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公共文化云作为公共数字文化的重要传播平台,其服务供给效率直接影响到平台用户满意度。论文通过网络调研及现有公共文化云服务分类标准,对公共文化云服务功能进行总结归纳,借助基于Kano模型的调查问卷及分析法划分服务需求类型、识别服务供给优先序。论文将28项文化服务分为4类需求,并针对不同类型的服务需求,提出了公共文化云的建设策略,以便优化平台服务及提升用户满意度。  相似文献   

2.
该文旨在调查乡村公共数字文化服务用户使用情况,分析用户流失行为的影响因素,为优化乡村公共数字文化服务提供依据。通过对国家公共文化示范区乡村服务点进行田野调查,以S-O-R(刺激—有机体—反应)理论为基础,运用扎根理论作为分析手段,采用实地走访和半结构化访谈相结合的方式收集语料,使用质化研究软件Nvivo11对其梳理与分析,揭示了用户流失行为的影响因素及其机理。研究发现乡村公共数字文化服务中刺激、有机体、反应要素之间的关系,构建用户流失行为模型,并结合模型中替代品、信息素养、信息、服务系统环境综合因素对用户流失行为产生影响的四条传导路径提出针对性建议,以避免产生用户流失行为,提高乡村公共数字文化服务效能。  相似文献   

3.
为解决公共文化服务系统建设过程中文化资源分散以及区域分配不均、文化服务资源与用户需求不匹配、公共文化服务效能不足等问题,提出基于ACP理论的智慧平行公共文化服务系统。文章研究了ACP理论在公共文化服务领域中的应用,提出智慧平行公共文化服务系统的基本框架和系统构架,详细阐述了智慧平行公共文化服务系统的组成要素,指出基于ACP理论的智慧平行公共文化服务系统应以文化数据为驱动进行文化资源建设、文化资源管理和文化资源服务,为公共文化服务系统建设提供一种有效的方法指导。  相似文献   

4.
新媒体作为乡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主要阵地,对提升我国乡村公共文化服务知晓度、参与度、满意度水平具有积极作用。基于公共文化治理理论和计划行为理论,构建乡村居民新媒体公共文化服务采纳的理论模型,并在全国630份调查数据的基础上,采用Heckman两阶段模型,从采纳意愿与采纳行为相互依赖的角度,分析了乡村居民新媒体公共文化服务采纳决策的影响因素。研究表明,需求契合度、文化素养提升程度、业余文化生活丰富度、平台易用性、网络使用度、服务质量、邻里效应和政策效应等因素会在不同程度上对乡村居民新媒体公共文化服务采纳决策产生影响。建议提升新媒体下乡村公共文化服务内容的需求契合度,实现供给与需求的精准对接,持续扩大政府向社会力量购买公共文化服务的主体范围和产品多样性,并以增强乡村居民文化获得感为基准,着力提升新媒体下的乡村公共文化服务效能。  相似文献   

5.
探讨城乡公共数字文化服务一体化建设情况,有助于弥合城乡公共数字文化服务的供给差距。文章利用网络调查法来了解当前我国城乡公共数字文化服务一体化建设的整体发展状况。同时,依据相关统计资料和对苏州市的实地调研,明确当前我国城乡公共数字文化服务一体化建设的共性问题及其具体表现形式,并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应建议。笔者发现,我国在政策导向、设施网络、平台体系、新型服务方面均取得了一定进展,但仍然存在服务标准落后与僵化、服务投入失衡与不足、服务人员数量与素质偏低、设施分布不均且管理水平较低、服务利用程度与效果不佳等问题。未来,需要制定服务一体化建设的国家标准与地方具体实施标准、提高乡村财政帮扶力度并扩大资金的来源渠道、密织城乡服务设施网络并提升设施的管理水平、扩充乡村服务人员队伍并培育人员的专业能力、建设本土化特色服务体系并优化服务推广活动。  相似文献   

6.
[目的/意义]用户是公共文化云平台活动服务的最终接受者,基于文化云活动用户的在线评论,客观分析用户对公共文化云平台活动的需求,针对需求优化文化活动供给形式和内容,提升公共文化云平台活动质量。[方法/过程]以公共文化云平台活动在线评论与留言为数据来源,利用扎根理论方法进行质性分析,构建公共文化云平台活动用户需求框架,并结合情感分析,计算用户对各需求要素的情感倾向。[结果/结论]组织需求、平台需求、活动需求为用户外部需求,参与动机、活动期望、感知价值等个体需求为内部需求,为提升用户对文化云活动的情感认同,从四个方面提出公共文化云平台活动优化建议,以支持公共文化云平台活动设计与管理决策。  相似文献   

7.
我国公共文化云平台资源共建模式和技术水平日趋成熟,如何提高供需对接效能、优化用户体验成为公共文化云平台应用拓展道路上亟待解决的问题。针对这一现实需求,文章着眼于用户体验视角下的公共文化云平台研究,探究公共文化云平台评估与以用户为中心的公共文化云平台优化,旨在提升平台服务效能和用户体验。采用网络调研法和文本分析法,基于对公共文化云平台用户体验与特征的理论廓清,将用户体验领域的质量评估方法、体验设计理论应用到公共文化云平台中,为公共文化云平台评估和优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推动县级图书馆总分馆建设,能够优化乡村地区文化设施网络布局,增加基层公共文化服务供给,缩小城乡公共文化服务差距,从而实现城乡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本文在调研2012年以来县级图书馆总分馆相关数据和发展状况的基础上,重点分析县级图书馆总分馆在标准规范建设、设施网络建设、信息资源建设和服务、专业队伍建设四个方面的成就和不足:(1)标准规范逐步建立,但仍需进一步分类细化完善;(2)总馆数量有所增加,但布局亟待完善,分馆建设仍需加强;(3)信息资源总量增长迅速,但服务方式需进一步创新;(4)专业人才规模较为稳定,但队伍素质需进一步提升。建议文化主管部门从四个方面着力推动县级图书馆总分馆建设:(1)建立标准体系,落实业务规范;(2)完善基层网络,优化设施布局;(3)加强资源保障,丰富服务内容;(4)拓宽投入渠道,增加经费保障。建设“有标准、有网络、有内容、有人才”的乡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为国家乡村振兴战略提供文化支撑。图7。表2。参考文献31。  相似文献   

9.
2015年,中共中央、国务院提出了"加快推进公共文化服务数字化建设"及"互联网+"行动计划。为了解我国公共数字文化服务建设的情况,通过文献调查和网络调研的方式,收集国内现已建成的公共数字文化服务平台的相关信息,对各数字平台的基本功能和特色进行内容分析,以窥我国公共数字文化服务平台的发展概貌,探讨当前公共文化数字化建设对于为公众提供均等化服务的促进作用,并对现有的平台建设提出优化路径。  相似文献   

10.
文章选取首批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作为样本,以产品三层次理论为指导,通过网络调研获取特色文化资源、公共文化设施、文化创意产品、文化旅游活动、服务营销网络等维度的乡村公共文化建设数据,总结实践特点,分析困境成因,提出发展路径:在核心产品层面注重保护乡村传统文化资源,凝聚乡村文化特色;在形式产品层面加强文化设施设计,丰富公共文化活动形式;在附加产品层面扩展文化旅游宣传渠道,提供精准化信息服务,促进乡村公共文化与旅游融合发展。  相似文献   

11.
雷兰芳 《图书馆杂志》2023,(1):72-78+98
乡村公共阅读空间是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乡村文化振兴的有效载体。研究乡村公共阅读空间的活化,有助于推动乡村公共文化服务高质量发展,进而赋能乡村文化的全面振兴。通过调研分析当前乡村公共阅读空间的主要呈现样态,归纳出以人为本、供需契合、多元服务、赋能乡村等公共阅读空间活化要素。活化乡村公共阅读空间必须从政府和社会层面多方重视赋予“有位”,开展多元服务、优化供给内容、传承乡土文化等自身的积极“有为”,创设阅读环境、加强营销宣传和提升乡民阅读品位等营造全民阅读的书香“有味”,方能充分发挥乡村公共阅读空间职能,为乡村振兴赋能。  相似文献   

12.
[目的/意义] 探析新型公共阅读空间服务内容供给优先序,从用户需求视角优化其服务内容,丰富用户体验,提高用户对公共文化服务的获得感。[方法/过程] 在对新型公共阅读空间现有相关研究系统梳理的基础上,综合运用访谈法、专家咨询、小组讨论等方式提炼27项服务项目,并运用KANO模型分析法,结合混合类分析与Better-Worse系数分析,识别新型公共阅读空间服务内容所属类型。[结果/结论] 用户对新型公共阅读空间的需求是分层次的,涵盖3项魅力型、16项期望型、4项无差异型、4项混合类型,对此应从升级混合类型服务内容供给、重点关注期望型服务内容供给、扩大魅力型服务内容供给、调整无差异型服务内容供给4个方面出发,分层次、分阶段地优化新型公共阅读空间的服务,有效对接用户需求,提升公共文化服务可及性。  相似文献   

13.
公共文化云是地区文化数字化水平和特征的集中体现。以公共文化云为抓手,加快推进区域公共文化服务效能提升和资源整合,逐渐成为区域文化建设的新趋势。以长三角四地公共文化云为研究对象,梳理长三角地区文化云建设历程和组织架构,将云服务拆解为关键服务、数字资源、文化场馆、平台用户四要素进行深入解析,并从服务、资源、场馆和用户4个方面提炼长三角地区文化云服务的不足和优化策略。  相似文献   

14.
本文阐述了农家书屋与乡村文化发展之间的内在关联性、发展状况以及对乡村文化发展的作用,深入分析了农家书屋在振兴乡村文化过程中存在的数字化水平与覆盖率不高、缺乏人才、图书资源更新未能对接农民用户文化需求等问题,并提出加强人才队伍建设、打造"农家书屋+"的多元服务模式、提高农家书屋数字化建设水平等助力乡村文化发展的实施路径。  相似文献   

15.
改善乡村公共文化服务,需要在理清基本样态的前提下寻找实践路径。文章以成都、重庆乡镇综合文化站41位工作人员的访谈资料为基础,构建乡村公共文化振兴基本样态与实践路径理论框架。研究发现,乡村公共文化振兴是以公共文化空间建构为导向的,基本样态包括以文化站设施为核心的公共文化服务设施提档升级,形成别具特色的公共文化场景;第三方参与乡村公共文化建设;文娱活动、讲座、培训等作为内核,成为公共文化服务内容;文化旅游融合发展。基于场域理论视角,要注重发挥社会资本、经济资本、文化资本对乡村公共文化服务的促进作用,要积极培育文化人才,注重村民“惯习”改进乡村公共文化服务内容。  相似文献   

16.
为解决城乡发展不平衡与不充分问题,进一步提高农民生活水平,国家提出乡村振兴战略。乡村文化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重要环节,农村公共文化服务是乡村文化振兴的主要载体。文章通过文献调研法、网络调研法和案例分析法,对我国农村公共文化服务助推乡村振兴的研究与实践成果作系统梳理,深入分析农村公共文化服务助推乡村振兴的逻辑关系和内在机制。研究发现,农村公共文化服务助推乡村振兴主要有文化铸魂型、文旅融合型、文农互助型3种模式。文章还针对环境业态、参与主体、产品服务、实现方式等关键要素分析了农村公共文化服务如何更好地推进乡村振兴,实现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17.
《关于推进实施国家文化数字化战略的意见》是党和国家落实“十四五”规划的顶层设计再深化。公共文化数字化建设的内容主要包括公共文化资源的数字化、公共文化服务的数字化和公共文化管理的数字化,最终是要实现公共文化服务的便利化、公共文化管理的标准化、公共文化权益的均等化。图书馆的现代化始终与信息化、数字化息息相关,从图书馆自动化到电子图书馆、数字图书馆,再到目前的智慧化发展新阶段,图书馆一直是公共文化数字化转型的排头兵。未来,馆舍(建筑)、服务、业务和管理“四位一体”的智慧图书馆系统将是我国图书馆贯彻落实国家文化数字化战略的必要路径。参考文献4。  相似文献   

18.
进入21世纪,我国公共数字文化在技术、资源、服务和人才队伍等方面进行了诸多成功实践,实施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推出国家公共文化云、启动数字文化馆建设项目、普遍建立专兼职人才队伍,为推动实施国家文化数字化战略奠定了坚实基础。“十四五”期间,全国公共文化发展中心以贯彻落实国家文化数字化战略为契机,对标对表国家文化数字化战略在内容建设、基础设施、服务平台、数据体系等方面的具体要求,以公共文化云项目建设为重点,扎实推进公共数字文化服务高效、高质量发展——建立健全公共文化标准规范,联合共建全民艺术普及数字资源库,提升文化数据服务平台能力,推动行业数字化转型,打造公共文化数字化服务品牌。参考文献4。  相似文献   

19.
《关于推进实施国家文化数字化战略的意见》的出台,为数字时代档案馆公共文化服务模式转型升级提供了新的可能。在国家文化数字化战略背景下,档案馆公共文化服务呈现出向需求导向型的沉浸式数字化服务转型趋向。但档案馆在数字文化服务方面尚存在对数字档案文化资源挖掘能力不足、缺乏创意型数字文化服务、跨界协作程度有限等问题。面向未来,档案馆需坚持市场导向实现可持续发展,把握用户需求提供高质量服务,依托前沿信息技术提升服务深度,倡导协同创新促进融合升级,进而全方位推进档案馆公共文化服务数字化转型升级。  相似文献   

20.
数字时代背景下,公共文化数字化服务是在以人民为中心的思想指导下,结合数字化体验场景进行的公共文化创新服务。面向数字时代公共文化服务高质量发展需要,结合场景理论创新公共文化数字化服务理念,从数据、生态、情境、社交和价值5个维度分析公共文化数字化服务策略,从数字服务、体验习惯、场景感知、活动参与、社会服务5个方面提出公共文化数字化服务创新设计建议,旨在创新公共文化数字化服务理论,发展公共文化数字化体验场景,创新公共文化数字化体验社区,提升用户在公共文化服务中的价值,服务于国家文化数字化战略发展和完善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需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