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青春电影是台湾电影史上特有的类型电影,主题表现与影像风格以写实为主,新世纪以来,这种类型在继承以往青春电影的基础上,一批新锐电影人深入挖掘和探索这一传统的、独具特色的类型,影像表现方式也有了新的转向,在概念传达、视觉风格和产业策略等方面进行了多种风格的尝试,已然成为台湾新电影崛起的重要标志和类型。  相似文献   

2.
李淼 《东南传播》2013,(9):20-24
央视《舌尖上的中国》这部"让人流口水"的纪录片,自播放至今引发了全民纪录片热潮,甚至在海外掀起新一轮的收视狂潮。在第二部蓄势待发的同时,海峡对岸的台湾也未能逃脱这场视觉味蕾的"轰炸"。在多年来台湾影像艺术势如破竹之势涌向大陆的同时,让我们看到了本土影像艺术在沟通海峡两岸文化上的巨大潜力。本文以传播学共通的意义空间为切入点,深入探讨两岸影像艺术在两岸交流互动中的作用、现状、发展、问题与趋势。  相似文献   

3.
冷冬梅 《声屏世界》2008,(12):60-61
变视频素材管理为信息资源 有关台湾新闻媒体的地位有多种说法,有赞颂者说是“无冕之王”,有批判者称其为“文化流氓”,有学者说是“传播工具”,还有人称媒体为制衡政府与民众的“第四种势力”。这些多元化的称谓表达了人们对台湾新闻媒体的复杂感情,而这些情绪来源于台湾新闻媒体对于影像信息存储与开放的精密化管理。  相似文献   

4.
经济不景气,2001年台湾各杂志约有2.5~3成的衰退,其中政经类杂志衰退幅度较多,远见、今周刊出现负增长,而Pc home旗下的杂志广告总量也约有15%的下滑,电脑类因为停了2本杂志,还呈现15%~20%的负增长。台湾的女性杂志尤其是国际中文版的广告,也受到  相似文献   

5.
近十年来真实描绘小人物的命运与身份认同,反映台湾后殖民语境下对于"我是谁"的身份政治追忆的纪录片,凭借影像的视觉论证力和深层情感,成就了台湾纪录片走向内容百花齐放、创作形式繁复多样的黄金十年。由于影像风格存在很明显的跨界特征,并采用了剧情片的概念和创作手法,因此也模糊了经典电影美学中纪录片与剧情片的固  相似文献   

6.
李雨馨 《新闻前哨》2023,(12):41-42
随着体育运动的发展和女性意识的觉醒,以女性为题材的体育纪录片如雨后春笋般涌现。近年来的女性体育类纪录片以女性意识、民族精神、家国情怀为叙事内核,以影像记录的手法讲述了中国新时代女性运动员的体育经历和人生故事。随着时代的发展,女性体育纪录片在意识觉醒、影像拓新、凝聚共识等方面都呈现出了新的创作特征,这不仅是新世纪女性文化中的又一景观,更是体育文化的一次质变。  相似文献   

7.
苏状 《新闻大学》2012,(4):139-144
自辛亥革命禁缠足,兴女学,办女报揭开中国妇女解放序幕,中国女性发展已走过百年历程。一个世纪以来,不仅有记载女性历史的浩瀚文字,更有再现女性理想的丰富影像。如何将性别研究置于视觉文化传播研究框架之内,追溯、发现、分析、反思影像视觉资源之于女性形象建构的方式与变迁,是具有开创意义的重要学术命题。2011年12月16-19日,为期四天的"华人女性与视觉再现"大型国际研讨会于复旦大学新闻学院举行。复旦大学副校长林尚立教授特别出席开幕庆祝酒会并为大会致辞。本次会议由复旦大学-密西根大学社会性别研究所、复旦大学新闻  相似文献   

8.
以《海角七号》、《艋舺》为代表的"后新电影",是继"新电影"、"新新电影"之后形成的台湾电影新世代。台湾"后新电影"放弃了"新电影"的精英主义立场,致力于大众化、本土化的商业电影生产,并形成了以"台客影像"为主要标志的庶民美学风格。在塑造新的本土镜像的同时,"后新电影"也放大了所谓"台湾主体意识"中的后殖民内涵,表征了当下台湾在中国/西方双重凝视之下的身份困惑。  相似文献   

9.
高杨 《新闻传播》2010,(6):166-166
电视已经成为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电视上一些女性形象以及所表现的女性主题往往出现一些倾向.这就形成了女性受众在观念上的一些偏差.也造成了电视媒介表达女性的某些局限。同时电视影像中建构的女性形象和所表现的女性主题再生产了女性的欲望。本文旨在展现电视影像中的女性形象.并从传播学的视角分析影像与欲望的关系.  相似文献   

10.
台湾钟表女王刘费阿祥 刘费阿祥足瑞士名表百达翡丽(PalekPhilippe)在台湾的总代理,她所创莎的武祥贸易公司,与百达翡丽有长达35年的合作关系,成为百达翡丽存令世界最长的代理商,因此,被媒体誉为俞湾的钟表女下,刘费阿祥是台湾第一位女性扶轮社发起人,还当选工商企业管理协会的理事长,她能领袖群伦,有过人之处。  相似文献   

11.
台湾的女性杂志近年涌现,内容逐渐国际化,也开拓不同领域的题材。这反映文化市场的新风尚,也显示女性消费能力不断上升。1991年底,台湾出版市场出现了两本新的女性杂志。其中一本法国的《Elle》中文版,创刊号需再版发行,至今每期销量仍维持约二万本。这引起业者对高级女性杂志市场的新兴趣。女性杂志近年在台湾如雨后春笋般涌现,而且颇受读者欢迎。目前在台湾有近三十本女性杂志定期出  相似文献   

12.
赵珊珊 《东南传播》2015,(12):31-33
近些年来台湾青春电影以其清新的影像风格和细腻的感情抒写吸引着大批观众的热爱,然而台湾青春电影在过去由于过分追求艺术上的成就而忽视了观众的观影习惯。台湾青春电影在不断经历摸索中创新与改变找到了自己的方向,本文试着分析台湾青春电影是如何成功转型,以至会给大陆青春电影带来怎样的借鉴和思考。  相似文献   

13.
据调查,台湾每10位主管中只有2位是女性,女性薪资也多处在中等状态。也就是说男人在社会中获取高薪的机会仍旧比女人多.而且大多数女性所能获得的薪资也只是中等水平而已。但女人的钱最好赚的市场定律并没有被撼动,敢花钱、舍得投资自己的,依旧是女性,这使得与女性相关的爱美商品节目甚为流行,形成了一股“玩美”旋风。  相似文献   

14.
具象影像与信息失真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勇 《现代传播》2003,(2):82-84
长期以来,影像都被认为是客观与真实可信的,然而事实上,影像中潜藏着诸多的信息失真问题。由于传统摄影技术还存在局限,因此影像并非如人们所想象的那样可以真正忠实地记录现实,而数字特技在影像中的运用则进一步在本质上改变了影像的性质。不仅在成像的过程中,在对影像进行选择组合时也同样会引发信息失真问题。然而对于影像真实性的批判并非是要全盘否定影像的价值,而在于重新确立影像应有的地位。  相似文献   

15.
在台湾出版界,最近又出现了一个新型的出版社“硕人出版社”。该社成员皆由女性组成,标榜以满足女性读者的需求,带领台湾女性进入全方位阅读为其出版宗旨。该社表示除了出版普通图书外,也  相似文献   

16.
魏德圣导演的《赛德克.巴莱》号称是台湾第一部民族史诗电影。电影所反映的是著名的"雾社"事件,围绕这一事件,以往的叙述和各种仪式性实践已经形成了固化,同时也是偏执的社会记忆,这种社会记忆在很大程度上通过确认他者,以促进和完成台湾社会的自我认同。但是,台湾自解禁以来,社会认同日趋多元化,这也为像类似"雾社事件"这样的历史事实提供了重述的可能。在此意义上,《赛德克.巴莱》就应当被视为台湾社会对族群记忆重构的一次努力,一次全新实践。然而,由于电影所反映事件本身的限制,认同确认的主体却指向不明,导致影像叙述与认同主体的悖论。  相似文献   

17.
新中国成立后的十七年间,电影创作得到了很大发展,精品频现,片种类型比较丰富,结合不同片种类型中的女性予以考察就会发现,不同类型电影关于女性性别的想象也不同.常被人忽略的体育片、反特片中的女性影像,与战争片中的女性一起,共同展现了当时社会文化对女性性别想象的多维性质.  相似文献   

18.
从20世纪60年代末期开始,随着世界人权运动的发展,女权运动与女性主义意识的觉醒也开始萌动,于是一批影视专业或业余工作者开始关注女性问题。1971年,一批颇具女性意识的纪录片的出现,标志着第一代女性主义纪录片的诞生,于是,也就有了女性影像作品。什么是女性影像作品?并不单纯指的女性导]的作品,或是以女性为主角的作品,而是指由女性执导、以女性题材,并带有明确女性意识的影视作品。(一)为女性的命运呐喊纵观历史的发展,社会资源主要在男性手中,成就也大都是归于男性,在生活上,女性虽然占据社会人口总数的一半,却没有得到相对的资源,在家…  相似文献   

19.
民族志与纪录片看似两个不相干的概念,在记录性、真实性、表达性与实践性等横向质素和理论进路的纵向发展上存在着深入的契合,以民族志的写作诉求为诉求,以纪录片的制作手段为手段,可以构成影像志的基本内核.在影像志的书写与制作过程中,影像不但充当记录工具,还作为研究方法,不但作为实践过程,还作为独立的作品呈现,在客观记录的同时,做到诚实表达,由此决定了影像在民族志书写中的功能与定位.  相似文献   

20.
徐静 《东南传播》2022,(6):20-23
《前程似锦的女孩》是一部具有当代特色的好莱坞女性复仇电影。主创试图通过转换“凝视”的主客体,扭转父权制社会中女性形象在影像文化中的“他者”本质;并通过对多重符号的使用以及严肃议题的嵌入,建构以女性自我为中心的主体身份,反映了当代好莱坞女性复仇主义电影在寻求女性意识觉醒(consciousness-raising)方面所作出的努力与创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