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8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3篇
教育   43篇
科学研究   8篇
体育   89篇
综合类   17篇
信息传播   6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3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15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7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 毫秒
61.
运动对心理应激神经免疫影响研究的分析与展望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综述了国内运动与应激分别对激素、细胞因子、神经肽的影响的研究,以及运动与应激交互作用对激素、细胞因子、神经肽影响的研究现状、存在的问题和未来的发展方向。借此为我国运动与心理神经免疫系统研究者提供一些参考。  相似文献   
62.
对体育心理学课程教法改革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颜军  陈作松 《体育学刊》2001,8(2):55-56
传统的讲演式教学是体育心理学目前的主要教学方法。心理学教学应注意联。系科学实际,联系体育教学实际,联系专业实际,联系学生实际等4个方面。为提高教学质量,应加强体育心理学课程教学的自学辅导、实践操作、使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和改革考试方法。  相似文献   
63.
1999—2000年我国体育心理学研究现状的文献计量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文献计量学方法,对1990-2000年我国国内发表体育心理学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发表体育心理学的论文数量逐年增长;体育科技专业期刊和体育院校学报是刊载论文的主要园地;核心作者的数量和发表的论文质量有待提高。  相似文献   
64.
本文介绍了新建本科院校成都大学在搭建科技实践平台、建设教学科研团队、促进学生创新能力培养三方面联动互促的情况,特别在实践过程中明确和固定了一些互动式教学和应用创新教育方式,在培养城市型大学应用创新人才方面积累了有益的经验,形成了一定的特色,取得了较为丰富的成果。  相似文献   
65.
学龄前是幼儿人格形成的萌芽期,学前教育的首要任务是帮助此阶段的儿童形成和发展优良人格,这也是幼儿教师的责任。本文就学龄前儿童人格特点、幼儿基本体操特点以及幼儿基本体操对学龄前儿童人格的影响作简单分析。  相似文献   
66.
颜军 《时代教育》2009,(8):183-183
本文分析了当前高中文科生在数学学习上存在的问题,论述了加强文科数学教学的重要性,着重阐述了提高文科生数学成绩的方法.  相似文献   
67.
甘孜藏区生态旅游资源丰富,发展生态旅游具有一定的基础和条件.分析了甘孜藏区生态旅游开发的必然性和必要性以及当地生态旅游资源的特点和优势,认为发展生态旅游是实现其旅游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并结合实际,从管理体制、生态保护规划、营销战略、居民参与、从业人员素质等方面对如何发展生态旅游提出了具体的对策.  相似文献   
68.
目的:探讨不同持续时间和强度的健美操、羽毛球和篮球身体锻炼对大学新生人格和心理压力的干预效益.方法:采用<中国大学生人格量表>(CCSPS)和<中国大学生心理应激量表>(CCSPSS)对319名大学新生人格及心理压力进行测量,对实验数据进行分析.结果:不同持续时间、运动项目和强度的身体锻炼对人格和心理压力各维度影响不同.锻炼12周对人格和心理压力的积极效果优于6周.从项目来看,羽毛球和健美操对大学新生的人格积极影响优于篮球项目.从强度来看,中强度对人格影响优于小强度和对照组,小强度对心理压力的积极作用优于中强度和对照组.结论:不同持续时间、运动项目和强度的身体锻炼对人格和心理压力各维度影响不同.  相似文献   
69.
采用大学生人际关系综合诊断量表、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GSES)和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扬州大学468名女大学生进行调查。运用t检验、相关和回归分析,探讨运动对人际关系、自我效能感和心理健康的影响以及运动通过影响人际关系、自我效能感间接促进心理健康。结果表明:1)运动群体的女大学生人际关系、自我效能感和心理健康水平显著好于非运动群体。说明运动对改善人际关系、提高自我效能感和促进心理健康有显著作用;2)运动群体的人际关系、自我效能感与心理健康状况有较强的相关性,运动通过改善人际关系、提高自我效能感对心理健康有间接的促进作用,即人际关系,自我效能感在运动对心理健康的影响中均起部分中介效应。而且人际关系在运动对心理健康的影响中起的中介效应稍大于自我效能感,但差异不大。  相似文献   
70.
自我锻炼能力是终身体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大学体育教学必须适应21世纪人才的培养需要,不仅要促进大学生身心全面发展,增强体质,还要注重大学生自我锻炼能力的培养,为终身体育奠定基础。笔者通过文献法,概述了大学生自我锻炼能力的研究成果,旨在为体育教学改革提供有益的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