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胡晓强  黄晓红 《编辑学报》2012,24(3):242-243
根据对10本使用过计算机校对软件的中文科技类书刊的检查,发现有8种错误没有被计算机校对软件查出。据此讨论在辅以计算机校对软件的条件下,为保证出版物的编校质量,编辑校对人员在工作中应该重点关注的方面。认为只有校对软件与人工编校取长补短,才有可能得到最好的校对结果。  相似文献   

2.
校对软件的出现是好几年以前的事情了。在人工校对之外,辅以计算机校对(运用校对软件校对)的确可以查出一些字句的错漏,达到进一步提高文字编校质量的目的,相信已被业内的大多数人认可。可是迄今为止,出版单位真正运用校对软件辅助人工校对的还是很少,是软件开发销售商们宣传他们的产品的力度不够吗?不是。事实上他们总是利用各种场合推介他们的产品。是大家不了解、不愿接受新生事物吗?笔者认为也不是,因为了解和使用一个校对软件是简单的事情,既烦且累的校对工作也由不得他们把新生事物拒之于门外。那么是什么原因阻碍校对软件的推广应用呢?笔者认为这里面有软件本身和与之相关的问题,也有软件用  相似文献   

3.
房蕊 《编辑学报》2021,33(5):508-510
参考文献是科技论文的重要组成部分,编辑在不借用外在校对软件的情况下校对参考文献会花费大量的时间,降低编辑的工作效率.腾云协同采编系统参考文献审校工具虽然能够通过比对数据库中参考文献的信息,提示编校时肉眼难以发现的隐性错误,节省编辑校对的时间,但在实际工作中发现参考文献审校工具在给编辑带来便捷的同时,还存在着一些不足.笔者根据自身工作经验,对实际工作中应用参考文献审校工具的优点、不足及提高参考文献审校质量进行了探讨,供编辑同行参考,以期提高参考文献的编校质量.  相似文献   

4.
编辑加工和校对是一个耗时且烦琐的过程,而传统的校对软件设计僵化刻板,存在大量误报现象。为了减轻编辑在编校论文时的工作量,提升编校效率,本文将最新发布的人工智能文本处理工具Notion AI引入中文科技期刊的编校工作中,提出了用Notion AI编校论文的方法步骤,并且提供了一个使用示例做具体展示。Notion AI能结合上下文“理解”句子和段落的语义,通过使用Notion AI可实现对论文的自动编辑润色,提高字词、语法和标点等使用的准确性和论文的流畅性。此方法可显著节省期刊编辑的时间和精力,提升工作质量和效率。  相似文献   

5.
米戎  刘乃义 《出版科学》2012,20(5):32-34
结合校对软件使用情况分析校对软件的优势与不足,应人工校对与校对软件互补,人工校对后再用校对软件校对。  相似文献   

6.
当今,多出精品图书,争取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最大化,是每个出版社孜孜以求的目标。但缩短出版周期,往往导致图书编校质量难以保证。如何在质量与周期这对矛盾中寻求一个较好的平衡点,做到既缩短出版周期,又能保证图书编校质量?经过多年的校对工作实践,笔者认为,校对主体多元与管理统一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一、校对主体多元的内涵校对主体多元的一般理解,是指作者校对、编辑校对、工厂校对、社外兼职校对(下面简称外校)以及出版社专业校对等多位一体,共同对图书编校质量负责。现代校对还有一个主体,即计算机校对软件,人机结合是现代校对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7.
中国版协校对研究委员会于2000年7月29日-8月 2日在大连召开以“磁盘书稿校对及校对软件应用”为主题的专题研讨会,全国23个省、自治区、直辖市,13家中央部门出版社的60名校对工作者参加了研讨会。与会代表共提交了论文或实验报告50篇,内容涉及磁盘书稿校对与传统校对之比较,书稿磁盘化对编校分工、校对体制、校对功能和校对方法的影响,磁盘书稿差错分析及校对防范对策,人机结合核对模式,以及磁盘书稿校对的量化管理等。 磁盘书稿和校对软件虽然都是新事物,但发展的势头很猛。两年前,磁盘书稿还只出现在少数大学…  相似文献   

8.
张渊 《出版广角》2018,(6):58-60
文章分析了黑马校对软件的特长和短处,提出只有在人工校对后,再辅以黑马校对软件来捕捉人工校对不足留下的差错,才能相得益彰,进一步提高校对工作的质量和效率.  相似文献   

9.
正校对,是出版行业各专业人员的入门课。随着出版节奏的日益加快、出版形态的多元化,在出版工作实践中本应加强的校对功能在实际运作中却逐渐被边缘化,诸如编辑作业替代校对作业、减少校次、弱化校对流程、过度依赖校对软件等现象,在出版工作现实中比比皆是。出版专业职业资格考试校对题答题中呈现出的种种问题,恰恰是审视专业教学和出版实践的一面镜子,从中我们可以一窥编校工作中的技能缺失点、教材编撰  相似文献   

10.
一、电脑校对软件应用的前提条件和质量责任划分 过去有一种误解,认为电脑校对软件的应用必须等来稿磁盘化以后。事实上,这种认识是不正确的。自从出版印刷业的拣字、排版工序采用电脑激光照排以后,电脑校对软件的应用已经具备了基本的前提条件。因为,任何一种书稿,不管其原稿为何种形式,最终都必须通过电脑程序成为印制胶片,这就为电脑校对软件的运用创造了基本的前提条件。 既然出版印刷业的拣字、排版工序电脑化已经为电脑校对软件的应用创造了基本的前提条件,为什么电脑校对软件的应用在出版单位还不十分普遍呢?笔者认为,除了…  相似文献   

11.
新闻采编中文字校对工作是很重要的一个环节,随着新华社对自己新闻产品质量要求的提高,对中文文字校对工作的要求也日趋严格。中文校对软件已成为新闻信息化中协助校对人员的常规工具,但校对效果却差强人意。利用中文稿件数据库资源,实现校对软件与新闻语料库协同工作,探索智能校对方向可有效弥补校对软件的不足。  相似文献   

12.
一、“WSP”和“黑马”文字校对软件简介“WSP”是美国Simon&Schuster公司于80年代出品的英文拼写校对软件,其全称为“Webster'sNewWorldSpellingChecker”。该软件依据所附的一部词汇量为114000词的韦氏词典(WSPDIC)和用户自己添加词汇的辅助词典(WDPAUX),可以很方便地进行全屏对话式校对。“黑马”是北京黑马电子新技术公司独辟蹊径,依据人工智能原理推出的计算机文字校对软件。它根据已输入软件的(汉)语言知识、词汇及约10000个英文单词,能够查出由…  相似文献   

13.
米戎 《出版参考》2015,(3):13-14
所谓编校责任心,就是做好编校工作的意识.没有这种意识,编校工作是不可能做好的.虽说这个话题很陈旧,但编校工作时时刻刻都离不开“责任”二字却是事实,大道理人人都懂,可为什么还时常出现责任心缺失的情况呢?这就很值得深思.依笔者之见,任何时候谈论责任心都不过时,因为它需要警钟长鸣.然而只是拾人牙慧,讲刻板的道理,莫不如透过鲜活的例子来体味责任心的重要,不但具有警示作用,而且还能让人印象深刻.  相似文献   

14.
编校过程中论文版本的初步考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陶范 《编辑学报》2008,20(3):199-200
论文版本是指论文从投稿到出版的编校过程中所呈现出的不同样式,它反映出论文在不同编校时段的状况,其实质就是编校过程控制。论文版本具有著作权价值,有助于编校纠错,存档后能应对可能出现的问题。编辑应树立版本意识和档案意识,重视编校过程控制,提高编校质量。  相似文献   

15.
浅论编校角色的重新定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编校关系是近年来出版界谈论较多的一个话题。因为编校合一也好,编校分离也罢,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图书质量的优劣,因而它不是单纯的出版分工问题。编校关系的分与离,根本上是由生产力水平、科学技术在出版业的应用程度等因素决定的。在目前出版条件下,校对校审功能不断强化,编辑策划功能不断加强,编校关系已不能适应出版业发展的要求。因此,进行编校职能的融合与重组势在必行。一、编辑策划功能日益加强“编校合一”作为编校角色分工的一种形式在许多出版单位曾被使用,但它存在许多不合理因素。所谓“编校合一”是说编辑兼编校于一…  相似文献   

16.
书稿编校是图书编辑工作的核心内容,编校质量的高低对图书内容质量有着关键影响.作者结合自身多年图书编校的心得体会,论述了提高图书编校能力的路径选择和创新可能.编辑加工要把握正确的思想导向,要以尊重原稿为前提,而善于进行语法分析,不断培养差错发现力,则是编校能力提升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17.
杨敬 《采.写.编》2016,(1):143-144
编校合一既有有利的一面,也存在着一定的弊端,辩证看待编校合一,对编校合一的优化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在对编校合一以及编校之间的辩证关系作出论述的基础上,对编校合一的好处与弊端以及编校合一工作的优化策略进行了研究与探讨.  相似文献   

18.
"编校合一"模式及其建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一、计算机时代"编校合一"的优势 关于"编校合一"的问题,编辑出版界内部讨论得比较多,探讨的侧重点多是"编校合一"模式的弊端及其改进措施,归纳起来大致是编辑加工稿件不认真、校对技能不熟练、不按校对规律去校对等问题.对于这一工作模式对编校质量带来的负面影响,应引起足够重视,但又不能过分关注于此.究竟是编校合一好,还是编校分离好,这不是由哪一个人的主观意愿而定的,是否有利于提高编校出版质量才是某种工作模式优劣的最根本的评价标准.根据多年来的编辑工作经验,笔者认为,在电脑广泛运用的计算机时代,"编校合一"对于简化工作程序、提高编校质量有着不容置疑的优势.  相似文献   

19.
计算机排版技术条件下的编校问题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陈国剑 《编辑学报》2004,16(1):44-45
分析当前科技期刊中的常见编排错误.认为在计算机编排技术条件下,编校人员疏于文稿的编校、不熟悉编排系统是形成差错的根本原因.编校人员应具有一丝不苟的精神,努力学习现代出版业务知识.  相似文献   

20.
最近,首届全国报刊编校技能大赛在北京举行.来自全国各赛区的选手都表现出色,发挥出了高水平.我作为一名老编辑和本次大赛的评委,在给各位选手点赞的同时,有感而发:今天我们办报刊、搞出版仍然需要“编校匠”! “编校匠”与一般编校人员的区别就在于,他具有强烈的责任意识和高超的职业技能.而“编校匠精神”就是对编辑出版工作一丝不苟、精益求精、始终如一、脚踏实地的精神.文字是文化的载体,语句是思想的表达,文章是时代的记载.新闻出版单位的编校人员是语言文字工作者,担负着宣传、传承优秀文化的使命,他们要把经过编校的、达到精准规范标准的文字作品奉给读者,传给后人.这里,“编校匠”的守门把关、精雕细琢的工作和作用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