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目的/意义] 当前各大高校图书馆对于学科服务平台的建设已经进入瓶颈期,而互联网虚拟学术社区正不断发展,将虚拟学术社区的服务引进学科服务平台,将改善平台用户的交流方式,提高用户与学科馆员之间交流的效率,也为用户之间的科研合作提供平台。[方法/过程] 通过网络调研总结归纳学科服务平台与虚拟学术社区所提供的服务,利用问卷调查法及Kano模型对网络学术服务进行需求分类,并进行功能优先度分析。[结果/结论] 将学科服务平台与虚拟学术社区所提供的服务进行融合,共得出26项服务,分为期望、魅力、必备、无差异四种类型,并针对各类型提出FULink学科服务平台改进策略。  相似文献   

2.
[目的/意义] 学术谱系是科学家成长的摇篮,可以反映学科的形成与发展过程。研究以科学家学术谱系为研究对象,运用计量学方法,建立评价学术谱系的计量指标,并建构学术谱系树模型。[方法/过程] 提出评价科学家学术谱系的计量指标,包括学术谱系的繁衍能力、学术谱系的影响力和学缘关系;在实证方面,以武汉大学马费成教授的学术谱系为例,从3个维度对其学术谱系进行评价。[结果/结论] 研究结果表明,利用研究构建的学术谱系评价指标,可以对科学家的学术谱系进行量化分析,从而揭示学科的繁衍与发展。学术谱系树模型的建立能够更好地对学术谱系的计量指标进行解释与可视化呈现。  相似文献   

3.
[目的/意义]论文旨在比较国内外图书情报与档案管理学界的研究热点,探索学术热点与学科发展的关系。[方法/过程]论文采用计量方法考察2019—2021年间CSSCI、SSCI所反映的国内外图书情报与档案管理学科学术热点,比较其与“中国图情档学界十大学术热点”的异同,分析学术热点与学科发展之间的协同关系。[结果/结论]研究发现,国内外学界普遍关注疫情引发的健康信息问题、社交媒体中的用户行为、文献计量、图书馆管理、数据治理等问题;中国图情档学界与业界更关注学术命题与国家重大战略的连结,更加重视履行学科历史使命;学术热点推动学科发展的进程,学科建设的成果也反映在学术热点的进化中。  相似文献   

4.
[目的/意义]研究学术社交网络中图情领域用户的真实利用水平与特征,有助于指导图情学科合理利用学术社交网络开展学术交流并提升学科影响力。[研究设计/方法]以ResearchGate(RG)为例,在核实用户身份信息的基础上筛选出iSchools全职教学研究人员为真实样本用户,通过对机构真实用户参与度、高质量用户比及其它RG交互利用指标数据的挖掘,分析揭示iSchools成员真实利用学术社交网络的现状,并基于机构和个体视角比较分析不同群体的真实利用特征。[结论/发现]图情领域用户对RG的真实基础利用程度有限,尽管全职教学研究人员已经成为iSchools在RG上的高质量用户,但其对平台的利用效果依然不足;男性和北美iSchools全职教学研究人员等较低真实用户参与度的用户群体可能表现出更为充分的交互利用行为,而交互利用指标能够较好的映射诸如用户职称级别、机构层级所反映的学术影响力差异。[创新/价值]基于iSchools全职教学人员用户身份的核实,揭示机构整体真实利用状况和个体真实利用差异,指导iSchools合理利用学术社交网络,以期为其他高校图情院系提供标杆,并为平台相关评价指标优化与平台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目的/意义]探析用户在学术社交网站中社交不足的影响机理,为用户优化学术社交行为提供理论指引,同时也为学术社交网站探索和开发社交功能提供一定借鉴与参考。[方法/过程]借助NVivo 11质性分析软件,对获取的41篇研究文献进行内容分析,梳理出学术社交网站用户社交不足的9个关键影响因素并聚焦为3个主要影响因素,在此基础上构建学术社交网站用户社交不足影响因素理论模型。[结果/结论]通过文献梳理表明,个体意向因素是学术社交网站用户社交不足的直接影响因素和内部驱动因素,平台客观条件与信息因素是间接影响因素和外部情境因素。其中,个体意向因素包括学术资本、主观规范、分享意识以及时间精力;平台客观条件包括学术声誉机制和后发劣势;信息因素包括信息效益、隐私信息和专业知识。  相似文献   

6.
学术社交网络用户行为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意义]开展学术社交网络用户行为研究文献的引文分析,以了解该领域研究概貌,并归纳识别学术社交网络用户行为的主要研究方向及进展,为后续研究提出建议。[方法/过程]系统搜集学术社交网络用户行为研究文献,整理形成文献集,运用引文分析方法,统计出高频关键词、高被引文献和高被引作者,并进行定性内容分析,概述学术社交网络用户行为主要研究方向及进展,提出研究结论和建议。[结果/结论]学术社交网络用户行为研究主要集中在学术社交网络的采用情况、社会网络结构、使用行为模式、使用行为影响因素以及使用障碍5个方面,并在各方面取得了一定的研究进展,但存在研究不充分、理论支撑不足等问题。  相似文献   

7.
[目的/意义]移动应用程序(APP)的大量供给及用户注意力稀缺性,导致了其激烈的生存竞争。对于亟待发展的学术APP而言,研究其用户采纳意愿的主要影响因素并加以利用具有重要意义。[方法/过程]以技术接受模型、期望确认模型等经典用户行为理论模型为基础,结合学术APP的特点,构建学术APP用户采纳意愿影响因素模型;运用问卷调查的方法收集数据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和实证研究,从而验证模型的适用性。[结果/结论]感知有用性、感知易用性、满意度、感知权威及社会影响对学术APP用户采纳意愿有显著正向影响。学术APP开发者应当增加资源的可获得性,提升用户对有用性与易用性的感知;强化APP属性,提升用户满意度;严格控制资源的专业性,维护用户对权威性的感知;扩大学术APP的社会影响。  相似文献   

8.
[目的/意义]网络学术信息资源在科研工作者科学研究过程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通过对不同任务情境下科研用户网络信息搜寻过程中认知理性和行为特征、学术信息的评判标准和影响因素的研究,为科研用户信息行为的深入研究奠定基础。[方法/过程]运用发声思维研究方法,从不同任务情境视角对科研用户信息搜寻过程中网络学术信息评判与影响因素进行对比分析,在此基础上,讨论与分析科研用户网络学术信息搜寻行为理性与其根源。[结果/结论]在不同任务情境下科研用户网络学术信息资源的选择与评判是多侧面维度、多方面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存在共性与差异;任务情境是科研用户心智模式塑造和网络学术信息意义建构过程中的关键条件变量;网络环境中的科研用户网络学术信息搜寻行为与搜寻过程是有限理性的,任务情境是有限理性行为的关键驱动因素。  相似文献   

9.
[目的 /意义]探究乡村用户对数字素养教育参与意愿的影响因素,以期提升乡村用户的数字素养教育参与度,从而提升乡村用户数字素养水平。[方法 /过程]研究采用扎根理论分析32份语料数据,基于社会认知理论和自我决定理论,构建乡村用户对数字素养教育参与意愿概念模型。[结果 /结论 ]研究根据模型阐述乡村用户的自主性需要、能力需要、归属需要3种自我需要,与自主性动机、控制性动机、缺乏动机3种个人动机类型,解释限制性环境、支持性环境以及组织环境对于个人和行为意愿的作用机理,解构乡村用户参与意愿的形成过程,最终提出改善提升用户参与数字素养教育意愿的建议,以期提升乡村用户数字素养水平,缩小城乡数字素养鸿沟,促进更多乡村用户可以切实享受到数字乡村发展红利。  相似文献   

10.
[目的/意义]探究学术社交网络中科研成果浏览行为规律及其影响因素,有助于用户基于学术社交网络提升科研成果的传播效果和影响力。[方法/过程]文章选取ResearchGate中32501篇科研成果,揭示其浏览量整体分布和以周为单位的时序变化规律。从第一作者、合作者数量、展现形式以及质量水平四个维度利用相关分析,并结合主成分分析改进和逻辑回归分析对科研成果浏览量总量影响因素进行探究。[结果/结论]研究发现学术社交网络中科研成果总浏览量呈现幂律分布特征;以周为观察周期,多数科研成果的传播效果仍较小;科研成果的浏览量时序变化可细分为骤升骤降型、持续升降型、平稳变化型、低浏览量型四种类型;反映科研成果在RG上呈现内容完整度的全文信息和图片信息、第一作者的篇均浏览量、反映科研成果质量的科研成果兴趣值和引用量均显著正向影响科研成果的浏览量水平,且影响程度依次降低;丰富科研成果展现形式与内容,提升完整成果能见度是学术社交网络平台及其用户提升科研成果浏览量水平的关键。  相似文献   

11.
[目的/意义] 微博转发是实现微博信息传播的重要方式,对用户转发行为进行研究可以更好地理解微博信息传播机制,对热点话题检测、舆情监控、微博营销等具有重要意义。针对以往研究中用户兴趣表示不够全面准确以及未考虑情感差异对用户转发行为的影响,提出一个融入情感差异和用户兴趣的微博转发预测模型。[方法/过程] 该模型首先从维基百科中提取概念语义关系构建维基知识库,将其作为语义知识源对微博文本进行语义扩展,解决语义稀疏问题;对语义扩展后的用户历史微博进行聚类,提取用户兴趣主题和主题对用户的影响力;然后计算微博中各类情感的情感强度,提取情感差异特征;最后结合用户行为特征、用户交互特征、微博特征、用户兴趣特征和情感差异特征,运用SVM实现微博转发预测。[结果/结论] 在新浪微博真实数据集上进行实验,验证了所提模型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2.
[目的/意义]微信群信息交流过程存在多元化角色类型,识别微信群潜水者角色类型及分析潜水行为动因,对深入探究微信群信息交流过程及把握其内在交流机制等具有重要意义。[方法/过程]以微信群中的真实交流样本作为研究对象,计算成员直接参与度与间接依赖度,并设计成员离群率算法识别微信群中的潜水者群体;基于时间序列发言数划分潜水者角色类型,通过定义成员交互强度与兴趣契合度计算成员之间的亲密度,并作为边权重构建信息交流网络,结合网络结构动态演化特征分析微信群成员潜水行为动因。[结果/结论]通过计算成员离群率及时间序列发言数能够有效识别微信群中的潜水者及其角色类型,基于对成员网络嵌入位置、角色作用等演化分析发现成员潜水行为主要与成员身份地位、话题兴趣度及关系亲疏度相关。  相似文献   

13.
内外生视角下虚拟社区用户知识创新行为激励因素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意义]探讨虚拟社区中用户知识创新行为激励因素,有助于进一步了解用户知识创新行为动机,对提升虚拟社区知识交流和知识创新提供参考和建议。[方法/过程]从"内生激励"和"外生激励"的双重情境出发,整合计划行为理论、期望激励理论和虚拟社区感知因素对计划行为理论模型进行修订,通过问卷调查收集数据并进行实证检验。[结果/结论]分析结果表明:虚拟社区感中的成员感、影响力和知识自我效能正向影响"利己"知识创新意愿;主观规范和团体规范与"利他"知识创新意愿呈正相关;虚拟社区互动环境对"利他"知识创新意愿与知识源创新、新问题新想法的开发之间有显著调节作用;"利己"知识创新意愿、"利他"知识创新意愿均正向影响知识源创新与新问题新想法的开发,且"利己"知识创新意愿的影响强度高于"利他"知识创新意愿。  相似文献   

14.
占南 《图书情报工作》2018,62(21):71-79
[目的/意义]探索科研人员个人学术信息管理工具使用意愿影响因素,构建相关理论模型,为开发设计有效的个人学术信息管理工具,提高信息利用率和科研工作效率提供理论指导和建议。[方法/过程]基于扎根理论的研究方法,采用理论饱和抽样的方法对17名科研人员进行面对面的包含开放性问题的半结构化访谈,通过编码分析归纳科研人员个人学术信息管理工具使用意愿影响因素,包括感知有用性、感知易用性、个体因素和情境因素,构建相应的理论模型。同时按照本研究对科研人员需求调查分析选取常用的8种学术信息管理工具进行比较分析,从信息分类获取、存储管理、组织和交流共享等方面进行对比。[结果/结论]面向科研人员的个人学术信息管理工具构建需要考虑到用户界面、信息组织结构、弥补用户认知局限、解决信息同步共享、保障学术信息安全、符合用户使用习惯、支持语义整合和推送并进行团队科研信息共享。  相似文献   

15.
[目的/意义]国内学科服务多以馆员主动服务、用户被动接受模式为主,存在用户参与不高,馆员成就感较低等问题,导致学科服务不能形成积极的长效机制。本研究从用户行为习惯角度出发,通过培养用户积极主动触发需求痛点行为,养成依赖学科服务习惯,增强用户黏度和忠诚度,为大学图书馆开展持续有效的学科服务提供借鉴。[方法/过程]依据钩状模型理论和信息交互模型,设计了学科服务用户资源获取和利用的行为习惯及需求调查问卷,通过调研不同用户群在获取和利用学术资源时的行为特点和规律,发现和定位用户的真实需求,由此构建三阶锚定学科服务策略架构。[结果/结论]研究表明,三阶服务策略遵循钩状模型理论,循环作用,互为融通,能够充分发挥各个馆员的特长和团队合作的优势,提升学科服务价值和用户忠诚度,由外部激发用户痛点,痛点由低到高,用户主动触发和完成痛点,由此馆员精准定位用户的需求痛点并提供有效的服务奖励,诱导用户重复投资或升级痛点,从而形成学科服务闭环。  相似文献   

16.
[目的/意义]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重塑了学术交流的世界。研究学术交流的新生态,促使高校图书馆回到原点思考服务的进化,并最终实现图书馆的升级换代。[方法/过程]对学术交流的发展趋势进行分析,对知识自动化服务的学术交流平台进行网上调查,对第三代图书馆的特征进行多维研究。[结果/结论]第三代图书馆即将到来,新一代的图书馆适应性更强,更为关注人的成长,可以支撑图书馆的多样化服务和持续再利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意义] 研究开放获取背景下学术信息交流的场域变化与价值链重构,以优化学术信息交流生态、提高学术信息交流效率。[方法/过程] 运用场域理论,分析开放获取背景下学术信息交流主体间的关系变化,并探讨上述变化对学术信息交流价值链的影响。[结果/结论] 开放获取背景下,学术信息交流场域呈现多主体趋势,并基于彼此整合协同空间,提出和构建单主体价值链整合和多主体价值链协同两种学术信息交流价值链重构模式。  相似文献   

18.
[目的/意义] 研究Altmetrics指标的主要特征及其与传统文献计量指标的相关性,以及它们随时间的演化情况;同时,基于Altmetrics指标全面评价学术论文的社会影响力和学术影响力,对于发展和完善Altmetrics计量系统至关重要。[方法/过程] 以2014-2016年Altmetric Top 100论文为样本,对每年的高Altmetrics指标论文的来源期刊、学科分布、获取方式、作者地域及研究机构分布进行统计分析,并讨论这些论文的社会影响力,同时对论文的Altmetric分数与其Web of Science上的被引频次进行相关性分析,研究相关性随时间的动态演化。[结果/结论] 研究结果表明,高Altmetrics指标论文主要来源于一些高影响因子期刊,其学科主要集中于医疗健康与生物科学,论文作者主要来自于欧美发达国家的高水平研究机构,且高Altmetrics指标论文中开放及自由获取的比例逐年增加;Altmetric分数能够定量地反映学术论文在社交和新闻媒体上被公众关注的程度,从而在一定程度上体现出学术论文的社会影响力;高Altmetrics指标论文的Altmetric分数与其被引频次存在一定正相关,表明高Altmetrics指标论文同时具有较高的学术影响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