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一、创建中共组织的发起俄国十月革命胜利后,新生的俄国苏维埃政权面临巩固无产阶级政权和推进世界革命的双重任务。苏俄、共产国际最先试图与当时中国的北洋政府建交谈判,打算帮助中国搞民主革命,结果遭到冷遇,遂通过广泛渠道与中国资产阶级民主派及进步知识分子联系  相似文献   

2.
忠良博物馆是中粮集团有限公司创办的一家企业博物馆,于2011年7月建成,坐落在风景优美的北京门头沟区忠良书院内.忠良博物馆陈列着一幅硕大的红色拓片《中国共产党十大政纲》,拓片高216厘米,宽270厘米,在石刻拓片中实为罕见.全文约1500字,右上方刻有马克思头像和“全世界无产阶级联合起来”的口号,左上方有五角星和中国共产党党徽图案,雕刻十分精美;说它是红色,不仅因为其内容是“红色”,而且拓粉也是朱砂红.2011年,该拓片由收藏家王金昌先生在拍卖会上拍得收藏.  相似文献   

3.
哈尔滨在历史上曾是俄国人集聚的城市,也是苏俄共产主义者最先登陆中国的地方。布尔什维克在华办报的发源和生存之地皆在哈尔滨,它们对传播革命思想和介绍苏俄建设成就曾起到很大的作用。为苏俄做宣传的报纸在旧中国受到极大限制,但它们仍能顽强地坚持出版。更为重要的是布尔什维克在哈尔滨出版的报纸为中国共产党的早期报刊活动提供了关于无产阶级办报经验与传统的借鉴。  相似文献   

4.
据最新史料表明:1917年5月6日,天津《大公报》最早报道了“黎里尼”(列宁),并于5月17日首次使用了“列宁”译名;1919年11月18日,《晨报》首先采用了“列宁主义”一词。十月革命前,中国人在关注俄国革命过程中“初识”列宁,为列宁主义在华初步传播奠定了舆论基础。十月革命后中国对列宁主义的介绍逐渐增多,态度也由负转正;其中,苏俄第一次对华宣言是其转折点。1920年4月,共产国际代表来华后,传播和实践并行,将马克思主义、列宁主义宣传与中国革命相结合,帮助先进中国人创建了中国共产党。中国共产党在共产国际的推动下,积极实践列宁党报思想,催生了中国无产阶级新闻事业,促进了中国共产党新闻事业兴起。  相似文献   

5.
<正>十月革命后,面对帝国主义国家的干涉和包围,面对国内反动势力严重的叛乱危局,为了新生的苏俄政权的安全,为帮助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实现民族独立,推动无产阶级世界革命,新生的苏俄政权加强了对欧洲无产阶级革命和亚洲民族解放运动的指导和支持。俄共(布)代表维经斯基正是在这个背景下奉派来华、联络中国先进分子、指导中国共产党创立的。维经斯基  相似文献   

6.
十五年前,在计算机向互联网时代转变的时代,《互联网周刊》曾经提出一个口号,叫做"全世界计算机联合起来,Internet一定会实现",现在互联网已经普及了,我愿意用另外一个口号来展示我对互联网未来的期待,我认为"全世界各行各业联合起来,Internet一定会实现",意思是互联网行业的前景取决于各行各业连接起来,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是互联网成功的必要条件。  相似文献   

7.
五十年前,6月18日这一天,瞿秋白从容走向刑场,高唱《国际歌》,高呼“共产主义万岁”,在福建长汀英勇就义。他是被当地国民党军阀按照蒋介石的指令,“劝降不成,就地枪决”的。当时,他年仅三十六岁。瞿秋白是中国共产党早期的重要领导人之一,是党的卓越的政治活动家和宣传家。从新闻工作的角度来看,他又是一名杰出的无产阶级的新闻战士。早在1919年,他就和郑振铎等人创办了《新社会》旬刊。1920年冬,他以北京《晨报》和上海《时事新报》特派员的身份,前往苏维埃俄国采访。他是我国第一批派往苏俄采访的记者之一。在苏俄期间,他加入了中国共产党。1923年初回国后,他参加编辑  相似文献   

8.
第二次鸦片战争创深痛巨,对民族危机有更深认识的洋务派及思想家,比较清醒地看到了中国面临危局,不甘屈辱,但又看到了中国贫弱尚无力与强敌抗衡,因而必须忍辱负重刻意内部建设,开始思索如何救亡。奕新、李鸿章等则提出了“自强”以消弭外人侵略的方针。洋务运动首先在“自强”的口号下开展起来。  相似文献   

9.
文有仁 《新闻三昧》2005,(10):26-26
从苏联解体以后,我国传媒上开始出现“前苏联”一词。例如:“前苏联实行计划经济体制”;“前苏联共产党领导前苏联人民打败纳粹德国”;“前苏联总统戈尔巴乔夫1989年访问中国”;“1917年列宁领导俄国无产阶级推翻沙皇,于1922年建立了前苏联”;等等。  相似文献   

10.
民粹主义是产生于俄国十九世纪六七十年代的一股社会思潮。它最著名的口号是:到民间去。这个口号将变革俄国社会的希望寄托在广大农民身上,要求革命的知识分子与农民相结合。”①“民粹主义有三个标志性的特征,即草根性、非理性和批判性。”  相似文献   

11.
文革结束后,“阶段斗争,一抓就灵”的口号还喊了几年,不管干什么事,都要“以阶级斗争为纲!”这两个口号统治中国人十几年,把国民个个训练成了“斗鸡眼”,结果,斗得国民经济几近崩溃,斗得老百姓一穷二白,斗得中外人士老死不相往来。 改革开放了,这两个口号不能再喊了。再喊,人家老外吓得不敢来呀!但中国人习惯于用口号来鼓舞士气,激励斗志,不喊口号,何以振奋民族精神?于是,遇有重大任务时,一个时髦的口号“打一场战役!”便应运而生了。就像当年解放全中国的大决战  相似文献   

12.
20世纪30年代,是国外特别是西方作者发表“苏俄通讯”的一个“高原期”,大批作者涌向苏俄,其中不乏世界名流,如萧伯纳、纪德、韦伯等人,同时,数量众多的国外“苏俄通讯”也被翻译至中国。  相似文献   

13.
在中国近代史上,沙皇俄国是侵华诸列强中最凶恶的。1917年十月革命成功后,苏俄政府积极与中国政府进行接触,中苏关系开始解冻。抗战爆发后,国府西迁,苏联大使馆、苏联大使馆武官处、苏联塔斯社和中苏文化协会纷纷迁渝或在渝成立,直至国民政府还都南京为止。  相似文献   

14.
作为党的上海发起组重要成员,陈望道等传播马克思主义的先驱不仅借助早期书报活动宣传了先进思想,更是在这一进程中构建了进步分子获取“主义”、实现政治诉求的交往空间与平台,办报办刊也成为我党早期组织成员相互联系、彼此联结的组织桥梁与纽带,即列宁笔下的无产阶级政党组织建设的“脚手架”。中国共产党在创建的过程中,毛泽东、陈独秀、陈望道等接受了苏俄代表的指导,汲取了列宁“办报建党”的有效经验,同时又与中国的实际相结合,在创党之初就探索了一条中共党报党刊在宣传思想和组织建设上“二位一体”的有效方式,这些直到今天仍值得继承和发扬。  相似文献   

15.
“全世界男人联合起来——要过节”。今年8月3日,将是瘦马提议的中国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的男人节,这一天,将有50多家企业给自己的男性员工放一天假,以兹庆祝  相似文献   

16.
源泉 《湖北档案》2006,(5):44-45
翻开中华民族争取民族独立和解放的厚重革命历史档案,你会清楚地看到,在中国人民反抗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的民族解放战争中,曾得到了国际无产阶级和各国人民广泛的同情和支持.  相似文献   

17.
一、“人民性”是怎么来的?“人民性”这一概念,最早出现在俄国文学辞典里,还可译作国民性、民族性或群众性。研究俄国文学的专家认为:“人民性”产生于18世纪中叶俄罗斯文学中的浪漫主义流派之中,19世纪俄国进步的民主主义者别林斯基和杜勃罗留波夫指出,民族生活不是统一的,它有民众的生活和“有教养的社会”的生活即贵族的生活两种;而文学必须表现人民的生活,首先要描写农民的命运;文学的人民性在于无情地批判统治阶级,反映人民的思想、感情、愿望和利益,在于真实而深刻地描写现实生活。很明显,进步作家理解和认同的“人民性”是针对当时文学中的贵族性而提出来的  相似文献   

18.
9月3日,胡锦涛同志在三次讲话中多次提到“苏联”。如他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0周年大会”上讲话,就有四处提到“苏联”——“苏联最早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提供了宝贵援助”“苏联红军开赴中国东北战场”“远东国际法庭以及中国、苏联等国的军事法庭对日本战犯的审判”“在中国东北战场上英勇献身的苏军烈士”。然而,从苏联解体以后,我国传媒上开始出现“前苏联”一词。例如:前苏联实行计划经济体制;前苏联共产党领导前苏联人民打败纳粹德国;1917年列宁领导俄国无产阶级推翻沙皇,于1922年建立了前苏联;前苏联民歌…  相似文献   

19.
王兴东 《新闻界》2005,(5):110-111
国家的希望在人才,人才的培养靠教育.全世界日趋激烈的竞争表明,教育对一个国家和民族的未来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在这种全球共识下,我国政府从上世纪90年代起就将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确立为国家建设的基本战略之一,并于2002年提出了“将教育放在优先发展战略地位”的口号。  相似文献   

20.
范婷婷 《兰台世界》2024,(2):134-137+142
黑龙江和乌苏里江流域,地域广阔、物产丰富。满、朝鲜、蒙古、回、达斡尔、锡伯、鄂伦春、赫哲、鄂温克、柯尔克孜等少数民族世代生活在这片广阔的土地上。沙皇俄国觊觎黑龙江流域富饶的物产,不断派兵侵略这一地区。面对帝国主义的侵略,黑龙江流域少数民族进行了不屈不挠的反抗斗争,为维护我国主权和领土完整作出了巨大贡献。在反抗沙俄的斗争中,少数民族士兵是早期抗俄清军的重要组成部分;少数民族的抗俄斗争沉重地打击了入侵者;少数民族官兵是防御沙俄进犯我国领土的重要武装力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