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7篇
  免费   0篇
教育   57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2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规训是对人进行生产、规格化和标准化的权力技术。规训在学校教育中的普及与泛滥导致教育的规训化,后果是人被物化。影响学生的和谐发展,造成师生关系疏离冷漠,导致教育环境的浮躁,与教育的本意背道而驰。  相似文献   
2.
师生冲突:基于福柯的微观权力视角的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福柯研究现代权力从权力具有生产属性入手,着重于现代权力的具体与细节,属于微观视角的研究.师生关系蕴含着权力运作,现代权力具有的关系性、网络化、去主体、非中心等特征在师生权力互动中明显存在,既与传统权力形成矛盾,又因规训权力的泛滥成为师生冲突的诱因.微观权力理论为师生冲突的解决提供了两个方案:局部斗争和现代生存美学.  相似文献   
3.
论文通过借鉴和辨析社会学理论中的冲突概念,对师生冲突概念作出界定。根据美国当代社会学家刘易斯·科塞的冲突分类理论,对学校师生冲突进行分类研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三个观点:学校师生冲突的多数属于非现实性冲突;师生结构由紧密走向松散是师生冲突增多的重要原因;师生冲突具有一定的正面功能。  相似文献   
4.
师生冲突的含义、类型及特征分析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通过冲突与矛盾、冲突与竞争的对比,提炼出界定师生冲突概念的方法论原则和操作性要点,并对师生冲突含义作出界定。在此基础上,将师生冲突分为手段性师生冲突与目的性师生冲突、良性师生冲突与恶性师生冲突、建设性师生冲突与破坏性师生冲突三组类型,分别就其含义与特征进行描述,并就实际工作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5.
6.
7.
思想政治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教师在使用统编高中《思想政治》教材教学的过程中,不同程度地存在浅化、跑偏、碎片化、照本宣科等现象.究其原因,对教材的逻辑关系理解不透是重要因素.厘清统编高中《思想政治》教材的思想逻辑、内容逻辑和实践逻辑,以思想逻辑引领教学,以内容逻辑深化教学,以实践逻辑实施教学,是实现高中思想政治学科育人的前提和基础.  相似文献   
8.
当孩子具备了解决问题的能力,并且有机会去展现自己能力时,就会形成良性循环,孩子的抗逆力才会生长出来,并逐渐发展壮大。故事:输不起的孩子沐沐5岁了,我开始带他接触一些简单的桌游。一开始他不懂游戏规则,我需要跟他解释好久,所以也没有强求游戏的效果和结果,就带他随便玩玩。后来慢慢地,他开始理解了游戏规则,但是当他发现自己可能要输的时候,就开始耍赖,要么装作不懂得游戏规则。  相似文献   
9.
父爱     
父爱●田国秀当前的家庭教育中存在着一种不太正常的现象:母亲承担着绝大多数的教子任务,父亲则一天到晚在外面忙碌,很少陪伴孩子。实践证明,父教的弱势对孩子的成长十分不利。无论母亲多么无微不至地尽职尽责,也无法取代父亲教子的特殊效应。美国心理学家雷·冈伦蒂...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关于中小学生承受力太差、经不起挫折的报道常见报端。被教师或家长批评、考试成绩不好、被同学欺负等,甚至一句话、一个眼神。都可能引发中小学生的极端行为。于是,“挫折教育”被提上日程,“吃苦夏令营”应运而生。但是,挫折承受能力是不是通过人为创设一些挫折或艰苦的情境就能提高?怎样切实提高学生的挫折承受能力? 心理学中关于抗逆力的研究带给我们一些启示。“抗逆力”是近年来心理学研究的一个热点。所谓抗逆力,是指个人具有的某些特质或能力,使个人遇到危机或压力情境时能发挥健康的应时策略。如何提高学生的抗逆力?心理学家这样告诉我们:要充分挖掘学生内在的心理力量,帮助学生优化成长环境,使家庭、学校、社区的各种资源优势互补,推动学生以正向的心理能量与周边资源良性互动,达到适应性、恢复性、抗压性、胜任力等方面的综合发展。[编者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