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7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2篇
体育   39篇
综合类   10篇
  2024年   1篇
  2022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5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3篇
  2003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31.
对部分初中学生进行实验研究,结果表明《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的实施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自尊、自信、体育兴趣、情感、意志及总体心理水平。分析其原因主要是体育新课程的理念、教学实践等符合心理学规律,能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实现被动学习向主动学习转化,学习过程中的良好情感体验有利于心理品质发展。最后对促进学生心理健康的体育教学经验进行了总结,以期为体育新课程教学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2.
中小学场地器材、设施配备标准研究实验总报告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学校体育是教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增强学生体质、增强健康意识,养成终身体育的习惯,提高社会总体健康水平具有重要作用。中小学生正处在长身体的时期,加强中小学体育工作,对提高全民族的身体素质,培养全面发展的一代新人,关系尤为重大。实践表明,体育运动确实对中小学生的健康成长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对学生的全面发展有非常重要的意义。随着素质教育不断推进,学校体育改革力度的不断加强,学校体育在指导思想、教学内容、教学方式和手段等方面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为了主动适应新形势的发展,进一步促进体育课程教学改革,使学生生动、活泼地发展,进行《全国中小学体育器材、设施规格标准》的研制工作,使中小学的体育器材设施符合中小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激发他们参与体育活动的兴趣,对于进一步推动学校体育器材、设施改革有着重要的意义。中小学体育器材设施是保证体育教学和课外体育活动和课余体育训练正常进行必不可少的物质条件,是检查、督导、评估、规范学校体育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长期以来,中小学的体育器材以竞技体育的体系为规格标准,器材的一统性和成人化影响到了学生体育活动和锻炼的兴趣。随着学校体育改革的深入和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实施,新课程改革对教学内容、教学手段提出了新的要求,要求体育器材以人为本,更要多样化,原有体育器材体系已经远远适应不了改革的要求。《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与改革的决定》明确指出:“要加快构建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新的基础教育的课程体系。适应社会发展和科技进步,根据不同年龄学生的认知规律,优化课程结构,调整课程门类,更新课程内容,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学习。”由此,由教育部颁布的“全日制义务教育、普通高级中学《体育(1~6年级)体能健康(7~12年级)课程标准》”中要求:“从课程设计到评价的各个环节,始终把学生主动、全面的发展放在中心地位。”提出要“特别强调学生学习主体地位的体现,以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潜能,提高学生的体育学习能力。”为此,“把学校成人化的场地器材改造成适合中小学生活动的场地器材”就成为“课程资源开发和利用”的重要任务之一。如何使我们的体育教学器材更加符合中小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需求,以实现学生积极地参与运动,掌握良好的运动技能,提高其社会适应性和身心健康水平的目的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研究课题。在这样的新形势下,进行“场地器材、设施配备标准”课题的研究就显得非常必要。  相似文献   
33.
通过实验研究,对体育课程标准的实施过程进行比较全面的探讨。研究表明体育新课程以目标统领学习内容的课程体系,有利于学生的身心发展,有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在继承传统教学方法的基础上,运用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能更好的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促进学生学习体育技术,更好的形式技能,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能力;新课程的组织形式呈现阶段性特点。  相似文献   
34.
新一轮体育课程改革中的课余体育组织形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肖建忠  饶纪乐  庄弼 《体育学刊》2007,14(9):101-104
新一轮体育课程改革打破了原来的课程体系模式,广东省部分学校在开展课余体育活动的形式上进行了积极探讨,并形成“课内外相结合体育俱乐部”、“网络体育俱乐部”、“校运动队训练和学生锻炼相结合体育俱乐部”等形式的高中体育俱乐部,有助于改善课程组织形式与课余体育活动的衔接和落实学生每天活动一小时的要求,促进学生运动技术、技能的掌握和身心健康。  相似文献   
35.
浅论体育教学效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效益概念的引入,揭示体育教学效益的特点及进行体育教学效益检验的途径,并从管理的角度探讨要获得良好体育教学效益,应该如何处理体育教学中师生的地位关系、体育教学条件与教学效果的关系,提出获取体育教学效益的若干设想及改革前景。  相似文献   
36.
广州市体育公共服务公众评价现状调查及启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运用问卷调查法,从期望值和满意度评价2个方面,对广州市体育公共服务评价对象和评价客体进行调查研究.结果显示:广州市体育公共服务公众评价的期望值与满意度之间具有非常显著性差异,体育公共服务水平距离公众期望尚有较大的差距,不同职业(社会阶层)人群在对体育公共服务评价方面存在着非常显著性差异.综合公众对体育公共服务8个方面的总体评价,其中公众对群众性体育事业经费投入的期望值最高.  相似文献   
37.
庄弼 《体育教学》2011,(12):15-15
一、回顾与反思教师教学基本功扎实与否,关系到教学的理念能否得到贯彻,关系到教学方法的运用,也直接影响到教学质量的高低。一直以来,我们把体育院校培养的学生定格为合格的体育教师。认为只要我们给体育教师提供规范教学方式或模式,教师就能够上好体育课,体育  相似文献   
38.
1.前言目前,高中体育教材内容繁多、组织形式单调、教材的排列和设署难于满足高中逐步稳定的心理需求,不利于培养学生独立自主锻炼身体的能力,不利于发展学生个性,难于适应现代社会对体育教学的要求。针对上述问题,国内外学者正积极进行高中的体育教学改革。  相似文献   
39.
广东教育学会体育研究会于1988年8月9日至12日在广州体育学院举行年会暨学术报告会。出席会议共84人。广东省教育厅周国贤副厅长、广州体育学院党委副书记郑艾山同志、广东省体育科学学会副理事长董世扬同志出席了会议并致贺词。广东教育学会的代表宣读了贺信。广州体院党委书记梁文超同志、老体育工作者杨烈同志、省体育科学会代表、省体委宣教处副处长周福强同志应邀出席了会议。  相似文献   
40.
紧抓培训,提高体育教师专业水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为了更好地贯彻落实课程标准,提高体育教师专业水平,广东省采取了以下几方面措施:一、建立专家队伍,编写培训教材,提高培训质量为了更好地开展新课程的实验工作,必须建立一支有理论、有实践、水平高的专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