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重大主题报道是各家媒体呈现自身传播力、影响力的重要"产品",重大主题报道如何才能成为爆款,其核心要义就是报道自身要有强大的价值力,而"高端、高论、高频""三高"组合无疑是锻造重大主题报道价值力的有效方法之一.科技金融时报的实践证明,"三高"有效提升了重大主题报道的含金量,从而提升新闻报道的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和公信力...  相似文献   

2.
丁怡 《新闻世界》2014,(7):66-67
电视主题报道,是当前主流媒体新闻报道的重要形式,但长久以来,我们的主题报道由于形式生硬,说教味太浓而被观众诟病。本文试结合2013年央视及安徽卫视有关"中国梦"的报道,探讨新形势下电视主题报道的改进与创新。  相似文献   

3.
李健 《今传媒》2007,(8):48-49
"江苏新时空"是江苏广电总台于2002年7月开办的一档集"新闻性、政策性、指导性、权威性"于一体的新闻栏目,担负着向全省乃至全国观众介绍江苏、宣传江苏,同时以电视新闻形式将党的方针政策广泛传达的重要任务.对于这样一档以时政新闻、主旋律报道为主的新闻栏目来说,如何使报道在及时、准确、重要的同时又能够生动、形象,吸引观众? 如何让节目的宣传效果事半功倍,真正做出影响、起到上通下达的作用? 这是自"江苏新时空"开播之日起,栏目策划所思考的问题并担负的重任与使命.  相似文献   

4.
电视新闻是我国最重要的媒体形式,是老百姓了解社会形态、国家大事以及各类要闻的窗口,因此提升电视新闻报道的品质,满足老百姓对各类社会信息的需求,成为了目前电视新闻工作者所共同面临的问题。而电视新闻主题报道在电视新闻节目中占据重要地位,客观认识目前存在于电视新闻主题报道中的问题,才能够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解决,正真做到贴近观众、打动观众。  相似文献   

5.
吴伟懿 《视听》2016,(12):30-31
主题报道是我国各类各级媒体新闻节目中的"重头戏"。针对区县电视媒体这类报道普遍存在的枯燥抽象、不接地气、空洞乏味、传播效果不佳等现状,本文结合上虞区广播电视总台的生动实践,提出了主题报道应该在形态上创新的观点。认为不妨从"推出系列报道营造舆论强势""开设专栏追求集纳传播效应""注重叙事文本的生动与贴近"三个方面着手,努力提高其在观众中的到达率和接受度。  相似文献   

6.
我国媒体对东京奥运会的报道在主题、内容、语态、生产等方面都可圈可点。主题上突出"更团结"的格言和更纯粹的体育观照,内容上注重人本化和人情味,语态上更感性、有"破圈",生产上短视频挑大梁。但同时,也存在一些问题,如外延报道消解了主体报道,娱乐报道消解了庄重氛围,语态"年轻态"造成观众接受的尴尬、报道速度和品质还不能做到一致等。  相似文献   

7.
细节的呈现是现场报道中能够吸引观众保持观看欲望的重要手段和过程,白岩松曾说过新闻人应该养成习惯,首先是人,然后是细节。在捕捉细节时,做到两个力:观察力和判断力;在筛选细节上始终不要离开主题,细节是为报道主题服务的;在呈现细节时,尽可能采用观众视角,可视化角度。在报道过程中容易出现三个问题:浅尝辄止的报道还是解说?给观众讲故事还是讲道理?仅仅是在现场还是挖掘深度?这三点是很多记者不能做到完美呈现新闻的本质问题,也是区分记者报道水平的核心要素。  相似文献   

8.
论电视主题报道的创新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马晓春 《东南传播》2011,(1):140-142
当前的一些电视主题报道普遍存在工作味重、说教味浓、枯燥灌输的问题,非但得不到认同,反而招致观众腻烦心理,直接影响到舆论引导能力的发挥.如何创新电视主题报道,让它为百姓所喜闻乐见?笔者认为必须转变时电视主题报道的认识;同时结合自身工作经验,从独家视角策划、生动报道内容和运用电视包装手段等方面谈如何创新电视主题报道.  相似文献   

9.
张菁 《声屏世界》2013,(4):40-40
镜头的处理技巧在电视节目的后期制作中,镜头的处理是十分重要的环节。通过对镜头进行一定程度的处理,可以使视频变得有节奏、有变化,且生动自然,使观众被电视节目所感染与吸引。明确主题,迎合观众思维。电视节目最终是给观众看的,因此镜头的处理应当充分结合观众的心理与思维。只有这样,观众才会愿意看这个电视节目。而要想有效迎合观众的心理与思维,需要有亮点,即具有明确的主题。只有将主题明确,  相似文献   

10.
电视新闻现场报道,是电视记者或节目主持人在新闻事件现场对新闻事件的发生、发展向观众做口头叙述、评论新闻事件,同时通过镜头展示现场动态和环境的一种报道形式.通过记者身临其境的"镜前"新闻叙述以及对当事人或有关人员现场采访,以声音和图像的双重优势,使观众产生同步感、现场感、亲切感、参与感.这种现场报道方式深受观众的广泛欢迎,也一直被电视新闻界所推崇.  相似文献   

11.
当前,对于传统主流媒体而言,主题报道的宣传任务十分繁重.如何留住观众,把新媒体的冲击减少到最小,本文以《重庆新闻联播》栏目为例,就主题报道的创新,为大家提供一些思路、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12.
危机传播的"第一时间"原则不仅仅与新闻报道中的"时效性"、"重要性"等特点相互呼应,而且是遭遇危机的主体占据权威信息源、设置报道主题和报道基调的重要体现.  相似文献   

13.
新闻摄影报道是把新闻照片和文字结合在一起的一种报道形式.文字说明是其不可缺少的有机组成部分,它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新闻摄影报道的成败.关于照片的功能,国内外都流引这样一种说法:照片是一种"万能的语言"、"国际的语言",它冲破了国界,使世界上不同语言的人都能看得懂.这种说法也被不少从事新闻摄影的人所接受,乃至导致一种偏向,即只重视拍照而忽视了文字——图片说明的写作.新闻摄影毕竟不同于艺术摄影,它要提供人们的是明确无误的客观事实.即使是一张优秀的新闻照片,离开了文字说明,观众也是无法理解它的主题和具体内容的.当然,新闻摄影主要是以形象来反映新闻事实,但这并不意味  相似文献   

14.
李媛 《新闻前哨》2003,(5):33-33
组合报道是近几年才兴起的一种全新的报道方式,它是在一个完整的时间段里,围绕一个新闻事件或新闻主题,将多条不同状态的相关报道有机地组合在一起,形成一种版块式的的信息提供方式,对新闻事件或新闻主题进行全景式的展示。 组合报道结构形态通常为“动态消息+背景报道+关联报道+趋势报道+主持人穿插分析”,人们又称其为“包裹式”新闻。组合报道是由多个相辅相成的新闻单元组成,以一种整体优势诉诸观众,使重要新闻的空间得以纵向的和横向的拓展。  相似文献   

15.
郑昌平 《新闻天地》2002,(11):51-51
电视新闻成就报道,是电视台新闻节目中一个十分重要的内容。搞得好,就会使观众锁定频道,饶有兴趣地看下去,并在心里留下深刻的印象;搞得不好,就会陷入模式化、概念化,使观众感到枯燥无味,产生厌烦情绪,以至更换频道。如何才能搞好、搞活成就报道,我认为要在新闻"切入点"上下功夫,切入点应做到"准"、"活"、"新"。首先,切入点要"准"。当我们到某个行业了解其成就时,往往得到的就是一些总结性的材料,而这些材料无非是"办法十成果",谈情  相似文献   

16.
博物馆展陈受到社会发展、社会审美、社会教育、信息传播、博物馆与公众关系等因素的影响。"关注观众学习需求"和"提供公平学习机会"已成为博物馆的基本共识,"支持观众学习"成为博物馆展陈的重要任务。展陈内容多采用依据事件或主题的"专题"形式,内容表述形成多种风格。博物馆展陈艺术提出整体环境营造理念,创造表达展陈主题的艺术风格,营造吸引观众参观的视觉效果。博物馆展陈将积极应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展现和管理"大流量观众"的挑战。  相似文献   

17.
未成年人是博物馆的目标观众,博物馆如何开展对儿童、对青少年的教育,如何利用自身的特色和资源——藏品、展品以及作为教育方法的展览来吸引这些观众,成为时下必需关注和解决的重要问题。当代欧美博物馆在开展未成年教育方面取得了相当的经验,走在世界前列。在以"博物馆藏品架起沟通的桥梁"为主题的2014年国际博物馆日前夕,我们有必要剖析"他山之石",以敦促我国博物馆更有效地利用其藏品和展品,使其真正走近目标观众,为儿童和青少年的学习和成长服务。  相似文献   

18.
狄雪君 《视听纵横》2007,(3):112-112
电视新闻现场报道,是电视记者置身于新闻现场出图象并用同期声向观众叙述、评论新闻事件的一种报道形式,它以其"在现场",形声并茂的特点使观众倍感亲切,引起观众的共鸣,从而产生参与感。一篇现场报道的成功与否,记者的现场所为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现场报道必须是记者自始至终地在新闻现场作报道和采访,随着事件发生、发展的进程边观察、边采访、边报道  相似文献   

19.
当前, 主题报道已成为传统主流媒体宣传党委政府决策部署、 反映人民群众要求呼声、 推动经济社会健康发展的重要载体. 但问题是许多地方台的电视主题报道还是可看性不强、 影响力不大, 主要体现在题材概念化、 内容同质化、 形态模式化等方面. 主题报道既是电视媒体的传统优势, 也是新媒体时代改革的难点和重点. 笔者认为, 要搞活新时期的电视主题报道, 使其为广大观众所喜闻乐见, 就应该把握好三个维度, 即围绕中心工作精选题材、立足地域特征突出典型、 遵守传播规律创新形态.  相似文献   

20.
电视新闻报道与报纸、广播新闻报道形式的最大不同就在于电视新闻报道"声画并茂"的纪实性。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人们越来越注重时间效率,如何最大限度地利用电视报道各种手段满足受众"纪实性"的需求,如何快速、直观地把画面呈现在观众面前,使观众在单位时间获得更大的信息量,让节目的节奏富于变化是电视新闻工作者孜孜以求的目标。在电视新闻报道中,同期声的有效运用则很好地满足了受众的这种需求,一段恰当的同期声在给观众提供更多信息量的同时,不仅可以增强电视新闻中丰富的表现力、吸引力、感染力,还形成了对观众视听感受的强烈冲击。电视新闻同期声的运用是电视新闻的一个重要环节,是发挥电视新闻优势的一种重要手段,它对于增强电视新闻的真实性和感染力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正确认识同期声的价值和作用,合理的运用同期声,有利于映射出人物的思想感情,从而反映电视新闻作品的主题思想,有利于提高电视新闻创作的水平,更大程度地满足观众的审美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