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7 毫秒
1.
杨莉  张依兮 《图书馆杂志》2022,(1):91-97,113
"写作信息素养"是近年来信息科学和高等教育领域高度关注的一个新概念.写作与信息素养密切相关,把信息素养教育融入写作教学中,打破学科壁垒,使二者相辅相成,是拓展大学图书馆服务与发展"新文科"的必要途径之一.南方科技大学自2018年开设新生"写作与交流"课以来,尝试把信息素养教育整合到写作课中去,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在写...  相似文献   

2.
一、采访写作课的教学理念自1999年创建清华大学国际传播研究中心以来,我在清华讲《新闻采访写作》课,已经连续12年。我对上好这门课的认识是,新闻学是一门实践教育和职业教育,新闻学需要的是实战和实践,而不是象牙塔里的学  相似文献   

3.
《江西图书馆学刊》2016,(5):105-109
在"互联网+"环境下,微课和翻转课堂等新兴教学模式的广泛关注,引起了国内外教育教学模式改革的浪潮。高校图书馆的信息素养教育的发展瓶颈亟待突破,也有顺应时代发展的转换必要性和可行性。提出了基于翻转理念的微课教学思路并应用于高校图书馆的信息素养教育,构建基于翻转理念的信息素养教育微课设计模型,进而通过《法学信息检索与利用》课程的教学实践来实证分析模型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4.
随着媒介融合趋势的日益加快,"全媒体"时代已然到来,这对于高校新闻学教育影响深远.《新闻采访与写作》课作为新闻传播学教育的核心课程,要适应"全媒体"时代的发展,把学生从"单一型选手"培养成为"全能型选手".本文以笔者广东省"教学质量与教学工程"建设项目、精品视频公开课《新闻采访与写作》课为例,从"全媒体"时代的要求、教师队伍建设、教学内容的设计、教学方法以及课程网站等方面对该课程体系建设提出自我见解.  相似文献   

5.
黄璀 《新闻世界》2020,(4):90-93
随着信息传播技术的日新月异,新闻呈现出更多元化的表达方式和文本形态,在新闻写作教学中需要敏锐把握这种变化,以任务驱动为导向,以跨媒介写作为实践内容,通过指导学生进行微博新闻写作,切实提升学生的写作能力和新闻素养,进一步理顺"教"与"学"的关系,培养更多综合型、应用型新闻传播人才。  相似文献   

6.
李辰 《大观周刊》2012,(48):265-265
复习课有着很重要的作用.是用来巩固学过的知识.进一步把所学的知识进行深化学习。复习课可以把学过的内容进行归纳与总结.综合与归类,从而转化到运用当中去。复习课又是分析知识的内在联系.把知识融会贯通起来,更准确地掌握所学知识.进一步提高语言的运用能力。对于写作专项的复习课来说.是一种以教科书为载体,对写作的方法进行总结归纳,  相似文献   

7.
胜利 《大观周刊》2012,(1):118-118
尽管绝大多数教师都已不再把写作课当成理论课去讲授,而是注重以写作训练为中心组织教学,结果却仍难真正实现写作课教学的优质高效。问题的症结何在?笔者从摆正“讲”、“练”关系,建立科学的训练体系,优化训练方法及改革评判、考核机制等方面,对高校应用写作课进行了改革与探索,在课堂气氛与写作质量上取得了较为明显的效果。  相似文献   

8.
国外高校提供信息素养教育主要有四种方式--独立课教学、课外教学、课中教学、课内教学,这四种教学方式各有其优缺点,提出以学习者为出发点和中心,根据不同层次学生的不同需要来选择信息素养教育方式.中国政府、教育界和校方领导在信息素养教育方面应加大扶持力度,督促学校加强专业教师和图书馆员间的交流与合作.  相似文献   

9.
论文写作水平是衡量大学生科研能力的重要指标,高校图书馆面向大学生开展基于论文写作的批判性信息素养教育是服务创新型人才培养的重要举措。文章基于大学生论文写作的常见问题,围绕科研生命周期,结合《高等教育信息素养框架》设计了基于论文写作的高校图书馆批判性信息素养教育内容,以期为高校图书馆开展相关教育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陈海波 《新闻窗》2012,(1):83-84
新闻评论写作是高校新闻学专业课程体系中的主干课之一,在实务新闻学课程群构架中居于重要位置。在全媒体时代的语境下,新闻评论写作的教学目标、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等需要与时俱进.从而培养出适应当代媒体环境、准确感知社会舆情、具备一定评论素养和写作技能的“准”新闻人。  相似文献   

11.
文章主要采用网络调查法对国内信息素养教育类慕课的开设情况进行调查,并对国内两项相关调查进行了比较研究.提出我国信息素养类慕课在高校中四个层面的应用方案,包括学习环境支持与辅导、教师培训与考核、直接引入教学和翻转课堂教学支持,最后提出共建信息素养慕课的构想.  相似文献   

12.
目前,国内高校在信息素养教育方面普遍存在课程普及率不高、缺乏学生个性化需求考虑、师生交流互动少、教学资源共享性差等不足,而微课短小精悍、易下载、易扩充、交互性强的特点体现出其在信息素养教育中的优势。信息素养教育微课教学平台应包括微课视频、交流BBS、学习效果在线测试以及后台管理等模块。对平台教学资源建设的建议:根据教材的编排顺序划分微课内容,保持微课内容的相对独立性,相似内容的微课教学形式尽可能一致,多方位地讲授重难点。微课平台为高校更好地满足学生个性化、碎片化的信息素养学习需求提供了途径。图2。表2。参考文献10。  相似文献   

13.
基于文献调研的国内外研究生信息素养教育实践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唐权  窦骏 《图书情报工作》2017,61(18):137-144
[目的/意义]运用文献调研方法,对2000年以来国内外研究生信息素养教学实践研究论文进行归纳梳理,探讨教学模式及教学内容变化新趋势,为国内同行开展研究生信息素养教育提供参考。[方法/过程]分别以Web of Science平台的SCI-E及SSCI数据库和中国知网的中国学术期刊网络出版总库为研究对象,收集国内外自2000年以来发表的有关研究生信息素养教育的期刊论文,通过分析研究生信息素养教学模式与教学内容,总结新环境下研究生信息素养教育的主要研究成果。[结果/结论]近年来嵌入式信息素养教育得到进一步应用与推广,基于学习项目或研究任务的信息素养教育、基于同伴培训的信息素养教育及"翻转课堂"的应用具有借鉴意义,而文献综述与写作技能、科技查新、数据素养等可以作为信息素养教育的拓展。研究生信息素养教育应以课程教学为主,开展更广泛的合作,尤其是引入写作、出版方面的专家;重视与专业课程结合,培养专业技能及信息能力;仍要重视研究生检索技能的培养并需要系统的信息素养评价工具或评价体系来测试研究生信息素养能力及评估信息素养教育效果。  相似文献   

14.
文章分析了当前信息素养教育所处的环境,对比其在"翻转课堂"与传统课堂模式下的效果和学生体验,总结了信息素养慕课教学的优势,并提出了网络环境下信息素养教学的优化策略.  相似文献   

15.
《新闻阅读与写作教学参考书》是一本针对新闻阅读与写作教学实践的参考用书,该书虽然不是直接针对大学语文新闻教学进行研究的书籍,但是对大学语文课堂中的“新闻阅读与写作”教学实践有着重要的参考借鉴作用。培育大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是大学语文教学的重要教学目标之一、在大学语文课堂中,开展“新闻阅读与写作”教学的实践,能够有效提高大学生对语言的应用能力。互联网给了大学生提供了海量的新闻信息,大学生接触新闻报道的途径也日益多元化。  相似文献   

16.
杨玖喜 《大观周刊》2012,(25):197-197
创新教育是目前我国新的教育模式下对各学科在教学方式上的一个主观要求。本文以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写作教学为例,简单分析了目前我国高中写作教学在创新上所存在的问题,并参考新时期下高中作文写作教育的创新要求。对高中写作的创新教育进行了简单的研究。  相似文献   

17.
殷鹏 《大观周刊》2012,(15):171-171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写作教学是其重要的环节之一。学生的写作水平可衡量教学质量的高低。整合信息技术是现代教育的要求。在信息技术环境下,教师应重视“四能力”语文写作教学模式,关注学生的感悟能力、表达能力、思考能力以及鉴赏能力,以提高学生的语文整体素养。  相似文献   

18.
为了更好地发挥高校文献检索课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本文结合文献知识基础及学习特点,融合专业特色,对应信息素养内涵,从信息知识、信息技能、信息意识、信息道德四个方面,挖掘相应思政元素,将课程思政内容、课程知识及专业特色有效融合,使知识传授、技能提高与价值引领贯穿教育教学过程,进行信息素养教育教学改革,最大发挥显性教育与隐性教育的功效,实现全方位的育人目标。  相似文献   

19.
新闻写作教学应重视基础理论的阐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新闻传播学教学领域,人们往往将《新闻写作》这门课定位于新闻专业学生必修的新闻业务课。更多地强调新闻写作是一门技能训练课,在教学中大多数也以传授写作技能为主,很少涉及新闻写作理论的阐述。一位著名的新闻传播学教授,在个人博客的文章中就有这样的观点,说:讲授新闻业务课需要的是经验和实践,对课程内容的理论深度要求不高。  相似文献   

20.
高职院校文献检索课教学探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郭志敏 《图书馆论坛》2006,26(4):235-237
针对现代信息检索技术环境下高职院校文献检索课的教学要求和教学特点,论述高职院校文献检索课的教学组织方式与方法,并就高职院校如何开展信息素养教育、培养学生的信息能力进行深入探究,提出具有针对性的实施策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