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中文搜索引擎检索语言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文搜索引擎在很大程度上满了用户检索中文网络信息资源的要求,但也存在检索效果不够理想等问题,本文人检索语言的角度对现有中文搜索引擎进行分析,指出将检索语言的原理与方法应用于中文搜索引擎,必然极大地提高搜索引擎的检索效率。  相似文献   

2.
基于自然语言理解技术的网络检索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在检索语言的发展过程中,自然语言是必然要取代人工语言的。自然语言理解技术是计算机人工智能与语言学相结合的产物,是解决自然语言检索的核心技术。本文回顾了这一技术发展的历程并分析这项技术与网络检索相结合中存在的问题,指出了自然语言理解是检索技术发展的方向。  相似文献   

3.
本文通过对现有搜索引擎分析,提出搜索引擎的改进措施,包括两个方面:网络信息发布和信息采集的规范化:引入元数据;网络信息组织和检索方面的规范化控制:引入检索语言,重点讨论了词表和专业搜索引擎的结合问题。  相似文献   

4.
网络环境下信息检索语言的优化研究   总被引:22,自引:0,他引:22  
焦玉英  李法运 《情报学报》2003,22(3):291-296
网络环境下信息检索语言的优劣、利弊直接影响网络信息检索系统的效率。本文在论述受控语言与自然语言的功能、特点及其在网络检索中应用的基础上 ,归纳了国内外这一领域的先进成果 ,进一步探讨了网络环境下检索语言的优化策略与方法  相似文献   

5.
(续接上期) 9 认真探索中国检索语言和文献分类学的发展方向检索语言是根据文献信息检索的需要,为标引和检索文献信息而使用的语言.包括分类检索语言、主题检索语言、代码检索语言和自然语言检索等。  相似文献   

6.
白华 《图书馆杂志》2006,25(11):3-6
情报检索语言的发展面临现代化、理论方法综合化和集成化的新条件,研究新的语言模型,提高检索语言的表达、描述等功能是当前的重要研究课题,同时要具体研究数据库检索语言、网络检索语言、本体论和语义网检索语言。在所有这些领域里,检索语言的机器理解功能日益重要;为适应机器处理的环境,对它的逻辑推理能力的要求越来越高,知识建模功能与系统表达能力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  相似文献   

7.
网络情报检索语言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比传统情报检索语言,介绍了网络环境下分类、主题检索语言的变化。以3种门户网站的检索结果为例,分析了网络情报检索语言的效率问题,提出了编制统一分类体系、建立等同词词典、提供信息检索图、建立专有名词表等改进方法。  相似文献   

8.
网络环境下情报检索语言的存废问题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主要就网络环境下的情报检索语言的存在与废除问题进行了论述,从多方面阐述了作者的观点,并检索语言与自然语言进行了比较与评价。  相似文献   

9.
网络信息检索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文章从检索工具、信息标引和检索语言三个方面分析了网络信息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10.
网络信息分类体系设计   总被引:26,自引:0,他引:26  
从建立网络信息分类体系的原则和检索语言入手,针对搜索引擎的分类现状,提出了建立网络信息分类体系的大纲,并分析了该分类体系的特点。  相似文献   

11.
[目的/意义]对"互联网+"战略背景下国内图书馆跨界融合的实践进行较为详细的梳理、分析和归纳,总结出图书馆跨界融合的模式、类型和特点,充实图书馆跨界融合的理论并为实践提供借鉴。[方法/过程]综合运用文献调查法、归纳法、案例分析法、观察法等研究方法,对图书馆的跨界融合实践进行研究,归纳出图书馆与互联网的深度融合、与图书出版发行业之间的融合、与网络电商的合作、与信用评估、金融机构相结合、与文化休闲类机构相结合、与其他可提供阅读空间的机构跨界合作等7种跨界方式,以此总结出图书馆跨界融合的具体模式。[结果/结论]图书馆跨界融合的模式主要有:图书馆与互联网的跨界融合、图书馆与相关行业上下游的跨界融合、图书馆与信用、金融机构的跨界融合、图书馆与文化休闲机构的跨界融合等。所有模式的共同点是跨界,但跨界的层次和程度各有不同,从跨界的领域、时限、机构、程度、范围、主动性6个方面进行分类,总结图书馆跨界融合的特点:资源共享、业界范围拓展、利益双赢和文化认同。指出图书馆跨界融合是一种必然的选择,但不要为跨界而跨界,要永葆图书馆服务的初心。  相似文献   

12.
[目的/意义]对国内外大学图书馆空间再造的发端和现状进行总结和分析,以期为我国大学图书馆空间再造提供一定的借鉴与参考。[方法/过程]通过对国内外大学图书馆空间再造的起源和发展现状的分析,归纳出空间发展过程中在理念、规模与标准等方面存在的制约因素,在此基础上指出我国大学图书馆空间再造的创新驱动。[结果/结论]以第三代图书馆理念作为大学图书馆空间再造的灵魂,推动能动型空间的建设与实践,驱动创新型人才培养及机制重构,全面释放和提升空间的价值与能效。  相似文献   

13.
[目的/意义] 通过探索在图书馆、档案馆、博物馆资源整合的基础上三馆提供服务的优势,了解馆际协同合作的基础和原则,论证馆际合作在理论和实践方面的重要性,为未来馆际协同合作提供理论基础和实践指导。[方法/过程] 阐述资源整合及协同合作的概念和本质,分析协同合作的基础和原则,在此基础上提出馆际协同合作机制,并运用案例研究法证实馆际协同合作机制的可行性及可用性。[结果/结论] 用案例研究方法证实馆际协同合作的可行性及可用性,并在分析馆际协同合作服务能力、服务对象以及服务的质量评价基础上对馆际合作的研究提出一些理论和实践方面的建议。  相似文献   

14.
高校图书馆与读者权利义务关系辨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校图书馆与读者的权利义务关系是高校图书馆诸多社会关系中最主要的法律关系。高校图书馆与读者在高校的不同身份与地位决定了他们之间权利义务关系的复杂性,其权利义务关系是服务者与接受服务者、教育者与受教育者、文献信息资源管理者与利用者之间的具体权利义务关系的有机统一体。  相似文献   

15.
网络环境中的文献计量学经典定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链接分析与引文分析的相似性,促使人们去探讨文献计量学经典定律在网络环境中的扩展和应用。针对这一热点问题进行了全面和深入地分析和研究,包括:网络环境中存在的大量偏态-负幂分布,网络环境中的指数发展规律,网络环境中的布拉德福现象,以及耦合与同引理论在网络环境中的应用等。在具体描述网络环境中文献计量学经典定律各种表现形式的同时,还特别介绍了挖掘和发现这些潜在定量规律的方法和模式。  相似文献   

16.
[目的/意义] 公共图书馆总分馆空间分布和地理覆盖对实现公共图书馆全覆盖和均等化具有重要意义。[方法/过程] 在对公共图书馆总分馆空间分布和地理覆盖的"全覆盖"和"均等化"阐释的基础上,运用GIS工具,以苏州为例计算并分析苏州公共图书馆总分馆的空间分布和地理覆盖状况,以此规划今后总分馆的布局。[结果/结论] 测算公共图书馆总分馆动态服务荷载和服务半径,可以有效揭示公共图书馆总分馆布局的盲区,确定优先建设和发展区域,进一步缩小区域间的服务差异,设定城市覆盖率标准,但还需要因地制宜结合服务对象数量和需求特征,实现科学布局和精准服务,提高公共图书馆总分馆体系的总体效能。  相似文献   

17.
编辑与读者需求的共同性和差异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王勇 《编辑学报》2001,13(Z1):13-15
编辑与读者对书刊的需求既有相同的方面,又有差异.编辑与读者在追求书刊的真善美、内容与形式的统一、人类文明的进步与发展方面是一致的.编辑为书刊的生产者,读者为书刊的消费者,由于他们所处的位置不同,对书刊的需求也就存在差异.这主要表现在编辑选择的单一性与读者需求的多样性、编辑求稳忌乱与读者求新求异、编辑兴趣的相对稳定性与读者兴趣的多变性等几个方面.要生产出符合读者需要的优秀产品,就必须深刻了解和掌握编辑与读者需求的共同性与差异性.  相似文献   

18.
通过文献计量、信息可视化分析、定性分析等研究方法对近10年国内外网络用户信息需求研究的文献进行梳理比较,可以发现国内外研究在时间分布、期刊分布、关键词及研究前沿节点知识图谱的特点、引文及主题内容方面的情况。从研究方法、相关理论基础、网络用户信息需求的内容、类型与特点、需求群体、影响因素、用户模型等几个方面分析国内外近10年网络用户信息需求的相关研究成果,发现基础理论研究相对薄弱,缺乏对网络用户需求本质的研究,理论联系实际的效果不明显。未来研究可深入系统地研究网络用户信息需求的形成机理、演变规律及配套的信息服务机制,努力提升研究的理论深度,并促进实践应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意义] 针对均等化视角下中美社区图书馆阅读推广实践的差异进行比较分析,旨在中美社区图书馆相互借鉴的基础上,提高社区图书馆的服务水平和质量。[方法/过程] 以中国宁波市社区图书馆、美国密尔沃基市社区图书馆为例,利用个案分析和对比分析的方法比较中美社区图书馆开展的阅读推广均等化实践。[结果/结论] 通过对社区图书馆服务的供给均等、过程均等和消费均等的对比与分析,得出均衡资源配置、实现阅读推广供给均等化,创新文化活动形式与内容、实现阅读推广过程均等化,尊重读者自由选择权利、实现阅读推广消费均等化,依托文化特色、宣传社区图书馆均等化服务以及构建城市社区公共文化服务平台,共建、共享社会文明新成果的启示。  相似文献   

20.
宋代的科技档案具有两种不同的面貌,从科技档案的外在发展角度看,宋代的科技档案伴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在两宋时期达到了一个显而易见的巅峰状态,这一时期的科技档案不但类型多样、连续性强、内容丰富,而且在两宋宽松的政治文化环境中受到更加规范化、标准化的整理和保存。但与此同时,宋代科技档案的实质内涵并没有摆脱中国古代科学技术体系的窠臼,宋代对于科技的社会评估和科技档案的内容选择依旧从属于传统文化价值观念的实用标准之下。本文通过归纳和总结科技档案在宋代发展变化的本质特征,力图寻求这些特质背后所反映的特定社会秩序和传统文化理念与科学技术和科技档案发展的内在逻辑,试图揭示出中国古代的科技发展为何在十一、十二世纪到达顶峰之后一度陷入停滞状态的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