。  相似文献   

17.
[目的/意义] 知识图谱已成为公共数字文化资源知识组织的新形态。利用知识图谱技术赋能红色历史人物知识问答服务,提升用户交互体验,对红色历史资源的开发利用具有重要意义。[方法/过程] 在梳理历史人物数字资源组织及知识问答系统相关研究的基础之上,构建了红色历史人物知识图谱Schema与KBQA架构,从数据获取、知识抽取、知识融合、图谱生成和知识问答五个环节搭建了红色历史人物问答模型,并以老上大历史人物数字资源进行实证研究。[结果/结论] 本文设计的知识问答服务架构在红色历史人物数字资源的图谱半自动构建、知识推理与智能交互方面具有优越性,提升了用户知识服务体验。  相似文献   

18.
曾瑛 《图书馆学研究》2011,(9):81-83,24
随着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数字图书馆的信息服务正在从面向信息资源向面向用户信息活动转变,而用户体验是用户进行信息活动的直接体现。从信息资源构建与整合、交互界面和信息反馈的设计方面构建数字图书馆信息服务模型,用户与用户的交互、用户与信息的交互是用户体验的关键。  相似文献   

19.
论文阐述了许可资源、数字化馆藏资源、OA资源、Web搜索引擎、学术主题网关、隐形Web资源、机构知识库、Blog和Wiki等在学术图书馆数字化馆藏发展中的作用和意义,并希望它们能得到学术图书馆的重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