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我国高校科技期刊发展战略的着眼点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谭长贵 《编辑学报》2007,19(6):428-430
应该结合科技期刊的办刊实际,从战略的高度,用前瞻性的眼光,谋划我国高校科技期刊的发展战略.重新寻求高校科技期刊定位,重新构建高校科技期刊管理体制,重新考虑对高校科技期刊分类,重新制订各类高校科技期刊的评价标准,是我国高校科技期刊发展战略思考的着眼点.  相似文献   

2.
朱本华  温优华 《编辑学报》2021,33(4):365-371
"不谋全局者,不足以谋一域",陈浩元的"科技期刊金字塔论"蕴含系统思维,有助于对科技期刊发展道路的整体把握.从系统思维来看中国特色科技期刊发展道路是一项复杂的、具有多层次结构的、动态的、开放的系统工程.办好一流科技期刊,建设中国特色科技期刊强国要尊重科技期刊的发展规律,深化我国科技期刊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贯彻新发展理念,推动科技期刊高质量发展,一流科技期刊与非一流科技期刊两手都要抓;并且要处理好中英文科技期刊分工;构建中国科技期刊国际学术话语权.  相似文献   

3.
社会资本与科技期刊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陈银洲 《编辑学报》2008,20(2):101-102
将近年来兴起的社会资本的概念引进到科技期刊的办刊实践中,并研究科技期刊的社会属性以及社会资本对科技期刊的影响。研究表明:社会资本普遍存在于科技期刊之中,并对科技期刊的发展具有积极的影响和消极的影响。科技期刊人应充分利用社会资本对科技期刊的促进作用,并消除社会资本的不利影响,合力办好科技期刊。  相似文献   

4.
科技期刊研究是"科技期刊综合实力"的一个重要维度,建立科技期刊理论则是我国突破科技期刊"西方话语"的重要手段和方式.目前,西方科技期刊理论研究也几乎处于空白,这就给我国期刊界一个"弯道超越"的机会.我国科技期刊界应该借助"建设世界一流科技期刊"的契机,推进科技期刊理论的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5.
论科技期刊与科研活动的相互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科技期刊和科研工作相互关系的角度研究科技期刊对科研活动的影响,分析科技期刊对科研工作和科研人员的影响以及科研活动对科技期刊的影响.论证科技期刊对科研活动的支撑作用主要体现在科研成果的发表对科研人员的发掘与培养,而科研活动对科技期刊的作用体现在对科技期刊学术影响力的提高以及对科技期刊编辑科学素质和学术水平的提高.  相似文献   

6.
科研机构作为科技期刊的主要主办单位之一,与科技期刊是相互促进、互利共荣的关系.分析科研机构创办科技期刊的必要性以及依托科研机构发展的科技期刊的特点,为科技期刊与科研机构学科建设相互促进、共同发展提供建议.认为科研机构主办科技期刊可以为报道其学术成果提供便利,并可提高其影响力,科研机构应充分重视科技期刊的发展,把科技期刊作为其学科建设必要的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7.
张之晔  张品纯  李伟 《编辑学报》2021,33(3):237-241
科技期刊编辑是办好科技期刊的中坚力量.要培育世界一流科技期刊、实现科技期刊强国梦,必须建设一支能够担负重任的科技期刊编辑队伍,培养一批高素质的科技期刊编辑人才.新时代对科技期刊编辑核心素养的根本要求是又红又专.政治素养和职业情怀体现"红",科学素养和业务素质体现"专".科技期刊编辑应提升政治素养、修炼职业情怀,增强科学素养、提高业务素质,努力成长为又红又专的科技期刊编辑人才.  相似文献   

8.
笔者在有关科技期刊国际化研究的基础上,分析了我国科技期刊国际化的必要性与目的,探讨了我国科技期刊国际化的路径:提高科技工作的国际影响度、增加科技期刊的特色度、提高科技期刊的显示度、增加科技期刊的国际相似度.  相似文献   

9.
赵大良  刘杨  苗凌 《编辑学报》2011,23(2):95-98
针对传统科技期刊出版者对网络化、数字化冲击的担忧,从科技期刊的产生、科技期刊的价值表现等角度进行研究。认为:印刷技术和纸张的发明是科技期刊产生的技术基础,学术交流的需要是科技期刊产生的根本原因,纸质版科技期刊不能等同于科技期刊,科技期刊的核心价值体现于科技期刊在学术交流中的创造性。基于科技期刊在学术交流中所体现出的独特价值,科技期刊不仅不会在技术进步中消亡,反而会借助先进的技术手段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在网络化、数字化的环境中,科技期刊应该也能够适应学术交流的需要,从传播方式、传播载体、办刊理念、评价方式和出版模式等方面作出改变,以一种新的形式展现在人们的面前。  相似文献   

10.
陈征  张昕 《编辑学报》2016,28(3):217-219
近年来,科技期刊界出现了对中文科技期刊和英文科技期刊不协同发展的质疑.文章分析了深层次原因,阐释了在”互联网+”时代两者协同发展对创新型国家建设的重要意义.并提出了对策:两者要结合各自定位做好长远规划:鼓励中文科技期刊出版机构创办英文科技期刊;建立双语科技期刊数据库,依托其探索中英文科技期刊共同评价的体系;进一步提高中文科技期刊在国际的显示度;提高英文科技期刊在国内的显示度;建立中文和英文科技期刊的沟通机制,组织高水平的交流、培训活动.  相似文献   

11.
帛书《五十二病方》(简称《病方》)是1973年长沙马王堆三号汉墓出土医书文字最多的医方文献,也是目前已知最早方书。《病方》成书年代,从发掘以来就一直被国内外学者所关注,至今没有定论。本文认为有卷首目录有篇题的52篇正文内容是该文献较晚流传阶段一个独立完整的书籍文献单位,在此基础上从该书文例特点、用语情况及编者地域等方面重新考察其最后成编年代,认为该书籍文献大约成编于秦汉之际或汉代初年。  相似文献   

12.
一般认为《艺文类聚》的子目数量是727个,但是这个统计欠妥当。本文从类书体例、语义以及版本上,对第十六卷、第八十一卷、第八十八卷、第九十卷中几个子目详细考察,认定《艺文类聚》共有子目732个,细分之,则为正式子目726个,附目6个。  相似文献   

13.
伴随着数字化、网络化的高速发展,各式各样的学术性数据库应运而生,学术文献载体的形式、结构、功能及生存环境因之发生根本性变革。数据库作为新的图书馆工作手段,在提高效率、改变资料收集各环节的工作方式、及时追踪国内外研究最新动向以及丰富资料来源等方面使图书馆工作产生了革命性的变化,引发传统目录学的革命。具体为:国内期刊题名数据库建设现状、中文期刊建库的准备和措施、利用数据库检索相关期刊的便捷等。  相似文献   

14.
随着图书馆信息服务网络化的逐步建设,图书馆和读者在享受到新信息工具带来便利的同时,也面临着图书馆传统文化氛围的缺失,部分读者难以快速适应图书馆发展等诸多问题.本文通过探讨传统图书馆文化氛围的根本意义和馆读关系的互动本质,考虑将其与当代图书馆信息提供方式相结合,并结合天津图书馆近期的成功服务实例,找到符合图书馆发展和读者获取信息需要的新的互动服务模式.  相似文献   

15.
民国文献在历史分期上十分清晰,但其归类分歧很大。从逻辑上看,古籍文献与现代文献的区别主要在于内容用文言抑或白话;装帧方式为传统模式抑或现代样式。通过对晚清至1949年平装本、线装本、稿本、抄本、平装本装帧样式的外文、域外民国汉籍的5个方面的比较,说明其不同属性,认为民国文献的主要界定依据是:①时间为民国元年至民国38年(1912年-1949年);②印刷方式为雕版或活版印刷,表达方式(即语言)是文言或白话,装帧方式系传统线装或“西装”、“洋装”等平装本样式。  相似文献   

16.
亚美尼亚共和国《文化基本法》于2002年12月19日生效,该法从公民在文化领域的基本权利、中央政府以及地方自治机构在文化领域的职权、国家文化财产、国家与创作者关系、对外文化合作与文化交流等方面对文化活动给予保障,对亚美尼亚文化发展起到重要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7.
通讯社在新闻传播活动中发挥着重要而独特的作用。民国时期,国内曾涌现大量通讯社,特别是地方性通讯社数目相当庞大。国民党内不同政治势力和派系为谋取自身利益,纷纷染指通讯社业务,他们或直接兴办,或暗中资助,很多省份的中心城市都先后出现了国民党、政府和军队等系统创办的地方性通讯社。这些通讯社一般都带有明显的政治倾向,为一定的利益集团所控制。国民党系统地方性通讯社的兴衰,从一个侧面反映出民国时期中国社会政治生活的乱象及对新闻业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结合<长江蔬菜>多年的实际发行工作经验,阐明发行工作中要"最大限度"注意的8个问题;锁定和开发终端读者;发挥行业发展优势;发挥邮局主渠道作用;加大发行征订宣传力度;加大发行投入力度;强化发行服务意识;加强发行数据库建设;突破制约当前期刊发行的瓶颈.  相似文献   

19.
不对称信息理论在期刊发行市场中的应用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周昆  王甲东  张意 《编辑学报》2003,15(5):320-321
简述不对称信息理论在期刊发行市场的应用,例如反向选择以及道德危害。在期刊发行市场中,读者和期刊社的信息不对称可能会使读者逆向选择,引发市场机制失灵,而期刊社和销售商之间的信息不对称又可能导致道德危机。要解决这个问题,必须建立有效的市场信息传播机制,树立品牌效应以及一定程度的政府干预。只有减少期刊发行市场信息不对称,才能让期刊发行市场得到有序、良好的发展。  相似文献   

20.
通过对胡塞尔、维特根斯坦、康德、劳丹等大师科学哲学思想的应用,考察图书馆学基础理论研究中的一些重要问题。首先运用逻辑实证主义理论指出当代图书馆学理论研究中的一些核心的思维谬误,澄清一些该领域内长期纠缠不清的无谓争论,进而讨论形而上学在图书馆学理论研究中存在的一定合理性,最后运用网状模型对图书馆学理论的发展趋势进行剖析,从而为这一领域的研究展现一个崭新的科学哲学的认识视角,并提供一些科学可靠的思维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