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章燕华  王强 《北京档案》2004,(10):26-27
随着我国经济发展和民主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公众对政府信息公开需求已成为一种强烈的期盼,知情权日益成为新时代的基本权利之一。档案馆被推上了信息公开的前台,可能面临着直接或间接成为不作为对象,档案馆如何在保证涉及社会稳定、国家安全、个人隐私等机密信息安全的同时满足公众对政府信息公开的需求?保存着大量政府核心信息资源的档案馆如  相似文献   

2.
2007年1月17日,国务院第165次常务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以下简称《条例》)。《条例》第一次将档案馆明确规定为政府信息传播的专用通道,使档案馆参与政府信息公开工作、开展政府信息服务有了依据,政府信息传播也成为各级国家档案馆应尽的一种职责。《条例》自2008年5月1日起实施4年多来,作为《条例》规定的公开查阅场所,档案馆在传播政府信息方面情况如何?有哪些问题需要改进?档案馆怎样才能扬长避短更好地为政  相似文献   

3.
档案馆与政府信息公开——从《政府信息公开条例》说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姜亮 《浙江档案》2008,(2):15-17
在政府信息公开的背景下,档案界对于档案馆在政府信息公开中所发挥的作用有着广泛而多样的认识,本文从《政府信息公开条例》的条文入手,分析了档案馆与政府信息公开的关系,着重对档案馆在政府信息公开中可能遇到的问题与对策进行了阐述,并对档案馆未来的工作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4.
7月27日,市档案局、市信息委、市政府法制办在市档案馆外滩新馆联合召开上诲市市级机关政府公开信息送交工作会议。市档案局局长吴辰、市信息委副主任乔志刚、市政府法制办高级法律专务刘平出席会议并讲话。市档案局副局长顾林生主持会议。市政府各委办局主管这项工作的负责同志和有关人员80多人参加了会议。会上.市财政局、市卫生局介绍了做好政府公开信息送交工作的经验。吴辰同志对各市级机关及时向市档案馆送交政府公开信息、支持市档案馆做好政府公开信息集中查阅服务工作表示衷心感谢.同时希望各市级机关一如既往做好政府公开信息向市档案馆的送交工作,充分认识市档案馆作为政府公开信息集中查阅场所的重要性,通过完善政府公开信息送交、服务的长效机制,形成合力把政府公开信息送交和收集工作做好、做扎实,使市档案馆外滩新馆不仅成为市委、市政府为社会公众提供政府公开信息和档案服务的重要窗口,同时也成为展示各市级机关推进政府信息公开工作业绩的重要窗口。  相似文献   

5.
政府信息公开是民主政治的保障,信息资源已经成为与能源、材料资源同等重要的战略资源。为进一步加强信息资源开发利用,党中央、国务院制定了《关于加强信息资源开发利用工作的若干意见》,指出要把各级档案馆建设成为公众获取政府公开信息的重要场所,所以,档案信息资源在公众获取政府公开信息方面应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6.
李锦华 《档案》2023,(10):76-79
随着政府信息公开工作的不断深入和推进,档案馆作为政府信息公开的法定场所,及时提供政府信息和馆藏档案给社会公众利用,是社会发展的内在需求,也是国家治理体系建设的重要环节。然而档案馆长期“重藏轻用”的传统观念,与政府信息公开要求的透明和公开化的服务不相符。在实际工作中,如何面对政府信息公开给档案馆管理带来的挑战,并借此进一步提升档案馆管理能力,是我们需要思考的重点问题。  相似文献   

7.
罗若 《云南档案》2011,(2):49-50
档案馆是政府信息公开的重要查阅场所之一。本文提出拓宽信息公开领域、深化档案开放利用、拓展网上服务功能、提高档案工作者素质等四项措施,阐述了档案馆进一步提高政府信息公开服务水平的途径。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随着国家政治的公开化、政府的透明化和公民自身权利意识的提高,档案工作领域也越来越广。档案馆作为档案信息的存贮利用基地,亦被《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以下简称条例)明确定位为政府信息公开的主要查询场所,纳入到政府依法行政的框架之下和信息社会的网络环境之中。在这种形势下,如何充分发挥档案馆的公共服务功能已成为亟待研究和解决的问题,笔者试从政府信息公开的这一视角加以探讨。  相似文献   

9.
《湖北档案》2008,(8):10-11
综合档案馆成为政府信息公开场所后,各级档案部门都在积极作好迎接政府信息公开查询的准备。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施行《政府信息公开条例》若干问题的意见”对一些具体操作层面上的问题作了明确规定。本期刊发了2个文件,以方便基层档案部门更好地推进这项工作。  相似文献   

10.
《湖北档案》2008,(12):6-6
5月,湖北省三级国家综合档案馆相继向公民提供政府公开信息查询服务。湖北省档案馆将3万卷政府信息档案,以政府信息公开形式,分主动公开的政府信息政北公布涉民政府信息档案。“五一”刚过,湖北省档案馆迎来了首批前来查询政府公开信息的百姓,10多位百姓成为了到湖北省档案馆查询政府信息的首批利用者。  相似文献   

11.
周彩英 《图书与情报》2011,(3):108-110,120
政府信息公开离不开档案服务。档案在线服务是档案信息服务机构参与政府信息公开的重要途径。云计算、微博客、Web2.0等现代信息技术在档案在线服务中的应用,可实现较好地实现信息共享,拓宽服务半径,提高服务质量,提升服务能力。  相似文献   

12.
档案信息公开工作是档案治理现代化建设的重要部分。近年来,因档案信息公开引发的争议层出不穷,行政诉讼案件数量日益增多。通过对近9年来109起案件分析可知,档案信息公开行政诉讼存在原告滥用诉权,原告资格与受案范围较为模糊,档案馆、档案局与人民政府在信息公开中的主体地位与法律责任不明,信息公开与否缺乏明确依据,档案馆、档案局存在一定程度不作为等问题。未来应当建立健全档案信息公开滥诉行为的判断标准与规制方案,厘清原告资格与受案范围的标准,明确“以公开为原则,以保密为例外”的档案信息公开原则,明确相关主体的法律地位与工作职责,促使政府信息公开与档案信息工作协调顺畅。  相似文献   

13.
政府档案利用是政府信息公开的重要组成部分。文章通过对体现政府信息公开法制建设最新进展的相关法规性文件中涉及档案利用的规定予以归纳分析,揭示了保存在行政机关的政府档案利用与政府信息公开已经从双轨运行过渡到并轨运行,论证了保存在国家档案馆的政府档案利用与政府信息公开在当前双轨运行阶段应予有效衔接。  相似文献   

14.
美国州立图书馆与档案馆,通过已有网站开展政府信息公开服务,是公民在线获取政府信息的重要场所。笔者选取华盛顿州、伊利诺伊州、纽约州、德克萨斯州、印第安纳州和佛罗里达州的州立图书馆和档案馆,从提供服务的基本情况、提供服务的内容及提供服务的方式三个方面介绍在线政府信息公开服务的现状,并比较二者的特征。  相似文献   

15.
文章针对省级公共图书馆的政府信息资源开发利用现状进行问卷调查,分析目前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克服来自政府、图书馆、公众的阻力及与档案馆、政府、信息服务商等多主体合作开发利用政府信息资源的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16.
[目的/意义]作为国家信息资源管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厘清传统的档案部门与新兴的数据管理部门的职能关系,加强二者协调合作,是科学推动国家信息资源统筹管理的重要基础,是更好实施国家大数据战略的基本保障。[方法/过程]基于文献与实地调研,系统梳理我国省级档案部门、数据管理部门及两者间职能关系的现状,进而剖析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优化其关系的政策建议。[结果/结论]发现目前的问题包括:国家层面对两个部门管理对象的法律界定不清,各地区两个部门在管理对象上存在交叉且交叉情况不同,政务信息资源管理的职责划分不明,职责分工的协商协调机制亟待建立。优化两个部门的职能关系,需要明确档案部门在国家大数据战略中的定位,加强政务信息资源管理法治建设,统筹优化国家信息资源管理体制,加快建立健全职责分工协调机制。  相似文献   

17.
越来越多的政府机构开设了政务微博,通过政务微博发布信息、营销公关,但是政务微博中一些有保存价值的信息却没有存档。文章分析了政务微博的档案价值以及影响微博信息存档的因素,如信息量大、互动性、超媒体、即时性等。针对这些问题,提出要重视政务微博档案,建立健全保管机制,将有价值的政务微博进行档案化保存。  相似文献   

18.
基于档案信息安全的档案数字化管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数字信息时代的今天,信息安全上升到了一个举足轻重的地位。本文基于档案信息安全和数字化管理,介绍了国内外信息安全管理模式,分析档案信息安全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档案信息安全的管理措施。  相似文献   

19.
知识管理(Knowledge Management)作为一种全新的管理理念和管理方法,随着社会的发展变得越来越重要,对档案管理工作有很大的启示。本文阐述了知识管理的涵义、兴起的原因以及知识管理的新特点,并深入分析了档案管理工作的现状,提出了其中存在的问题,论述了信息时代知识管理对档案管理的启示。  相似文献   

20.
政府信息公开与国家档案馆的角色定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政府信息公开是法治社会和民主政治的重要标志,对规范政府行为、维护公民权利、推进民主建设和促进社会和谐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国家档案馆作为政府信息查阅场所是一种现实的选择,但却面临困境。当国家档案馆被纳入政府依法行政框架和信息社会的网络环境之下时,公共服务应当成为国家档案馆角色定位的新视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