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8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25篇
教育   41篇
科学研究   29篇
信息传播   54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20篇
  2013年   12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高校自然科学学报专业内容的再开发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摘 要 【目的】为打造具有专业特色的精品科技期刊,提出高校自然科学学报应依据自身的学科优势和品牌价值,对学报内容进行再开发。【方法】通过介绍高校学报基本现况,并与技术类、科普类期刊的出版经营方式进行比较,分析了学报存在的同质化现象、受众面窄等问题,探讨了高校学报专业内容再开发的社会意义。【结果】 提出增设具有实用功能的栏目、发挥新媒体的传播优势、调动编辑的主观能动性和发挥学术群体的重要作用等举措,以实现高校学报专业实用功能的开发。【结论】学报专业内容的再开发有益于提高高校学报的影响力,拓展学报的社会效益,同时促进其经济效益的提升。  相似文献   
72.
【目的】指出学术期刊微信公众平台运营中存在的优势和实践盲点,指导学术期刊合理地开发和运营微信公众平台。【方法】 采用文献研究、比较研究和归纳分析的方法,并运用编辑学与传播学的相关基础理论及微信公众平台应用开发的相关技术理论对学术期刊微信公众平台运营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和探讨,同时给出相关的建议措施。【结果】学术期刊微信公众平台的优势在于可加快稿件查询进程,缩短出版周期,实现微信营销,这样的优势能否转化成学术期刊的办刊竞争优势,需要克服实践的盲点。【结论】学术期刊开发和运营微信公众平台时应合理定位,重视编辑新媒体素养培养,加强图文信息处理,利用公众账号托管平台,这样才能更好地发展。  相似文献   
73.
在中国新格律诗史上,闻一多的《死水》、胡乔木的《仙鹤》、黄淮的《点之歌》是三首具有里程碑式意义的作品。由它们所代表的新格律诗创作呈现出四种基本形态:(一)整齐体;(二)参差体;(三)简明体;(四)长短句体。  相似文献   
74.
为考察学术期刊微信公众平台的传播效果,调研2015年9月份在微信公众平台有内容发布的10家教育类CSSCI学术期刊,通过对比发布内容的单篇日均阅读量,发现目前学术期刊微信平台高质量原创比率较低、周期内发文数量与传播效果不呈线性关系、微信平台对于推送传统编辑形式学术论文传播效果甚微、平台用户的阅读密集行为多发生在下午和晚上时间。学术期刊在具体运营微信公众平台时应坚持推广高质量的学术论文,发布学术热点评论,分享学术经验;同时应丰富编辑形式,增强与受众互动,注重数据分析,拓展推广渠道。  相似文献   
75.
以CSSCI和SSCI为数据源,运用文献计量学方法对1998~2009年其中收录的有关科技期刊评价方面的研究论文进行了研究,对该主题论文的年份分布及文献增长规律、论文期刊分布及核心期刊推定、论文被引频次分布及经典文献数量、高被引专题论文的关键词频分析及研究主题等4个方面进行实证分析,揭示了国内外科技期刊评价研究正逐渐升温,网络评价将成主流;国内外科技期刊评价成果学科载体各异,研究方法取向不同;国内外高水平经典文献数量不同,国内还应有增长空间;国内外科技期刊评价研究的重点领域已形成,还需新的理论突破.  相似文献   
76.
张向凤  周渡 《编辑之友》2010,(2):107-109
周瘦鹃1895年出生,祖籍苏州吴县,原名周国贤,瘦鹃是他最常用的笔名。1912年,他从中学毕业之后即在上海文坛崭露头角,由此开始了长达半个多世纪的职业写作生涯。1935  相似文献   
77.
上海大学新闻研究中心主要以新闻理论发展、马克思主义新闻思想、新闻舆论监督、新闻体制改革及新媒体发展变革等为研究方向。多年来,中心秉承理性、科学的研究理念,开展了大量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活动,使得中心团队成员在理论素养、专业素养、知识素养、文化素养等方面取得了长足的发展。担任中心主任的是多年热衷于新闻传播研究的郝雨教授,近几年,郝教授集中于新媒体时代民族文化传承的研究,以及中国媒介批评学原创体系建设,新媒体时代人文精神重建与弘扬。同时不断将研究成果运用到社会实践当中,并从中获取新的知识和方法,探寻新的传播规律。近期,本刊记者有幸采访了郝雨主任,让我们一起来感受他作为现代文化学者,所独具的现世文化担当与特有的人文情怀。  相似文献   
78.
满足小众读者需要的学术期刊,重视读者工作对其发展有着重要作用。在分析国内学术期刊编读关系现状的基础上,从转化视角提出构建新型编读协作机制的思路,即通过重视学术产品的层次化和加强编读互动渠道建设催生读者的自体转化,通过做好读者服务和加大对读者的情感投入促进衍生转化,通过实行队伍动态管理和推广新媒体审稿模式来激励递进转化。  相似文献   
79.
徐红星 《编辑学报》2014,26(5):481-482
全媒体时代,科技期刊编辑的守门人功能并没有出现弱化,而是对科技期刊编辑提出了更多、更高的要求。科技期刊编辑应顺应全媒体时代的发展和需求,结合5方面守门内容培养和提升自身的素质,为合格充当守门人角色提供必要条件和重要保障。  相似文献   
80.
从事学术期刊编校质量审读工作的人员,其基本素养应包括高度的责任心、敏锐的政治敏感性、较强的编校业务能力、较高的学术道德意识,以及与编辑、作者的互动能力。学术期刊的审读员只有不断提高自身的职业素养,才能胜任审读工作的要求,提高审读工作的效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