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3篇
  免费   0篇
教育   33篇
  2013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文化领导权的获得和稳固是一个动态过程,单纯用强制性国家机器泛化政治社会只会促使“反霸权边界”(CHB)生成,导致领导权异化和位移.当“执政党——强制性国家机器——市民社会机构——个人”链条得到良性衔接时,文化领导权得到阶段性巩固,但仍然需要“防御型理性边界”(PRB)的双向规范,防止领导权的二次异化.在国际政治文化交往中,主权国家需要强化“反吞噬二重边界”(ADBs),在大众赞同与良性政治社会建设的双重保护下避免文化领导权的三重异化.从CHB到PRB再到ADBs构成了本文独创的弹性边界三阶论(EB123),是对葛兰西文化领导权思想的创新性解读.  相似文献   
22.
详尽地阐述了柏拉图在《法律》中的“法治范式”内涵。文章认为,柏拉图是在法治伦理之基础上构造出法律统治至上的“法治范式”,即这种“法治范式”是在以节制伦理为核心的公正、平等、自由以及智慧等法治伦理中生成的。在此基础上,柏拉图试图重建古希腊城邦的和谐的根本目标。  相似文献   
23.
现代管理的跨越:从管理科学到管理哲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管理哲学的崛起意味着管理新时代的到来,它将在“否定”和弥补现有管理科学缺陷的基础上,实现管理思维由“工具理性”向“价值理性”的转化,并对“以人为本”的管理观念做出新的阐释,从而实现现代管理的历史性跨越。章具体指出了“管理科学”所具有的不可克服的学理“悖论”与现实运作中的局限性,强调必须超越以“工具理性”为核心的“管理科学”,凸现管理的哲学品质,从而揭示出管理哲学对管理科学的替代性拓展之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4.
重建道德哲学(笔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道德哲学存在广义和狭义之分。在当今时代,实有重建广义的道德哲学的必要。广义的道德哲学应当以精神明中的“思想道德方面”作为研究对象,在重癃民族精神为目标,中国本有的道德是天人合一的道德。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条件下,道德价值体系的革新不仅仅是治统的革新,而且是道统的革新。为此,我们必须吸收人类明的一切优秀成果,道德哲学应当成为化哲学发展的重头戏。21世纪的化哲学在呼唤着崇高。  相似文献   
25.
哲学的存在方式成为一个必须探讨的问题,而追问“哲学在哪里”即是对哲学存在方式的具体考量。文章首先从三个层面分析了哲学存在于充满哲学个性的哲学家、一定的文化生态和现实生活“之中”;在此基础上,从七个层面上揭示了马克思哲学的个性特质,强调马克思哲学本质上是“生活哲学”;最后指出,研究马克思哲学必须以把握马克思哲学的哲学个性为前提,以避免误读马克思哲学。  相似文献   
26.
现实生活:超越"思辨哲学"的历史性转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杨楹 《教学与研究》2007,1(7):49-54
文章从五个层面分别阐述了马克思哲学在批判"思辨哲学"的历程中,形成了其独特的理论品质,具体表现为马克思哲学是"作为非哲学的哲学"、"改造世界的哲学"、"从人间到天国"的哲学、必须"被消灭的哲学"以及"解放哲学",由此将马克思哲学定位为"生活哲学";最后以马克思哲学为观照标准,分析了当代中国马克思哲学研究中必须解决的四大主要问题,从而深入到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生活实践中,促进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研究.  相似文献   
27.
论马克思主义哲学创新之精神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杨楹 《教学与研究》2003,1(3):17-18
不可否认 ,支撑马克思主义哲学创始人所提出的个别理论的历史背景已发生了重大的历史变迁。但同样不可否认 ,马克思主义哲学具有自身“一以贯之”的传统 ,它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真精神。这样 ,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创新中 ,我们就不能停留于已有的理论、命题 ,只做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文本解释者 ① (易陷入解释学的困境中 ) ,而必须超越理论结论本身 ,达到对该理论之精神、之独特的价值观和思维方式的把握 ,即把握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独特个性 ② 。这才是创新马克思主义哲学不可忘却的精神之本。那么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原创精神到底是什么呢 ?我…  相似文献   
28.
论马克思主义生活哲学视域中的“宽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必须将“宽容”置于马克思主义生活哲学的理论视域中,才能对“宽容”做出具有合法性与正当性的解读。首先揭示宽容作为解决个体之间、个体与群体之间的利益矛盾而生的价值一手段性范畴、历史性范畴、权力性范畴的内涵,指出宽容体现着“以人为本”的价值立场以及内具“解放”的价值取向。其次,揭示研究宽容的四种范式,即“个体美德式宽容”、“规则、制度式宽容”、“共识性宽容”和“共在共生性宽容”,呈现出宽容范式所具有的内在特质及其功能;最后,进一步强调宽容蕴含着批判性立场和建设与发展性取向,彰显了“目的性宽容”与“手段性宽容”的本质分野,最终表达了在和谐社会与和谐文化的建构历程中,必须从宽容理念、宽容制度与宽容思维等多维度进行反思,充分发挥出“宽容”作为一种价值纽带的积极功能。  相似文献   
29.
值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史年会召开之际,本刊委托杨楹、马拥军和彭立群三位博士就“当代中国哲学的命运”问题对《哲学研究》副主编、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博士生导师刘奔教授进行了访谈。现将部分谈话内容整理出来,以飨读者。谈话中的“问”方是三位博士,“答”方是刘奔教授。对话由马拥军整理,未经刘奔教授审阅。  相似文献   
30.
经济体制是相对于主体的价值客体,它的创设内含着主体的价值意向、价值设定与价值目标,追求人发展的全面性是其最终的价值指向。本文旨在从个体价值的实现、个体的生存样式和主体性的实现与发展三个维度,对计划经济体制和市场经济体制之价值性进行比较,其目的在于透视经济体制在作为人的价值客体时,能从何种程度上促进主体价值性的实现和主体性的发展,从而把经济体制纳入到的人的价值生存空间中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