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55篇
  免费   9篇
  国内免费   9篇
教育   286篇
科学研究   49篇
各国文化   1篇
体育   23篇
综合类   9篇
文化理论   4篇
信息传播   201篇
  2024年   111篇
  2023年   182篇
  2022年   24篇
  2021年   40篇
  2020年   53篇
  2019年   33篇
  2018年   13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13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14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3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7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与传统教学相比,动态生成式教学强调知识的动态生成性、强调学习者的主动建构性,这对于革新传统教学观念、实现主动、有效的教学具有重要意义。要将动态生成式教学的策略有机地应用与教学实践中。  相似文献   
3.
杭州市图书馆运用人工智能等技术,在中心馆-总分馆体系下构建了全市共享的图书馆适老化服务,为老年人在数字环境下提供阅读服务。通过对杭州市公共图书馆的自助转借系统、无障碍服务和设施开发、数字服务平台、“悦借”网络渠道、多元服务方式的分析,肯定了AI赋能下杭州市公共图书馆适老化阅读服务的成效。同时指出,杭图的适老化服务存在对老年人心理层面的关注不够,高层次智慧馆员缺乏等不足。有效提升图书馆适老化服务需要满足老年读者的需求,利用智能设备提高服务效能,加强老年人阅读素养。  相似文献   
4.
在"互联网+"大数据的新时代背景下,本文基于AI( 人工智能)在数字出版领域的应用,结合出版领域的IP(知识产权"intellectual property"的英文缩写)创意策划和媒体TT(智库"Think tank"的英文缩写)属性,探讨AI+IP+TT融合发展的现实可能与内在机理,以及AI+IP+TT视野下数字出版融合发展的路径与方法,并预测数字出版的发展趋势,提出加强互联网监管和舆论引导,体现以人民为中心思想,共建数字出版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等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黎宗斌 《广西教育》2014,(42):28-28
语文课堂动态生成涉及众多教学环节。教学设计是预设,为动态生成提供重要前提;课堂导入,可以创设教学生成氛围;教师适时点拨,能够快速激活学生思维引擎;开展教学互动,可以提升课堂生成能力;运用适合教学模式,能够体现动态生成特征,从而构建动态生成式教学体系。  相似文献   
6.
媒体融合、媒体转型自2014年爆款至今满打满算也有五个年头了。按照时代发展的速率,五年,应该是脚步更加坚实,前路更加清晰。但是,有那么多媒体依然在摸着石头过河,越走越发迷茫。五年,风口一个接一个——从平台为王,到渠道为王,再到5H、VR、AI技术赋能,而今,区块链又忽如一夜春风来,千家万户区块链。  相似文献   
7.
我不是诗人,我不能用美丽的诗篇讴歌我的职业;我不是画家,我不能用神奇的画笔展现我的职业,我不是歌手,我不能用动听的歌喉泳唱我的岗位。在我们这个世界上,有多少种不同的职业,就有多少双不同的手。  相似文献   
8.
宋伟锋 《新闻界》2023,(10):87-96
在AI传播时代,生成式AI出版场景的应用为作品创作提供了新工具,推动出版传播领域的新革命,但对既有版权立法与司法认定带来新的风险与挑战,如生成式AI生成图片对版权法中“作者”与“作品”法律适用的新问题。基于黑格尔哲学“主体-客体”论,以“主体-客体”“精神-技术”“作者-作品”的二元关系范式,解构AI创作版权认定、侵权认定、抗辩理由等问题。对大陆法系与英美法系AI版权规范与执法实践的反思与超越,优化中国AI创作版权规制的新路径:在“作者”主体上,处理好“人类-AI”主客体式关系,明确人类为创作主体,AI为创作工具;在“作品”客体上,统筹好版权保护与AI出版传播产业发展的关系,厘定商事主体研发AI出版场景应用的合理使用情形,为AI新闻传播业态良性发展提供规范保障。  相似文献   
9.
生成式人工智能在多个领域快速发展,随之带来的各种潜在风险引发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为了规范生成式人工智能技术应用,实现造福人类的目的,发展“以人为本”的生成式人工智能势在必行。“以人为本”的生成式人工智能是一个社会性、技术性兼具的问题,在人机高质量协同、模型驱动数据、治理方式等方面存在挑战。发展“以人为本”的生成式人工智能,需要加强对基础理论和价值准则的研究,加强对可解释性增强技术与公平性增强技术的研究,加强对其应用与治理的研究。  相似文献   
10.
AI教师与真人教师联袂执教的双师课堂课程开发已成为重要课题。从缘起、主题与方法三个层面进行考察发现,当前国内外双师课堂课程开发活动,主要聚焦于“AI教师的选用与开发”“双师课堂课程开发”和“双师课堂课程开发的学习效应”三大主题。文章创新性地采纳超学科哲学范式,采取整体主义行动研究方法论,采用融通性混合方法,结合逻辑分析、技术建模、行动研究、量化方法和质性深描技术等,系统地探索与建构AI教师的选用模型、AI教师开发的关键技术、双师课堂深度学习模型、双师课堂课程开发整体模式、AI整合性课目学习知识研究方式、双师课堂课程开发促进深度学习的效应以及双师课堂课程开发促进深度学习的内在机理,以期为双师课堂课程的适切开发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