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刊上一期就媒体关于"灭门惨案"的报道,提出了"慎用媒体放大作用"的命题.当时面对的情形是:一方面"灭门惨案"在频繁地发生,另一方面媒体的报道也如影随形,撇开当事人的主观意志或主观愿望,似乎两者之间有一种隐约的关联互动…….作为服务传媒业界的一家主流刊物处在这么一种状态:既想就这种情形,为我们的媒体和媒体人做出某种咨询和提醒,又唯恐夸大了这种关联互动,不恰当地伤害我们的同行.  相似文献   

2.
过去一年多来,一些发生在我国的重大新闻事件成为中外媒体焦点,如拉萨"3·14"打砸抢烧事件、汶川大地震、北京奥运会以及前不久的乌鲁木齐"7·5"打砸抢烧严重暴力犯罪事件等.对这些事件的报道,不仅是一家媒体实力和水平的展示,更关系到我们的国家形象.从拉萨"3·14"事件的被动局面,到以开放的姿态迅速、准确、透明地报道汶川大地震、乌鲁木齐"7·5"事件等,可以看出,我国媒体正在探索如何转变观念,遵循新闻规律,加强信息的全球有效传播,树立良好的国家形象.  相似文献   

3.
随着媒介技术进步和新兴媒体的不断发展,世界媒体环境和我国舆论环境发生了巨大变化,主流媒体在宣传思想和舆论引导中"领头羊"的地位受到挑战。新兴媒体的发展和崛起使传统主流媒体面临挑战。媒体融合的要求正是在这个形势下党和国家对新闻宣传领域作出的最新部署。"提升主流媒体传播力、公信力、影响力和舆论引导能力"[1]的表述,一方面明确了主流媒体在舆论引导和宣传思想工作中具有不可动摇的地位和不可推卸的责任,另一方面也为主流媒体在新形势下的发展进路指明了方向。  相似文献   

4.
汶川大地震:中国媒体的突破与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5·12"汶川大地震发生后的媒体战中,中国媒体快速反应,第一时间进行信息发布,籍此掌控了全球范围的话语权和舆论主导权.在突发公共事件中,媒体除了具有信息传播和宣传作用外,还具有替国家、政府组织动员社会力量的作用.中国政府对全球媒体就抗震救灾报道实行开放、公开、透明的政策,既为中国媒体的出色表现创造了条件,也为在全球范围展现一个自信、开放、以人为本的国家形象把握了重要历史时机.而中国媒体此次突破的背后,是国家政策、机制的保障和社会与媒体的持续变革.  相似文献   

5.
王晴 《传媒》2021,(20):32-34
在全民抗疫过程中,2020年1月27日,央视频推出"两神山医院建造慢直播",这是我国主流媒体在有关新冠肺炎疫情的新闻报道上呈现出一定的突破和创新.中央级媒体首次在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报道中引入形式相对自由的慢直播,并获得了良好的传播效果.5G正逐渐改变着传播格局和媒体生态,面对这场变革,主流媒体能否抓住时代机遇,不仅关乎主流媒体的社会责任,更直接影响新型媒介格局下主流媒体的话语权.  相似文献   

6.
中央印发了《关于加快推进媒体深度融合发展的意见》,为媒体深度融合提供行动指南,强调"要用互联网思维优化资源配置""做大做强主流媒体平台".在全媒体语境下,媒体深度融合离不开互联网"节点化、开放、连接"的底层逻辑.贵州省主流媒体改革在机构整合、体制改革方面取得明显成效,也在技术驱动、平台优化等方面体现互联网思维.本文通过梳理贵州媒体改革的探索经验,探讨主流媒体深度融合发展的未来路径.  相似文献   

7.
转型期的传媒界,"融合"是关键词;互联网时代的媒体发展,"开放"和"共享"是典型特征."北京时间"作为一家拥有主流媒体基因的新型媒体,以面向未来的智慧推进与各类媒体资源的融合,与战略合作伙伴一起超越媒体边界,实现主流价值传播效果的最大化.  相似文献   

8.
什么是"主流媒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学界对"主流媒体"的初期讨论,存在官方和民间、计划和市场、体制内和体制外的较大分歧.本文指出,"主流媒体"是一个包含着不同层面内涵的复杂概念,它具有多重功能:首先,"主流媒体"是一个框架性概念;其次,它是一个理想性概念;最后,它还是一个有特定具体内涵的概念.在此认识基础上,本文认为,我国现在形成了"传统主流媒体"和"新主流媒体"两种"主流媒体"并存的张力结构格局.  相似文献   

9.
《记者摇篮》2008,(8):26
"5·12"汶川大地震后,我们就被各种关于地震的消息、传言包围着,但与以往不同的是,由于权威信息的及时发布、主流媒体的迅速介入,在短暂的惊慌之后,我们找到了  相似文献   

10.
当前,我国主流媒体正处于媒体融入的内生困境与以5G为代表的技术变革外生冲击的双重压力之下,技术冲击与媒体发展的平衡博弈、众声喧哗与媒体生态的逻辑碰撞、舆论引导与媒体融合的机遇挑战,使得主流媒体舆论工作在一系列传播现象下更加困惑.如何深刻把握5G技术带来的媒体环境变革,厘清新闻舆论工作的机遇与挑战,成为亟待解决的现实性问题."5G+媒体融合"是主流媒体掌握新闻舆论工作话语权和深入推进媒体融合的重要战略支撑,而这需要的不仅是思想融合、技术融合、制度融合、资源融合,更是时间与经验.  相似文献   

11.
时政新闻是传统主流媒体的主阵地,在传统主流媒体向新型主流媒体转型的过程中,时政新闻短视频的出现可以作为转型突破口,但其制作、传播面临诸多困境。本文以央视《主播说联播》栏目为例对这些困境进行探讨,为主流媒体在时政新闻发布中如何制作好、使用好短视频提出对策建议。守正创新是主流媒体的共同使命,未来的新型主流媒体,应在媒介融合的大潮中找准定位,发挥优势,不固步自封,不一味讨好,以开放的姿态和过硬的本领传递主流声音,提升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我国突发公共事件频发,易引发社会舆论,甚至导致社会恐慌。新媒体的到来改变了传统的舆情环境,也给主流媒体对突发舆情的引导、处置带来了挑战。主流媒体在此类公共事件的舆情引导中应当坚守信息发布者、舆论引导者和利益维护者三重角色,切实保障受众的知情权,正确应对及引导网络舆情。2018年,我国"长生疫苗"事件所引发的大规模网络舆情能得到及时有效处理,体现了主流媒体在社会突发公众事件中舆情引导的作用。本文以此事件为分析对象,探讨主流媒体如何积极、正确应对网络舆情,并为主流媒体如何正确把握舆情导向提出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3.
殷帆  金佳 《东南传播》2012,(7):93-95
近些年来,"主流媒体"一词在国内风靡,"主流媒体"似乎成了一个高帽,所有的媒体竞相抢着拥戴,究竟什么是主流媒体呢?主流媒体的特征是什么?在媒介现代化改革的进程中,传统党报媒体以及都市类媒体怎样通过改革跻身"主流"的平台上?主流媒体如何进行正确的舆论引导和监督?本文收集整理2011年来国内相关文献对"主流媒体"的分析研究,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和细致的总结。  相似文献   

14.
本文梳理了2021年初河北省发生局部聚集性新冠肺炎疫情后,地方主流媒体推送的一批点击量10万+的"爆款"融媒产品,认为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道中,地方主流媒体"爆款"融媒产品大致分为权威信息、生活服务、体验探访、励志感动、意外翻车等五个类型。未来,地方主流媒体应抓住融媒体发展窗口期,持续转型;同时提高新媒体内容生产水平、多层次满足用户需求、改革新闻通联协作机制,在日益激烈的传媒竞争格局中立足、制胜。  相似文献   

15.
2019年CGTN先后播出了两部以新疆反恐为主题的英文纪录片,想要对外传播中国反恐事实,但是对外的传播效果却"不如人意",这一事件反映出我国主流媒体对外传播中国声音的羸弱。因此有必要针对我国主流媒体"走出去"的现状进行分析,找出主流媒体对外传播效果差的原因,有针对性地提出解决措施。促进主流媒体"走出去"增强我国在国际社会当中的话语权,维护国家安全。  相似文献   

16.
在读图时代的大潮中,主流媒体图片一直处在社会的主导地位,拥有较多受众人群。主流媒体在选择与使用新闻图片时需要树立围绕中心,把握政策走势,服务大局,发挥主流媒体宣传党的中心工作的主渠道主阵地的导向作用,也是主流媒体的独特优势。另外主流媒体要保持和增强社会新闻的权威性,在社会新闻图片报道中,必须真实、客观、准确地报道新闻事实,始终保持公信力。最后主流媒体在新闻图片的选择与运用方面要杜绝"泡沫图片",提升新闻图片"阅读率"。  相似文献   

17.
在5·12汶川大地震报道中,国内新闻媒体的信息传播,不仅公开透明,还很好地体现了人文关怀的意识。以人为本,尽显哀思在5·12汶川大地震报道中,新闻传媒首先把关注人放在了第一位。为了表达对遇难同胞的深切哀悼,四川当地的主流媒体《成都商报》在5月12日当天就出了号外。  相似文献   

18.
《新闻界》2017,(8):38-45
我国对"主流媒体"一词的引入与发展经历了"他称"、"泛称、"自称"以及提出"新型主流媒体"的四个阶段。"主流媒体"所指的演变清晰地折射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闻观的发展,这在本质上是基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闻事业在实践中的探索与总结。文章还指出构建新型主流媒体亟待理论的突破,新型主流媒体不应局限为一个新闻学概念,而应是一个三位一体的概念,指向现代传播、现代产业与现代国家治理等三个基本维度。文章最后还提出未来理论研究与实践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9.
从2010年3月23日的福建南平校园惨案开始,短短两个月内,国内接连发生了6起校园凶杀案,这在社会上造成了非常恶劣的影响.为了梳理在系列校园惨案报道中媒体的表现,笔者通过百度搜集了相关报道的资料,对这6起校园惨案在6月10日前的相关报道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20.
全球化风险社会的大背景下,处在转型期的中国也出现了风险频发的迹象。2010年上半年的连续六起中小学、幼儿园惨案给媒体报道敲响了警钟。本文通过运用社会学的内容分析法,对2010年3月23日至2010年5月12日主要媒体对系列惨案的报道加以分析,并选取第一例案件的媒体报道为研究对象,进行了内容框架分析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在媒体议程设置的影响下,对中小学、幼儿园系列惨案的过度报道,引起了社会恐慌,并很可能直接导致了犯罪仿效的发生。在此基础上,通过分析媒体报道中存在的问题,并借鉴国外媒体的一些措施,解读我国媒体风险议题传播和报道时应有哪些传播策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