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081篇
  免费   222篇
  国内免费   264篇
教育   5807篇
科学研究   1857篇
各国文化   102篇
体育   636篇
综合类   550篇
文化理论   64篇
信息传播   1551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22篇
  2022年   124篇
  2021年   264篇
  2020年   207篇
  2019年   107篇
  2018年   122篇
  2017年   133篇
  2016年   135篇
  2015年   362篇
  2014年   516篇
  2013年   646篇
  2012年   730篇
  2011年   792篇
  2010年   789篇
  2009年   641篇
  2008年   723篇
  2007年   802篇
  2006年   722篇
  2005年   647篇
  2004年   362篇
  2003年   350篇
  2002年   345篇
  2001年   268篇
  2000年   202篇
  1999年   151篇
  1998年   105篇
  1997年   76篇
  1996年   60篇
  1995年   23篇
  1994年   33篇
  1993年   22篇
  1992年   20篇
  1991年   7篇
  1990年   16篇
  1989年   11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5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2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1篇
  1973年   1篇
  1957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近日,为国务院机关事务管理局西山楼绘制巨幅中国画《富贵常青》后,从北京回杭的中国民族书画研究院副院长、杭州兰亭画院院长金晓海,又忙开了。应天津杨柳青出版社之邀,绘制兰竹教材;承接了由中国美协党组书记、常务副主席刘大为领衔出版的《当代十大名家》画册的创作任务等。  相似文献   
92.
本文涵盖了一些当前高校医务室管理工作中隐藏的问题和不足之处。为了使高校医务室的管理水平得到合理的提升,根据高校医务室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提出相关的有效措施,为以后高校医务室的管理和规章制度的制定工作的进行提供准确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3.
世界各国均已认识到,成人学习与教育在促进健康和幸福、劳动力市场、社会包容和共同体生活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与此同时,全球公民一致认为教育是一种人权,自身也存在一种价值.成人学习与教育能给个体公民、家庭和共同体带来好处.成人学习与教育帮助公民在公民社会和政治生活中变得更加活跃、多样性包容、更多环境问题意识.它还能促进从艺术到精神层面的文化发展,帮助公民在塑造社会的过程中更加多才多艺和足智多谋.我们有幸对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终身学习研究所亚历山德鲁·盖纳(Alexandru Gaina)博士进行了专访,分享其对成人学习与教育方面的思考与见解.亚历山德鲁·盖纳博士满腔热情地关注健康、幸福和跨领域问题,特别强调成人学习和教育在这些领域的作用,促成全球、区域和国家层面的利益相关者协同解决全球关注的问题,实现共同目标.目前,盖纳博士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终身学习研究所成人学习和教育团队成员,其主要任务之一是组织第六届成人教育国际大会的中期回顾会议(Mid-Term Review of the Sixth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Adult Learning and Education,CONFINTEA-VI Mid-Term Review).  相似文献   
94.
[目的/意义]情报学作为计算性较强的人文社科学科,具备数据科学的特点,大数据相关技术能为情报学提供有效手段,因此,设立情报学取向的"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专业,培养具有大数据思维和扎实的情报学专业基础、掌握大数据处理技术及分析理论、并能将其应用于情报学理论与实践的复合型人才,能够促进情报学学科发展。[方法/过程]对国内外大数据相关专业的培养目标和课程设置模式进行调研,总结学科教育发展特色,结合国内的教学资源情况,设计情报学取向的大数据专业人才培养计划。[结果/结论]情报学与大数据既有联系又有不同,情报学为大数据提供了基础研究方法,促进了多源数据融合,拓宽了大数据的应用领域;大数据为情报学研究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丰富了研究方法,提升了研究效率、扩大了研究范围。情报学取向的大数据与数据科学专业人才的培养,既有其必要性,又有其不可替代性。学科体系需进一步改革创新,设立更多紧密结合大数据与情报学专业的新兴课程,如文献大数据分析、用户大数据研究等,系统地培养学生将情报学领域知识与计算机技术和大数据技术融合创新的能力。  相似文献   
95.
伴随着苏州市经济的稳步提升,加之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求更多地从物质向精神方向转变,人们愿意花费更多的时间参与到体育活动之中,在这一需求的驱动下,苏州市成为全省第一、全国前十的体育社会组织高速发展的城市。在苏州市体育社会组织数量增长的背后,体育社会组织的质量、地位以及群众认可度等涉及组织公信力评价的指标是否满足了人们的需求,值得探讨。通过文献资料法等,总结了当前苏州市体育社会组织公信力发展的现状,分析了苏州市体育社会组织发展中制约公信力提升的现实困境,得出苏州市体育社会组织在公信力建设中存在内部建设意识淡薄、专业人才和会员数量发展失衡、承接项目服务意识缺失、接受监管与评估中表现消极等现实问题。提出:完善组织内部建设与职能定位,优化专业人才供给与组织会员扩充,提升服务意识与理念,强调监管流程、重视等级评估,力求政府、组织、公民三者互信关系的深入发展。  相似文献   
96.
关联理论认为交际过程是一个明示-推理过程,但从听话人的角度来看,交际中的关联实际只是一个推理的过程。听话人的推理过程往往受到个人因素的影响,本文以莫言的长篇小说《蛙》为语料,分别从四个因素:先存经验的不同、对语境的不同评价、意向的动态变化性以及个体不同的凸显方法来分析汉语言语礼貌的理解机制。  相似文献   
97.
ABSTRACT

This article investigates how cultural businesses may facilitate contentious political activity in authoritarian contexts. Existing research in Western liberal democracies has shown the widespread political activism of actors in the cultural and creative industries. Whether such activism exists in authoritarian society, how it may differ in character and form, and what implications this will have for our understanding of relations between business, politics, and culture in authoritarian countries remain to be addressed. Drawing on data collected from 55 ‘independent bookshops’ in China, I illustrate how these organisations perform ‘cultural politics,’ a type of political participation in which actors employ mainly symbolic means to express social and political concerns. The organisations’ economic relations and conditions facilitate their efforts to create spaces in which contentious questions can be raised, sensitive topics explored, and alternative ideas expressed, despite the Chinese state’s political regulation of the cultural sphere. The finding of the economic embeddedness of cultural politics sheds new light on our understanding of the political economy of cultural businesses in contemporary China.  相似文献   
98.
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过程中,国家级贫困县是扶贫攻坚的主阵地,探索其新型城镇化与城镇化诱发因子之间的关系和机制,加快提升城镇化水平是摆在我国城镇化发展道路上的重大问题;以滇西南集贫县域为例,在分析县域城镇化现状特征的基础上,基于主成分分析法,从人口、经济和生活方式三个方面构建滇西南集贫县域城镇化水平的分析框架,展开城镇化推进动力的主成分分析;最后,提出优化三产产业结构、培育引进技术人才、推进县镇村城镇化和落实基础设施建设四个方面发展路径及策略,以期对滇西南贫困地区城镇化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借鉴参考.  相似文献   
99.
目的:探讨高强度间歇训练(HIIT)相比中强度持续训练(MICT)对超重/肥胖成人体重与体脂率的干预是否更具优势.方法:通过检索PubMed、Embase、Web of Science与中国知网(中文核心期刊)数据库,搜集HIIT与MICT干预超重/肥胖成人体重与体脂率的随机对照试验(RCT)与临床对照试验(CCT),采用风险偏倚评价对纳入文献进行质量评估,STATA 13.1软件进行合并效应量分析和亚组分析.结果:共纳入文献10篇,其中低、中度与高风险文献分别为4篇、4篇与2篇.纳入文献中HIIT与MICT组总样本量分别为119个与114个.Meta分析结果发现,与MICT相比,HIIT对超重/肥胖成人体重(WMD=-0.18,95%CI:-1.03~0.66,P=0.67)与体脂率(WMD=-0.38,95%CI:-1.02~0.27,P=0.25)的影响均不显著.亚组分析结果显示,超重指标中多训练次数的"≥48次"亚组(WMD=-1.51,95%CI:-2.73~-0.29,P=0.016)具有统计学意义;体脂率指标中长周期的"12周"亚组(WMD=-0.73,95%CI:-1.49~0.03,P=0.061)与多训练次数的"≥48次"亚组(WMD=-1.14,95%CI:-2.43~0.15,P=0.084)均出现边界显著效应.结论:HIIT与MICT相比在降低超重/肥胖成人的体重与体脂率方面的作用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100.
This essay analyses a politically tinged painting by Xu Beihong (1895–1953), a representative modern Chinese painter. He composed the work in 1949, just before the founding of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or the New China. In this article’s discussion of the perplexing work, the author attempts to unveil Xu’s understanding of revolution and of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art and politics, in relation to his difficulties in exploring and practicing art in the early Republic period (1912–1949). Based on this, the author discusses the painter’s mindset in the social and political context of the New China. She also tries to reveal that Xu’s art practices were restrained by the realities he was in – a crucial point to understanding his achievements and predicaments. As an artist who resisted the western modernism in the course of modernization, and who idealistically pursued the highest good and beauty through “realist” approaches and historical expressions, Xu’s predicaments interestingly reflect the complicated relationship between art and revolution in China’s road to modernization, and provide a foundation for further explorations into the core issues and the particularity of modern Chinese painting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