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68 毫秒
1.
新媒体时代下阅读方式的改变既给阅读带来了一定的机遇,同时也带来了诸多的挑战。为了改变"碎片化"的浅阅读方式,促使深度阅读、深度思考,一方面政府要加强引领作用,展开有效连接;另一方面读者要培养深度阅读的自觉性,培养阅读的欲望能力和深度思维习惯,更好地促进中华民族文化的大发展。  相似文献   

2.
徐正芳 《出版科学》2009,17(5):56-60,46
浅阅读已经成为当前时代文化的一个突出表征.强调基于深度阅读的图书出版,既是时代阅读表征背后的纠谬行为,也是出版主体推动企业发展的主动选择.本文针对基于深度阅读的图书出版探讨了具体操作策略.  相似文献   

3.
论浅阅读时代图书馆对大众阅读的深度引导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网络的飞速发展、信息的海量增加、快餐文化的迅速传播催生了浅阅读时代的到来.本文解析了时下流行的浅阅读现象的产生背景和特征表现,分析了浅阅读时代大众的阅读倾向,并针对大众浅阅读带来的负面影响,探讨了图书馆在浅阅读时代对大众阅读进行深度引导的一些途径.  相似文献   

4.
数字时代面向深度阅读的编辑素养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探析编辑主动自觉的深度阅读对于培育并提升其职业素养的重要意义,如何处理浅阅读和深度阅读的主次关系、编和创的互补关系以及数字出版形式与传统出版模式的继承与创新关系等三种关系,阐明了编辑既要适应阅读新趋势,又要注重理论联系实际的深度阅读,从而以全面的职业素养应对数字时代的文化挑战,承担起文化继承和知识传播的社会责任。  相似文献   

5.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越来越多的新兴行业依靠互联网为载体开始发展。这些行业在改善人们生活的同时,也在加快着现代社会的发展步伐。然而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人们的生活节奏也在进一步加快,快节奏的生活使得人们获取信息的方式呈现出碎片化和浅阅读的特点。本文以纸媒深度报道的发展现状为切入点,着重分析在浅阅读时代背景下,纸媒深度报道如何才能突出重围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6.
随着社会的发展,新媒体的出现和手机的普及使人们的阅读内容和阅读时间出现娱乐化和碎片化的倾向,进而形成浅阅读、浅思维的习惯。高校图书馆应正确地利用学生碎片化的阅读方式,通过网络社交平台,以碎片化阅读的形式开展经典作品深度导读活动,引导大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海南医学院图书馆开展的"月读·阅读·悦读"经典图书深度导读活动已进行了多个主题的深入实践,并取得了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7.
正阅读影响着一个民族思想的深度和高度。如果过分热衷于"浅阅读",无论于国于民,潜藏的危害都将是巨大的。在阅读已呈大众化、通俗化甚至娱乐化的今天,很有必要重新呼吁深度阅读。而在考量浅阅读与深阅读关系时,不应该忘却读和写之间的紧密关联。《人民日报》报道:读和写不可分割。读者读什么,取决于作者写了什么,而作者写什么,一定程度上也受到读者读什么的影响。浅阅读泛滥,一定程度上与浅写作的"繁盛"不无关系。近年来,许多论文和书籍虽呈井喷趋势,但学术含量和思想含量却并没有显著提高,仿佛写的目的不是为了阅读,而仅仅是为了发表和出版。这种写作的"浅",可想而知。  相似文献   

8.
全媒体环境下,高校图书馆面临数字阅读的兴起和“深阅读危机”带来的挑战。文章在现有研究与实践的基础上,以深度和高参与度为核心,构建高校图书馆深度数字阅读推广模式,并以浙江大学图书馆为例,对深度数字阅读推广模式进行诠释,探讨高校图书馆数字阅读推广应对策略,引导读者在数字阅读中享受深阅读之利。  相似文献   

9.
新一代信息技术带来的媒介融合化和智能化环境加剧了一直就存在的浅阅读现象,由此在积极发挥数智技术优势提高全民阅读率的同时,如何促进国民数智阅读逐步走向深入,是新时代阅读服务工作的使命。文章认为图书馆是推进深度数智阅读的主力,并在以往的数智阅读服务工作中作出了积极贡献,未来应继续加大数智阅读服务力度、提升服务效果,推进数智素养和深度数智阅读素养教育,拓展、创新深度数字阅读推广。  相似文献   

10.
学术界围绕着浅阅读与深阅读现象展开了多年争论.双方争辩的焦点在于浅阅读是释放了人类的正能量还是负能量.浅阅读的流行,体现了消费主义、后现代思潮向文化领域的渗透,也是大众文化抵抗精英文化的一种表现形式,同时表征着视觉文化正在取代印刷文化.浅阅读可以成为人们获取信息的重要方式,但获取知识则应该通过深阅读.培育人们利用新媒体进行深阅读的习惯是十分重要的.沉迷和依赖浅阅读是有害的,因为浅阅读的流行正在摧毁人类建立在书写印刷文化之上的怀疑精神、思考能力、理性思维,人类文化的深度模式将被平面模式所取代.  相似文献   

11.
电子传媒时代的深浅阅读再辨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探讨电子传媒时代的深浅阅读问题,辨析网络阅读并不必然导致浅阅读趋势,浅阅读趋势的到来有着更为复杂的深层社会文化原因,通过分析其成因与深浅阅读的特点,期望为解决当下深浅阅读的紧张关系提供思考的契机。  相似文献   

12.
[目的/意义]全民阅读逐渐上升至国家战略层面,在新媒体环境下浅阅读异军突起,需要驱动深阅读以保持阅读形态平衡,促进全民阅读的推广和深入。[方法/过程]从认知层面基于图式理论探讨深阅读和浅阅读的差异,认为其实质在于阅读时图式链的完整度不同,据此分析新媒体环境下深阅读的触发点,提炼出"期望"逻辑"和"回归"3个驱动要素并构建深阅读驱动模型,通过阅读实验检验模型的驱动效果。[结果/结论]阅读实验结果显示加入一定的干扰因素能够促进阅读的深入,本文所设计的深阅读驱动模型有利于提升阅读效果,并且具有一定的适用性。  相似文献   

13.
面对读者阅读方式由传统转向网络化数字化阅读,阅读由深至浅,图书馆不仅要分析产生这种现象的时代背景,而且要用辩证的眼光正确对待浅阅读。在浅阅读时代里,将服务工作不断推深,为读者提供多元化的服务。  相似文献   

14.
“浅阅读”时代编辑的坚守与应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文鸯 《出版科学》2012,20(2):29-31
阅读决定着一个民族思维的深度和高度,"浅阅读"占主导地位的阅读趋势将导致文化泡沫取代真正的精华。编辑应自觉承担起引领民族文化发展走向的重任,坚持"深阅读",做好"深出版"。  相似文献   

15.
为“浅阅读”与“功利性阅读”再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一年来,图书馆界关于浅阅读与功利性阅读问题的研究已渐渐引起争议。在探讨过程中,学者们忽视了这两种阅读方式在推进社会进步、开发智力资源、加速人才培养、增强悦读情趣等方面的社会功能;忽视了它们是当代读者最常见的、最有效的阅读方式和正常的阅读习惯。因此,图书馆应该坚持客观公正的态度,对其尊重、肯定、引导。  相似文献   

16.
论文对"浅阅读"图书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图书的"浅阅读"数量基本呈正态分布,不同类别图书的"浅阅读"量有显著性差异,高"浅阅读"量图书类别为语言类、文学类、工业技术类,"图书浅阅读"主要存在于社会科学类图书,且和馆藏量呈正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17.
信息时代产生的信息爆炸让人们应接不暇,作为阅读方式之一的"浅阅读"被推到了舆论的风口浪尖。社会上关于浅阅读的不同声音此起彼伏,对浅阅读是非的争论也让人们陷入阅读方式选择的迷宫之中,寻求有效的阅读方法成为当前的迫切需求。  相似文献   

18.
[目的/意义] 探究大学生深阅读行为的影响因素及其形成机制,以期提高大学生深阅读能力并提高阅读实效。[方法/过程] 对重庆4所高校的28名大学生进行一对一的深度访谈后,运用扎根理论对访谈内容进行实质性编码,深入研究基于移动终端影响大学生深阅读行为的影响因素,并探索建构其扎根理论框架。[结果/结论] 研究表明,阅读主体、阅读文本、阅读认知、终端技术和阅读环境是影响大学生基于移动终端深阅读行为的5个主范畴,分别属于主导性、关键性、支持性、保障性和驱动性因素。在此基础上,探析提高大学生深阅读能力的可行路径。  相似文献   

19.
鄢小燕  张苏闽  谢黎 《图书馆论坛》2012,32(5):130-133,93
移动终端和移动互联网的普及使得移动阅读进入寻常百姓家,并给阅读带来了新的体验。移动技术在本地化、社会化、移动化,以及用户体验上拓展了阅读的方式,支持阅读过程中的即时性需求、交流互动需求、个性化需求、浅阅读需求、悦读需求、随时随地的信息需求等,阅读活动的变化要求图书馆必须积极探索新技术带来的可能性,突破当前图书馆移动信息服务的局限,开展更加优质的移动服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