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6 毫秒
1.
厘清数字环境下公共数据的内涵、边界是推进公共数据开放共享的必要前提。基于多学科视角的概念解析、比较研究与归纳推演,本文揭示了数字环境下公共数据内涵、边界问题的表征、成因,并从责任边界、运行边界、价值边界三个维度搭建分析框架。研究发现,当前公共数据内涵认知与边界划分的不确定性反映出数据治理理念、秩序、能力等诸多方面的现实问题,理解公共数据问题的关键应把握其数据属性与公共属性两大主线。同时,概念理解的相对性、数据主张的兼容性、责任主体的多元性与价值认知的主观性直接影响公共数据边界的划分。因此,数字环境下公共数据边界划分的不确定性是对以往简单的、固化的数据边界的扬弃,应进一步理清公共数据与个人数据、企业数据、开放数据等不同类型数据之间的区别与联系,进而明确其边界判断应秉持公共性原则、基于可信生态原则、弥补市场失灵原则与保持适度张力原则。图4。表2。参考文献38。  相似文献   

2.
[目的/意义] 对中外网络经营者收集与传输个人数据行为的法律规范进行对比分析,以期发现我国目前法律规范中存在的具体问题并借鉴先进法律规范经验提出完善建议,从而有效解决我国网络经营者收集与传输个人数据行为日益凸显的问题。[方法/过程] 采用比较研究的方法对主要国际组织与国家现行相关法律规范进行梳理与比较,从立法原则、法定义务、法律责任以及特殊用户(即儿童)4个方面,分析对网络经营者收集与传输个人数据行为进行法律规范的异同。[结果/结论] 通过比较分析指出我国现行相关法律规范存在着法律规范宽泛笼统、个人数据主体维权困难、缺乏专门监管机构等主要问题,借鉴先进的国外立法经验提出相应的改进建议,对我国相关立法的研究与完善具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3.
第四次工业革命时代,以政府数据为主体的公共数据开放利用已经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动力。然而,公共数据需要先得到很好的治理,才可能被合理利用,进而实现其价值。文章借鉴敏捷治理理念和部分公共治理思想,以概念归纳的方式,提出可能有助于促进公共数据治理的概念框架。目的是深化有关公共数据治理的认识,指导公共数据治理实践,促进公共数据开放利用。  相似文献   

4.
公共数据是指国家机关、事业单位、经依法授权具有公共事务管理与公共服务职能的组织在履行职责过程中收集和产生的各类数据,对其进行收集、处理、共享和开放等多途径治理是发挥数据要素作用的重要保障。本文通过分析我国公共数据治理政策发展变化的特点、内在规律和基本趋势等为公共数据治理政策的完善和创新提供参考依据。在全面搜集我国公共数据治理政策文本基础上,运用统计分析和文本挖掘等方法对政策文本形式与内容特征进行抽取和分析,重点对数据治理政策的高频词组与主题内容变化、关键线索词分布等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发现,数据治理政策客体对象在发展演变中不断变化,其覆盖的主题内容范围明显扩大;在数据治理政策中开始关注有关主体的权利或权益保护;数据治理政策更加关注数据开发利用和数据对经济社会发展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意义]科研教育机构是实施科研数据管理的主体,探索其科研数据管理的实施细节,有助于推进我国科研数据相关政策的制定.[方法/过程]对科研教育机构的政策要素以文献综述的方式进行筛选、提炼和分析.[结果/结论]研究显示,科研教育机构的科研数据政策应着重提供科研数据存储规范(存储义务、存储数据类型、存储强制性要求、存储地点、存储其他要求)、质量保障规范(政策关联、适用范围、管理对象、权责机制、管理工具)以及传播规范(传播义务、数据所有权管理、数据知识产权管理、开放共享要求、开放共享限制、发布机制、引用要求).  相似文献   

6.
国际上公共数据开放被赋予了透明政府、社会治理、公共服务、促进数据经济发展等多重价值。基于对国际理论的效仿和对国家政策表述的简单照抄,我国各地公共数据开放制度没能精细区分公共数据开放制度的价值目标和价值效果,导致价值定位不清晰,造成公共数据开放效果不理想。本文梳理公共数据开放运动的发展历史,立足我国的制度实践分析造成公共数据开放定义不清晰的内在原因,提出应当以价值目标为导向,重新界定公共数据开放概念;并以此为基础,重新建构不同类型的公共数据开放机制,以期对我国公共数据开放制度完善和实践发展提供助益。  相似文献   

7.
[目的/意义] 研究以科学数据为信息载体,探究用户在进行数据检索时,影响其进行相关性判断的标准的使用特征,从而进一步探究科学数据用户的信息行为,为完善数据检索平台和加强数据共享与服务提供理论支持。[方法/过程] 通过调查问卷、访谈与层次分析法相结合的方法开展研究,用户为高校和科研单位在读研究生。[结果/结论] 分析结果显示相关性标准呈现4个特征:①相关性标准的使用情况符合著名的长尾定律;②主题性在相关性判断过程中具有锚定功能;③相关性标准在相关性判断中具有双向性;④相关性标准使用权重相对稳定。研究准确把握了科学数据用户的检索策略,明晰了其检索行为,为改进科学数据共享系统提供了具有可操作性的建议。  相似文献   

8.
移动商务用户持续使用行为实证研究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意义] 新信息技术用户持续使用行为是用户信息行为研究中一个重要的研究领域,系统概括移动商务用户持续使用行为研究现状能够为国内学者开展相关研究提供有益参考。[方法/过程] 以国内外文献调研与分析为基础,厘清移动商务用户持续使用行为的基础理论及影响因素。[结果/结论] ①计划行为理论、技术接受模型、期望确认模型等理论与模型是现有研究的理论基础;②影响移动商务用户持续使用行为的因素包括用户个人因素、移动商务自身因素、外部因素及多方面综合因素;③现有研究还存在着部分研究样本数量及代表性不够、大多采用截面研究方法、影响因素局限在认知范畴等不足。  相似文献   

9.
[目的/意义] 通过分析欧盟《一般数据保护条例》(GDPR)相关规定来为我国科学数据开放共享过程中保护个人数据提供参考。[方法/过程] 使用文本分析法,在述评GDPR与个人数据保护研究后,分析GDPR对科学数据开放共享个人数据保护的适用性与作用及其对我国科学数据开放共享个人数据保护的启示。[结果/结论] GDPR对科学数据开放共享个人数据保护有许多规范作用,包括可以明确个人数据保护的基本概念与保护对象范围、主要原则、数据主体的主要权利、数据控制者与处理者的主要责任和义务,可以奠定个人数据处理的合法性基础。GDPR给我国的启示是:我们应该建立健全我国个人数据保护法律体系,加强科学数据开放共享中个人数据的风险管理,搭建动态关联、可跟踪的科学数据开放共享系统,由此实现我国科学数据开放共享中的个人数据保护。  相似文献   

10.
[目的/意义]调研分析国外图像特征研究的进展与发现,总结图像特征体系的特点以及相关用户使用行为,为改进和优化图像标引和检索提供参考借鉴。[方法/过程]系统回顾国外图像特征的相关研究,分析现有图像描述和著录规范、图像特征的分类与分层研究以及标引与检索情境下用户对图像特征的使用行为及影响因素等研究。[结果/结论]国外图像特征研究内容较为全面和系统,研究视角涵盖以图像为中心和以用户为中心,研究方法涉及日志研究和调查研究,研究对象有普通用户和专业人员,研究发现,图像类型、用户视觉经验、专业知识背景、任务类型、检索阶段等因素与图像特征使用行为有关。未来可在面向非专业用户的图像特征体系构建以及图像特征使用等方面开展更多研究。  相似文献   

11.
[目的/意义]通过对Mendeley阅读数据的分析,探讨引用行为之外更广范围的论文使用行为,以进一步完善学术论文的影响力评价体系。[方法/过程]选择社会学、历史学、生态学和应用物理学四个学科领域,从Scopus、Altmetric.com采集被引数据和阅读数据,并进行相关性分析。从身份、国别以及学科三个角度对Mendeley阅读数据Top100的文献用户身份和行为特征进行深入的探究。[结果/结论]在四个学科文献集合中,Mendeley阅读数据均比被引频次的覆盖率高,说明引用行为只是论文使用的冰山一角。对于不同使用动机的用户,其使用行为都存在学科差异;不同国家使用者对论文的使用习惯有地域差异;学术论文的跨学科使用情况与自身学科特性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2.
[目的/意义] 通过分析欧盟《一般数据保护条例》(GDPR)相关规定来为我国科学数据开放共享过程中保护个人数据提供参考。[方法/过程] 使用文本分析法,在述评GDPR与个人数据保护研究后,分析GDPR对科学数据开放共享个人数据保护的适用性与作用及其对我国科学数据开放共享个人数据保护的启示。[结果/结论] GDPR对科学数据开放共享个人数据保护有许多规范作用,包括可以明确个人数据保护的基本概念与保护对象范围、主要原则、数据主体的主要权利、数据控制者与处理者的主要责任和义务,可以奠定个人数据处理的合法性基础。GDPR给我国的启示是:我们应该建立健全我国个人数据保护法律体系,加强科学数据开放共享中个人数据的风险管理,搭建动态关联、可跟踪的科学数据开放共享系统,由此实现我国科学数据开放共享中的个人数据保护。  相似文献   

13.
[目的/意义]随着互联网的普及以及数字教育资源的广泛使用,学术不端行为呈现出有别于传统形式的新特点以及更为迅猛的发展态势。研究聚焦于社会规范对大学生网络学术不端行为的影响,并探索影响其关系的中介变量,以加深对网络学术不端行为发生机制的认识。[方法/过程]鉴于互联网环境中学术不端行为的社会性显著增强,选择从微观视角深入考察社会规范如何对网络学术不端行为产生影响。基于社会认知道德理论、道德四成分模型等理论构建感知严重性和道德判断的序列中介效应模型,并利用在上海市3所不同性质高校学生中收集的问卷调查数据对模型进行检验。[结果/结论]研究发现,社会规范对网络学术不端行为不仅具有显著的直接效应,还具有显著的间接效应;其中的间接效应由两条中介作用途径产生:通过道德判断的独立中介作用;通过感知严重性和道德判断的序列中介作用。相关结果可以为网络学术不端行为的有效预防和治理提供更有针对性的对策,也为审视学术不端行为提供了新视角,丰富了有关学术不端的学术研究文献。  相似文献   

14.
个人信息控制者违约赔偿责任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杨晓娇 《图书情报工作》2015,59(2):17-24,43
[目的/意义]建立个人信息控制者违约责任尤其是赔偿责任机制,为个人信息资源保护立法及个人信息资源的规范合理收集使用提供有力的理论支持。[方法/过程]采用文献分析法、实证分析法、经济分析法、系统分析法以及规范分析法等研究方法,以个人信息资源的权利属性分析为基础,从个人信息收集使用行为的合同关系出发,以个人信息控制者违约责任构成、归责原则和责任方式为突破口,界定违约赔偿范围,最终提出违约赔偿标准解决方案。[结果/结论]通过研究发现,个人信息资源具有典型的财产权和人格权双重属性,个人信息收集和使用关系具有突出的合同属性,个人信息资源财产权具有许可使用费属性;个人信息控制者违约赔偿范围包括精神损害赔偿和财产损失赔偿;赔偿标准应分为一般违约的补偿性赔偿和严重违约的惩罚性赔偿,精神损害赔偿标准应当财产化,财产损失补偿性赔偿的标准应为损失的全部;惩罚性赔偿的标准应为补偿性赔偿标准的3-5倍。本文提出的违约赔偿责任范围、赔偿标准等解决方案和方法具有较强的合理性和可操作性。  相似文献   

15.
[目的/意义]对科学数据用户相关性线索与标准间关系进行研究,探索数据选择过程中线索与标准发挥的作用,从而为开发智能搜索引擎,提高检索效率提供依据。[方法/过程]选取36名农业领域的研究生,通过出声思考、全程录像和事后访谈的方法研究他们的科学数据检索行为,并使用扎根理论的方法对行为记录报告进行分析。[结果/结论]识别了用户相关性判断使用的科学数据特征集合,建立了科学数据相关性线索集和标准集。在此基础上,构建了科学数据线索与标准间映射关系,初步探索了科学数据用户相关性线索与标准的使用模式。  相似文献   

16.
短视频著作权的复杂性使短视频平台内容侵权责任的认定面临认定标准模糊、过错原则中“明知”“应知”难以判断、“避风港原则”与短视频平台的技术水平不相适应等难题。本文基于以上诸多侵权认定困境展开研究,提出明确短视频平台的注意义务以利于侵权行为的认定;完善“避风港原则”,提高平台服务商的监管义务标准;利用先进技术辨别侵权短视频,平衡各方利益等建议,期望能为短视频行业规范有序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王若佳  李培 《图书情报工作》2015,59(11):111-118
[目的/意义] 针对当前我国网络用户的健康信息检索行为, 探索利用中文搜索引擎的健康信息检索规律, 为完善健康搜索引擎和网站建设提供参考。[方法/过程] 基于搜狗搜索引擎的大规模查询日志, 采用日志挖掘的方法, 从查询行为和点击行为两个角度对网络用户的健康信息检索行为进行研究。查询行为的研究指标包括会话层(会话长度、用户重复查询), 查询串层(查询串长度、重复查询)和词项层(高频词汇, 主题分类);点击行为的研究指标为点击位置和点击内容。[结果/结论] 健康相关查询的重复率较高, 提示相关网站可缓存高重复率查询串的返回结果;大众关注的热点领域为疾病、保健、母婴、医疗机构与美容整形, 提示网站的导航设计注意导航方向;用户更偏爱使用问答型平台, 提示网站设计者应更加关注与用户间问答型的互动模式。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意义]认知负荷是从众行为产生的重要影响因素,从认知负荷视角出发,对数字图书馆环境下从众信息使用行为及其前置动因进行考察,有助于深入理解用户信息使用活动中的从众行为,为数字图书馆用户服务优化提供参考。[方法 /过程]首先,结合从众行为相关研究和认知负荷理论构建研究模型;然后采用问卷调查法,搜集308份有效样本数据;最后利用偏最小二乘结构方程模型方法对研究模型进行验证。[结果 /结论 ]研究发现,模仿他人、导航结构和流体验显著正向影响从众信息使用意愿,任务复杂度对从众信息使用意愿的影响被流体验所抑制;流体验和任务复杂度显著正向影响模仿他人,导航结构对模仿他人的影响不显著;模仿他人分别部分中介任务复杂度、导航结构、流体验对从众信息使用意愿的作用。基于上述研究结果,从提供商和用户层面出发,为数字图书馆的长远发展、用户服务优化及信息使用行为引导提供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19.
[目的/意义]研究旨在定量测量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多元主体的信息披露水平,为研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多元主体的信息披露行为提供新的分析框架。从数据层面揭示我国疫情期间信息披露的现状,为政府等相关主体调整信息发布内容、改善信息披露行为提供理论支撑。[方法/过程]以各主体发布的疫情相关微博为研究对象,构建多元主体信息披露内容及特征演化分析框架。利用改进的TFIDF-LDA模型进行主题提取,基于社会渗透理论测量社交媒体多元主体信息披露的广度和深度。最后结合生命周期理论分析信息披露内容特征,探究多元主体信息披露特征及演化趋势。[结果/结论]疫情期间多元主体的信息披露内容主题广泛,不同主体发布内容偏好和披露特征存在明显差异。政府的信息披露内容积极、质量最高,旨在正向引导舆论;主流媒体的信息披露范围广深度浅,对数据隐私保持高度敏感;自媒体的信息披露主题鲜明集中,主要承担科学传播任务。  相似文献   

20.
[目的/意义]算法社会的来临对个人发展提出了新的目标要求,而算法素养则有助于增强个人与算法交互的能力,为个体提升算法认知和技能、应对算法社会风险、强化算法源头治理开辟了新的路径。鉴于现有研究中的概念局限,算法素养的内涵及要素有待进一步剖析。[研究设计/方法]基于“以人为核心AI”思想和当今聚焦个人发展的核心素养框架,立足多元主体视角界定算法素养的内涵及要素构成。[结论/发现]算法素养包括个体与算法交互的思维层面、态度层面和知识层面三个维度,且不同维度的构成要素因算法生产者、算法使用者和算法监管者等目标主体的改变而存在差异。未来可从理论研究、素养培育与算法治理三个方向深化算法素养的相关研究。[创新/价值]立足多元主体视角初步探索了算法素养的内涵,并针对算法生产者、算法使用者和算法监管者等多元主体提出了由思维、态度和知识层面组成的算法素养要素框架,为未来开展算法素养相关研究、加快全民算法素养提升、助力算法治理提供了清晰指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