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科技博物馆的科学教育活动是提升青少年对科学的理解的重要途径之一。基于核心概念设计科技博物馆科学教育活动有利于保证活动的科学性和良好的逻辑体系。本文以加拿大温哥华海事博物馆的“气候变暖”活动的设计为例,详细解释了基于核心概念设计科学教育活动的设计原则与方法,并给出了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2.
某些科技博物馆的展品教育活动存在说教灌输多、体验探究少和缺乏深层次科学内涵的普遍问题。美国《新一代科学教育标准》提出的三个维度“科学与工程实践”“跨学科概念”“学科核心概念”恰恰针对上述问题,而STEM教育则是承载当代科学教育理念与三个维度的重要载体,笔者认为将其引入科技博物馆展品教育活动十分必要,并以中国铁道博物馆开展的“铁路背后的科学”展教活动为例,研究STEM理念对于科技博物馆展品教育活动设计与实践的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以科技博物馆自身资源为依托开展的科学教育活动备受关注,其中以STEM教育为主题的馆校结合活动与日俱增,但其活动质量也出现良莠不齐的状态。笔者认为馆校结合的STEM主题活动在设计和实施上都需要符合当前科学教育领域中提倡的围绕“大概念”开展教学的教育理念。本文讨论了如何对STEM主题活动中的“大概念”进行解析,活动教学设计中的“大概念”体现在哪里,以及如何将科技博物馆资源融入活动设计中三个核心问题,并以山东科技馆馆校结合STEM主题活动的设计为例进行案例分析。  相似文献   

4.
情境学习理论强调通过真实情境呈现知识以及通过社会性活动和协作进行学习,这与科技博物馆的一些教育活动有很强的契合点。本文通过对情境学习理论的分析,提出在科技博物馆中策划开展教育活动的模式,并以“创客营”活动为例,在情境学习的理论下进行了整个流程的分析,以期有助于科技博物馆教育活动的策划与实践。  相似文献   

5.
国际博协2007年的博物馆定义,将教育确定为博物馆的首要目的,将征集、保护、研究、传播并展出的对象规定为“人类及人类环境的物质及非物质遗产”。从这一视角分析,科技藏品/展品最重要的价值在于它所承载的自然、科技、历史和文化信息;科技博物馆基于科技藏品/展品的研究、传播与展示设计的基本出发点,是以“科学教育”为目标,揭示其中的“非物质科学文化遗产”,即“物”与“人”的关系。  相似文献   

6.
本文通过分析,提出近年来科学教育的两个重要进展,一是对科学学习目标与过程的重新认识;二是STEM教育的异军突起。在进一步分析2013年美国颁布的《新一代科学教育标准》和我国刚刚颁布的《小学科学课程标准》中对目前科学教育变革应对的具体表现之后,对科技博物馆教育活动的设计提出三点启示:一是科技博物馆教育活动应该成为学生开展科学与工程实践的重要场所;二是科技博物馆教育活动设计需要考虑大概念和儿童学习的进程,开发适合不同年龄层次儿童需求的有结构的探索活动;三是结合STEM教育与创客教育,需要大力发展跨学科综合类学习活动。  相似文献   

7.
以色列的两位学者基于社会文化理论设计了调查内容与方法,对4家自然历史博物馆的学生集体参观学习的过程、活动形式、交流互动和博物馆工作人员的导览内容、方式进行了分析,讨论了组织学生集体参观科技类博物馆不同策略下的学习效果。研究结果显示:传统的参观导览内容与方式,既不符合当代的科学教育发展趋势和博物馆对学习效果的新追求,也不适用于科技类博物馆基于实物展品的体验式学习和探究式学习。本研究的内容、方法、结果及其理论基础,对我国科技类博物馆均有启发。  相似文献   

8.
美国在1996年的《国家科学教育标准》中提出了“以探究为核心的科学教育”理念,随后我国的科学课程标准也对“探究式学习”高度关注,这成为本轮科学教育改革的突出特点之一。我国新颁布的《义务教育小学科学课程标准》中多次强调“探究”。本文从学习内容、学习方式、教学指导理念三个角度对其进行解读,对科学课程标准给科技博物馆教育带来的启示等相关问题进行了讨论,论证了将“探究”纳入科技博物馆教育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本文从小学家庭亲子科学实验入手,以“浙江省趣味亲子实验赛”为探究载体,分析该赛事成功的原因及存在的不足。从实践层面上探讨构建与促进学校、家庭、社会三方合作,进行小学科学教育活动这一教育新模式。期望通过研究探索这类活动的开发模式和思路,有效发挥科技博物馆的教育优势和价值,使之成为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的补充和拓展。  相似文献   

10.
本文依托科学教育项目展评案例集,从课标对接、展品利用度、使用的技术、学习方式、活动的教育评估五个维度对科普教育活动实施过程进行调查和研究,并结合团队实地走访的科技博物馆访谈数据进行分析总结和探讨,旨在为科技博物馆教育活动的设计开发实施评估提供一些借鉴。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从STEM教育和科技馆展示教育的特征入手,分析了STEM教育和科技馆展示教育的共通之处,如跨学科整合模式、探究式的学习模式和注重学习实施的过程等,并强调科技馆展示教育需具备“实践”“探究”“直接经验”三个要素。结合重庆科技馆“你‘浮’‘不浮’”课程,从内容的开发设计以及实施的流程设计两方面详细介绍了科技馆融入STEM教育理念的教育活动开发设计。  相似文献   

12.
作为开展科普教育、提升公民科学素质的重要场所,科技馆在激发观众好奇心方面具有独特优势。科技馆展品作为科普主要传播载体,其不同展示类型和特征差异,对激发观众注意力和好奇心的程度也有所不同。本文通过文献研究等方式,分析梳理科技馆展品类型及特征,以流动科普展品为研究对象,重点从学科领域、展示形式、感官体验、人际关系、交互方式等维度进行探讨,依据好奇心相关理论,找寻规律特点,进而提出影响展品激发好奇心的潜在因素,为更好地指导科技馆展品的设计与开发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许多科技馆开展了STEM教育项目,也出现了偏离STEM教育理念和教学效果不理想等问题。通过文献研究和相关教育学理论的学习,笔者认为STEM教育是基于科学与工程实践的跨学科探究式学习,并兼有项目实践与探究式学习双重特征的“基于项目的学习”(PBL),为保障STEM教育项目的教学效果提供了有效的教学法工具。在此基础上,长春中国光学科学技术馆运用PBL进行了STEM项目教学设计的实践尝试。  相似文献   

14.
科技馆是校外科学教育的基础阵地,在提升青少年科学素质、培育未来科技创新人才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现代科技馆体系发展“十四五”规划(2021—2025年)》的出台,标志着我国科技馆体系进入新的发展阶段。本文从分析科技馆科学教育的重要定位出发,指出科技馆科学教育在实现价值引领、供给侧改革以及开放体系建设上的新目标,并结合我国科技馆科学教育发展中的现存问题,从理论研究、资源建设和生态构建层面提出解决方案,助力我国青少年科学素质提升。  相似文献   

15.
博物馆越来越重视“教育”目标,关注藏品的“非物质遗产”。科技藏品所承载的知识、过程、方法、态度、价值观以及社会环境等多维信息,是其教育价值所在,是设置和实现其多维教育目标的依据,需要多维的传播和教育形式来实现。中国科技馆基于战国编钟仿制品,开展“解密编钟”系列主题教育活动,通过多维设计,带领观众探索编钟的乐理发声、青铜冶铸、纹饰内涵、历史文化、社会环境等多维信息,为科技藏品的传播提供了新思路。本教育活动采用基于设计的研究方法开发教案,经过实施与评估,证明了多维传播与教育设计框架和案例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6.
本文结合建构主义理念、认知理念、情境式教学法和叙事学相关理论,分析了将戏剧教学法应用于科技馆教育活动开发设计的必要性和可行性。结合实践,总结了运用戏剧教学法的科技馆教育活动的特点,及运用戏剧教学法的教育活动设计思路。  相似文献   

17.
基于传播学中的公众认知特征,公众参观科技馆展品时的认知可以分为注意过程、感知过程、记忆过程、思考过程以及情感塑造过程。对应公众认知过程的心理特征,科技馆通常通过强化感官刺激、强化公众自主探究和深化科技人文内涵等方式设计展品。广西科技馆在展品创新中尝试了三个方面的实践:一是增加刺激强度聚焦公众注意力,二是获取直接经验调动公众记忆和思维,三是弘扬科学精神引发公众情绪共鸣,取得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