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1篇
  免费   21篇
  国内免费   6篇
教育   6篇
科学研究   134篇
文化理论   1篇
信息传播   67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33篇
  2019年   11篇
  2018年   13篇
  2017年   22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14篇
  2014年   21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19篇
  2010年   16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0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01.
[目的/意义]中国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传统情报工作面临新的转型。为了研究情报工作转型实质,提出"发展情报"概念。[方法/过程]分析传统情报工作需求丢失原因,引出情报工作的转型方向——发展情报。阐述发展情报的概念、工作模式和人员组织,结合时事热点,梳理总结出发展情报根本价值。[结果/结论]"发展情报"核心内容是提出未来发展目标以及实现该目标的发展路径。其采用智库化呈现方式和"倒金字塔"形人员组织结构。发展情报突出战略研究,当前将回归经济主战场,积极参加到国家民族走近世界舞台中央的大业中,引领社会发展。  相似文献   
102.
[目的/意义]以知识集成与智能服务为源泉的科技情报工作能力成为驱动未来科技情报发展的动力。构建新时代科技情报工作能力体系将有效促进情报生产。[方法/过程]界定了科技情报工作能力的内涵,梳理了科技情报工作能力的演进过程,分析了情报工作能力体系的理念和要素,绘制了情报工作能力体系的框架和发展路径。[结果/结论]科技情报工作能力体系是一个包括内部机能与外部能力的复杂系统,绘制它的体系框架和发展路线图需要在六度理念的指导下,从内部机能与外部能力两方面同时着手,使二者与情报需求处于平衡状态,从而履行科技情报工作职责,完成科技情报机构使命。  相似文献   
103.
104.
105.
科技智库期刊作为链接智库与政府、新闻界、民众的桥梁,在传播智库成果、增进学术交流、扩大智库影响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本文以科技智库期刊为研究对象,依据智库的内容和功能筛选出具备典型特征的科技智库期刊进行案例研究,从期刊研究内容、栏目及专题设置、国家项目支持和国家政策协同四个层面进行深度剖析,通过案例研究提炼科技智库期刊的典型特征与功能,最后,提出科技智库期刊的发展定位和历史使命,以期为创新驱动战略的实施发挥支撑作用.  相似文献   
106.
[目的/意义]总体国家安全观是新时代背景下对我国国家安全和发展的重大理论创新和实践。分析情报在引领并服务于国家安全和发展过程中的研究热点,能为研究人员充分认识情报的"耳目、尖兵、参谋"作用,并为了解当前研究态势提供参考。[方法/过程]在总体国家安全观视阈下,利用主题发现和文本挖掘分析在新时代背景下我国情报学的研究热点,进一步阐述了我国情报工作的地位、转型、学科建设和体系构建、服务路径和工具、改革等方面内容。[结果/结论]分析结果得出:重新定位情报服务国家总体安全的作用,智库、开源情报、军民融合、大数据成为情报工作服务国家安全和发展的路径和工具;在情报工作内容和过程方面,面向国家战略决策并以任务聚焦为目标进行机构、领域、区域融合;为更好服务国家安全、发展和创新,应重视人才培养、情报融合、科学技术,并在情报机制和体制方面进行改革。  相似文献   
107.
分析创新评价对科研成果管理系统提出的全面性、动态性和严谨性的要求,以此为依据设计并实现面向创新评价的科研成果管理系统,通过需求分析,确定使用系统的角色,对科研成果进行系统的分类,并提出成果审核的流程,随后提出系统设计方案和实现方案,最后简要介绍了未来工作的方向。  相似文献   
108.
科普基地是开展社会性、群众性、经常性科普活动的有效平台,是弘扬科学精神、普及科学知识、传播科学思想和科学方法的重要载体,在科普工作中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地位。应用文献调研、实证分析和比较研究等方法,以北京市为例,着重分析科普基地开放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一些改进措施和建议。  相似文献   
109.
从全球政府信息化发展形势入手,针对北京市政府信息化的实际情况,重点分析国内外政府信息化建设方向性的先进理念、主要做法与特点,进而提出合理推进北京市政府信息化工作的相关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10.
科研机构向社会开放,能从根本上丰富社会科普资源的总量,并增强科普资源的原创性,是加强科普能力建设、促进公众理解科学的重要举措.首先对科研机构向公众开放的社会作用进行分析,然后以北京市科委认定的市级重点实验室(工程研究中心)为调查对象进行问卷调查,反映北京地区科研机构向公众开放的实际情况和存在问题,并提出具有针对性的政策建议,即以资质认定和项目支持为抓手,进一步加强政策设计与制度保障;加强牵头部门的组织领导力度;鼓励科研工作者积极尝试开展科普剧、开通微博等新的与公众交流形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